水利新闻对水利文化传播的推动作用研究

2023-08-09 09:33张亚男
灌溉排水学报 2023年7期
关键词:新闻宣传水利稿件

张亚男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艺术与设计学院,福州 350200)

书名:水利新闻宣传操作实务作者:李先明等ISBN:9787517078623出版社: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08定价:68 元

我国南北方分别分布着长江和黄河两大内河流域,尤其是长江水系,支流众多,雨季汛期长、流量大。因此,疏浚治水、兴修水利一直是我国的重点社会建设工程。长期的治水实践使我们积累了丰富的治水经验、沉淀出深厚的水利文化,加深了人们对流域水文水情、水利工程、治水知识的了解。我国作为农耕大国,水系发达、国土面积广、流域跨度大,无论是农业生产、人民生活,还是航运、渔业、发电都需要水利设施的支持。水利不仅是方便民众生活的重要设施,同时,水利文化也成为社会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推动水利文化传播是非常有必要的社会教育工程。水利文化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包括了区域水情水文、雨季汛期、气候地理、水利工程、水利遗迹、治水历史、工程技术等,因此,加强水利文化宣传、普及水利文化不仅是提升国民文化素养的一种路径,也对民众现实生活具有切实帮助,是极富社会教化意义的一项工程。由李先明等编著、水利水电出版社于2019 年8 月出版的《水利新闻宣传操作实务》一书是水利新闻宣传和水利文化教育普及领域的专业著作,该书以规范水利新闻稿件采编程序、研究水利新闻传播规律,进而提升水利新闻宣传工作效果为目标。书中既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水利新闻稿件采编书写的具体程序、技巧要领与标准规范,同时也提供了推动水利文化传播的具体思路。总体来看,该书不仅适用于水利新闻稿件的采编教学,同时对水利文化的传播普及也具有一定启发价值,具体归述如下。

全书共包含11 个章节,第一章为水利新闻宣传总述;第二章阐释了会议新闻的采编方式;第三章至第十一章分别介绍了文件新闻、事件新闻、人物新闻、人物专访、防汛抗洪新闻、水利工程建设新闻、水利经验新闻、领导考察新闻、批评报道与舆论监督新闻等新闻类型的采编方法。该书对不同类型水利新闻稿件的采编方法作了全面细致的介绍,包含采访、写作、摄影等所有环节,都做了十分详细的示范,对于从事水利新闻采编工作的读者来说具有很实用的参考价值,该书语言通俗易懂、结构简单清晰,非水利专业的新闻工作者也能快速上手。当然,从水利文化传播的角度看,通过阅读该书,能够结合当下社会水利教育情况,正确发挥水利新闻宣传在水利文化传播中的促进作用。

水利新闻是记录水利发展成就、宣传水利发展政策、传播水利文化的重要载体。《水利新闻宣传操作实务》一书的出版填补了水利新闻采编、宣传、操作研究领域的空白。作为一本水利新闻采编宣传工作的指南书籍,该书根据水利新闻稿件文体体裁进行结构设计,总结了不同稿件类型的采编、宣发经验要领。还从舆论监督控制、政策宣传引导、文化教育塑造等不同层面指出了不同类型水利新闻稿件的采编侧重点,尤其是水利文化传播,对指导民众水利文化素养、提升高校水利文化教学科学性有很好的指导价值。

水利新闻是记录水利文化的有效媒体渠道。水利新闻通常见于水利机关报纸或者广播电视报道,相比图书、杂志、影视作品等信息媒介,水利报纸或电视水利节目是更具传播优势的媒体。报纸的优势在于时效性强、更新速度快,能够及时掌握一手水利事件素材,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与水利文化相关的人物、工程和资料,同时,报纸媒体所传播的水利信息也相对具有更高的可信度。另一方面,水利报纸刊登的水利新闻不受时间限制,即使是过去式,也有据可查,也是一种储存水利新闻材料很好的渠道。《水利新闻宣传操作实务》一书也提到,报纸媒体刊载的水利新闻从信息来源、信息准确度、信息价值等方面都比一般的短视频媒体传播更可靠。互联网时代,各种网络媒体飞速发展,但随之而来也产生了新闻传播无序化的现象,许多新闻消息让人难辨真假,普遍存在刻意夸大事实来博取流量的做法,许多“标题党”的新闻报道容易对网民产生误导,甚至引发舆论危机,这是互联网媒体缺乏监管肆意生长的后果,值得反思。而报刊媒体刊载的水利新闻不仅具有实时报道的价值,还有历史文化传播、记录储存的价值,每一期的报刊新闻都有纸质和电子版双重存档,可供日后查证阅读。如今,在各种融媒体满天飞的信息时代,人们对报刊媒体的信任度还是比较高的,对于养成了每天阅读报刊习惯的读者来说,想要了解新的水利工程建设动态、水利发展政策、区域性水利水文、新的水利文化等信息,首选的仍是由传统报刊媒体刊载的水利新闻。因此,本书强调水利报刊媒体要承担起水利文化的传播责任,在提升公众水利文化素养、深化水利建设战略意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水利新闻是水利文化的重要信息来源。水利文化是一个极其宽泛的文化概念,既包括了即时性的水利工程建设动态、汛期降雨洪水状态、水利发展政策等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部分,也包含了以文学性笔墨记录下来的水利发展历史、水利建设故事,如“大禹治水”“李冰建筑都江堰”“三峡工程的历史意义”“母亲河对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历史意义”等,还有研究水利发展的学术成果,都是水利文化的组成部分。而以《中国水利报》《水利学报》《水利发电学报》《水科学进展》《泥沙研究》等为代表的水利报刊媒体,它们所刊登的水利新闻是当代水利文化的重要来源,也是记录水利文化的重要载体。水利新闻的选题设计、研讨、采访、组稿、摄影、宣传、印发等环节都是对水利文化再生产的一种必要加工,尤其是采编与宣传阶段,《水利新闻宣传操作实务》也提到,水利新闻稿件的采编水平与成稿后的宣传直接影响公众对水利新闻的认知和对水利文化的印象,久而久之就会对公众的水利文化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产生影响。因此,本书也呼吁,水利新闻工作者要秉持严谨审慎、科学判断的精神,培养自身开阔的文化视野,对不同类型的水利新闻稿件灵活采用不同的采编方式,在保证新闻报道“三要素”(真实性、时效性、新鲜性)的基础上,要善于从文化角度加工新闻稿件,使其更具文化传播价值。

水利新闻采编是对水利文化信息的合理加工。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传统水利文化之所以能够跨越千年流传下来,这其中不能缺少了新闻采编加工的推动。在古代,虽然没有正式的新闻媒体,但其实同样有着与现代新闻媒体功能相似的文化记录机构。如宫廷史官,他们是记录王朝发展建设成就、统治者功绩和民生百态的重要见证者。如今的“大禹治水”“李冰建都江堰”“郑国渠的建造”都是由史官记录而流传下来的,他们记录并加工了当时水利文化的一手资料。当然,史官们也可能并非完全遵照事实记录,而是作了一些艺术性、文化性的加工,最终逐渐演变成当下我们所熟知的版本。同样,本书强调,现代新闻媒体也会对水利新闻进行必要的文化加工,这并非是扭曲事实,而是在遵循新闻报道三要素的前提下,为了提升信息传播的效率和广度,对信息进行合理的文化加工,使其更有利于后续的宣传报道。当然,从文化传播的角度看,这种加工显然是必要的,“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重要的不在于他是否真的三过家门而不入,而是彰显一种甘于奉献、不计个人得失的精神,“鲧堵禹疏”是让我们明白治水需要灵活变通,掌握科学的方法再去实施。总之,无论是古代史官还是现代新闻媒体,他们都对水利文化的传承发展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水利新闻宣传拓宽了水利文化传播渠道。《水利新闻宣传操作实务》在“水利新闻宣传总述”一章中明确提出:新闻报道不仅具有披露真相、还原事件发展过程的作用,同时,还是记录社会文化的重要工具。就水利新闻而言,水利新闻宣传是水利文化传播的一条重要路径。总的来看,水利文化的传播渠道主要包括学校专业教育、社会公益讲座、公众亲身实践、书籍阅读、相关影视文化传播以及报刊媒体的新闻报道。对于非专业学生或者工作人员来说,新闻宣传是一般公众获取水利文化信息最主要的渠道,只要具备基本的阅读能力和信息来源即可实现。相较于学校专业教育、社会公益讲座、亲身实践,观看或阅读新闻报道是最省时省力的信息获取途径。当然,新闻宣传相比书籍阅读来看,虽然不如专业书籍阅读那般具有针对性和集中性,但却是获取水利文化前沿信息的最优解,能够掌握即时性的水利发展政策、水利设施考古成果、水利技术研发进展等讲究时效性的信息。如果说阅读书籍是专业人员丰富水利文化素养的主要渠道,那么水利新闻宣传则为普通公众加深对水利文化的认识提供了一条便捷途径。总之,通过阅读《水利新闻宣传操作实务》一书我们了解到水利新闻宣传的基本思维理念、方法路径和操作原则,这对进一步发挥水利新闻宣传在促进水利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具有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新闻宣传水利稿件
录用稿件补充说明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工会
新媒体背景下的人大新闻宣传
广播电视新闻宣传方法的创新实践
企业电视新闻宣传的思考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Visitor Professor Donald Grierson*
本刊欢迎下列稿件
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