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复习整合必修与选择性必修的尝试
——以中国“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例

2023-08-09 07:52:16张宗立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23年3期
关键词:交融中华民族民族

张宗立 陈 珊

(重庆市沙坪坝实验中学校)

教育部统编高中历史课程由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下册),选择性必修1、2、3(《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经济与社会生活》《文化交流与传播》),选修(未纳入高考)三类课程构成。以通史体例呈现的必修课程是普通高中学生全面发展的共同基础课程,安排在高一年级学习,旨在让学生掌握中外历史发展大势,基本形成对历史的整体认识;以专题史体例呈现的选择性必修课程是对必修课程的递进与拓展,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升学需求而选择修习的课程,安排在高二年级首选历史学科的学生学习,旨在让学生从多角度进一步了解人类历史的发展;高三年级复习时,如何引导首选历史学科的学生将这两种不同编写体例的内容有机地整合起来,夯实必备知识、培养关键能力、培育史学品格、锤炼应试技能、确保备考高效,这是当下甚至今后一段时间广大高中历史教师在复习指导教学中需花功夫奋力探究的一个课题。笔者在近两年的教学中进行了大胆探索、有益尝试,现谨以复习中国“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例加以说明,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一、厘清历史过程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建议教学要凸显纵向联系的整合,以不同视角把散见于必修、选择性必修中相同或类似的内容整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学习主题。在中华民族实体形成过程的几千年漫长历史长河中,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大致可划分为六大阶段,具体过程见下表。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过程表

通过梳理,整合了分散于《中外历史纲要》(上)和选择性必修1、3 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基本内容,形成知识体系,达成整体认知,学生的贯通意识、时空观念进一步增强,学生清醒地领悟到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充分体现了不同的时代特征和历史使命:古代各民族之间既有和睦相处,也有矛盾冲突,通过共同开拓疆域、共同书写历史、共同创造中华文化、共同培育伟大精神,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主流,认识到中华大地是各民族共同生活的家园,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民族血脉相连,不同民族建立的政权及其控制的区域都是中国疆域的一部分,少数民族政权与中央王朝的关系以及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是国内不同民族之间的关系,各民族之间的战争都属于国内战争,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战争,落实对伟大祖国、中华文化认同的培育;近代史上各民族在共同御侮中日益凝聚,落实对中华民族认同的培育;现代史上党和国家实行的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政策,体现致力做好民族工作的初心,落实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的培育。各民族通过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各民族通过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是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大势,是社会和谐共存的必然规律,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发展方向。

二、厘清内在逻辑

民族交往是指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互动和整合过程,在形式上主要以接触、往来的方式对民族间进行器物文化的协调,也包括战争等形式的交往,是民族生存和发展中必然经历的社会现象和过程,是民族之间初级阶段的来往,虽其交往的频率低、波及面小、领域狭窄、内容较单一,但它是民族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的根本保证,是初步、基础的交流交融。民族交流是一种民族交往,是较高阶段的交往,交往的频率高、波及面广、领域宽泛、内容较丰富,既有器物及服务的交换与合作,又包括精神文化、思想艺术的交流与传播等,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一环,是较深层、正向的交往交融。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在交往交流中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接近、相互认同的过程,就是吸收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建设共同的精神家园,是民族交往交流的本质和根本指向,是零距离、入心的交往交流,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民族交往、民族交流和民族交融是民族关系的三种主要表现形态,层层推进和提升,贯穿于我国各个历史时期民族关系始终。三者的内在逻辑关系如下图: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时空递进关系过程图

三、明了基本特点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一种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和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实践路径,揭示了历史演进趋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为根本方向,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为动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史、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史构成了教育部统编高中历史课程中中国历史内容蕴含的三条主线。整合课程呈现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内容,可以概括出以下几个鲜明特点:

首先是连续性。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之间既有和睦相处,也有矛盾冲突,即使在局部政权割据、争战状态下,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也从没有中断过,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主流。诚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2011 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精辟论述那样 “在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形成过程中,各民族之间有矛盾冲突更有交流融合,在冲突和融合中关系越来越密切,成为民族的主流。”

其次是递进性。民族交往是初步、基础的民族交流交融;民族交流是较深层、正向的民族交往交融;民族交融是零距离、入心的民族交往交流。三个层面层层推进和提升,贯穿于我国各个历史时期民族关系始终。

再次是互动性。中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历史从未中断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各民族通过长期交往交流交融,逐渐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平等互利的交往、交流是民族之间良性互动,在更高层面的共同体中实现整合的必要过程,也是族际关系协调的必然途径。

最后是凝聚性。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作为实践途径、聚合动力,将各民族凝聚在一起。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 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科学论断到“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通过扩大交往交流交融,创造各民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

四、体悟真题真谛

高考真题是高考命题专家们依循《课程标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依据现行教科书、依托材料和问题、围绕主干知识、结合时政热点等命制的全真原创试题,是群体智慧的结晶,是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方向标,是高三广大师生沿着正确轨迹前行的指南针,对平时的教、学、评导向功能强劲。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奠定我国多民族团结与统一的重要基石,是理论界的研究热点,是高频考点,常以情境式选择题和学术型非选择题方式呈现给考生,例如:

【例1】(2022·海南卷·3)西晋初年,中原的很多百姓喜欢用细毛毡子做头巾、系带儿、裤边儿。有人戏说中原必会被西北的少数民族所击败,因为人们头上戴的、腰上系的、身上穿的都是西北产的,“能无败乎”?这一现象反映了( )

A.群言百家影响社会风尚

B.经济往来促进民族交融

C.人口流动利于区域开发

D.地方特产丰富人们生活

【考法点金】

【例2】(2022·辽宁卷·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自古以来,我国各民族之间保持着密切联系,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主流。下图是学者绘制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分级图。

——摘编自李静、于晋海《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及其心理机制研究》

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知识,紧扣图中所示的一个或多个逻辑线索,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考法点金】本题系一道开放探索型试题,以学术研究成果为切入点,考查中国古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目的在于让学生能运用图片及相关文字阐释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增进民族团结,加强民族认同,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家国情怀,落实核心素养的考查。解答的思路是:首先,观察图片及相关文字解释,根据“民族交往”“民族交流”“民族交融”三级结构和“自古以来,我国各民族之间保持着密切联系,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主流”等信息,揣摩命题主旨,拟定一个论题,如中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形成中华民族意识共同体的主要途径等;其次,围绕论题,根据题目提供的图,调用中国古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知识,从民族交往、民族交流、民族交融三个角度或任选一个角度史论结合进行阐释;最后,总结升华,与拟定的论题相呼应。

近两年引导学生复习教育部统编高中历史课程备战高考的尝试表明:只要充分依循《课程标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依托教科书将必修与选择性必修有机地整合起来,依照高考真题、依归实战演练,便可夯实必备知识、提升关键能力、培育史学品格、锤炼应试技能,确保高效优质,达成教育理想与教学实际的契合。

猜你喜欢
交融中华民族民族
我们的民族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北广人物(2020年51期)2021-01-10 11:26:28
真美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人民交通(2019年16期)2019-12-20 07:03:44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当代陕西(2019年21期)2019-12-09 08:36:10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根雕与古钱币的完美交融
收藏界(2018年1期)2018-10-10 05:23:12
多元民族
乡村地理(2018年4期)2018-03-23 01:54:08
中外艺术精品展览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西部大开发(2017年8期)2017-06-26 03: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