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玉金
阅读教学始终是语文学科教学实践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将群文阅读运用到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不同的文学作品有哪些相似之处,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中所包含的思想和哲理,激发他们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语文阅读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也在不断改变,群文阅读随之产生。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内容十分丰富,语言特点也十分鲜明,在群文阅读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教师结合初中古诗词开展群文阅读,既能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印象,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又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
一、群文阅读的概念及其重要环节
(一)概念
对于群文阅读教学,很多学者对其进行了概念界定。有学者认为,群文阅读教学是一种以议题学习为任务驱动,通过文本的比、对、读、议,实现问题解决和意义建构的过程和方式。还有学者认为,群文阅读就是一种围绕议题,对多个文本进行整合和对比的整体性阅读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究的阅读过程。根据这些学者的观点可以看出,议题是群文阅读教学的核心。群文阅读本身具有较强的开放性,无论是在学术研究领域还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都离不开群文阅读。总而言之,群文阅读教学是一个师生合作探究的过程,目的是给师生搭建一个思维碰撞的交流平台,从而使教师、学生能够以文本为媒介实现良性互动,解决文本教学问题。
(二)重要环节
群文阅读教学由四个重要环节组成,分别是选定核心议题、多文本比较阅读、思维碰撞和达成共识。以下是具体的介绍。
1.选定核心议题。在上述的概念界定中,学者都提到了一个关键词,那就是“议题”。在群文阅读教学模式中,议题是除文本原有的意思外蕴藏的含义,是能够让师生进行合作探究的一个主题思想,也是整个群文阅读教学的核心。作为核心,议题在群文阅读教学模式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贯穿整个群文阅读过程。当前,教师教学压力巨大,语文课堂教学时间紧迫,导致部分教师忽略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而群文阅读作为一种以议题为核心、师生围绕文本合作探究的阅读教学模式,符合当前的语文教学形势,能够有效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2.多文本比较阅读。多文本就是群文阅读教学中的“群文”,是群文阅读的显著教学特征。在确定核心议题后,教师需要围绕议题选择多个合适的阅读文本,将具有关联性的文本整合起来,再开展群文阅读教学。多文本比较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内容,也是之后思维碰撞和达成共识的重要基础。多文本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到群文阅读的质量和效果,因此,教师在选择文本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两个要求。第一,文本之间需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能够帮助教师开展系统性的教学,教师紧紧围绕核心议题选择合适的文本,才能够发挥出多文本的作用。第二,各个文本的主题不能过于相似,需要有一定的差异性,相似度极高的文章会造成学习内容上的重复。多文本的比较阅读是之后思维碰撞的基础,多文本的选择需要遵循“同中异、异中同”的原则,才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3.思维碰撞。在进行多文本的比较阅读之后,师生、生生之间可以开始进行合作探究,思维碰撞,围绕核心议题对文章进行探索并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交换意见最终达成共识。利用合作探究进行思维碰撞的过程体现了“异中同、同中异”原则,学生通过集体探究调动自己的智慧,针对不同文本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从而强化自身的语文思维,这可以体现出群文阅读的真正价值。在进行思维碰撞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自主探索和讨论,得出个性化的文本见解,而不是靠教师强硬地灌输知识。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学生大多是被动地获取学习经验,而在群文阅读中,学生通过多文本比较和思维碰撞,能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并积累学习经验,强化学习能力。可以说,这一环节打破了传统语文课堂中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可以让学生在友好的交流氛围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提升语文核心素養。
4.达成共识。组成群文阅读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达成共识。围绕议题进行比较阅读、思维碰撞之后,师生和生生之间能形成一种思想上的认同,也就是达成共识。达成共识并不意味着师生对文本的理解一致,群文阅读教学的目的也不是让学生只理解文章中的某一个思想内容。比如在结合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时,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既能够体会诗人那种忧国忧民,即便远离朝堂也愿意“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家国情怀,又能够感受到诗人积极向上、不愿放弃的进取精神。在达成共识的阶段中,教师不应该引导学生追求一个统一的标准答案,而是要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对古诗词进行分析和探究,实现对文本的多元化认知。
二、初中语文古诗词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古诗词对于学生来说没有较大的吸引力,很多学生忽视了古诗词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地位,认为古诗词对自己的未来没有太大的意义,因此,大多数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只是单纯地背诵古诗词。目前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还是由教师主导,带领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内心情感,学生被动地学习,最后完成古诗词的背诵和默写就算完成了古诗词的学习任务。久而久之,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越来越低,且只懂得跟着教师的思路走,不懂得如何自主感受古诗词的意境,体会其中的奥妙。
(二)教学方法不够灵活
迫于学生的升学压力,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偏向于讲解古诗词的字词释义和知识技巧,且教学方法不够灵活,只是按照固定的流程进行教学。比如在教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部分教师会先介绍作者的生平,再介绍这首诗词写作的历史背景,然后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加深学生的印象。接下来,教师会根据教学大纲讲解其中的生字词,并分析该首诗词想要表达的含义,最后针对重点句式“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剖析诗词的思想内涵。这种固定的教学模式虽然能够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但是从古诗词的鉴赏角度来看,这种教学方法会让学生的思维固化,无法增进学生对诗词情感的理解。
三、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开展群文阅读的策略
(一)确定阅读重点,划分阅读小组
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开展群文阅读不仅创新了阅读模式,还变革了古诗词教学手段,但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依然需要教师根据古诗词内容确定教学重点和阅读重点。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和阅读效率,教师还应在确定阅读重点的基础上,为学生划分好阅读合作小组。具体来说,教师需要根据古诗词材料和单元教学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为学生划定阅读重点内容。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认知能力和语文知识储备等实际情况,依照“优帮弱”的原则划分阅读合作小组。这样,阅读合作小组就能围绕阅读重点,以组内分工阅读、合作讨论的形式进行群文阅读。
(二)深入挖掘主题,科学安排阅读方式
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在合作探究的模式下进行多篇幅和多样化的古诗词阅读,还需要学生掌握阅读方式和阅读顺序,进而实现由浅入深的阅读。这样,学生才能在阅读古诗词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实现阅读能力、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的逐步提高。基于此,教师在实施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深入挖掘不同单元古诗词的主题和思想,并剖析古诗词的阅读难度,为学生提供一个科学合理的阅读方式。
例如,在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的内容进行统一分析,依据这些诗的语言表达方式、情感体现手段、语言文字精练程度、篇幅长短等进行划分,并根据综合难易程度进行阅读排序。这样,在阅读难度、探究难度降低的情况下,学生不仅能够掌握阅读方法,还能由易到难地解读古诗词的主题和意境。最为重要的是,合作学习难度和阅读难度的降低,让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得到了提高,更能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主动参与合作讨论和群文阅读。
(三)创设问题情境,找寻群文异同
在开展群文阅读的过程中,尽管不同古诗词的内容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联系或相似点,但不同古诗词之间也存有一定差异性,如创作背景、行文方式等。正是因为群文存在异同,所以群文阅读的价值更能凸显出来。具体而言,教师需要在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设定一些合作主题和学习主题,让学生感悟群文阅读中不同古诗词之间存在的异同,并引导学生对古诗词材料进行异同分析和理解。
例如,在结合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古诗词开展群文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就可以给学生提出“《蒹葭》和《关雎》都属于‘国风民歌,但是创作手法相同吗?文章叠句的艺术形式有差异吗?”“《诗经》二首的《蒹葭》和《关雎》出现在该单元對单元整体古诗词的主题有什么影响?”“整个单元古诗词主题思想在表达上有什么异同点?”等问题。这样,学生就能根据教师提出的探究问题,在分组阅读和分组赏析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和讨论,从而自然而然地掌握该单元的学习内容。
(四)传授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
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要想顺利实施并达到高质高效,教师就需要向学生传授群文阅读的阅读技巧,这也是提高初中阶段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策略。教师可以将合作阅读、分组阅读、分角色阅读、分段落阅读的技巧和方法等传授给学生,保证学生能够在综合阅读能力提高的基础上完成古诗词的学习任务。同时,随着需要阅读的古诗词数量的增加,教师还可以给学生传授精读、粗读等技巧,让学生按照“粗读掌握主题—分段阅读了解文本精髓—分组阅读强化体验—精读分析内容—复读归纳总结”的思路进行阅读,从而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结语
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实施,不仅可以让课堂气氛变得更加生动活泼,还可以创新初中语文古诗词的阅读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学习古诗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让他们的个性化发展得以实现。因此,在实施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多元化教学方法,从而增强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的教学效果,提高初中语文阅读学习的质量。
(作者单位:贵州省兴仁市新龙场镇龙场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