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平利
目前,新课标的学习与实践、推行新的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目的就是提高课堂实效,提高学生素养。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还有为了追求教学设计的新颖,重形式,轻内容;阅读教学目标不明确,语言文字训练不过关;为了让课堂热闹,无目的性的读书;教学中问题泛滥,抓不住重点等现象。面对课改,我们在教学时既要形式新颖,模式巧妙,又要保证学生把知识学到手。那就要求语文课堂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必须要讲求实效。
一、上好阅读课的前提是要准确地解读文段
要从普通读者欣赏性的阅读、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这三个角度,一步一步地潜心研读文段,把握其语言特点及人文内涵。首先,教师要作为一般读者去赏读,投入其中,忘乎所以,感受文段的意境美、情趣美、形象美、人格美、语言美……然后,要从学生的视角,思考可以学什么、不学什么,学习中的困惑是什么,哪些可能是学生学习的疑点、难点、兴奋点。第三步,才是从教师教学的角度,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和策略。
二、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首要的是进行教学设计
有两个因素必须考虑:一个是课标的要求,特别是课标规定的年段目标,不可越位,也不可不到位。
三、实施灵活机动的教学
要紧紧抓住文段语言,读出情,品出味,悟出效。习得法,激活思。
读出情。阅读教学第一要务是读。景美、境远、情深的课文,要反复诵读。要加强读的指导,该读出画面时读出画面,该读出情感时读出情感,该读出见解时读出见解,该读出方法时读出方法……边读边想,边画、批、注,是阅读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教学《长征》时,我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读通文章,再辅以一定的朗读技法指导(节奏、语气、重音、停顿等),在读中进入课文的情境,在读中理解课文的内容。如第一二行中“红军不怕远征难”要读出红军“不怕难”的语气,语气要坚决,充满信心;“万水千山只等闲”中“只等闲”要轻读,读出当作平常事時的平淡语气。读第三、四行时要突出五岭的绵延不绝、乌蒙山的气势磅礴,而“腾细浪”、“走泥丸”则要读得平淡,表现出红军的“不怕难”。第五行要读出红军的欢快心情,第六行读时语气要低沉一些,以表达对牺牲战士的沉痛缅怀之情。最后两行应读出欢欣鼓舞的语气,因为红军历经千辛万苦终于翻过了终年积雪的岷山。
品出味。即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怎么个丰富,怎么个优美,怎么个生动,怎么个形象,怎么个有特点,怎么个有魅力,要有感觉,有心得。譬如,同是幽默,老舍有老舍的幽默,鲁迅有鲁迅的幽默,丰子恺有丰子恺的幽默。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品味语言中。激发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习得法。包括作者的表达方法,如,遣词造句的方法,常用句式,构段的方法;叙述、说明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习的方法,如,读书的方法,理解词句的方法。
激活思。即激活思维,发展思维。要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课堂充满思维的张力。既要有个人的静思默想,又要有同学之间的思维的碰撞;既要发展形象思维(读文章,想画面),培养想象力,又要发展创新思维。要围绕有价值的问题,抓住交流中的闪光点、稍纵即逝的思维火花,进行思维碰撞,展开真实的对话、交流,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语习文的舞台,成为老师培育和绽放创新思维之花的沃土。
四、,教师应该把课堂即学生的舞台交还给他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个性的感悟文本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阅读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所有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重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到学校是来学习的。教师要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要尽可能多地安排学生的学习活动。要有师生对话,学生与文段的对话,更要多一些学生之间的互动,要在生生互动中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增长智慧。只要教师放手,给机会,给时间,学生一定会让老师一次次惊喜。好课应当把“彩”出在学生身上。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文本的特色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的教学措施,不断地去实践、总结、反思。在教学中讲求实效,努力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