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长春 张群
初中学生的作文常常会面临这样的问题,文章写得干瘪、不生动、不具体,并且一部分学生连字数都凑不够。面对这种情况,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分享一种可以让作文写得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的写作方法---扩写法。
所谓扩写法是指将较为简略的、概括的片段或文章加以扩展补充,使之成为篇幅更长,内容更充实的文段或文章的写作方法。那么如何扩写呢?笔者以《大自然的语言》一文中的一句话为例,对学生进行扩写训练。《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说明文,但是第一自然段的语言却生动形象,教师从该段中找出“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这个句子,来引导学生进行扩写。
一、围绕中心找准扩写点
《大自然的语言》第一自然段虽是写景段,但都是有关物候现象的。所以首先引导学生找准扩写点,然后再对扩写点中的物候现象进行细腻描写。为了围绕这一中心,从哪个地方入手写就显得尤为重要,否则就会偏离文本中心。在与学生的讨论辨析中,教师归纳总结出容易描写的三个扩写点:一是秋天树上的果实;二是秋风;三是叶子落下来的过程描写。找准扩写点的同时,还需要分清扩写的主次,这三个扩写点,重点扩写第一点和第三点,秋风的扩写点次之。重点扩写的果实和叶子落下来的过程需引导学生不惜笔墨,次要扩写的秋风则可以一笔带过,不刻意写秋风,而是把秋风融合在秋天树上的果实和叶子落下来的过程描写中,看似没有写秋风,却处处能感受到秋风的存在。这样扩写出来的文段给人以中心突出,详略得当,结构合理的好印象。
二、巧用修辞增添文采
借用一定的修辞手法对句子进行扩写,可以使句子生动形象、新颖活泼、具体可感,以达到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最常用的修辞有比喻、拟人、排比。比喻、拟人修辞的运用使句子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排比句子的使用使句子更加丰满且有气势。例如《大自然的语言》中扩写秋天树上的果实,学生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这样写道:“一个个柿子笑红了脸,好像一盏盏的红灯笼悬挂在枝杈间,在秋风中得意地荡着秋千。”“红彤彤的石榴垂挂在树上,乍看,像小小的花瓶,又像元宵节的花灯。细看,有的裂开了一条小缝,露出像牙齿似的石榴籽。”“在密实葱郁的叶子下,一嘟噜一嘟噜的葡萄挂满了架,紫的似玛瑙,绿的如翡翠,红的像宝石。”有的同学还用对比的修辞来写秋风。
三、发挥想象丰富内涵
作为初中八年级的学生,如果仅仅使用比喻、拟人这样的修辞来扩写句子,就显得太浅显,因此要想学生写出有深度的文章,还需要发挥想象力,写出有内涵的文字来。在扩写“植物的叶子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这一过程时,教师引导学生揣摩“簌簌”一词的意思,它即指落叶飘下来时发出的声音,也指树叶飘落下来时的样子。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先找出自己熟悉的落叶,再想象叶子飘落时的动态,准确运用动词,巧用修辞,生动描摹落叶簌簌飘落的过程,并赋予落叶以新意。在教师的耐心引导下,学生思维得到充分扩展,在分组讨论后,学生展示出令人满意的扩写句。有学生这样写道:秋风簌簌地吹过,卷起片片落叶,飘扬、飞舞……有的像蝴蝶翩翩起舞,有的似鸟儿展翅飞翔,有的又像精灵一样轻盈旋转。这是,我突然想起“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样的诗句。是啊!树叶,春生秋落,是奉献亦是一种物候现象。
语文新课标指出,积极观察感知生活,发展联想和想象,激发创造潜能,丰富语言经验,培养语言直觉,提高语言表现力和创造力,提高形象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正确引导学生,激活她们的联想空间,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并鼓励他们大胆想象,使所需描寫的人或物生动具体有深度有内涵。
当然,扩写不能没有原则的添加内容,不是每句话、每段文字都需要扩写,更不需要平均用力。扩写时应该认真研读文本,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确定写作的重点,选好扩写点,在忠于原文中心主旨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巧用修辞,补充细节,丰富内容。
语文新课标也提出这样的要求:能根据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基于此,教师在写作教学或平时阅读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扩写的思维训练。这不仅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而且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使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相得益彰,互相映衬。这既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更是时代的需要。如果教师对学生长期坚持这种思维训练,学生就不会再害怕写作文,作文也会有话可说,且内容丰富,语言灵动,进而提高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