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雅芬
1.关注现实生活,提高分析问题能力
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指向四个方面:关注生活、关注人生、关注时代、关注道德;在材料的组织、呈现,以及考查侧重点上,一直重视理性思维和辩证能力。所以,高考作文复习,要注意体验生活,加强作文写作与自身生活的联系,作文时要有“我”的意识,要倾情反映自我的生活及情感世界,要体现“我”对世事人情的评判,避免一窝蜂地写“文学经典、古人事迹”,应当尽可能写自己的生活。只要写得“原汁原味”“有情有义”,就能充分显示自己的写作水平。
2.突出审题训练,提高多角度构思能力
对于新材料作文,好的角度、好的构思是提高得分的关键。新材料作文写作的基础是审题,尽管高考命题强调不在审题上为难考生,但在具体命题中,很难保证不出现有理解困难的题目;而面对同一则材料,理解的精确程度也会直接影响立意和构思的质量。考生要侧重训练多角度思考的能力,围绕一则材料,提出多种构思方案,在比较中优选最好的构思。
3.强化文体意识,突出议论文写作训练
从2023年高考作文题来看,文体要求不再作任务的限定,这就给了不同内容、不同题材平等的展示机会,所以在文体训练上,考生首先应该全面覆盖,尤其是记叙文、议论文、议论性散文几个常见文体要熟练掌握。在此基础上,要突出两点:一是突出议论性文体写作,这不仅是高中作文训练的重点,也是对高考作文命题偏重理性的机智应對;二是突出自己的长项,正因为文体不限,所以要在平时练就自己的拿手文体,这样在高考中就能驾轻就熟,发挥优势。
4.加强语言训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作者思想的外化,语言功底最能代表语文功底。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毫不夸张地说,语言的优劣直接影响作文水平的高低。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的语言表达训练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使用规范语言,二是表达要准确生动,三是表达要简明连贯得体。当然,还要注意不同的文体应有不同的语言特色,如记叙文语言要流畅自如,生动形象,描写细腻,叙事有传神的细节;议论文语言要准确鲜明,逻辑严密,条理清晰;散文语言要叙议结合,委婉含蓄,文采优美,意境深远。考生只有平时加强训练,夯实基本功,高考时作文语言才会准确、得体、鲜明、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