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2023-08-08 12:58罗娟凤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教育教学渗透德育

罗娟凤

内容摘要:国无德不立,人无德不兴。我国教育事业的核心是立德树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结合的学科,语文在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和健全人格方面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初中生正好在塑造三观的关键时期,需要德育教育的栽培和引导。但目前虽有许多的初中老师有学科德育的观念,却在实践中不能很好的落实。在此简要讲述德育教育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渗透的意义,分析渗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渗透德育教育的一些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育教学 渗透 德育

党的十九大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国家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建构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体系,并将立德树人的成果作为检验学校全部工作的根本标准。”[1]也就是说,我国一直都将德育建设摆在重要的位置,并特别强调了学科与德育的结合。因此,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结合语文教材进行德育渗透是教育的必行之举。

一.德育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的意义

1.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道德

在以往的传统教育观念影响之下,有一部分的初中教师在进行教学中,或多或少存在着重视智育而忽视德育的问题。因为初中生的年龄不大,人生阅历还不多,也还没有在心目中形成较好的道德修养。尤其是对十几岁的初中学生来讲,他们正处在道德发展的他律向自律阶段转变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初中生往往没有坚定的道德意志,社会上一些错误的价值观念,很容易就把他们带向了不好的极端。所以,德育对初中生来讲是必不可缺的。学校应该将德育渗透到学科教学的全过程,培养初中生热爱祖国以及热爱生活的观念,形成良好的道德,为今后的成长与成才打好基础。

2.有利于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

我国正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国家的建设需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当以立德树人作为自己教学的引领,给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更要为学生撒播德育的精神食粮。时时刻刻关心初中生的思想动态,在初中的日常教学活动中渗透进德育教育,帮助初中生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并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进行规范,培养初中生报效祖国的情感,开发初中生的潜能,使之成为一个同时具有道德和文化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3.有利于学校实现课程融合

近些年来,为了使教育变得越来越符合大众人民的利益,教育改革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为了使学生学到更加综合的知识,教育改革致力于打破各个学科之间的天然壁垒,使得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初中语文教师在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可以实现思政学科和语文学科之间的融合,强化学科和学科之间的沟通以及联系,使学生学习到的知识更综合且更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例如,在学习《少年中国说》时,不仅要让学生识字、认字和体会梁启超先生在文章中所要传达给读者的情感,而且还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符合中国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1.學校重智育轻德育

应试教育下有不少语文教师对德育教学不够重视,缺乏德育教育的观念,只重视书面成绩,乐此不疲的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来帮助学生提高成绩,甚至认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会降低教学效率。再者在初中阶段,由于语文教师的课时量不算少,而且教学任务繁重。且目前的教师职称评定制度与学生的学习成绩直接挂钩,学生成绩好,教师的职称就高,得到的工资也高,但学生的成绩要是不理想,教师不仅要承受来自领导的业绩压力,还要承受来自家长的怀疑与鄙视。导致智育和德育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冲突,语文教师又考虑到如果想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进行培育与提高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学校考核自己的教学成效却依旧以学生的书面成绩为主,这就使得教师不得不重视知识的教学而轻视道德教育[2]。

2.教师德育渗透方式单一

当下,很多的初中的德育教学工作大部分都局限于班会这一种形式。班主任通过在班会上宣读一些文章或是举办一些形式主义的活动对学生进行单向的道德说教,而学生在此类教学中不能有效的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的课堂教学互动在学生和教师之间不能得以实现,这就导致了教学的枯燥乏味,毫无乐趣,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冲击。这种单向又单一的道德教育模式使学生难以理解思想道德教育的根本意义,而且由于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和家长的交流很少,致使家长没有意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甚至有些家长还觉得自己的家庭教育不错,小孩的道德很好,不需要课堂上浪费时间来教,应该在课堂上教会提高分数的知识。缺乏家长强烈的参与感和对教师的支持,就使得教师的教育活动很难深入开展。

3.教材中德育内容挖掘深度不够

在语文的教学中渗透德育有非常大的别的学科所没有的优势,那就是语文教材当中的内容比别的学科全面,而且文章的体裁多样,往往蕴含了作者丰富的情感。并且语文教材当中的德育内容一般是隐性的,相比思想政治课来说,这更生动有趣,使学生觉得这不再是枯燥说理,达到了不刻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这一目的。与低年级相比,初中高年级语文教科书中的思想更深邃,蕴藏着更多思想情感和德育的因素,所以在教学时语文教师不单要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赏析文章的经典语句,教授文章的写作手法和概括中心思想,更要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德育渗透。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导致渗透的内容笼统又模糊,从而得不到良好的效果,还白白浪费了上课的时间。故教师要深入钻研书中内容,利用书中的积极心理品质,来塑造学生的道德,使学生成为一个道德完善的人。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

1.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深化学生体验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的课程,所以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也应该在实践中进行,开展课外活动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对语文知识的传授有利,而且还可以更好地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但在设计课外活动时,要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选择活动。例如辩论赛、朗诵比赛、故事分享会和读书会等活动,然后在活动中融入德育内容,比如举办“传统节日”主题演讲比赛,在积极的备赛的过程中,学生积极搜集传统节日的相关资料和了解演讲所必需掌握的技能技巧,这样一来,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和演讲能力,还在学生心目中形成了对中国传统节日的骄傲感和认同感,加深了对祖国的热爱,也使得学生有了更好的学习体验。

2.转变师生关系,建立融洽的学习氛围

德育教育主要是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实现的,教师将德育内容传授给学生,学生吸收来自教师的德育知识,实现知识的内化。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道德知识的内化,师生间的良好沟通显得尤为重要。在德育渗透过程中教师应该保持尊重并理解学生的心态,面对每一个学生独一无二的个性,采取包容的态度。面对品德不是很端正的学生,不是一味的考虑用什么方式来打压和惩罚,而是耐心的与其进行交流,搞清楚为什么他们会出现这些问题,与他们进行精神上的沟通[3]。从学生的视角出发,来发现问题的根源,进而采取措施帮助学生减少不良行为,塑造良好的品德。

3.学以致用,将德育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

当前的德育教学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便是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脱离,比较多的老师仅仅是关注到了德育的“政治意义”,而很少看到德育的“生活意义”。事实上,德育教育只有和生活相结合,并应用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才是真正的事得其所。因此,教师应该将德育内容融入生活,教师有意识的去观察生活,借用生活当中的德育案例来进行教学,并采用学生较为喜爱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在学习起来就不会觉得枯燥乏味,并且还会觉得十分有趣,进而更容易将德育知识渗透进学生的大脑。

4.言传身教,教师注重自身示范性

天地君亲师,我国从古代起,就对教师十分尊崇。教师自身的行为对学生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即权威,学生认为教师说的就是对的,如果产生和教师同样的行为就可以得到教师的青睐和夸奖,所以学生有时候会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去模仿老师的行为。为了引领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就要求教师以身作则,严厉要求自己。例如,在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注意不要有不文明口头禅的使用,也不要有不文明的行为,比如随意骂人还有随地吐痰这些。并在义务捐款等公益活动中教师要起到一个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而不只是宣传鼓动学生去做,在平时的授课当中,也要积极向学生传授正确的道德观念。

5.结合语文阅读教学,实现德育教育的渗透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初中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非常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优秀文选,在和学生讲解这些优秀的文选之后,学生可以学习到更多的文学常识和名物知识,同时由于其中或多或少的包含了很多关于生活以及人生的重要哲理。教师也能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渗透。例如,在讲述《背影》这一课时,教师对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是如何看待父爱的呢?”待同学们思考完毕了之后,选取几个同学来讲讲父爱的种种事实,在听完其他的幾位同学分享父爱,同学们情绪都带动起来的时候,老师出来对这些事实进行总结,引出父爱是一种伟大的爱,我们应该孝顺父母的观点,引导学生将更多的爱回报给父母。以阅读教学这一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学生会更乐于接受,并积极内化为自身的道德行为[4]。

6.结合语文写作教学,实现德育教育的渗透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训练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学生通过对教师提出的作文题目以及相关材料的深入思考,联系生活实际,通过积累的语言词汇清晰明确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或观点,可以有效的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如此,写作训练也是渗透德育的良好方式。语文教学当中的很多文学作品都涉及德育,比如《背影》《谁是最可爱的人》等等的这一些文学作品,在出题和作文写作以及讲解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把这些内容当作写作的要求,也可以当作写作材料,让学生对给予的材料进行分析之后表达自己对于这个事物的观念。从而矫正学生不正确的价值观念。而且教师批阅了学生的作文,就可以了解到学生的思想是不是出现了偏差,心理是不是健康。比如写记叙文,记叙文通常被用来描写事情和阐述问题,学生在写作时通常都会掺杂自己的个人情感,于是教师就能够观察出该学生的思想是不是正确。于是对该生进行针对性教育,使其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

7.了解学生心理状态,因材施教

不同的学生由于其遗传素质以及生长环境的不同,其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存在很大的区别。想要有效的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就要尽可能多的了解学生的性格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区别教育。比如对于由于家庭原因而导致品行不端的学生,一般内心都比较脆弱,很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他们往往会极其容易因为老师的批评而走上极端,做出一系列伤害自己,或者伤害他人的行为。在遇到这种问题学生的时候,教师在对这类学生进行教育时,就越加的需要讲究方式方法,尽量要在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再来对学生进行教育。其中,有一个相比较来说好的方法,便是通过集体的作用来对学生进行教育,即利用集体来影响个人。但对于大大咧咧性格的学生,则需要采取不一样的方式。大大咧咧的学生比较可以接受来自他人的批评,在接收到别人的批评之后,反应也不会很过激,而且一般来说,这种学生比较的自信,所以批评比鼓励对他们来说可能更加的有用。所以教师便应该采取稍微强硬一些的手段。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多观察学生的学习生活细节,通过观察帮助学生发现他们的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形成良好的道德。也可以采取不定期的向学生分发调查问卷的形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填写,然后教师根据学生填写的结果来分析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所面临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5]。

8.革故鼎新,改变德育渗透方式

在一线教学中,大多数初中语文老师选用讲授法来进行教学,虽然讲授法相比其他的那些教学方法来说,有它独特的优点,可以用于大部分知识的教学,通用性比较的强,而且成本比较低。渗透方式要创新,不是说教师不能用讲授法,而且不能只用讲授法这一种方法。比如教师在采用讲授法的时候,应当注意对学生进行启发式的教学,而不是一味单向灌输。也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开拓一些其他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比如角色扮演法、课堂讨论法和朗读感悟法等等。朗读感悟法是一个不错的方法,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每篇教科书的后面基本都有一个作业就是有感情并且流利的朗读这篇课文,在朗读中可以意会生情,获得一些文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还能理解作者想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不便明说的意蕴,实现道德教育的目的,比如《济南的冬天》这一篇文章,这篇文章的特点是语言十分的平淡,而且文章刻画的景观也相对单一,但通过有感情并流利的朗诵这篇平淡的作品,作品字里行间所流露出来的那种深层的情感却让人极其的动心。学生可以深刻感受到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体会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6]。在学生的情感上主动渗入,这样不仅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作品,学生自己也可以在灵魂上快速地成长起来。

9.文以载道,挖掘文本德育因素

教师应充分挖掘教科书当中的德育内容。教科书的内容十分广泛,尤其是语文教科书的内容,就像百科全书一般,包含了很多东西。自然也包含着很多的德育内容。例如,初中语文教材当中有一篇法国小说家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这篇课文讲在普法战争当中,法国被打败。所以那时候法国的挺多学校被迫去学德语。课文从一个十分酷爱学习的学生小弗朗士的角度来写的,文中有当小弗朗士知道这是最后一堂法语课时的心理描绘:“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莫非这样就算了吗?我以前没好勤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滑冰,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在讲解这里的时候,教师通过讲述小弗朗士的爱国精神,可以实时地向同学们浸透爱国主义教育[7]。通过这种方式渗透德育会达到生动有色和面面俱到的效果,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教科书,充分挖掘教科书当中的德育因素。

参考文献

[1]黎日明,古东燕.习近平德育观内涵探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9,40(09):1-4.

[2]甘金元.立德树人理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华夏教师,2019(32):29-30.

[3]王建玉.立德树人理念下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J].汉字文化,2020(12):108-109.

[4]张頔.中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方法与途径[J].文学教育(下),2020(04):52-53.

[5]柴如会.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的思考[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22):14-16.

[6]郭美娟.小学语文学科德育渗透的思考与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2):30.

[7]胡群一.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以小学语文为例[J].湖北教育(政务宣传),2020(08):64-65.

(作者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教育教学渗透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关于开展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