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英
摘 要:“双减”政策的提出为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带来了新的方向。教师不仅要适当地减少学生的作业量,避免学生产生过重的学习负担,还要科学设计作业内容,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既巩固知识,又培养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文章先介绍了开展个性化实践活动的意义,并给出了小学语文个性化实践活动的策略,旨在让学生在减压增效的前提下提高学业成绩。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语文;个性化实践活动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要全面落实减负增效的教育举措,优化课内外的作业设计,改变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现象,让学生重构对作业的印象,使其逐渐拾起学习热情。教师要通过科学合理的作业设计让学生自主学习,达到“增效”的学习效果。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设计个性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参与中提高学习能力。
一、开展个性化实践活动的意义
立足“雙减”政策要求,小学语文教师组织开展个性化实践活动能够创造崭新的语文教学局面,让语文教学绽放新的发展活力。尤其是在语文作业设计方面,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参与个性化实践活动完成语文作业可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成果。
首先,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的个性化实践活动既涵盖语文课堂教学的各种知识点,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行动力。从这两个方面来看,小学语文个性化实践活动可以促进学生智力和行动力的综合发展。
其次,小学语文个性化实践活动承载了学生对作业的期望,即作业内容丰富,作业形式多样,能够发挥兴趣特长。传统的语文作业大都限于书面作业,偏重于理论性。个性化实践活动凸显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育原则,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性学习体验。教师在设计个性化实践活动时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特点,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的语文学习需求。
最后,小学语文个性化实践活动形式比较灵活,能够从不同方面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发展需求。学生的学习需求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教师通过增强语文作业设计的弹性,能够让学生不再对语文作业感到枯燥乏味,逐渐产生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合理地设计个性化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有效提高语文学习水平。
二、小学语文个性化实践活动的设计策略
1. 深化学习感悟,合理设计个性化实践活动
在阅读学习中,部分学生虽然掌握了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没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归根到底是学生的阅读学习感悟不够深刻,不能将知识转变为实际行动。这种“只会学习,不懂实践”的现象,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因此,教师在遵循“双减”政策要求的基础上,可以从增强学生的学习感悟、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等目的出发,合理设计个性化实践活动。
例如,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以下统称“教材”)二年级上册《玲玲的画》这篇课文传递了一个哲理:生活中,人要肯动脑筋努力想办法解决问题;看似遇到了糟糕的事情,但是只要采取了正确的对策,就有可能将坏事变成好事。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知识点来设计个性化实践活动:“同学们,找出自己认为有瑕疵的所有物,如玩具或者其他废弃物,思考一下如何让它的瑕疵消失,变得更好。”在这一个性化实践活动中,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特点比较明显,不同学生选择的对象是不同的。有的学生想到了自己很喜欢的布娃娃破了,小肚子里的棉花露出来了,于是想到用针线将它缝起来。为了把它缝得好看一些,还特意去请教了妈妈。缝完后,学生发现布娃娃原本破开的肚子上多了一朵绣花,更喜欢这个布娃娃了。有的学生想到了家里有一个原本比较喜欢的小花瓶,但是它身上出现了裂痕,不美观了,于是用美术绘画的方式遮掩这个裂痕,让小花瓶变得更好看了。学生在完成不同的个性化实践作业时增强自己对这篇课文传达精神的感悟,提高了作业效益,而且这种自主性的作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
2. 创编角色剧目,设计表演类个性化实践活动
角色表演是一种比较受学生欢迎的实践活动,一般是指学生分别扮演剧本中的不同角色,演绎出整个故事情节的实践活动。在设计个性化实践活动时,教师可以运用角色扮演法鼓励学生对课文中讲述的故事进行适当改编,创编出适合进行角色表演的剧目,让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增强对阅读内容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教材四年级上册《西门豹治邺》这篇课文时,教材中有选做的内容,要求学生阅读教材中“阅读链接”的内容,然后根据“阅读链接”的剧本开头对课文中“西门豹治邺”的故事进行改编。教师可以根据这部分内容设计个性化实践活动,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小组成员共同改编“西门豹治邺”的故事,然后由组内成员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将自己小组改编的故事情节演绎出来。
《西门豹治邺》这篇课文后面,还有《扁鹊治病》和《纪昌学射》两篇课文。教师在开展这两篇课文的阅读教学时,也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法,为学生设计表演类的个性化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将“扁鹊治病”“纪昌学射”这两个历史故事内容改编成相关的剧本,与同学合作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将其中的场景再现出来。在角色表演的实践性体验下,学生可以根据个性化的学习感悟对课文内容进行有效的巩固学习。学生还可从角色表演中发现一些深层次的知识点,提高深度学习能力。同时,学生在角色表演中还锻炼了实践能力。由于角色扮演活动具有一定的娱乐性,学生可以从中获得愉悦的学习体验,达到减负增效的阅读学习成效。
3. 走进社会环境,参与调查类个性化实践活动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合理地设计以调查为主的个性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调查活动的过程中完成相应的实践性学习任务。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围绕某个社会问题展开调查。
例如,在教学教材六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思考:“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环境污染问题?人们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保护地球?成效如何?我们可以针对其中的不足提出哪些建议呢?”在学生思考这些问题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个性化的实践活动:设计调查表格,调查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然后提出建议,最后写出一篇调查报告。这一个性化实践活动既增强了学生的实践体验,又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在这篇课文所在的单元里,有一个习作任务是写倡议书。学生也可以写一份倡议书,倡议保护环境,爱护地球,锻炼写作能力。这样的个性化实践活动促进了学生不同学习能力的发展,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有助于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结束语
教师应更新自己的作业设计理念,科学设计个性化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多样性的个性化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心。让学生有兴趣、有热情完成实践性的作业任务,既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又能实现减负增效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戴林峰. 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的探索[J]. 科学咨询,2020(1).
[2]常新成.“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的优化实践[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6).
[3]魏敏.“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实践探索[J]. 成才,2023(5).
[4]农国祥.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的有效融合[J]. 基础教育研究,2023(5).
[5]邹杰.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思辨能力的策略[J]. 语文教学通讯,2023(6).
[6]王欣欣. 小学语文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效融合的教学研究[J]. 教育艺术,2022(12).
[7]柴干. 构建小学“大语文”教学: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创新性融合[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