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党建引领 提升专业素能 大力推动政治业务“双融双促”

2023-08-08 07:19朱庆华
中国检察官·司法务实 2023年7期
关键词:党建人才培养

朱庆华

摘 要:推动政治与业务的“双融双促”,是基层检察院建设中落实各项党内法规的必然要求。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检察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对政治与业务融合重要性的认识,面对工作中“从政治上看”的意识不够强、政治与业务融合的能力不够全面、政治与业务融合的机制运行不够系统等问题挑战,提出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强化政治与业务理念融合、以能力建设为抓手,促进政治与业务目标融合、以法律监督为核心,强化政治与业务实质融合的“双融双促”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政治与业务融合 党建 人才培养 检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讲政治最根本就是要讲党性”[1],指出“要坚持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2]。检察机关是政治性很强的业务机关,也是业务性很强的政治机关,坚持党建引领、强化政治属性,推动政治与业务“双融双促”,是新时代新征程上基层检察院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全面从严治检、深化自我革命的基本要求,更是答好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必答题”,交好以检察工作现代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必答卷”的本质要求。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徐汇检察院”)坚持把机关党建放在检察工作大局中共同谋划、一体推进,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城之要者”,持续提升检察队伍政治素质、专业素能和责任担当,坚持“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通过不断推动政治与业务“双融双促”,为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赋能增效。

一、政治与业务深度融合具有的重要意义

业务工作要想强,政治上必须要先强[3]。做好新时代检察工作,首要是坚定不移地坚持和捍卫党的绝对领导,强化政治统领,以党建引领办案、将政治融入业务,有机统一于高质效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中,体现到“三个效果”的有机统一中。

(一)坚持党的领导是人民检察工作的根和魂,是人民检察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强政治保证

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讲政治”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开展检察业务工作的根本指引。“四大检察”每一个案件都是关系着“国计民生”的“大政治”。牢牢把握检察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的鲜明属性,把党的绝对领导作为公正司法的最高原则。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党的领导和全面依法治国、促进公正司法是高度统一的。党通过管方向、管政策、管原则、管干部,支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为实现司法公正和社会公平正义提供坚强保证。[4]检察机关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机关,要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深悟透习近平法治思想,把“一切从政治上看”落实到每一个司法案件中,落实到检察履职全过程各环节,紧紧依靠党的领导破解制约检察工作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以创新履职、能动履职落实彰显忠诚履职。

(二)坚持人民至上是人民检察工作的立场和宗旨,是人民检察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政治立场

检察机关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检察干警要始终坚持厚植人民情怀。“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检察机关在践行司法为民上用心用情,不仅是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还是践行司法为民根本宗旨,更是主动跟上、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新需求新期待。坚持依法能动履职,始终将修复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和谐稳定贯穿执法办案始终,徐汇检察院创新性以“汇心检察”检察服务基层治理平台为载体,积极促进政法力量下沉社区,做到“百姓有地说、意见有人听、问题能解决”。小案连民生,办好群众身边小案,是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最好实践。认真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用心用情办好群众身边的小案,增强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三)坚持建强队伍是人民检察工作的基石和动能,是人民检察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织保障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5]检察工作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政治与业务“双融双促”本质上是检察干警政治与业务的高度融合和统一,检察干警的审查案件能力、释法说理能力是“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必然要求,理论调研能力、社会治理能力和群众工作能力是“讲政治”的具体体现,只有把政治要求和政治责任落实到检察履职的每一个具体案件和每一项具体工作中,全面提升这五种核心能力,才能真正做到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

二、政治与业务“双融双促”的落脚点是“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

“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是检察工作的目标任务决定的,也是检察工作目前所处的阶段决定的,蕴含着对案件质量、效率、效果的更高要求和对三者有机统一的科学认知。

(一)对办案质量的高要求,是在实体上实现公平正义

“执法司法中万分之一的失误,对当事人就是百分之百的伤害。”案件质量是检察官的“生命线”,不办错案是检察官的“底线”。每一位检察官在案件办理过程中,要严把案件的事实关、程序关和法律适用关,认真把握立法原意和司法政策,从法律条文中深刻领悟法治精神,统筹好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之间的关系,不断提升办案质量,而不是机械地照搬法条,真正做到法理情的有机统一,才能真正在實体上实现公平正义,打牢“高质效办案”的基础。

(二)对办案效率的高要求,是在程序上让公平正义更好更快实现

程序本身蕴含实体价值,迟来的正义非正义,案件无论大小,不论繁简,都事关公平正义。如果办案效率不高,即便是实体上实现了公平正义,对当事人而言也只是一纸空文,影响当事人对司法公正的信心。简案快办、繁简分流的最大价值就是为实现公平正义提速。在兼顾程序公正的同时,高效地实现实体公正,让冰冷的法律条文尽快地转化为温暖的公平正义。只有及时化解社会矛盾,早日实现案结事了,才能让案件当事人的生活重回正轨。效率不仅能促进公平正义的实现,其本身也是公平正义的体现,是实现“高质效办案”目标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

(三)对办案效果的高要求,是让人民群众可感受、能感受、感受到公平正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既要义正严词讲清‘法理,又要循循善诱讲明‘事理,感同身受讲透‘情理,让当事人胜败皆明、心服口服。”[6]检察干警必须强化释法说理能力,在外出调查取证、询问讯问、来电接访、出庭公诉、公开听证等履职过程中,要通过理性、平和、文明的语言让群众感受到规范、专业,同时要用“接地气”的语言讲好专业话,用人民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和方式,让群众听得懂、信得服,真正、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同时,要让代表委员、人民监督员等人民群众代表真正参与到检察办案过程中,通过检察公开听证,用看得见的方式增强人民群众的参与感、满足感,真正让人民群众体会到“法律并不是冷冰冰的条文,背后有情有义”。[7]

三、推动政治与业务“双融双促”的基层检察实践

徐汇检察院坚持人民至上,加强法律监督,以“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不断推动政治与业务融合。2022年,被上海市委、市政府授予“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

(一)坚持党建引领,以“全覆盖”思想建设“铸魂”

1.以活的思想为着眼点。制定《关怀干警谈心谈话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七必谈”[8]工作要求,主要领导亲自与“四新两退”[9]干警深入谈心,摸清思想,掌握动态。分层分类召开民主生活会前专场座谈会,对收集到的几大方面突出问题逐项“挂号”、专题销项。同时,开设网上意见箱广泛收集各类意见建议,真正把党内民主落到实处,让全院干警“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2.以理论武装为发力点。认真落实徐汇检察院党组“第一议题”、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等重要制度,各党支部坚持开展双周政治学习,抓紧抓实“学习强国”线上学习,养成学习在日常的习惯。依托上海市徐汇区丰富的红色资源,创新打造“梧桐树下的党课”学习品牌,以全院范围的传统“大”党课结合走进支部的“微”党课,以理论教学“课堂讲座”结合现场感受的“触摸党课”,强化干警政治与业务融合发展理念,锤炼政治成色。“见习主任”(徐汇区检察院中层后备干部的称谓)聚焦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作出的新部署新要求,紧密结合检察工作实际,宣讲报告内容、畅谈心得体悟,将学习成果转化为能动履职的强大动力。

3.以品牌建设为结合点。开展“一支部一品牌”创建,各党支部突出业务工作、党员队伍特点,丰富品牌内容和载体,形成一批叫得响、推得开的品牌项目。比如徐汇检察院第三检察部党支部全力打造“一体两翼多站点”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办理全国首例绿色食品商标系列案,发布《农产品企业知识产权合规指引》,推进异地检察一体化协作。第五检察部党支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能动履职为小微企业纾困解难,办理的全市首例民事健康权纠纷支持起诉案被收录于市检察院检委会通报案例;打通行政非诉执行中欠薪保障金支付障碍,争议化解惠民举措获评上海市法治建设十大提名案例。

(二)聚焦专业素能,以“全周期”人才培育“砺剑”

1.人岗适配,精心选“种”。梳理当前检察队伍中学习背景和专业构成情况,将政治素质强、业务需求匹配度高的检察人员吸收和调整至合适的岗位,为开展法律监督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2.实践历练,悉心育“苗”。建立人才培养“三年铸剑计划”,以师徒带教、“见习主任”等特色机制,开展“一人一方案”专业化培养,实现政治业务“双带教”“双提升”。常态化开展“上派外挂”,到重要单位、重要岗位上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

3.过程管理,细心修“枝”。组建扫黑除恶、电信诈骗等重大政治任务的案件专案组时,加大优秀青年检察官助理的参与比重,让青年干警“沉浸式”参与案件办理过程,深刻领会检察工作从政治上看的要求。近2年,3人入选全国检察人才库,4人获上海市十佳优秀公诉人、优秀公诉人称号,6人获市级业务竞赛标兵新人奖。

4.严管厚爱,放心用“材”。落实政治素质考察,把重大政治考验作为干部践行初心使命、体现责任担当的试金石和磨刀石,选拔一批在办理大案要案和急难险重任务中挺身而出、表现出色的3名干警走上中层岗位。强化对《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等党内法规的学习和廉政纪律教育,通过讲警示案例、政策再学习、党风廉政教育月等多種形式,持续巩固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

(三)厚植为民情怀,以“全方位”文化涵养“育检”

1.把“政治领检”作为徐检文化的灵魂。在青年干警业务研讨学习平台“尤实论坛”中融入政治学习板块,使之成为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园地,培育检察职业良知的阵地;建立检察官“圆桌论坛”,围绕“检察为民的传承与发展”“检察监督的困境与对策”等重点、难点内容开展研讨,引导干警始终牢记“国之大者”,自觉践行“三个务必”,进一步把“以党建带队建、促业务”理念落到实处。

2.把“检察为民办实事”作为徐汇检察院文化基石。组建“检者拾光”志愿者宣讲团,走进社区宣讲党史、宣传防诈技巧,为群众解疑答惑、排忧解难。设立漕河泾检察官工作室、上海智联检察西岸基地,发布《涉企类“数据安全”检察治理白皮书》,帮助企业堵漏建制、防范风险,为营造更优营商环境保驾护航。关心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开展线上、线下法治进校园活动200余次,受众人数超过57万人次。

3.把“关爱暖检”作为徐检文化的底色。以“午间沙龙”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帮助检察人员在精神上解忧、文化上解渴、心理上解压。由青年干警自编自导自演的“新春闹元宵主题联欢会”在全院干警中引发热烈反响,进一步增加了队伍凝聚力和向心力,为更好开展工作奠定扎实基础。

四、政治与业务“双融双促”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专门强调“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完善公益诉讼制度”,赋予新时代新征程检察工作更重政治责任、法治责任、检察责任。推进政治与业务“双融双促”不仅需要干警有“一切从政治上看”的政治意识,还要有忠诚履职的政治能力,更要有“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的政治清醒。

(一)“从政治上看”的意识还不够强

个别干警对政治与业务融合的概念还存在认识的“盲区”,理解得还不够深、不够透。比如对最高检最新出台的考核指标还存在认识偏差,对考核指标背后的“大政治”“大民生”理解不深不透,在办案时容易简单地“答法律题”,而不会算“政治账”,主动融入和服务社会治理大局的意识还不足。

(二)政治与业务融合的能力还不够全面

审查案件能力、释法说理能力、理论调研能力、社会治理能力、群众工作能力这五种核心能力建设还不够扎实。比如新进人员、新入额人员存在监督能力、综合履职能力、开庭能力等“本领恐慌”;新换岗交流人员存在办案理念更新慢,诉源治理理念跟不上等“理念问题”;新提任中层干部存在“重业务、轻管理”思想,“一岗双责”有“能力短板”。

(三)政治与业务融合的机制运行还不够系统

对标党的二十大关于检察工作现代化要求,党建工作的切入点、结合点和着力点还不够聚焦,政治建设、业务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系统集成还不够。比如办公室、政治部、检务督察部与案管、研究室配合不足、协同不够,向管理要生产力和战斗力的意识还不够强,齐抓共管服务大局的能力还有待提升。

五、一体抓实政治与业务深度融合发展的思路和举措

(一)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强化政治与业务理念融合

1.深化认识,深刻领悟“讲政治”的重要性。新时代新征程上,检察机关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做到绝对忠诚。在司法办案中,深刻认识小案连民生,坚持把政治建设与业务建设“同谋划,共推进”,避免就案办案,在法律监督中不断提升一切从政治上看的意识。

2.提高站位,充分认清“讲政治”的必要性。徐汇作为地处超大城市的中心城区,特殊的区位和区情要求我们不能只满足于、停留在一般的遵循、执行、落实“三个自觉”的层面上,要更加能动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维护、保障、促进党的全面领导在法治轨道上、在执法司法活动中得到全面落实,厚植党执政的政治根基。

3.提升能力,履职融入“讲政治”的全过程。“讲政治”的“讲”是讲求、讲究、行动,是知行合一。要更加善于运用政治智慧服务大局、保障民生。在化解社会矛盾、修复社会关系、促进社会治理上下功夫,不光会解“事结”,还会解“心结”,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信任。

(二)以能力建设为抓手,促进政治与业务目标融合

1.加强理论学习,做到知行合一。特别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通过开展“学习汇”“圆桌论坛”等集体研学活动,轮流领学、交流分享,共同提高自身在观察、判断、分析和综合研究方面的能力,自觉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上看透本质、总结经验、把握规律、解决问题。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规律,从中国特色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中汲取养分,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到工作和学习中去,形成理论研究的成果,做到知行合一。

2.强化“五大能力”,增强单兵战力。队伍作战能力的强弱关键在于队伍中每个人的个体能力。检察官作为办理案件的“主力部队”,提升单兵作战能力对更好更快实现“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目标显得尤为重要。除了要把新法律法规学习到位以外,还要立足岗位成长成才,通过业务练兵、上派外挂、轮岗锻炼、传帮带教、同堂练兵等一系列能力提升“组合拳”,不断提升自己的审查案件能力、释法说理能力、理论调研能力、社会治理能力和群众工作能力,以“五种能力”的交相辉映、忠诚履职,在破解基层治理难题、化解社会矛盾过程中,全面提升检察队伍法律监督核心素能,扎实推进各项检察工作。

3.锚定一专多能,提升专业素能。新时代新征程,日新月异的新领域,层出不穷的新“赛道”,不断向我们检察工作提出新挑战、新冲击。“佛系”“躺平”已经跟不上时代的節奏,为了抓住未来的脉搏,必须主动提升专业素能。通过创新性开展“菜单式”选修课,邀请业务专家、业界大咖授课,帮助检察干警学会“坐而思”,在专业学习中总结沉淀、提升能力。以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学理论、读历史、研政策,不断提升专业素养。

(三)以法律监督为核心,强化政治与业务实质融合

1.统筹推进“一体化监督”。牢固树立全院一盘棋思想,持续推进“四大检察”横向衔接、纵向贯通、内部保障、外部支持的融合一体发展工作格局。落实法律监督线索内部移送工作,形成履职合力,释放监督效果叠加效应、聚合效应。树牢大数据思维、大数据理念,增强运用大数据的综合能力,基于办案实践,构建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以数字检察赋能高效能监督。

2.着力打造“职业共同体”。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携手法院、公安、行政机关共同构建区域大安全格局,以区域零隐患为目标,最大程度消除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风险隐患,打造职业共同体,共绘“安全同心圆”。同时,充分发挥司法救助暖心稳心作用,通过检察建议、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等方式,更实促进案结事了政和。

3.融入社区“治理生活圈”。依托“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将“汇心检察”服务品牌下沉至辖区13个街镇56个“生活盒子”,通过当好群众身边信访解纷“智囊团”、汇心讲堂“检老师”、意见建议“收集员”、未成年人“守护者”、未病治理“徐小检”,做实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打造基层法治治理新模式、树立检察为民新标杆,在政治与业务“双融双促”中探索检察工作现代化的基层实践范式。

猜你喜欢
党建人才培养
浅议在党建中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关于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思考
新形势下切实解决国企党建工作弱化虚化问题的思考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