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农村建设下的农业经济管理策略浅析

2023-08-08 18:52:09侯淑兰
河北农业 2023年4期
关键词:管理人员信息化农业

□文/侯淑兰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为国家经济发展奠定基础,也为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提供保障。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占据着重要地位,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关注重点,并出台一系列新政策、惠农政策以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现代化技术逐渐用于农业发展,为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现代化技术的推广与“三农”政策的实施,促使我国进入新农村建设时期,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对农业经济管理要求也越来越严格[1]。但是,传统的农业经济管理观念及制度、农业管理人员业务水平等,无法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不利于新农村建设下农业经济的发展。故正视新农村建设下农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结合农村经济管理现状制定解决策略,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对此,本文以某新农村为例,对新农村建设下的农村经济管理现状及整改策略进行分析,以期提高新农村建设下农业经济管理水平,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

一、农业经济管理概述

农业经济管理字面意思为对农业经济进行管理,即农业经济管理人员通过判断市场经济变化及市场经济水平,将国家鼓励农业发展的政策方针作为依据,对农业经济市场进行管理[3]。在农业经济管理期间,农业管理人员应时刻关注国家政策及市场的变化情况,并结合农村经济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农业经济的发展目标和方向,确保农业经济发展与国家发展方向一致,可以跟上时代发展潮流,推动我国经济发展[4]。同时,农业经济管理人员还需将信息化纳入农业经济管理中,根据市场信息判断生产要素、生产资料,分配农作物的种植类型及数量,管理农作物的深加工及销售工作[5]。农业经济管理人员通过调查市场,分析国家发展需要及经济发展需求,从而管理农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加快农业经济发展速度,推动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二、新农村建设下农业经济发展趋势

(一)农业经济产业化发展趋势

自我国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后,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新的方向,同时“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政策推行,促使许多青年劳动力返乡创业,种植业成为青年创业的首选项目,通过承包土地建设蔬菜基地、水果基地等,推动农业经济向产业化发展。同时,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与工业的合作日益紧密,推动农业经济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并逐渐形成产业化模式,有效弥补了传统农业经济发展的局限性,显著提升了农业经济的生产效率[6]。

(二)农业经济信息化发展趋势

近些年来,随着信息化、网络化技术水平的提升,促使我国进入大数据、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技术逐渐用于各个领域,农业也不例外。目前,信息化技术已用于农业经济发展,且越来越多的农民认识到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强化农民获取信息的能力,从而推动农业经济信息化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例如,借助信息技术有利于农民获取市场信息,了解农业经济发展方向。

(三)农业经济长远稳定发展趋势

长远稳定发展一直是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及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长远稳定发展是重要的指导思想,也是农村经济今后的发展方向。目前,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较低下,亟需解决传统农业经济发展的局限性,转变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优化农业经济管理理念,重视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均衡发展,提升农业经济的生态效益,为农业经济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7]。

三、新农村建设下农业经济管理现状

某村共42 户135 人,主要以蔬菜种植与乡村旅游为主,2022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0 元,该村先后获得多个荣誉称号,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观光农业,显著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然而,通过调查发现,该村的农业经济管理存在较多问题,严重制约了该村农业经济的长远发展,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由该村的发展情况可见,我国在新农村建设发展过程仍存在一定问题。

(一)农业经济管理制度未健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的受教育程度提升,促使我国中青年的就业方向从农业向非农业过渡,导致我国农业种植人员多为受教育水平低下的老年人,这极大降低了农业种植效率和质量,不利于农业经济的长远发展。同时,部分农民定居城市后,导致大量农业用地荒废,我国农业种植面积大幅度缩小,使得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现象严重。此外,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尚无大型农业公司可以带动农业经济发展,严重阻碍了农业经济向集体化、规模化、规范化发展的进程,延缓了农业经济的发展速度。

(二)农业经济管理模式落后

通过调查发现,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虽然农业经济管理人员重视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但在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仍采取传统的管理模式,无法适应新农村建设环境下农业经济管理需求,不利于农业经济的生产和发展。同时,部分管理人员的观念落后,未全面认识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对农业经济生产与发展规划不符合实际,严重影响农业的转型升级,最终影响农业经济的发展。

(三)农业经济管理团队能力低下

管理人员是农业经济管理的执行者与参与者,其专业水平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农业经济管理效果。目前,农业经济管理团队中大部分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有待提升,且管理团队中的老龄化问题严重,自主学习意识不强,未重视现代化技术与现代化农业知识,没有根据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发展需求及时调整农业生产模式,导致农业生产产量缩小,不利于农业经济的长远发展[8]。同时,部分管理人员未重视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导致许多惠农政策无法落实,严重阻碍了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

(四)农业基础设施落后,缺乏创新性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对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视力度不足,未建设农业基础设施,未引进高新农业技术,导致农业经济发展受限,这不仅会影响当地经济发展速度,还不利于当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部分地区的农业种植仍以传统人力为主,未引入机械化操作,且种植技术缺乏创新,导致农业种植效率低下,严重阻碍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步伐。同时,国家未重视农业人才的培养,未给农业科技人才提供工作,未拨付农业科研资金,导致农业科技人才流失严重,不利于农业经济的科技创新,这极大程度上降低了农业信息化、科技化水平[9]。

四、新农村建设下农业经济管理策略

(一)健全农业经济管理制度

结合新农村建设下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新要求,并根据当地农业发展情况,健全农业经济管理制度,推动农业经济发展。一是完善土地流转制度,提升农业用地的合理性。管理人员应关注农业用地情况,当农村出现荒废农业用地时,应即刻进行核实,并将土地承包给目前从事农业种植的农民,提高农业用地的利用率。二是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将未种植的农业用地承包给个人或合作社,加快农业经济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实现农业经济的长远稳定发展[10]。三是将信息化技术运用到土地管理中,实现土地管理的系统化、科学化,从而提升农业土地管理效率,推动农业经济的信息化建设进程。

(二)创新农业经济管理模式

在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管理人员应重视计算机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等科技的应用,不断提升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利用信息技术打造网络信息平台与网络信息系统,实现资源共享,动态了解现代农业经济的管理情况。同时,借助信息技术落实各项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实现纸质档向无纸化的转变,有利于提升工作效率,降低工作失误。在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涉及到的数据非常多,利用信息化技术能快速采集、整合和分析数据资料,形成数据库,方便后期追踪和查询工作的开展,利于农业经济的长远发展[11]。

(三)提升农业经济管理团队能力

定期组织管理人员学习和培训农业经济管理的相关知识,在制定培训方案时应考虑乡镇的实际情况,确保培训内容符合实际需求,从而提升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政府应重视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的引进工作,并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从而调动自主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不断提升管理团队的整体能力。

(四)重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创新性

当地政府应重视农业经济的发展,加大对农业经济的财政支持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引入先进农业设备,并重视农业设备功能的宣传力度,帮助农民正确认识农业设备对提高农业种植带来的效益,实现农业种植的机械化建设,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12]。农业管理人员应重视水利工程的建设,降低洪涝灾害对农业经济造成的损伤,提高农业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应认识到农业人才的重要性,重视农业人才的培养,加大科研设备及资金支持,推动现代化农业经济的发展。

五、小结

综上所述,在新农村建设环境下,农业经济迎来发展机遇和挑战,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政府及管理人员应重视农业经济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和解决农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跟上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实现农业经济的长远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管理人员信息化农业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3期)2022-11-16 13:13:50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2期)2022-11-16 12:29:47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1-25 23:57:29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6:02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中国卫生(2014年1期)2014-11-12 13:16:34
信息化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40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探讨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