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四新”战略背景下湖南高职院校服务城乡融合的测度研究

2023-08-07 08:12汤洁玉
村委主任 2023年1期
关键词:三高四新城乡融合高职教育

汤洁玉

摘要:教育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科技创新的关键环节,而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然成为服务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基于选取的2020—2022年湖南高职院校的相关统计数据,从教育教学投入、城乡人才融合服务、城乡产业融合发展与城乡融合保障机制四个方面选取了18个具体指标,构建了高职教育服务城乡融合的测评指标体系,同时,利用熵值法测算出高职院校不同年份服务城乡融合水平,分析总结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三高四新;高职教育;城乡融合

文章编号:1674-7437(2023)01-0090-05       中国图书分类号:G719.2          文章標识码:A

1 研究背景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考察时为湖南擘画了“三高四新”的战略蓝图,勉励湖南打造“三个高地”、践行“四新”使命。湖南省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出了实施“三高四新”战略的重大部署。湖南省提出的打造“三高四新”战略目标,即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建成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在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方面,建成全国重要的现代工业基地;在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方面,建成全国重要的现代农业示范区。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与使命任务,打造现代化新湖南,离不开城乡统筹融合发展。

湖南作为传统农业大省,仍存在着城乡发展不均衡,农业农村现代化不强,农业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滞后,高素质技能人才供给不足等问题。而高职院校作为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能为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人才支持,有效促进城乡融合发展[1]。因此,本文以“人才”服务“城乡融合”为契机,在“三高四新”大战略背景指引下,以湖南高职院校为研究样本,构建高职院校服务城乡融合的测度指标体系,以此为高职院校服务城乡融合提供对策建议。

2 高职院校服务城乡融合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在结合“三高四新”战略、城乡融合相关政策对于城乡融合评价的要求以及已有的高职教育服务城乡融合的理论依据的研究基础上[2-3],结合构建指标体系的客观、科学、系统与可行的原则,运用德尔菲法进行两轮专家咨询验证指标体系的一致性,最终确定从教育教学投入、城乡人才融合服务、城乡产业融合发展与城乡融合保障机制四个方面构建高职教育服务城乡融合的测评指标体系,并对指标性质进行了说明(见表1)。

3 高职院校服务城乡融合的实证模型分析

3.1 数据来源

本文通过随机选取湖南省10所高职院校为研究样本,数据主要来源于2020-2022年三年各高职院校发布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报》《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以及统计局、教育部等官方网站资料,部分缺失数据用插值法进行填补。

3.2 指标数据处理

本文通过选用熵值法计算各个指标的权重,进而确定高职院校不同要素对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贡献度,综合测算湖南省高职院校服务城乡融合的水平。

(1)指标无量纲化

高职院校服务城乡融合的测度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单位和数量级差别较大。为消除数据量纲,并降低量级,本文运用极值法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将指标数值转化为0~1区间内的数值。另为使数据处理有意义,将所有无量纲化指标数值平移最小单位数值a(0.0001)。极值法的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正向指标处理公式:

X=

逆向指标处理公式:

X=

(2)计算P值。

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后,计算第j个指标下第i个高职院校的特征比重或贡献度,计算公式如下:

Pij=

(3)计算熵值

计算第j项指标第i个院校的嫡值,计算公式如下:

ej=ij ln(Pij),0≤ej≤1

(4)计算差异性系数

根据如下公式,得到2020-2022年各高职院校第j项指标的差异性系数。

gj=1-ej,0≤g≤1

(5)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W

根据如下公式,计算第j项评价指标第i个院校所占的权重WJ,以此得出各院校2020-2022年城乡融合各指标的权重。

WJ=,j=1,2,3,…,m

(6)计算综合评价得分。

首先通过计算 2020-2022 年的各项熵值、差异性系数与权重,得出一、二、三级指标的权重,了解各级指标在高职院校服务城乡融合中的重要程度。再根据如下公式,得到湖南省10所高职院校的综合得分,计算结果分别见表2、表3及表4。

S=∑Wj×Pij(i=1,2,3,…,m, j=1,2,3,…,n)

依据上表计算的2020-2022 年的各高职院校服务城乡融合三级指标权重的大小,取三级指标中对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贡献度权重大于0.05的指标,获取其原始数据并计算三年平均值,详见表3。

依据如上计算公式,计算各项城乡融合指标权重与对应P值的乘积后求和,得到2020-2022 年10所高职院校服务城乡融合的综合评分(见表4)。

3.3 指标数据分析

基于表2的数据分析,从促进城乡融合测度指标进行考量,一级指标权重中城乡人才融合服务>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教育教学投入>城乡融合保障机制。因此也佐证了人才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首要前提,同时城乡产业的融合发展是重要保障。从二级指标权重数值分析,职业培训>技术服务>本地就业>经费资助>教学条件>教师队伍>高校满意度,其中职业培训远高于其他二级指标,说明学校开展的复合技能人才培养与新型职业农民等职业培训对推动城乡融合贡献最大。此外,技术服务也切实发挥了科研技术服务引领乡村振兴的作用,更好地服务城乡经济发展。从三级指标权重排名来看,权重>0.05的指标排名为:公益项目培训学时>毕业生面向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率>横向技术服务产生的经济效益>服务乡村振兴培训项目数>年实习专项经费>非学历培训服务项目数>纵向科研经费到款额>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可分析得出培训时长,就业方向,校企合作的经济效益等是促进城乡融合需落实的关键指标。

由表3,表4结合分析可知,综合评分前三名的职业院校分别是编号⑩④⑤的三个院校。通过表3近三年高职院校服务城乡融合的原始数据分析可知,上述三个学校的培训时长远高于其他学校,且毕业生面向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率和横向技术服务产生的经济效益都处于较高值,因此验证了权重排名靠前的三级指标对于促进城乡融合的重要性。此外通过测度指标的综合研究可知,近三年湖南高职院校服务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总体变化不大,但各高职院校间服务城乡融合综合得分仍不均衡。与在省会长沙的高职院校相比,地方性高职院校服务城乡融合的综合评分偏高,说明地方高职院校对推动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

4 结论与建议

本文在“三高四新”大战略背景指引下,基于选取的2020—2022年三年湖南高职院校服务城乡融合的相关统计数据,首次构建高职院校服务城乡融合的测度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对高职院校服务城乡融合的18个测度指标进行量化分析发现:

(1) 一级指标中,城乡人才融合服务与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尤为重要,说明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衔接对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与产业升级可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对推动湖南城乡融合发展起重要作用。

(2) 二级指标中,职业培训、技术服务、本地就业与经费支撑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说明高职院校有效利用国家经费支撑并通过职业培训等方式并有效提升了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并加强创新技术服务能力,实现了人才培养、职业培训、技术服务与经费支撑的良性运作模式。

(3) 三级指标中,公益项目培训学时、毕业生面向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率与横向技术服务产生的经济效益指标占比权重最大,进一步说明了职业培训、就业方向与技术服务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第一,聚焦技术人才培养,以人才发展促进城乡融合。

职业技能人才是产业发展的主力军,是产业制造发展为产业创造的前提保障,是推动经济社会迈向高质量发展,高效益经济回报的中坚力量。而城乡融合发展所需的人才主要有职业化新型农民、农业技术型人才、管理型人才,尤其急需培养文化程度高、有专业技术能力、会经营管理的职业化新型农民。因此,从职业培训方面来看,高校也应按需开展农业实用人才技能培训,通过农业示范园、校企实训基地等产学研结合方式为载体,定期做好各类技术培训服务工作,持续打造专业技术人员、产业人才,为区域提供具有现代生态文明素养的多元化、高层次、高素质人才。从本地就业方面来看,为推动技能人才在本地就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地方政府应加强顶层设计规划,以专项规划为支撑,将人才规划融入产业规划,构建起全局化、系统化、立体化的人才支持体系,为高校毕业生在本地工作发展提供政策支持。此外,高校也应进一步落实好政府发布的各项基层就业政策,政府与高校共同努力构建人才留湘大格局,让高校毕业生“主动留下来”,以人才发展促进城乡融合。

第二,深化产业融合,促进城乡经济发展。

产业融合是实现教育链、产业链、供应链、人才链与价值链有机衔接的重要举措,能有效促进产业经济发展。以往固有的本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使得企业几乎不参与技能人才的培养,导致毕业生多数无法满足企业岗位职责要求。究其根源,传统的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往往处于被动响应地位,职业院校需要去外部市场频繁寻找意向企业,该模式下的校企合作通常是不稳定且合作期短。因此,从产教融合方面来看,为了进一步提高区域产教融合的水平,高职院校应主动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与地方主导产业形成密切互助联系,通过引企入校、驻校、企校一体等模式,同区域龙头与骨干企业等精英企业合作共建产业学院,引导企业在工业标准、课程教学、教材开发等方面达到全面合作,推动人才培养输送与产业发展人才需求的全方位衔接,实现从口号式、松散式的校企合作模式迈向实体嵌入式校企合作模式。从技术服务方面来看,为进一步加强科研的社会服务能力,高职院校应紧密对接产业发展,积极开展助力企业发展的应用技术研发与服务。为此,高职院校应为教师搭建开展应用技术研发与服务的平台,创设良好的科研工作环境,依托专业群组建教学科研团队,通过成立技术研发所、开展技术服务、承担校企合作科研课题、积极参与企业技术攻关工作,为本地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三,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升服务社会能力。

教育教学投入不仅体现在资金投入力度方面,还体现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条件等,而要实现以上目标,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4]。地方政府应加大对职业院校的资金投入,改善高职学校办学条件与人才引进力度,夯实学校服务社会的基础与能力。高职院校在全面提升学校办学内涵与发展质量基础上,才能更好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着力强化技术技能培训、技术研发与成果应用转化,为服务区域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与技术支持。

其一,健全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经费管理机制。改变政府单方面投入经费的模式,充分发挥企业主体力量,引进企业资金稳步投入高职院校,提高企业参与办学积极性,使产业需求更好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逐步形成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此外,加快稳步提升社会各类资金渠道对职业教育投入,在建设用地、财税政策、成果转型等方面给予激励措施,扩大高校经費来源。

其二,优化教育支出结构。政府部门应落实新增教育经费向职业教育倾斜,优化教育支出结构,使资金分配向脱贫地区倾斜,向国家或地方急需特需专业倾斜,将资金重点支持各地落实职业院校生均拨款制度,推进职业学校提质培优、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强“双师型”专任教师等师资培养培训[5],优化教师队伍人员结构,提高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等,支持办好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改善职业学校办学条件。

其三,加强计划资金使用管理。省市财政、教育机构应加强计划资金使用管理,推进资金预算下发和使用进度,强化预算执行情况分析,监督和可视化资金使用情况,避免资金被占用和闲置。此外,省市财政和教育机构需提升绩效评价结果的反馈作用,将绩效结果作为政策完善、预算下发、机制优化管理的重要依据,健全预算下发与绩效评价结果的有效衔接机制,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倪莹莹.“三高四新”战略背景下高职院校高水平技能人才培养路径探析[J].现代农村科技,2022(12):79-81.

[2]赵红霞,朱惠.高等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及趋势预测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22,42(19):41-48.

[3]林宁.职业教育与城乡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度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23(02):14-19.

[4]周劲松,李怡.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8,29(04):24-26.

[5]谭正.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文教资料,2021,892(10):148-149+190.

猜你喜欢
三高四新城乡融合高职教育
“三高四新”背景下湘商文化融入湖南高职双创教育的路径研究
“三高四新”背景下湘商文化融入高职教育研究
聚焦“三高四新”战略,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助推湖南水利高质量发展
『三高四新』战略是湖南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决策
乡村振兴:从衰落走向复兴的战略选择
从分工理论出发解读马克思主义城乡观及其现代应用
城乡融合视野下的农村经营体制创新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微商思维在高职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