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烨
(上海市浦东新区林业站,上海 201210)
调查范围为分布在张江、大团、周浦等24 个镇的新建公益林(主要是在2015 年—2020 年期间建造),合计调查面积为1 855.53 hm2。调查对象为新建公益林内的有害生物,主要是对检疫性有害生物、危险性有害生物及常规有害生物的发生范围与发生程度进行调查。其中,检疫性有害生物、危险性有害生物的分类参照《全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全国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名单》的相关规定,除上述名单规定外的其他有害生物均归类为常规有害生物。
调查时间为2020 年6 月至9 月。调查方法以踏查为主,即携带高枝剪、锯子、塑料袋、瓶子、GPS、镊子、相机、记录表等主要工具,调查记录发现所有有害生物的种类和发生程度。
有害生物的发生程度划分为轻、中、重3个等级[1],具体统计标准见表1。
表1 有害生物发生程度统计标准
1.4.1 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发生范围与发生程度
检疫性有害生物以美国白蛾、扶桑绵粉蚧、锈色棕榈象为重点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发现,在宣桥镇、老港镇的新建公益林分别发现美国白蛾成虫2、8头(均在专用诱捕器内发现),其他区域未发现美国白蛾成虫,且各新建公益林也均未发现美国白蛾幼虫;各新建公益林均未发现扶桑绵粉蚧、锈色棕榈象及其他检疫性有害生物。
1.4.2 危险性有害生物的发生范围与发生程度
本次调查发现的危险性有害生物有加拿大一枝黄花、星天牛、云斑天牛、锈色粒肩天牛、紫薇绒蚧、咖啡木蠹蛾、银杏超小卷叶蛾、悬铃木方翅网蝽、臭椿沟眶象、菟丝子,其中,杂草加拿大一枝黄花和蛀干性害虫天牛类、咖啡木蠹蛾及刺吸性害虫紫薇绒蚧的发生范围较广、发生程度较为严重。
织RKIP蛋白相对表达为(0.64±0.11)显著低于癌旁组织(1.12±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发生程度较为严重的危险性有害生物的具体发生情况:(1)加拿大一枝黄花。在老港、唐镇、新场、大团、张江、周浦、祝桥、合庆、万祥、川沙、书院、高东、航头、宣桥、南汇新城、惠南、康桥共计17个镇的68个新建公益林内发生,发生程度为轻至重,总体偏重。经分析,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发生范围较广,发生程度普遍较重,这是因为新建公益林限制了灭生性除草剂的使用,导致对加拿大一枝黄花的防除主要依靠人工,而加拿大一枝黄花生长迅速,且植株较高,争夺养分现象明显,故发生为害严重,严重影响了新建公益林内树木和其他植物的正常生长。(2)天牛类害虫。在高桥、周浦、川沙、三林、大团、惠南、书院、南汇新城、唐镇、宣桥、张江、老港、康桥、新场、祝桥共计15 个镇的76 个新建公益林内发生,发生程度为轻至重,局部偏重。据统计,天牛类害虫的发生范围较广,且寄主种类较多,部分植物被天牛幼虫钻蛀为害后,出现了主干腐烂、遇风易折断现象。(3)咖啡木蠹蛾。在高桥、宣桥、川沙、新场、万祥、康桥、书院、航头、张江、祝桥、老港、惠南共计12 个镇的48 个新建公益林内发生,发生程度为轻至重,总体发生程度为中。据统计,咖啡木蠹蛾的发生范围较广,幼虫在寄主植物内钻蛀为害,进而导致枝条折断。(4)紫薇绒蚧。在唐镇、宣桥、川沙、大团、曹路、金桥、航头、泥城、周浦、祝桥、高桥共计11 个镇的27 个新建公益林内发生,发生程度为轻至中,总体发生程度为中。据统计,紫薇绒蚧一般1 年发生多代,相对而言防治难度较大。
1.4.3 常规有害生物的发生范围与发生程度
本次调查发现,常规有害生物的发生范围覆盖除了北蔡、泥城、合庆、万祥之外的其他20个镇,其中,香樟齿喙象、刺蛾类、叶螨、金龟子、蚜虫类、水杉赤枯病等的发生程度较为严重。发生的常规有害生物具体为:(1)害虫。主要为香樟齿喙象、枫香刺小蠹、褐边绿刺蛾、黄刺蛾、丽绿刺蛾、斜纹叶蛾、茶袋蛾、樟巢螟、黄杨绢野螟、樟叶蜂、白蜡绢野螟、国槐尺蛾、重阳木锦斑蛾、紫薇瘤蛾、绿尾大蚕蛾、樗蚕、斑缘丽金龟、铜绿异丽金龟、榆蓝叶甲、柳蓝叶甲、柳沟胸跳甲、紫薇梨象、竹茎扁蚜、异榉长斑蚜、樟木虱、樟脊网蝽、樟曼网蝽、叶螨、蓟马等。(2)病害。主要为水杉赤枯病、白粉病。(3)杂草。主要为葎草、芦苇。
值得注意的是,香樟齿喙象、枫香刺小蠹、紫薇瘤蛾是近几年在浦东新区新发现的害虫,由于对其生活史等特性了解不足,需通过加强监测,进一步探索其防治方法。其中,香樟齿喙象是为害香樟的钻蛀性害虫,在航头、张江、南汇新城、惠南、祝桥、书院6个镇的新建公益林内发生;枫香刺小蠹可为害北美枫香和中国枫香,为害严重时,可造成枫香林地树种大面积死亡[2],目前在老港、书院2个镇的新建公益林内发生;紫薇瘤蛾通过幼虫取食叶肉进行为害,幼虫取食后叶片仅留下薄薄的表皮,为害症状明显,目前仅在航头镇的新建公益林内发生。
目前,浦东新区新建公益林中种植的苗木主要来自外省市,省际的苗木频繁调运,增大了检疫性有害生物及其他有害生物的入侵风险。例如,本次调查发现,发生检疫性有害生物美国白蛾的两个新建公益林中,所种植的悬铃木、三角枫等(均为美国白蛾喜食寄主)苗木都是近两年从外省调运引进,结合其他因素综合分析,因调运苗木导致美国白蛾发生的可能性最大;同时,枫香刺小蠹在老港镇、书院镇的新建公益林内发生,也是由于外省寄主植物调运。
有害生物的防控主要涉及林业部门、造林管理单位、施工单位、养护管理部门以及养护单位等,需要多部门共同开展,但部门间的联合防控机制没有完全建立,检疫、病虫防治相关技术等不能有效传递。同时,受养护资金、养护技术、植保技术等的限制,一些养护单位对有害生物的防治质量低下,达不到科学防控的要求。
部分造林地块由于本身的立地条件较差,如沿海区域的林地多为盐碱地、土地贫瘠,造成林木长势弱,而林木长势弱易受病虫侵害,从而进一步造成了树势衰弱。
本次调查发现,浦东新区部分新建公益林的树种配置不合理。例如,南汇新城镇新建公益林的林木主要以东方杉、中山杉、水杉、池杉、落羽杉等杉类树木为主,虽然符合造林树种设计要求,且实现了不同树种混合种植,但是从植保方面来看,这些林木都属于水杉赤枯病、美国白蛾的寄主植物[3],树种配置不合理,极易造成水杉赤枯病、美国白蛾的大面积发生。
3.1.1 规范苗木调运行为,加大执法力度
为能进一步规范苗木调运行为,最大程度地从源头上阻止检疫性有害生物的传入,浦东新区林业检疫部门要加大法制宣传,特别要把检疫宣传工作前置于工程建设之前,在工程建设前期即对相关部门进行调运检疫专项培训,防止因调运不规范造成有害生物传播。同时,加大检疫检查和执法力度,规范调运苗木行为,及时发现并纠正违法行为。
3.1.2 加强监测预警工作
加强监测预警工作,尤其是要抓好重要病虫害的监测、防治工作,重点开展检疫性有害生物的监测工作,并对重点区域、重点树种做好长期监测工作,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扑灭。同时,要加强对天牛、香樟齿喙象、枫香刺小蠹、咖啡木蠹蛾等发生较为严重害虫的监测工作,并及时给予科学防治指导,提高防治效率。
3.2.1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建立由林业部门牵头、其他各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沟通制度。其中,林业部门作为技术指导单位,将有害生物防控工作始终贯穿于新建公益林的建设与管理工作中,指导做好有害生物的监测、防治等工作;各相关部门通过有效沟通,及时掌握科学防治手段,从而达到提高防治效果的目的。
3.2.2 提高养护经费
目前,浦东新区较低的公益林养护费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公益林养护整体水平的提高。据统计,目前浦东新区实行的公益林市场化养护管理标准为造林五年以下(含五年)的公益林,每年每667 m2养护费为1 500 元,造林五年以上的公益林,每年每667 m2养护费为1 000 元,而在绿化行业中,防护林最低标准的每年每667 m2养护费为6 170 元,远高于公益林的养护费标准,差距较大。因此,建议相关部门提高公益林养护费标准,以吸引更多的专业养护公司。
3.2.3 加强技术培训
针对目前一些养护公司缺乏专业防治技术人员的问题,林业部门应在出台林业养护定额标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技术规程的基础上,定期开展相关专业技术培训,养护公司按人员比例参与培训,以规范和提高有害生物防治技术水平。同时,建议林业部门对培训内容进行考核,及时通报考核结果,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养护考核的依据。
3.2.4 探索市场化的专业防治
有害生物防控包含监测、测报、防治等一系列工作,需要科学的防治方法及较高的技术水平,而普通养护公司很难达到相关要求。为提高防治效果,建议相关养护管理部门探索应用专业的市场化防治服务,可从公益林养护经费中析出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购买专业的市场化防治服务,由专业公司集中开展防治。同时,要把监测与防控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科学化、专业化的病虫防控。
具体措施为:(1)在林地建设前,科学进行规划设计,尽可能选用立地条件比较好的地块或做好土壤改良工作。(2)对于树种选择,除了考虑树种的适生性、多样性之外,还应加入“植保”因素,选择抗病虫能力较强的树种进行种植。(3)避免在同一区域内种植能被同一有害生物侵害的苗木。(4)在调运苗木时,除了进行苗木优选之外,要尽量避免从疫区调运苗木。(5)在养护期间,通过林地抚育等技术,进一步提高林木质量,以减少有害生物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