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介入手术与旁路移植手术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疗效对比分析△

2023-08-07 01:33林芳明薛海龙柯俊丞林明冠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6期
关键词:踝肱跛行微创

林芳明,薛海龙,柯俊丞,张 辛,林明冠

海口市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海南 海口 570208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血管腔内形成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造成下肢血液循环受阻,从而使机体发生慢性缺血的一种下肢病变疾病,主要临床症状包括静息痛、间歇性跛行及肢体溃疡等,发病群体主要为老年人群[1]。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生率逐渐升高,成为一种非外伤患者截肢的重要原因[2]。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是一种传统的手术治疗方式,创伤较大,术后易出现并发症,从而影响患者预后[3]。近年来,微创介入手术已成为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新选择,其通过扩张病变的血管来改善患者下肢血供,手术成功率和通畅率均较高,创伤小[4]。本研究探讨微创介入手术与旁路移植手术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疗效差异,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2年6月至2021年6月海口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中华外科病理学》[5]中的相关诊断标准,经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和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确诊;(2)伴有不同程度的静息痛、间歇性跛行等症状;(3)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合并肝脏和肾脏严重功能障碍;(2)合并恶性肿瘤;(3)存在精神疾病而不能配合治疗;(4)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分为研究组(进行微创介入手术)和对照组(进行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各3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线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表1 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手术前3天开始服用药物,其中,氯吡格雷每日1次,每次75 mg;立普妥每日1次,每次20~40 mg。

对照组患者进行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全身麻醉后游离并解剖闭塞动脉的上下段,术中进行常规抗凝治疗,采用人工血管或者自体静脉进行闭塞动脉段的旁路转流,于吻合口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观察吻合口的通畅情况,若对比剂顺畅通过则提示手术成功[6]。

研究组患者进行微创介入手术,常规进行局部麻醉,根据术前CTA检查结果制定手术方案。对于单纯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对其股动脉进行穿刺并置入动脉鞘,然后将导丝和导管配合通过病变的靶血管,当通过真腔后,根据血管直径分别选用合适的球囊对膝下病变血管、股浅动脉病变血管进行充分扩张。对于病变比较复杂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则需要选择其他穿刺入路方式,例如,对腘动脉P1/P2/P3段进行穿刺,逆行开通闭塞段血管,对狭窄部位的血管进行球囊扩张后,若造影显示残余狭窄程度>50%或出现夹层,则需要植入支架,手术结束后对穿刺部位进行缝合及压迫止血[7]。术后两组患者均服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并服用立普妥进行降脂治疗;治疗1个月后更换为氯吡格雷或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并服用立普妥进行长期降脂治疗。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8]。显效:静息痛、间歇性跛行等临床症状消失,溃疡愈合且踝肱指数>0.9;有效:静息痛、间歇性跛行等临床症状得到缓解,溃疡面积缩小且踝肱指数较治疗前升高0.2;无效:静息痛、间歇性跛行等临床症状无改变甚至加重,且踝肱指数无改变。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跛行距离、踝肱指数。(3)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血管内径、血流峰速和血流量。(4)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基本情况,包括保肢率和成功率。(5)通过电话或者查阅复查门诊病历资料的方式于术后6、12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管血流通畅率。(6)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包括出血、切口感染和动脉夹层等。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的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n(%)]

2.2 跛行距离、踝肱指数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跛行距离、踝肱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跛行距离长于本组治疗前,踝肱指数高于本组治疗前,且研究组患者的跛行距离长于对照组患者,踝肱指数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跛行距离、踝肱指数的比较(±s)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跛行距离、踝肱指数的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指标 时间 研究组(n=30) 对照组(n=30)跛行距离(m) 治疗前 123.67±25.52 124.25±25.45治疗后 559.45±51.85a b 446.98±42.37a踝肱指数 治疗前 0.65±0.19 0.64±0.18治疗后 1.09±0.24a b 0.90±0.20a

2.3 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管内径、血流峰速和血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管内径、血流峰速和血流量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研究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表4)

表4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比较(±s)

表4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指标 时间 研究组(n=30) 对照组(n=30)血管内径(mm) 治疗前 1.10±0.19 1.12±0.21治疗后 1.42±0.21a b 1.30±0.20a血流峰速(cm/s) 治疗前 34.67±2.62 35.21±3.57治疗后 46.75±5.67a b 42.34±4.84a血流量(ml/s) 治疗前 0.52±0.05 0.51±0.03治疗后 0.67±0.09a b 0.62±0.07a

2.4 血管血流通畅率和手术基本情况的比较

研究组患者术后6、12个月的血流通畅率及保肢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5)

表5 两组患者术后6、12个月血管血流通畅率和手术基本情况的比较[n(%)]

2.5 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发生了并发症,其中,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4/30),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6.67%(1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6,P=0.037)。(表6)

表6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n(%)]

3 讨论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既往研究发现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生、发展不仅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有关,还与动脉内膜损伤、动脉内膜脂质沉积有关[9],临床多采取药物治疗、改变患者的生活方式等方法进行治疗,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患者常会错过最佳治疗时间,病情逐渐发展成为重症下肢缺血,因此,大部分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10]。临床通常选择介入治疗的方式,然而发病群体多为中老年人群,且大部分患者伴有慢性疾病,手术过程中易发生并发症,导致耐受力降低。因此,考虑患者的耐受情况、术后恢复情况,选择创伤相对较小的介入手术是最佳手术方案,同时对于恢复下肢血运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命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11]。

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术是重建下肢血流的有效治疗方法,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然而该手术方式的创伤较大,对于大部分老年患者而言,由于其病情较为复杂,伴有多种基础性疾病,一些下肢远端动脉流出道不良患者的手术解剖条件不完善,患者不仅对手术的耐受性变差,术后还易发生一系列的并发症,影响预后[12-13]。微创介入手术可以通过动脉穿刺技术来扩张狭窄、堵塞的动脉,也可以用于治疗一些远端流出道不良、存在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通过球囊加压使血流向肢体的远端运行,具有安全性高、可以重复应用等优点[14-15]。吴书圣[16]的研究发现,微创介入手术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明显,安全性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唐文波等[17]的研究发现,微创介入手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安全性高,效果显著。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说明微创介入手术优于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术,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踝肱指数是一种用于评估下肢外周动脉疾病情况的指标,可以有效地评定患者的下肢血流情况[15]。本研究发现,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跛行距离长于本组治疗前,踝肱指数高于本组治疗前,且研究组患者的跛行距离长于对照组患者,踝肱指数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微创介入手术可以改善患者的下肢血运情况,促进患者机体的血液循环,从而有效缓解患者的静息痛、间歇性跛行等症状。血管内径、血流峰速和血流量是机体血流动力学的有效指标,研究发现,微创介入手术可以扩张患者的下肢足背动脉血管内径,改善患者的血流速度[18]。本研究发现,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管内径、血流峰速和血流量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研究组患者的血管内径、血流峰速和血流量均高于对照组患者,术后6、12个月的血流通畅率及保肢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微创介入手术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下肢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还可以提高血流通畅率、保肢率和成功率,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综上所述,微创介入手术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疗效较高,可以延长患者的跛行距离,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提高踝肱指数、保肢率及术后的血流通畅率。

猜你喜欢
踝肱跛行微创
踝肱指数与冠心病发病率研究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
高压氧治疗各期糖尿病足间歇性跛行的疗效观察
踝肱血压测量专用扇形双袖带的研制
黑龙江东部某牛场泌乳牛跛行调查及其与产奶量、胎次和干物质采食量的关系研究
活血化瘀中药足浴对糖尿病踝肱指数的影响研究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高速涡轮机、微创拔牙刀在阻生智齿拔除术中的应用观察
2型糖尿病足高危患者的踝肱指数与糖尿病足的关系
微创内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