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焕
美国课程理论家威廉·派纳提出“课程”应该成为一个动词,一种社会实践,一种公共希望。由此联想,我们也可以更新对“班主任”的定义性认知,“班主任”不应只是一种教师身份和岗位名称,也应该努力成为一个鲜活的动词。
班主任不仅是班集体活动的组织者,也应是班集体生活的建設者,比如在阳光体育时间,班主任亲自上跑道陪孩子们跑几圈;劳动课上,观摩并参与孩子们的手工制作;班集体文艺汇演中,乐于上台现场助阵……这样的亲身互动,简单朴素却有效有力。
躬身,陪伴,示范,引领,我们需要将“班主任”代换成更多可视可感的动词,当我们和孩子们跑在一起、学在一起时,我们就不再是那个背手踱步走在田埂上被定义的“老名词”,而转变成了一个可亲近的有温度的身在泥土间的“新动词”,我们所守望的这片田野,一花一草都会感受到我们一风一雨的拂动与滋养。
面对家长形形色色的信息咨询,诸如E卡通如何补办、孩子自行车丢失如何处理等问题,班主任经常充当一线万能接线员的角色,我们是否熟悉跟教育相关的各项工作细节,能否给出及时专业的解答或科学务实的建议,也是班主任应该勤加研习的硬功夫。
面对孩子的心理困惑和家长的教育焦虑,如果班主任只懂得输出一些客观甚至客套的大道理,没有同理共情的小行动,班主任就容易演变为一个淡漠的名词宣讲员。静态的概念性知识有时很难真正帮助到那些鲜活的个体,也很难有效解决一些抽象的问题,只有班主任用心去沟通对话,提供熨帖的心理服务和真切的情感支持,努力去做一个温和而坚定的“动词”,立人立心,这才应是班主任的言行模式和班主任应该修炼的软实力。
让“班主任”成为一个动词,勤勉做实事,用心做细节,不被定义和限制,多去创作和实践。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东沙湖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