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塑艺术作品赏析

2023-08-07 01:04:26王鹏
收藏与投资 2023年7期
关键词:发展历程赏析

摘要:瓷塑艺术是沉淀于我国历史长河中的璀璨瑰宝,其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同时也是人类精神追求的象征,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精华。本文将结合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品对我国瓷塑艺术进行赏析。

关键词:瓷塑艺术;发展历程;赏析

瓷塑主要以陶土为原料,经雕塑与高温烧造而成形。瓷塑创作需要高超的雕塑技艺与精准的温度控制配合,最终才能形成美轮美奂的瓷塑作品。作为我国雕塑艺术中的独特门类,其实际发展过程中充分吸收了如石刻、泥塑等手法的营养,同时结合独特的烧制技术,最终展现其独特的魅力。

一、中国瓷塑艺术发展情况

通过对现有文献资料进行梳理研究可知,陶器是瓷器发展的源头,其历经陶器—原始青瓷—瓷器的发展历程,记录了中国陶瓷源远流长的发展史。瓷器装饰技艺在实际发展中伴随人类文明进步而拓展,其大致可划分为三类:其一,胎装饰,如刻花、划花等;其二,釉装饰,如单色釉、窑变等;其三,彩绘装饰,其主要是在瓷器上进行绘画,具体包括釉上以及釉下彩绘两种形式。

瓷器种类可分为日用瓷以及陈设瓷两类,其中陈设瓷中有一细分类别即雕塑艺术瓷。瓷塑艺术始于秦汉时间,在宋元时期得到繁荣发展,到明清时期则达到发展顶峰。

二、瓷塑作品赏析

(一)唐湘阴窑青瓷文俑

图1为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所藏唐湘阴窑青瓷文俑,此为湘阴窑的一件精品。岳州窑以湘阴窑为基础。岳州窑因陆羽的《茶经》而闻名,是唐朝六大名窑之一,其作品是湘阴窑的延续与发展。湘阴窑的生产年代约为两汉至唐代初期,以湘阴城关镇为主要窑址,生产的瓷器既有日用瓷器,又有明器,尤以胡人陶像、十二生肖陶像最为突出。湘阴窑俑在隋代墓葬中较为多见。

唐代湘阴窑瓷塑被视为明器,其技术水平在当时被奉为上品(同一时期许多碗是叠烧而成,导致其中有明显露胎痕迹)。其一般都会出现在贵族的陵墓里面。青瓷文俑的主人冉仁才出身于重庆万州望族,他的家族在李渊一统天下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该俑经过高温烧制,胎制变得更加坚硬,釉色更加莹润。从装束上看,文俑头戴冠冕,身穿齐膝对襟长袍,腰束一条皮带,内穿长裙,脚踩一双尖头靴,这是一种类似于隋朝时期的官员服装,也就是对汉服的继承和发展。文俑许多细节都是用阴线刻画的,线条简洁、凝练,干净利落。文俑身材比例合理匀称,面庞饱满,再加上長眼、阔鼻、厚唇的刻画使得文俑姿态庄严,显示出墓主的地位,以及等级森严的气氛。

(二)明德化窑白釉观音像

自东汉佛教传入中原后,其开始成为百姓信奉的主要宗教之一。观音作为佛教中的重要菩萨之一,在宗教中地位仅次于释迦牟尼,而在民间流行程度上,观音的流行度甚至超过佛陀本尊。明德化窑以烧制宗教人物著称,尤其是何朝宗等大家作品代表了当时的巅峰水平。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中即藏有两尊明德化窑观音造像。

图2所示白釉观音坐像,为明代德化窑厂何朝宗所造。佛像通体洁白,釉面晶莹剔透,通体呈淡黄色,呈现所谓“象牙白”的颜色。观音像的面容饱满,脸型浑圆,两眼略带棱角,眉毛之间有白色毛发,鼻梁高耸,耳垂在肩头,唇角带着淡淡的笑意,给人一种宁静祥和、庄严神圣的感觉。观世音菩萨的发丝分成六缕,挽成两个圆盘髻,垂在肩上,穿一件广袖长袍,胸口有如意形璎珞作为装饰,整体造型呈游戏坐,右腿弯曲,左腿交叉在右脚前面,踮起脚尖,右手与左手分别搭于膝盖之上以及持如意,倚坐于凭几之上,背面刻“何朝宗”落款。

图3所示白釉观音持经图,胎体通体呈白色,略带黄色。头发高束盘在脑后,中间插着一支珍珠簪子,容貌清秀,双眼紧闭,一副慈眉善目的模样。眉心有白发,胸口挂着玉佩,身穿长袍与长裙,一只脚露出,另一只脚则是收在衣摆下。整体造型呈游戏坐,右手抚膝,左手则持经卷并放于右手之上,整个雕像线条流畅,栩栩如生。背面印有“宣德”落款。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馆藏的两尊白釉观音像均为典型的明朝德化窑的观世音菩萨,上半身穿着袈裟,下半身穿着裙子,脸上没有任何花纹。菩萨体态浑圆,服饰简单,其发型与明朝盛行的民间艺术风格相似。从总体上看,除了佛陀的威严感外,还有一种世俗之美。中国的观音信仰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系统,即汉传佛教系统、藏传佛教系统和民间观音信仰系统。明朝宫廷信奉藏传佛教,在此期间,大量青铜鎏金观音被铸造出来。汉传佛教佛像是寺院中供奉用的佛像,其有固定的礼仪,形制和样式都比较正规。但德化窑内的观音却与这两种不同,观音的面容平和,身体轻柔,威严有所削弱,其融合了女性柔和的美,使其更具亲和力。其是佛教和中国地方文化深度融合的结果,是民间观音信仰的一个分支。

瓷塑观音像作为佛教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由于其价格便宜,在民间广泛流行,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促进作用。随着社会各阶层信徒的参与,本土文化融入佛教文化,加快了佛教世俗化以及中国化进程。以观音为例,从机械地模仿外国佛教图像,发展到民间艺术创作,最终将印度神灵由庄严肃穆、高高在上的菩萨,变成了中国人所喜爱的和蔼可亲、身穿白色长袍的菩萨。

(三)清代顺治青花瓷

顺治为满清入关后第一任皇帝,其在位期间政局尚未稳固,景德镇御窑自万历三十五年停烧后始终未恢复,当地开始采用官搭民烧方式降低成本。此方式使得民窑烧制水平大幅提升,此时期内诞生大量精品。同时由于清廷放松对瓷器样式的规定,使得民窑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再加上受到明末清初绘画风格影响,顺治时期青花瓷作品迸发出新的活力。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有数件顺治时期青花瓷作品。如人物故事图花觚(图4)、西厢记“张生赶考”图大盘(图5)。

图4是人物故事图花觚,其高度与口径分别为40.3 cm以及19.3 cm。该作品白釉面中泛青色,边缘涂有一层油彩,同时还存在数处缩釉点。画面按题材可分三个层次,自上而下为人物故事图,莲池、花枝、石洞组合画以及最下层芭蕉叶图案。人物故事画中包含的远山、仙鹤、抱琴孩童以及蕉叶洞石像均表现出一种旷达和隐逸的感觉,而画面中的主角身着官服,头戴官帽,则显示出他在朝廷中对隐居生活的向往。顺治时期,社会上残存的纷争尚未平息,民众对于明末清初之战的记忆仍在,满族的统治不可避免地引发了知识分子的反抗。因此,这种图案在顺治时代的瓷器上很常见,秋叶、石洞等均包含相应寓意。

同时该作品中较为有意趣的一点是,瓷器作品中既可发现以花枝折枝、石洞、莲池等为主题纹饰,同时也可以发现其作为组合纹饰用来衬托主要装饰。通过这种方式,将主体图案、边缘图案和填充图案分开,然后按照主体纹饰要求重新组合,表明顺治时代的瓷器生产已经进入商品化阶段,这也符合这个时代陶瓷出口扩大的趋势。

图5为西厢记“张生赶考”图大盘,该作品通体白色中泛青色,瓷瓶边缘涂有一层油彩,底部有两个圆环,刻有“玉堂佳器”。该青花盘的颜色鲜艳,分水法的熟练使用使其形象栩栩如生和水墨画几乎没有区别。该盘中的画面取自《西厢记》张生经过蒲津渡赶考场景,张生骑在马上,手持马鞭,身后跟着背着行囊的书童,江水和云彩几乎占据了整幅画的大部分空间。波涛汹涌,呈现出书中描述的“雪浪拍长空,天际秋云卷”的画面。画面中留白处书写:“望眼连天,日近长安远。”用细细的线条勾勒出海浪,用圆圈勾勒云雾,用阳光勾勒山石,介字点式勾勒出树叶,这些都是明末清初绘画的常用手法。

从元朝开始,戏剧故事开始流行,并在明清时期达到盛行态势。明中晚期,由于版画和戏剧故事融合,这两种艺术形式的普及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此时以陈洪绶、萧云为代表的绘画大家开始参与版画制作。纵观明清时期的人物形象,可以看其在构图、人物和装饰上的影响。

综上所述,精良的雕刻技法是推动瓷塑艺术发展的重要前提,再加上高温焙烧使其具备独特的质感以及魅力。经由雕刻技艺的精心雕琢后,瓷塑作品不仅具备三维形态,同时也体现出我国古代匠人对瓷塑织造技艺的掌握,是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的结果。

作者简介

王鹏,男,山东淄博人,馆员,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社会学。

參考文献

[1]陈长炼.中国传统艺术之雕塑艺术赏析—以陶塑、青铜器、瓷塑为例[J].陶瓷科学与艺术,2022(11):103-104.

[2]陈驰.德化观音瓷塑赏析—以福建博物院馆藏珍品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1(5):1-3.

[3]果林.浅析清时期德化窑白瓷瓷塑[J].艺术家,2021(6):8-9.

[4]詹颖,朱家李.基于设计文化视角的邛窑唐宋瓷塑研究[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22(4):59-64.

[5]鲁頔.中国水利博物馆馆藏“禹王锁蛟”磁州窑瓷塑赏析[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2(6):23-25.

猜你喜欢
发展历程赏析
书画作品赏析
养生大世界(2020年4期)2020-05-03 14:03:35
早梅(节选)
世界遗产文化景观现状及发展趋势
艺术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 16:43:18
试论会计规范研究方法的剖析与回归
经营者(2016年12期)2016-10-21 08:36:31
国内奢侈品电子商务发展历程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 04:34:33
新媒体时代表情包发展的传播学解析
出版广角(2016年15期)2016-10-18 00:38:37
我国水土保持监测的发展历程与成就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综述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新东方英语(2014年1期)2014-01-07 19: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