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古代铜镜是在我国古代文明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并不断完善发展的。由最初简单的陶质,到青铜材质,再到青铜与铁器并存,最终发展为纯铜材质的铜镜,镜子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铜镜是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日常生活用具,是社会生产力和科技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绚丽多姿;中国古代;铜镜
中国古代铜镜是一种传统工艺品,制作历史悠久,可以追溯至商代,经过多个朝代的发展和演变,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铜镜在古代中国的文化、经济和社会生活中都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一)古代铜镜的起源及初期形态
中国古代铜镜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商代,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之间。当时,铜镜的制作工艺还很粗糙,主要是用铜或青铜材料铸造而成,形态和装饰较为简单。商代的铜镜形状大多呈圆形或方形,表面一般镶嵌有玛瑙、翡翠等宝石或纹饰图案[1]。
随着时间的推移,铜镜的形态也逐渐变化,出现了大量的新款式和造型。汉代铜镜形状更加丰富多样,有方形、圆形、八角形、十六角形等多种形状。唐代铜镜的制作工艺达到了一个高峰,铜镜的纹饰和装饰非常繁复,精美绝伦。隋唐时期的铜镜以刻画人物、动物和自然风景为主,这些图案的刻画方式非常细致、生动,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二)铜镜在不同朝代的发展和演变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长河中,铜镜经历了多个朝代的发展和演变,每个朝代都有其独特的铜镜风格和特点。
商代铜镜:商代铜镜形状大多呈圆形或方形,表面一般镶嵌有玛瑙、翡翠等宝石或纹饰图案。
周代铜镜:周代铜镜比商代铜镜更加精美,表面出现了更加复杂的纹饰和图案,这些图案往往是人物、动物、花鸟等自然图案或神话传说中的形象,有吉祥如意、平安顺遂等寓意。
秦汉铜镜:秦汉铜镜形态和装饰更加多样化,除了圆形和方形外,还出现了八角形、十六角形等多种形状。同时,铜镜的纹饰和图案也更加繁复,出现了许多优美的文人诗句和佛教图案等。
魏晋南北朝铜镜:魏晋南北朝时期,铜镜的制作工艺更加精湛,图案更加繁复。出现了一些新的铜镜形式,如带柄铜镜、梳子铜镜等。
隋唐銅镜:隋唐时期的铜镜制作工艺达到了一个高峰,铜镜的纹饰和装饰非常繁复,精美绝伦。主要以刻画人物、动物和自然风景为主,这些图案的刻画方式非常细致、生动,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2]。
宋元明清铜镜:宋代以后,铜镜的制作工艺逐渐走向衰落,不过仍有一些精美的铜镜。元代铜镜的表现形式更加生动多样,更有历史的印记。明清时期的铜镜比较普及,多为小型,质地较差,但是仍有一些非常精美的作品。
(三)铜镜的制作工艺和技术
铜镜的制作工艺和技术在古代中国非常精湛,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不断完善。一般来说,铜镜的制作工艺和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铸造:铜镜的制作首先需要进行铸造。在古代,铜镜多采用“失蜡铸造法”,即先制作铜模型,再将模型表面涂上蜡,待蜡干后,在蜡上雕刻要铸造的图案或文字。然后将整个模型埋在细砂里,用炭火烧烤使蜡熔化流出,留下蜡模型的空间。接着倒入液态青铜,冷却后就得到了铜镜的形状。
打磨:铜镜铸好后,需要进行打磨。打磨主要是为了让铜镜表面光滑、平整,减少铸造过程中产生的瑕疵和气泡等。古代的打磨技术主要采用磨石、磨轮、沙子等工具和材料以及不同的抛光液和涂料来完成。
镀银:在古代,铜镜表面需要进行镀银处理,以使其表面更加亮丽。古代的银镀工艺主要采用火烧法,即将镀银材料烧热后放入铜镜内部,然后用布将银粉均匀地铺满铜镜表面,再加热几次后,就能够使铜镜表面镀上一层银[3]。
雕刻:在铜镜表面进行雕刻是铜镜制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雕刻的内容可以是各种图案、文字、动植物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古代,铜镜的雕刻通常采用刻刀进行,而现代则采用电脑控制的激光雕刻机。
(一)依据造型分类
铜镜可以根据其造型特点进行分类,常见的铜镜造型分类有以下几种:
圆形铜镜:圆形铜镜是最常见的铜镜类型,它们通常刻有较为简单的图案和装饰,如花卉、几何图案、动物等。这些铜镜多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妆饰和装饰。
方形铜镜:方形铜镜也比较常见,它们通常具有更为简洁的线条和图案,有时也会加上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图案和文字。这些铜镜多用于祭祀和礼仪场合。
不规则形状铜镜:不规则形状铜镜是一类较为特殊的铜镜类型,它们包括各种形状和尺寸,有时甚至会与其他器物进行结合,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这些铜镜多用于特殊场合和仪式[4]。
多面铜镜:多面铜镜是一种比较罕见的铜镜类型,它们通常有多个面,每个面都可以折射不同的图像,具有很高的实用和艺术价值。这些铜镜多用于特殊的娱乐场合和宴会上。
(二)依据纹饰分类
铜镜可以根据其纹饰特点进行分类,常见的铜镜纹饰分类有以下几种:
花鸟纹铜镜:花鸟纹铜镜上常镶嵌各种花卉和鸟类的图案,这些图案常被赋予了吉祥的寓意。花鸟纹铜镜多出现在唐代和宋代的文物中,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
几何纹铜镜:几何纹铜镜上的纹饰多为几何形状的图案,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这些图案通常被简化和抽象化,具有强烈的装饰性和艺术感染力。几何纹铜镜多出现在商代和西周时期的文物中。
人物纹铜镜:人物纹铜镜上常出现各种人物形象的图案,如神仙、文人、美女等,这些图案常被赋予了吉祥的寓意和美好的情感。人物纹铜镜多出现在汉代和唐代的文物中。
动物纹铜镜:动物纹铜镜上常出现各种动物形象的图案,如龙、凤、麒麟、狮子等,这些图案常常被赋予了神秘和神奇的象征意义。动物纹铜镜多出现在唐代和明代的文物中[5]。
汉代是中国铜镜制作的一个重要时期,羽人禽兽规矩镜(图1)是一种典型的汉代铜镜。这种铜镜不仅造型优美,而且纹饰繁复,是汉代铜镜制作的代表之一。羽人禽兽规矩镜的名称来源于它的纹饰,镜面上刻画了一群羽人和禽兽,纹饰呈现一种规矩有序的感觉,因此得名。整个图案的线条流畅,造型生动,给人以美感和艺术享受。此外,镜面四周还有云纹和花卉等装饰,使得整个铜镜更加精美。羽人禽兽规矩镜的制作工艺也非常讲究。制作这种铜镜需要先选用质地坚硬的铜材料,然后将铜板冲压成合适的形状,再进行雕刻和打磨等工艺步骤。由于制作工艺复杂,因此羽人禽兽规矩镜在当时也是一种奢侈品,只有富有的贵族才能拥有。
唐代是中国铜镜制作的黄金时期,铜镜的形态和纹饰丰富多样。鹊雀蜜蜂镜(图2)是一种典型的唐代铜镜,它的造型和纹饰展现了唐代铜镜制作的高超水平。鹊雀蜜蜂镜的名称来源于其镜面上的鹊雀和蜜蜂图案,鹊雀和蜜蜂都是象征吉祥的动物,寓意祥瑞和丰收。在镜面上,鹊雀和蜜蜂图案被精细地雕刻出来,形态栩栩如生,生动逼真。同时,镜面上还有各种各样的花卉和叶子纹饰,给人以极强的视觉冲击力。鹊雀蜜蜂镜的制作工艺非常精湛。制作这种铜镜需要多个工匠分工合作,包括铜匠、雕刻匠、打磨匠等。铜匠需要用高温熔铜,并借助特殊的铸造技术,将铜液注入铜模中。雕刻匠则需要使用小刀、雕刀等工具,根据设计图案,将图案刻在镜面上。打磨匠则需要对铜镜进行多次打磨,以使其表面光滑明亮。
宋代是中国铜镜制作的又一个辉煌时期,宋代铜镜的制作工艺更加精细,纹饰更加繁复。菱花形二龙戏珠镜(图3)是一种典型的宋代铜镜,它在造型和纹饰上都体现了宋代铜镜的特点。菱花形二龙戏珠镜的名称源于它的形态和纹饰,镜面呈菱花形状,上下各有一条龙,龙身缠绕着一枚宝珠。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动物,宝珠则象征着权力和财富。整个图案寓意吉祥、权力、富贵,为人们所喜爱。除了龙和珠子之外,镜面上还有许多精细的纹饰,包括云纹、花卉、叶子等,极富装饰性。菱花形二龙戏珠镜的制作工艺非常考究。它不仅需要高超的技术,还对铜材料的选择和处理有极高的要求。制作这种铜镜需要多个工匠分工合作,包括铜匠、雕刻匠、打磨匠等。整个制作过程需要反复打磨,以使铜镜的表面光滑明亮。
(一)反映社会历史和文化
社会风俗和审美观念:铜镜的纹饰和造型多与当时的社会风俗和审美观念有关。例如唐代流行的花鸟纹铜镜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之美和生命之神秘的向往,而宋代时期的卷草纹铜镜则反映了当时的文人雅士对自然万物的喜爱和推崇。
技术和工艺水平:铜镜制作的工艺和技术发展也反映了古代的科技水平和文化程度。例如商代的铜镜多以简单的几何图形为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还处于原始文化阶段;到了唐代和宋代,铜镜的工艺和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不仅制作精美,而且出现了许多新颖的纹饰和样式。
宗教和信仰:铜镜上的图案和纹饰还反映了古代人们的宗教信仰和精神世界。例如汉代铜镜上常出现的神仙和鬼怪图案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和崇拜;唐代铜镜上的佛教图案则反映了佛教文化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和渗透。
(二)反映审美趣味和时代特征
1.纹饰的变化
铜镜的纹饰和样式在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变化,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审美趣味和时代特征。例如唐代流行的花鸟纹铜镜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之美和生命之神秘的向往,而宋代时期的卷草纹铜镜则反映了当时的文人雅士对自然万物的喜爱和推崇。
2.多样的形状和大小
铜镜在形状和大小上的变化也反映了时代的特征和审美趣味。例如唐代时期铜镜逐渐变得更加精致小巧,而到了宋代,铜镜的形状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出现了桃子、葫芦、琵琶等非常有意思的造型。
中国古代铜镜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历史的见证,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它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民俗风情等各方面的情况。中国古代铜镜是我国古代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我国古代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铜镜发展过程中,各种镜子层出不穷,不断创新发展。每个时期的铜鏡都有其鲜明的时代特色。它记载了历史,反映了历史面貌。我们应该将铜镜文化作为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让我们在继承中不断创新,让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作者简介
王艺桥,女,甘肃兰州人,文博馆员,本科,研究方向为博物馆社会教育。
参考文献
[1]蔡明,黄阳兴.镜涵春秋青峰泉、三镜堂藏中国古代铜镜[J].收藏,2016(1):110-123.
[2]黄海.中国古代铜镜器型及纹饰演变过程的浅析[J].美术大观,2012(2):69.
[3]何林.浅议中国古代铜镜的发展与演变[J].首都博物馆论丛,2011(00):120-126.
[4]孙飞鹏.从柏林东亚艺术馆藏中国古代铜镜成分看《考工记》的流传[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1(5):36-39.
[5]朱荃.铜镜也疯狂—中国古代铜镜市场分析与展望[J].艺术市场,2011(5):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