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战略驱动河南省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路径研究

2023-08-07 12:28宋爱峰梁慧慧潘朗暄
中州大学学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双碳河南省制造业

宋爱峰,梁慧慧,潘朗暄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管理与经济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一、引言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彰显国家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中国经济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制造业生产与经营模式的绿色低碳变革是其重要保障。在新冠疫情对实体经济产生了严重冲击的影响下,我国制造业发展正处于攻坚阶段。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郑重宣布:中国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并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1]。产业智能化改造提升是当前我国实现减排工作的有效举措,河南省作为制造业大省,加速制造业的绿色转型,促进制造业大省向制造业强省的转变,是促进河南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措施,是实现工业结构调整的根本途径。在新一轮工业浪潮下,河南省更应该抢抓机遇,使装备制造业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近年来,河南省积极响应国家相关政策,把绿色增长和制造业相结合,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加快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变,为促进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双碳”战略背景下,制造业迎来了更高层次的需求,完成绿色低碳转型成了必需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于河南省制造业而言,必须要与时俱进,利用好自身资源,切实提高、加强创新力度,助力制造业绿色转型的路径探索,从而为河南省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创造有利条件。因此,本文就河南省制造业的发展现状以及绿色低碳的转型路径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双碳”战略驱动绿色低碳转型的理论基础

(一)“双碳”战略的提出与意义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严峻性令绿色发展问题成了国内外学者们研究与关注的热点。“双碳”战略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国际措施,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要部署和决策,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中的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其内容主要包括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深度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加快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提升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质量、加强绿色低碳重大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持续提升碳汇能力、提高对外开放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健全法律法规标准和统计监测体系、完善政策机制等十大内容。

所谓“碳达峰”,就是(能源活动)在进入衰退期之前,CO2的排放量达到最高转折点,也就是经济社会的发展与CO2的排放相分离[2]。“碳中和”目标则是以每年年度直接或间接产生的CO2当量/温室气体总排放量为指标,利用天然碳吸收技术和工程碳去除技术实现“中和”或者“净零排放”[3]。

我国在“双碳”战略中的积极推动,充分体现了我们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使命和担当,具有重要意义与深远影响。首先,践行“双碳”战略可以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负面影响,降低未来全球气候继续恶化的风险;其次,该战略可以促进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在“双碳”战略目标的指引下,各行各业都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转型、创新发展不断突破升级,各行业各领域经济不断攀升;再次,该战略有利于维护能源转型的发展和安全,当前我们正在积极探索新能源,调整能源结构,以可再生的清洁能源逐步代替化石能源,并在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系统领域不断深入探索;最后,该战略有利于深化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双碳”战略目标下的低碳转型可以促进绿色发展,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贡献。同时,中国作为富有责任感与使命感的世界大国,也理应响应联合国号召,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科学内涵

全球气候变暖是21世纪人类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最大难题,其本质是由人为的排放引起的。工业革命后,由于能源大量使用以及矿物燃料结构的转变,引起了其他经济活动面临严重的能源问题,在全球气候变暖的严峻考验下,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已成为研究热点。

所谓绿色发展,旨在实现效率、和谐与可持续。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也日趋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也愈加突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必须将生产发展的思维向绿色低碳方向进行转变。当今世界各国都秉承绿色发展理念,将大力发展绿色化产业作为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持续加快绿色化转型发展步伐的战略措施。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思想渊源一致,既有可持续发展的传承,又有可持续发展的创新,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的突出贡献。

所谓低碳发展,是指以较少和较洁净的能源消费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方式,重点在能源可持续利用,即能源高效和洁净使用。由于化石能源在燃烧过程中所生成的二氧化碳占碳排放总量的90%以上,因此低碳发展的核心是实现能源绿色化。截至2020年世界上共有54个国家(地区)实现了碳达峰,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碳排放约占全球碳排放的40%。中国能源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约98.9×108 t,约为美国的2.2倍,欧盟的3.9倍[4],这是因为中国的能源结构是以化石能源尤其是煤炭为主,所以必须要控制好能源结构和消费比例,才能控制住碳排放总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所谓转型发展,是指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经济发展方式也随之发生深刻变革。比如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按照当时的发展要求,将农业这一国民经济基础摆在了尤为重要的战略位置上,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这一举措有效解决了当时的温饱问题。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大力倡导开放发展,即在影响经济发展的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中,重视出口作用,以解决中国经济和全球经济的融合发展问题。而在我国“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打造新发展格局,尤其强调“疏通国内大循环”“推动国际国内双循环”,更加注重推动国内消费,拉动GDP增长。面对绿色化转型发展新态势,我国必须高度重视绿色化转型发展工作,以期实现碳中和目标。

综上可知,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是为了实现效率、和谐和可持续的目标,以较少和较洁净的能源消费来支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发展方式,顺应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未来趋势。

三、河南省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推进的现状与挑战

(一)河南省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推进的现状

河南省作为工业大省和能源大省,在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方面,一直积极响应并遵循国家战略方针,在转型升级速度、路径和抑制“两高”工程项目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1.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

截至2022年初,河南省已深入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印发产业数字化转型指导方针,继续推进“企业上云”,新增163个省级智能化工厂和车间, 13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5万个上云企业,27个数字转型项目“揭榜挂帅”。大力发展5G网络和工业,建成13732个5G基站,5G网络在县城以上和80%的乡镇全覆盖。全面建设绿色制造系统,将24家绿色工厂、2家园区、4家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29项绿色设计产品纳入工信部绿色制造体系公示名单,2项节能技术、10项节能装备,13项“能效之星”产品进入工信部的推荐目录。“三个一批”滚动推进,继续推进“十百千万”技术改造和升级,已完成5258个省级技改项目,完成投资5408亿元[5]。

2.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明显丰富

(1)制造业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河南省组织66家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试点单位,推进生物质和地热等可再生能源供热项目,全省可再生能源发电总量达3900万kW,装机比重占35%左右,可再生能源供热能力增加2400万m2,非化石能源消耗占比达到13%左右,实施煤炭发电行业的“标杆示范”,并在全国范围内实施627万kW燃煤电厂的节能改造[6]。

(2)节能降碳取得增效。推进重点制造企业的节能减排,在电力、化工、石化、建材、有色等行业开展能效对比,加快实施三年重点制造企业节能减排工作计划,加快重点用能单位对标节能降碳改造,使全省能耗强度降低1个百分点左右,基本实现年指标。

(3)交通运输的低碳化发展。实施专用铁路进企入园工程、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安阳万庄三条铁路线的建设,满足群众对更高品质交通基础设施的需求,坚持交通领域的质量、效率、创新变革,提升低碳技术在交通领域的使用质量,同时加强对新能源汽车的宣传,全省新能源公交车达3.31万辆左右,占据了较大比重。

3. “两高”工程的发展明显受限

(1)河南省制定并实施相关政策文件。2021年11月11日,河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河南省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的行动方案》,并在“两高”项目中设立了会商联审制度,确定“两高”治理目录,政策机制和处置措施。

(2)河南省全面梳理、建立清单台账。全省存量“两高”项目432项[7],能耗量9095万t标准煤,在全省企业能耗中占有较高比重;“十四五”期间拟建设“两高”工程107项,预计可增加1188万t标准煤[8]。

(3)河南省实施立行立改,严把节能审查环节。纠正违规用能和无序用能现象,责令未达到要求的存量“两高”工程限期改正,会商联审严格控制增量项目,监管工业政策、“三线一单”、空间规划、能源“双控”、替代煤炭、“碳排放”、减少区域污染等因素,充分论证工程必要性与可行性,并按规定核准新上“两高”工程。

(二)河南省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推进面临的问题及挑战

1.创新不够、影响不强、核心竞争力弱

在高质量发展要求背景下,对河南省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来说,其动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尤其应加大在创新驱动方面的投入,以此促进制造业的绿色、低碳、高效转型,从而获得更大的发展动能。但结合省内实际,河南省制造业在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过程中,面临着创新动力不足、创新不到位、关键核心技术缺乏等问题,这严重阻碍了相关核心技术创新与研发措施落地。创新投入不到位造成创新力度不强,也就很难实现稳定的可持续发展。在制造业生产这一特定流程中,通常情况下,都是依靠规模扩张来推动经济发展,而不能充分发挥科技的巨大优势和创新的推动作用,河南制造业的创新部件组装和关键技术往往是从国外进口的,不能完全独立地进行生产[8],从而使当地企业不能与超一流创新型企业竞争,继而导致缺乏自身核心竞争力与影响力。

2.制造业成本过高

若想实现制造业的低碳转型与绿色发展,就必须最大程度控制成本,从而实现全面节能降耗的目标。但就实际情况而言,河南省制造业发展所需的原料与劳动力成本日益增长,使得许多制造业企业常常依靠劳动密集型优势谋求生存和发展。但在新时代背景下以发展绿色低碳为根本诉求,人力资源优势的价值有所下降,此种情况下劳动力成本会显著上升,从而使得许多制造业外企偏向劳动力较便宜的印度、越南等国家进行投资设厂,进而影响了河南省制造业的绿色低碳发展。另外,从原材料及有关设备的角度来看,价格一直处于上升趋势,间接成本也一直处于上升的状态。资金筹措上的巨大压力也因此制约了制造业的绿色低碳发展,在融资渠道上主要集中在国有银行,而我国的金融系统却相对落后。此外,物流成本较高这一现状也极大制约着河南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3.工业结构不平衡,产能过剩

考虑到河南省的工业环境,其对能源的依赖程度很高,就河南省产业竞争力的排序而言,排序靠前的大多为消耗型产业,高新产业很少。据统计,河南全省的制造业七成左右由不同市县的171个产业集聚区承载,难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闭环,也不利于构建产业循环式生产和组合的低碳发展模式,导致资源能源利用效率较低。资源消耗型企业的出现,不仅给环境带来巨大压力,同时也造成了生态环境的严重损害,部分自然资源已枯竭,这将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不利于绿色低碳转型。另外,河南省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产能过剩问题也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在钢铁、煤炭、水泥等领域,由于产能已接近饱和,导致经济发展的动力不足,严重制约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4.制造业绿色转型道路不明确

河南一些制造型企业不了解“绿色化转型”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对其效果和风险评价存在模糊的认识,缺乏对其关键技术的理解和支持,对如何开展“绿色化转型”也是一筹莫展,不知从何处入手。例如,河南部分造纸厂在实施节能、节水技术改造过程中,由于技术上的不稳定,使部分先进技术在前期投资和后期维护上花费了大量的资金,但却难以达到预期的效益。与企业进行合作的大学和研究所在绿色关键技术上的突破进度较慢,使企业面临着如何实现绿色转型的路径选择问题。部分企业对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意识不强,长期停留于直接购买技术设备,投资大,维修费用高,经济效益差,与节能减排服务机构的合作模式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四、“双碳”战略驱动河南省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实施路径

(一)融合信息技术,提升竞争优势

Web3.0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大数据、信息化等技术的普及应用为河南省经济增长与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河南省的传统制造业要想打破原有模式,实现快速发展,必须把智能信息技术和传统制造业技术相结合。与国外先进技术密集的装备制造企业相比,将智能技术与传统制造技术相结合,能够极大地提高对资源的利用率,降低对环境的依赖。在传统行业中,要加强与信息化技术的深度融合,加强产品的研究和开发,促进行业的结构调整和升级,并有效地整合各种资源,促进行业之间的协同发展。河南要大力发展高品质产业集群,以提升产业综合实力、竞争力;将优质资源输送到产业园区,以产业集群带动产业发展,打造一批高质量、有国际影响的产业;加强节能减排、气候变化和清洁能源开发等领域的交流和对话;强化区域合作,在推进绿色制造转型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河南省“米”字形铁路建设基础与区位优势,加强与其他地区的合作与交流,积极承接相关产业的转移,促进河南制造业的绿色发展。

(二)实行多措并举,降低生产成本

从目前河南省制造业绿色发展的进程来看,生产成本依然居高不下,并成了制约绿色转型的重要因素。针对上述情况,政府应采取适当措施减轻制造业企业税负,切实落实制造业增值税税费减免政策,真正做到小规模纳税人的认定,让更多的企业受益;对先进制造业、高科技产业等多种税种,可以一次返还,并对其进行税收减免;加强对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的支持,制定可行的贷款利率和贷款办法,消除多余的资金渠道和“过桥”,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与此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主导性,贯彻优胜劣汰的基本原理,进一步减少政府干预市场的力度,按照供需平衡来进行,在公平的竞争环境中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与行业持续优化改善,增强其竞争力与影响力,让制造企业更具有竞争力并实现更加高效的改革与发展,借此在实践中,可以真正做到成本的有效节约,从而使得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另外,还应积极与有关高校进行深入合作,进一步引进与培养高素质人才,开发人力资源的潜力与价值,降低人才引进的成本,为企业创新与发展提供保证,进而为绿色转型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三)优化产业结构,减少产能过剩

河南省制造业在绿色转型发展进程中,要进一步将可持续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有效结合。要实现节能、环保和绿色发展,就必须对当前的工业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保证更多新兴产业与节能环保产业作为区域经济发展主导产业,这就使得我国知识技术密集型工业占据了较大的比重,同时也使我国的工业结构更加科学化、合理化。解决过剩产能问题,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科技含量,打造一个更加完善的高科技产业集群,保障河南省制造产业与国际市场更加高效接轨,政府及其他相关部门应当对相关企业给予必要的产业发展基金与政策支持,促使新兴产业与高科技产业能够得到金融和政策支持,从而缓解新兴产业的发展压力。一方面,可以有效地解决一些落后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把一些闲置的产能转移到有发展需要的省份。为确保河南省制造业企业在转型过程中的节能减排措施,必须在维持其与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两者的协调和进步,保证绿色转型获得较高回报,坚持绿色经济的发展之路,并以此来支撑我们的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不应该以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发展。

(四)加强技术创新,推动绿色转型

绿色转型发展进程中应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进一步推动科学技术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建立校企联合科研机制,加强产学研协同建设,保障企业拥有科研素质高、专业领域精的“智库”团队,从科研力量上补齐短板,为绿色发展创新提供基础保障。第一,巩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聚集联合产业链上下游和产学研创新链的资源,建立绿色科技创新中心创新平台等。支持龙头企业以股权激励和联合研发基金为载体,率先形成系统化和任务型绿色技术创新联合体。第二,加快关键共性技术的重点攻关。以清洁能源、节能环保、清洁生产、碳捕获利用与封存为重点的绿色发展领域应采取择优、赛马、揭牌等方法,重点解决关键原料、仪器、核心技术和工业控制装置等技术瓶颈,加强绿色前沿科技的研发,加强对氢能、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领域的研究,探究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系统的实现路径与应用,提前进行碳捕获、利用、封存的布局,以及二氧化碳的分解再利用等减碳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借以占领未来发展的制高点,同时增加绿色能源技术的转移转化等。第三,布局低碳前沿技术平台。支持新材料、生物医学等现代化技术应用与平台转化建设,支持引进新能源、生态碳汇、高碳行业减污降碳等领域的创新人才建设,支持环保产业等综合服务体公共卫生服务平台建设,加强碳含量的检测监督与碳减排技术服务能力的提升。健全全链条转移转化工作机制,培育扩大绿色技术创新检测、评估、认证、交易中介机构,线上线下联动,打造成熟市场化的绿色技术交易综合服务平台。

猜你喜欢
双碳河南省制造业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专访奚国华:中信力争成为国企助力“双碳”目标的旗帜
“双碳”下县城发展新思维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