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音节女性称谓词“女汉子”构成与使用分析

2023-08-07 08:39:42靳开宇
关键词:女汉子构词汉子

靳开宇

(河池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 广西 河池 546300)

在语言符号系统中,词汇系统与人们的社会生活接触最多,发展变化也最快。人们在频繁接触不断出现的新事物、新情况时,往往需要使用一些新词语去指称它们。随着社会分工逐步细化以及女性参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社会事务的机会日益增多,当代女性的性别称谓词语基于社会发展和人们观念更新也表现出新的变化趋势,一系列女性称谓词如“宝马女”“女汉子”等新词语应需而生,并在网络媒介传播时代得到广泛而快速地传播,有的还成为网络和媒体热词。如“女汉子”一词,在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的《2013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里被列为年度十大新词之一,也是《咬文嚼字》杂志发布的年度十大流行语之一。对于该类新兴性别称谓词语的成因,不同学者从多个角度进行了研究。如,谭飞从语义、语法、语用效果和社会心理视角分析了这类词语的产生机制、传播原因等[1];马天杰重点考察了“女汉子”一词词义形成的历史来源和社会根源[2];姜艳艳、杨馥绮从语义特征相违背形成的一种超越常规的“语义异常组合”角度,对这类词语词汇义的形成过程进行了分析[3];曾丹认为“女汉子”的语义生成经历了两个步骤:一是“汉子”语义的泛化,二是在隐喻机制作用下“女”与“汉子”的语义融合[4]。综合已有研究成果可以发现,目前对于这类新兴三音节女性称谓词词义的形成过程、词语的韵律形式特征及其语用意义等方面的研究还有所欠缺,故本文以“女汉子”为例,在借鉴认知语言学概念整合理论基础上,拟对上述研究不足进行探讨。

一、“女汉子”词义的认知形成过程

认知语言研究学者认为,当我们在分析词义时,其实是在分析由这个词语激活的一个“语义框架”或者说是“心理空间”[5]79,因此对于一个复合词来说,组成它的构词成分各自都具备原有的意义框架。沈家煊认为,复合构词,构成词的意义大多是不透明的,它的意义不能完全靠组成成分推导出来,为突出这种整体性,这样的复合最好称为“整合”[6]5。这与概念整合关于认知心理空间的合成过程阐释的理论认识是一致的。

概念整合理论的代表作是美国学者Fauconnier的《思维和语言中的映射》以及Fauconnier &Turner的《我们的思维方式:概念整合心智背后的复杂性》两本论著。所谓“概念整合”,是指多个认知心理空间的合成过程。其中的心理空间,是指在进行人际交往时,为了实现双方的相互理解与协调行为的目的,在头脑中建构起来的方便信息加工的要素集合。这个集合体里包括各种构成要素及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概念整合就是“使一个心理空间中的概念元素与另一个或多个心理空间中的概念相互作用,通过对这些不同层面的概念之间关系的调整、压缩、隐退等等,得到新形式,产生新意义”[7]83。新形成的意义具有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概念整合义。基本概念整合网络模型一般由两个输入空间、一个类属空间和一个新形成的合成空间构成,最终形成的新创空间的特性不存在于原有的两个输入空间之中,因此体现了突出的创造性特征[8]174-175。

“女汉子”是由构词成分“女”+“汉子”复合构成。

构词成分“女”激活的是人们头脑中通过长期认知经验形成的具有女性特征义的性别属性心理空间。在这一女性义的输入空间里,储存着人们对于传统女性社会角色赋予的概念化网络知识结构特征,既有属于长时记忆系统的语义结构中词语负载的抽象理性义、社会内涵和情感义、风格义、形象义等不同层面的意义要素,以及由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的共性义和附加义的网络结构,也包括临时的社交语境或者因个人不同独特体验而形成的个性义和体验义。总之,提到女性,它激活的是人们头脑中储存的关于女性诸多特征的概念化认知框架。当我们激活构词成分“女”的性别义时,我们只是在性别的语义特征上对其认知,同时大脑中还存在从其他角度认知女性不同层面特征的语义网络。

另一构词成分“汉子”激活的则是具有男性特征义的性别属性心理空间。与激活女性心理空间相同,在这一男性义的输入空间里,既包括长时记忆结构中储存的不同层面下人们在使用“汉子”一词时赋予该词的理性义、内涵义和情感义等诸多义项,也包括人们对于“汉子”一词个体经历的个性义和体验义。“一个词项义激活一组认知领域作为其意义的基础,但它所提供的路径绝不是任意的。首先,一个词项所激活的领域一般限于那些它所指事物直接出现的领域。而且,作为其常规值的一部分,一个词项对这些领域进行排序:它赋予它们特定的中心程度,在处理上可以被认为是激活的可能性的程度。”[5]79。马天杰在《“女汉子”小考》中对于“汉子”一词从贬义到褒义的词义形成过程进行了研究总结:“汉子”一词最早带有贬义色彩,指的是“汉之小子”“贱丈夫”,专指那些没有眼色、不知好歹的人。隋唐以来,由于民族政策较为开明,“汉子”一词的贬损义逐渐淡化,衍生出男子的统称以及女子的配偶或情人的含义,这一用法在元代以后使用广泛。此后,“汉子”一词就逐渐被赋予了一系列美好的品质,如“有责任有担当,遇事坚毅果敢、正直仁义,充满男子汉气概”[2]153。所以提起“汉子”,人们首先就会激活由这一概念义构成的常用语义知识网络。

这两个构词成分语义网络复合构成的矛盾对立在于,前一构成成分激活的是具备女性语义特征的心理空间,而后一成分激活的是具备男性语义特征的心理空间,两个构成成分激活的两个输入空间充满了语义整合上的矛盾性,这也是很多学者将这一组合结构称为“语义异常组合”或者“超常搭配组合”的主要原因[3]139。当这两个语素义对立的构词成分形成一个整合的词语形式出现时,人们就需要调整原来的两个输入心理空间的构成要素和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条件的“映射”。“从输入空间到整合空间的整合过程是通过关键关系的压缩实现的。这些关键关系有时间、空间、表征、变化、价值、角色、类比和因果关系等。”[9]8而且以往词语的使用经验会去参与新创复合名词结构组合的语义识别,从而加快新词语语义识别的工作效率。如,根据以往“女公子”“女强人”“铁娘子”“男人婆”等用来称谓类似于男性的女性称谓词的语用经验,人们可以很快识别与这类词语组合形式相同的新词“女汉子”的语义。孙艳艳认为,从词义上来看,“女汉子”首先强调的是女性,然后是汉子,实际上表达的是“像男人一样的女人”[10]11,但又强调是不同于男人的女人;她还认为“女汉子”这个新的女性称谓词与“女孩子”“女强人”以及“铁姑娘”等性别称谓词语有很大的不同,但不同之处何在作者没有继续解释。通过上文“心理空间”语义整合过程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事实上“女汉子”作为一个合成结构在语义上形成了一个新的概念化层创空间,这一新的语义层创空间里既有从原来两个输入空间投射的长期语言知识结构里固有的概念义(关于女性和汉子的认知抽象义),也有新的语境赋予的语用义(最初使用该词语指称的语言使用环境赋予词语的临时语用意义),尤其是随着受新语境制约而出现的语用义的广泛传播和高频使用,这个三音节复合词的概念整合度不断提高,“新”“旧”两种力量的合力制约共同构成了“女汉子”这一新兴词语的概念义的形成过程。曾丹总结了“女汉子”具有的三个主要义项[4]29:指称外貌特征或衣着打扮像男人的女性;行为举止或体能方面像男性的女性;具备坚韧、独立、豪爽、自信等个性特征,在性格上像男人的女性。

二、“女汉子”三音节称谓词的韵律形式特征

冯胜利在《汉语的韵律、词法与句法》一书中谈到虽然“单-双”式韵律词一般都不合语法,但是仍然能看到很多合法的组合形式,如副经理、非官方等,他认为这种组合形式是把第一个成分看作前缀或者前语缀,包括男、女、小、副、正等今天称为区别词的一类语法成分,并且认为三音节构词类型是一种超音步现象,不是按照韵律构词系统创造的[11]16。按照他的看法,本文要讨论的“女汉子”一类三音节词语就不在汉语韵律构词法范围之内了。汉语单音孤立性的本质特征使常用的单音节词语始终处于可分可合的使用状态中,所以很难判断复合合成词中的某个成分是词缀还是词根,如“女选手”和“女人”中的“女”,所以学界才产生“准词缀”说法。本文认为,如果从韵律特征入手研究汉语的构词法,还是将“女汉子”一类三音节词语统一纳入汉语韵律构词系统进行解释比较好,这样便于区分哪些是典型的韵律构词格式,哪些是非典型的韵律构词格式。

作为称谓词使用的复合名词,主要具有事物的指称性功能。[2+1]韵律组合模式是三音节韵律组合结构的常态分布,这时单双音节的韵律结合最为紧密,实际上也就是该复合名词实现的指称性目的最强,如“宝马女”“拜金女”“男人婆”等三音节女性称谓词组合形式。而[1+2]韵律组合模式不是常态组合方式,内部构词成分结合程度较弱,两个构成成分各自保持的独立性较强,所以实现的指称性程度弱,该组合目的在于实现临摹性。如,“女汉子”类 [1+2]式三音节女性称谓词语组合形式的“女公子”“女强人”等词语,“女公子”是对别人女儿的尊称,“女强人”是指精明能干、勇于进取、事业有成的女子,“公子”“强人”两个构词成分分别激活的是指称女性社会角色地位语义特征的心理空间。其中,“公子”激活的是女性所处的家庭权势背景的语义网络,“强人”激活的是女性从事职业的语义网络,这两个构词成分形成的复合词结构较为松散,其中的双音节成分同时提示了复合名词指称人的某种观察评价分类视角。

也就是说,在[1+2]式名名组成的复合名词内部,由于两个构词成分各自独立性强,整合结构松散,所以其构成可以再分为两个不同小类:一类是由单音节名词起整合结构的主导作用,如“铁娘子”,这类主要利用隐喻方式(事物特征上的相似性)构词;一类是由双音节名词起整合结构的主导作用,如“女公子”“女强人”,主要利用转喻方式(事物特征上的相关性)构词。

与上述两类构词方式不同,“女汉子”则是同时利用了隐喻和转喻两种构造方式,既有以乙(汉子)喻甲(女)的相似性,也有提示利用乙(汉子)的某些特征作为信息加工的主要注意力方向的作用(事物特征的相关性)。构成“女汉子”的两个构词成分在心理空间上存在明显的矛盾对立义,致使整合过程中的思维加工过程更为复杂,所以整合后形成的新结构才具有更为强烈的表达效果。

三、“女汉子”三音节称谓词的语用意义

李先耕在《汉语新论》中指出,“汉语的单音性并不意味着音节、意义、文字的完全一致。在实际的言语运用中,越是常用的词语就越简短,这有利于交际的经济。然而信息传播的理论又证明,为了确保信息传播的准确,信息必须有足够的容错率与羡余的区别性特征,这一需求加上汉语语音的简化,就使得汉语词语在不断缩减的同时出现了多音化的趋势。但这并不能改变汉语单音性的本体特点”[12]36-37。表现在由单双音节构成的三音节女性称谓词组配的结构模式上,如[2+1]组合“拜金女”和[1+2]组合“女汉子”,由于“女”出现的语序位置不同,这两个结构模式的语法作用也就不同。这里不是指两个性别称谓词在具体词汇意义上有差别,而是指由于“女”在整个词语形式中的排列位置不同,词义整合后这两个女性称谓词语在指称义实现程度上有差别。如,在[2+1]“拜金女”组合模式中,“女”的构词成分位置在其他成分之后,两个构词成分之间结合紧密,词义经历概念整合后,三音节词的指称义实现程度较强;而在[1+2]“女汉子”的组合模式中,“女”的构词成分位置在前,两个构词成分之间结合较为松散,词义经过概念整合后,三音节词的指称义实现程度较弱。所以,在现实言语交际过程中,说话者为了实现不同交际意图,会通过调整语用策略,为听话者理解“女汉子”一词在不同交际场合具备的特定语用意义提供信息指示线索。下面结合百度新闻相关语句用例,试作分类说明。

(一)“女汉子”的语用凸显义

当说话者的主要交际意图是为了说明“女汉子”具有的某一方面特征时,会通过惯常搭配组合形式作为“女汉子”的相关语境信息提示线索,以突出“女汉子”具有的某一方面语义特征,使“女汉子”具有的其他相关语义特征处于隐含状态,引导听话者根据相关信息线索理解“女汉子”凸显的临时语用意义。如:

例1:曝光的硬照也让人眼前一亮,之前女汉子般的小傅,这次可以用女人味来形容了。

例2:日前,沈阳“软妹子”小文当了回女汉子,面对猥琐男的咸猪手,她霸气外露,掏出手机对猥琐男录像并大吼:“来,你再碰我一下试试!”

例3:面对群众的赞扬和肯定,钮菊香坦诚表示,自己不是女汉子,但自己性格属于柔中带刚,面对需要帮助的孩子和老人,她的心很柔软,而面对工作中的“硬碰硬”,她遇到困难不会退缩。

例1中,前句有“硬照”“让人眼前一亮”,后句有“女人味”,都是惯常搭配组合形式,提示听话者据此推测“小傅”以往是一个在形象和外貌上都不注重打扮自己的人。可见此处“女汉子”凸显的语用义是指小傅过去朴素的形象和外貌。例2中,“掏出手机”“大吼”等一系列表示动作行为的词语与“女汉子”一词互相参照,细致描写出了“小文”在遇到猥琐男侵犯时“霸气外露”的大胆反击行为。所以这里的“女汉子”凸显的语用义是指小文大胆反击对方的举止行为义。例3中,“性格属于柔中带刚”“遇到困难不会退缩”,“刚”指的是钮菊香面对工作中的“硬碰硬”永不退缩的坚强意志品质。所以,此处“女汉子”凸显的语用义是指钮菊香具有的坚强意志品质。

(二)“女汉子”的语用修辞义

当说话者的主要交际意图是为了实现情感表达需求时,会选择新颖的词语组合方式作为信息提示线索,营造出某种修辞效果。这会导致听话者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参与信息加工活动,才能理解“女汉子”具有的语用修辞含义。如:

例4:2005年,进入大武口区城管执法大队工作以来,这样的忙碌,韩颖已持续了18年。在领导和同事眼中,韩颖是个温柔的“女汉子”。对待商贩、群众,她总是温柔以待,用真诚打动对方,柔性执法。但干起活来却像个“女汉子”,脏活累活抢着干,敢于迎难而上。

例5:在工地上,她们是“建”证城市发展的“女汉子”,扛得起钢筋、经得起风吹日晒;在家里,她们是妻子、是母亲、是女儿,用温柔和勤劳撑起了一个家。

例6:如果说警营是一个极度考验意志品质的地方,那么警察便是一种难有性别之分的职业。在这里,不管是高冷的女神还是可爱的萝莉,最终都必须成长为勇猛的女汉子。急难险重面前有她们不惧风雨的身影,夜以继日背后是她们无悔坚守的脚步。

例4中,“女汉子”出现2次。第1处“韩颖是个温柔的‘女汉子’”,“温柔”一词与“女汉子”搭配共现,语义组合上有矛盾,但后面的“柔性执法”“用真诚打动对方”表明这是一种说话者希望引起听话者注意的修辞策略——韩颖虽是一个“女汉子”,但她有自己独特的“柔性执法”工作方式。第2处“干起活来却像个女汉子’”,她不但“脏活累活抢着干”,而且还“敢于迎难而上”,从行为动作上(抢着干)与意志品质上(敢于迎难而上)上进一步解释了她被称为“女汉子”的由来。由此可见,说话者的主要交际意图不是为了凸显韩颖“女汉子”的某一方面特征,而是想通过使用修辞策略,让听话者理解韩颖这个“女汉子”的独特个人形象,以此表达对韩颖的赞美之情。

例5中,听话者要想正确理解“女汉子”一词的语用目的,需要参照前后提示信息。前面的“建”证是一个新颖的搭配组合方式,说话者使用这个新组合的目的就是有意让听话者格外注意这些不同寻常的信息提示线索。后面的表述进一步解释了为何说“女汉子”们“建”证城市发展——因为在工地上,她们“扛得起钢筋、经得起风吹日晒”,都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而“用温柔和勤劳撑起了一个家”与“扛得起钢筋、经得起风吹日晒”的表述又形成了鲜明对照,表现出说话者对“建”证城市发展的“女汉子”们的由衷敬佩之情。

例6中,“高冷女神”“可爱萝莉”与“勇猛的女汉子”形成鲜明对照,重在突出这群警营中的“女汉子”在急难险重面前不惧风雨、在夜以继日中无悔坚守的可贵精神品质,表达说话者由衷的崇敬之情。

四、结语

本文对“女汉子”一词的词义概念整合过程、韵律构成模式和言语交际中的语用义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女汉子”的两个构词成分在词语韵律组合特征上表现出较强的独立性,结构组合模式较为松散,作为新兴三音节女性称谓词实现的指称功能较弱,重在从多角度描摹(外貌形象、举止行为、意志品质等方面)该女性群体具有的独特特征,所以在词义概念整合后具有明显的多义性特征。在具体言语交际使用过程中,说话者为了实现某种交际意图,可以充分利用“女汉子”具有的这种多义性特征,通过调整语用策略,使用惯常或者新颖的词语组合形式作为信息加工提示线索,帮助听话者理解“女汉子”凸显的临时语用义或者实现情感表达的修辞语用义。

猜你喜欢
女汉子构词汉子
从构词词源看英汉时空性差异
外语学刊(2021年1期)2021-11-04 08:08:24
认知视野下“好”、“坏”构词的对称性研究
华中学术(2017年1期)2018-01-03 07:25:01
一看就会,女汉子必备
“女汉子”贾玲 掘金喜剧市场
百岁“女汉子”成就一个家
中老年健康(2016年8期)2016-10-17 01:19:47
“分”的音变构词及其句法语义特征
长江学术(2016年3期)2016-08-23 01:29:30
女汉子的搞笑版春天
笑到你喷了又喷的女汉子
笑喷你的那些可爱女汉子
构词派生:语义关系与句法结构
外语学刊(2011年4期)2011-01-22 05:3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