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促进经济发展了吗?
——基于数量和质量双重视角

2023-08-06 02:55:36寇明龙孙慧闫新杰
生态经济 2023年8期
关键词:省份倡议一带

寇明龙 ,孙慧 ,闫新杰

(1.新疆大学 新疆创新管理研究中心,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2.新疆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

我国党和政府根据国情和世情对我国经济形势作出精确研判,2015 年首次提出新发展理念,2017 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经济高质量发展,2021 年进一步将高质量发展理念作为国家“十四五”规划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高质量发展理念在全社会范围内逐渐达成共识。对外开放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法宝,当前我国对外开放正从广度开放向深度开放转变,以“一带一路”和自贸区建设为主攻方向,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深化了东部地区对外开放水平,还将内陆和沿边地区推向开放前沿;在促进沿线地区对外开放的同时,还改善了沿线省份基础设施水平,夯实了经济发展之基;促进了国际贸易和双向FDI 增长,推动了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包括经济数量和质量两个层面)。沿线省份资源禀赋、对外开放、经济基础等存在显著差异,因而“一带一路”倡议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即使“一带一路”倡议能够促进沿线省份经济增长,但对于经济质量的影响也具有不确定性。从已有文献来看,鲜有实证研究“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省份经济增长的影响,对于经济质量的影响则更少。这为本文提供了研究空间,揭示“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省份经济发展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对于今后深化“一带一路”建设,促进沿线经济发展数量和质量双重增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文献综述

与本文相关的文献主要有两类:一是“一带一路”倡议研究。2013 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KARIM 等[1]和FLINT 等[2]从“一带一路”倡议的愿景出发,认为中国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YILMAZ 等[3]比较了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与欧洲在中亚实施策略的异同;REEVES[4]认为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将重塑中亚政经关系;DE SOYRES 等[5]研究发现参与“一带一路”有助于促进沿线国家贸易和经济增长;此外,还有学者实证研究了“一带一路”倡议政策实施效果,如对基础设施建设[6]、对外直接投资[7-9]、出口贸易[10]、数字丝路建设[11-12]等进行了有益探索。

二是关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方面。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经济增长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经济增长通常指经济数量的增长,不能反映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学者早期提出绿色GDP 概念和全要素生产率用以衡量经济高质量发展。BARRO[13]、MLACHILA 等[14]认为经济发展只是经济高质量的一部分,还应包括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和其他社会性因素。新发展理念提出后,学者们尝试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测度指标体系,为国家间和区域间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比较提供了可能[15]。同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也逐渐增多,如从进口贸易[16]、外商直接投资[17]、双向直接投资[18]、环境规制[19-20]、科技创新[21]、产业集聚[22]、金融发展[23]、制造业转型升级[24]等角度来探析,却忽略了“一带一路”倡议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通过文献梳理发现,现有研究存在以下不足:第一,既有研究“一带一路”倡议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多以定性分析为主,基于客观事实的定量研究匮乏,对于经济质量影响的研究则更少。第二,“一带一路”倡议政策效果研究方面,多从贸易、投资、企业创新等视角切入,却忽略了对宏观经济发展的影响。鉴于此,本文可能的边际贡献在于:第一,构建理论分析框架,从对外开放、城市化和对外直接投资角度探讨了“一带一路”倡议作用于经济增量提质的内在机制,并结合省级面板数据予以实证检验,拓展了“一带一路”研究视野。第二,区别于以往的定性研究,运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一带一路”倡议外生冲击对沿线省份经济发展数量和质量的影响,并进行了多重稳健性检验,从定量研究层面予以证实。第三,从区位异质性和规模异质性验证了“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经济发展的异质性影响,较为全面地运用中介模型,从对外开放、城市化和对外直接投资三条路径阐释“一带一路”倡议的作用机制,为沿线省份依托“一带一路”倡议促进经济发展提供了具体路径。

2 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说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新举措,致力打造国际创新合作平台,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五通政策,将国内省份与沿线国家紧密相连,拓展了国内沿线区域对外开放空间,有助于降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影响,促进区域间和区域内要素流动,为沿线省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本文结合“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省份的影响,尝试从对外开放、城市化和对外直接投资三个方面阐述“一带一路”倡议如何影响沿线省份经济增量提质。

2.1 对外开放机制

兰宜生[25]研究发现对外开放与经济增长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软环境要优于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对于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也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毛其淋等[26]基于新增长理论框架,证实对外开放显著正向促进了省际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对外开放、区域市场整合对于内陆省际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要远大于沿海。景维民等[27]研究发现,在偏向性技术进步和弱环境规制框架下,对外开放从正向技术溢出效应和负向产品结构效应方面影响我国工业绿色技术创新。章潇萌等[28]基于两国、三部门模型验证了对外开放对我国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发现对外开放对农业占比影响较小,提升了制造业占比,抑制了服务业发展。新古典增长理论将资本、劳动和技术视为经济增长的源泉,“一带一路”倡议提升了沿线省份对外开放水平,促进了商品、资本、劳动和技术要素的自由流动,有效消除了省域间和区域间贸易壁垒,降低了政策不确定性预期,有利于激发市场经济活力,推动技术进步和优化产业结构,进而促进经济发展。

2.2 城市化机制

崔宇明等[29]采用非参数DEA 模型测算省级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城镇化条件下产业集聚对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城镇化水平越高,产业集聚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效果越好,主要作用渠道为技术进步。陆铭等[30]研究发现,城市化有助于提升外来居民和原有居民的就业概率,对低技能和中等技能劳动力就业产生差异性影响。“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提升沿线省份城市化水平,通过人口集聚和产业集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增加居民收入和提升素质,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促进沿线省份经济发展。

2.3 对外直接投资机制

刘宏等[31]研究了OFDI 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研究发现,OFDI 对我国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有显著的溢出效应,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毛其淋等[32]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从企业层面探讨了OFDI 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OFDI 与企业创新互为因果关系,OFDI 显著促进了企业创新,且动态效果逐年递增。学术界关于对外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未达成一致,如STEVENS 等[33]、BARRO[34]分别基于美国和瑞典对外直接投资数据,发现对外直接投资并未促进经济增长。基于我国国情,大多数学者研究发现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35-36]。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对外直接投资大国,“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企业走出去开辟了新型合作平台,有助于降低企业投资风险,完善纠纷解决机制,推动我国企业进行顺梯度产业转移,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带动我国经济增长。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1:“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省份经济发展数量和质量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于经济发展数量的促进作用要大于经济发展质量。

H2:“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省份经济发展具有异质性,对“一路”和高等收入省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要大于“一带”和中高等收入省份。

H3:“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对外开放、城市化和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了沿线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带一路”倡议影响沿线省份经济增量提质作用的路径如图1 所示。

图1 “一带一路”倡议影响经济发展的路径

3 研究设计

3.1 经济高质量发展测度

借鉴师博等[37]的研究成果,综合考虑到“一带一路”沿线省份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等因素,在测度指标体系中加入能源消耗、城乡协调、地区共享等指标。遵循指标体系构建的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等原则,经济高质量发展测度指标体系包括10 个一级指标、25个二级指标和44 个三级指标(表1)。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以及各省份统计年鉴。

表1 经济高质量发展测度指标体系

测度方法选择方面,常见的有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等权重赋值法、聚类分析法、Topsis 熵权法等。主成分分析法实质是降维,难以处理指标体系正负兼具的情形;因子分析法虽能够全面反映各指标之间的关联,但采用的最小二乘法可能失效,且得到的公共因子无意义;聚类分析法在样本量较大时,无法识别数据联系与事物联系间的区别;熵权法计算权重更具客观性,但指标间横向比较缺乏。本文采用熵权—突变级数法,通过信息熵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结合突变级数法多层面分解的优势,力求经济高质量发展测度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3.2 模型设定

通常学者将2014 年作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第一年[38-39],双重差分模型如公式(1)所示:

式中:被解释变量Yit表示省市经济发展,分别采用GDP 和经济发展质量进行度量;i和t分别表示省份和年份;Treatit和Postit分别表示“一带一路”倡议虚拟变量和时间虚拟变量;Controlit表示一系列控制变量;λi为省份固定效应,μt为时间固定效应,εit为扰动项。本文重点关注交互项Treatit·Postit的系数α1,该系数揭示了“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省份经济发展的影响。

3.3 变量定义及描述性统计

变量定义及描述性统计如表2 所示。第一,被解释变量经济发展包括两个指标:经济发展质量(Hq)和经济发展数量(lnGDP);第二,核心解释变量为交互项Treatit·Postit;第三,控制变量包括工业化水平、资源禀赋、人口密度、政府竞争、环境规制、金融发展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第四,由标准差可知,各统计量差异较大。

表2 变量定义及描述性统计

4 实证结果及分析

4.1 基准回归结果

经Hausman 检验发现模型固定效应优于随机效应,“一带一路”倡议对经济发展基准回归结果如表3 所示。列(1)和列(3)为未加入控制变量的固定效应检验结果,系数α1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为正;列(3)和列(4)为加入控制变量后的回归结果,系数α1在1%的显著水平上仍显著为正。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显著促进了沿线省份经济发展数量和质量,对比α1的系数可知,“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省份经济发展数量的影响要大于其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

表3 “一带一路”倡议与经济发展DID估计结果

4.2 平行趋势和动态性检验

双重差分模型的前提假设要求“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前,处理组和控制组经济发展趋势应保持一致,实证方程如公式(2)所示:

根据公式(2)检验“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省份经济发展的平行趋势和动态效应。如图2 所示,处理组与控制组经济发展数量和经济发展质量发展趋势在2014 年以前及之后保持高度一致,满足平行趋势假说。“一带一路”倡议动态性结果如表3 中的列(5)和列(6)所示,随着时间推移,政策动态效应逐渐减弱。

图2 处理组与控制组平行趋势检验

4.3 稳健性检验

4.3.1 安慰剂检验

将政策时间节点分别提前一年、二两和三年,通过构建虚拟政策时间对模型进行安慰剂检验,如果核心解释变量Treat·Post的系数依然显著为正,则表明还有其他因素会对处理组经济发展产生影响,而不仅仅是“一带一路”倡议所带来的促进作用;反之,则证明上述结论的可靠性。安慰剂检验结果如表4 的列(1)~列(6)所示,核心解释变量Treat·Post的系数均未通过10%的显著性检验,排除了其他潜在因素对“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省份经济发展的影响,验证了“一带一路”倡议政策效果的唯一性。

表4 “安慰剂”检验结果

4.3.2 PSM-DID检验

倾向得分匹配(PSM)通过Logit 回归模型计算出每个样本得分,减少处理组和控制组样本间的偏差,以缓解政策非随机造成的内生性问题。构建以Treat为因变量,控制变量为自变量的Logit 回归模型,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核匹配法对实验组和处理组进行匹配。PSMDID 回归结果如表5 中的列(1)和列(2)所示,核心解释变量Treat·Post的系数依然为正,并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即“一带一路”倡议显著促进沿线经济发展数量和质量的增长,支持基准回归结论。

表5 稳健性检验

4.3.3 替换被解释变量

本文进一步采用定级差—熵权法对因变量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重新测度,缓解因测度方法对测算结果带来的差异性影响;用人均GDP 代替GDP 来衡量经济发展数量。从表5 中的列(3)和列(4)可以看出,核心解释变量Treat·Post的系数依然显著为正,并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说明基准回归结果依然稳健。

4.4 异质性分析

4.4.1 区位异质性

“一带”和“一路”省份在经济基础、对外开放程度、产业结构、资源禀赋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一带一路”倡议实施效果会有所差异。本文按照“一带”(包括新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广西、云南、西藏和重庆)和“一路”(包括上海、浙江、广东、福建和海南)两种区位来讨论“一带一路”倡议对省份经济发展的异质性政策效应,回归结果如表6 中的列(1)~列(4)所示。交互项系数均显著为正,通过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表明“一带一路”倡议显著促进了“一带”和“一路”省份经济发展数量和质量的发展。就区域间而言,“一带一路”倡议对于“一路”经济发展(数量和质量)的促进作用要大于“一带”;就区域内而言,“一带一路”倡议对于经济发展数量的促进作用要大于经济发展质量。原因在于,经济高质量不仅包含经济数量增长,还包括经济结构、社会创新和环境保护等全方位提升,故“一带一路”倡议对于经济发展数量的促进作用要大于经济发展质量;“一路”沿线省份位于东部沿海,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化程度、对外开放水平和软环境等要优于“一带”省份,因此,“一带一路”倡议对于“一路”省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要大于“一带”省份。

表6 异质性检验

4.4.2 规模异质性

人均GDP 是反映省份宏观经济的重要指标之一,根据2018 年Word Bank 收入划分标准,将沿线省份划分为高等收入省份(人均GDP ≥12 375 美元)和中高等收入省份(3 996 美元≤人均GDP <123 75 美元)两类。表6 中列(5)~列(8)的回归结果显示,“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高等收入省份和中高等收入省份经济发展数量和质量的发展,其中对于经济发展数量的促进作用要大于经济发展质量;对于高等收入省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要大于中高等收入省份。表明省份经济发展程度越好,市场化水平越高的地区,“一带一路”倡议政策所带来的促进作用就越明显,对于沿线省份深化“一带一路”建设,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

5 机制分析

前文基准回归结果和稳健性检验结果显示,“一带一路”倡议显著促进了沿线省份经济发展数量和质量,而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未来发展的主方向,本文进一步从对外开放、城市化和对外直接投资探讨“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沿线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借鉴温忠麟等[40]根据三步法检验机制构建的中介模型,分别将对外开放、城市化和对外直接投资嵌入模型中,得到如公式(3)~(5)所示的中介模型:

式(3)~(5)中:Yit代表经济高质量;Medit代表中介变量,具体包括:对外开放(open),采用当年进出口总额与GDP 比值表示;城市化(urban),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表征;对外直接投资(ifdi),选取当年对外直接投资额与GDP 比重来度量。实证结果如表7 所示。

表7 机制分析

5.1 对外开放机制检验

表7 中列(1)~列(3)展示了对外开放机制中介模型,被解释变量为对外开放(open)时,列(1)中Treat·Post的系数通过1%的正向显著性检验,说明“一带一路”倡议显著提升了沿线省份的对外开放水平。列(3)中Treat·Post的系数显著为正,且系数小于列(1)基准模型,对外开放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显著为正,表明对外开放的部分中介效应显著。其中,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4.34%,说明“一带一路”倡议通过提升沿线省份对外开放水平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5.2 城市化机制检验

表7 中列(1)、列(4)和列(5)展示了城市化机制中介模型,列(4)中Treat·Post对城市化影响的估计系数显著为正,说明“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沿线省份的城市化水平。列(5)在基准模型中加入城市化中介变量后,Treat·Post的系数通过5%的正向显著性检验,且系数小于基准模型,即城市化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显著为正,表明城市化的部分中介效应显著。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66.73%,说明“一带一路”倡议通过促进沿线省份城市化进程推动了经济高质量发展。

5.3 对外直接投资机制检验

表7 中列(1)、列(6)和列(7)展示了对外直接投资机制中介模型,列(6)中Treat·Post对ifdi的估计系数显著为正,说明“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沿线省份的对外直接投资。列(7)在基准模型中加入对外直接投资中介变量后,Treat·Post的系数通过1%的正向显著性检验,且系数小于基准模型,对外直接投资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显著为正,表明对外直接投资的部分中介效应显著。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8.93%,说明“一带一路”倡议通过促进沿线省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推动了经济高质量发展。

6 结论与政策启示

6.1 结论

本文基于2009—2018 年省级面板数据和构建经济高质量指标测度体系,检验“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省份经济发展数量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第一,基准回归结果显示,“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沿线省份经济数量和质量的发展,其中对经济发展数量的促进作用要大于经济发展质量,动态效应显示政策效应呈递减趋势。安慰剂检验显示,反事实假设结果不显著;本文还运用PSM+DID 和替换被解释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验证了基准回归结果的稳健性。第二,异质性分析表明,“一带一路”倡议政策效果受沿线省份经济基础、产业结构和市场化水平等因素影响,对“一路”和高等收入省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要大于“一带”和中高等收入省份。第三,机制分析表明,“一带一路”倡议主要通过对外开放、城市化和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了经济发展,部分中介效应显著。

6.2 政策启示

首先,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一带一路”倡议对经济发展数量和质量的促进作用显著,沿线省份应抓住“一带一路”建设的机遇期,科学布局、合理规划,因地制宜地将省情与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相结合,突出重点与特色发展并举,提升经济发展的效率和质量。其次,注重软环境建设,夯实经济发展基础。“一带一路”倡议对“一带”和中高等收入省份的经济发展作用小于“一路”和高等收入省份,根源在于经济基础和软环境建设不足。“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一带”和中高等收入省份在完善基础设施等硬环境基础上,更应注重软环境建设,完善法律法规、改变落后思想观念、优化地区营商环境等,夯实经济发展之基。最后,继续扩大对外开放,推动城市化进程和提升对外直接投资质量。对外开放、城市化和对外直接投资对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一带一路”建设机遇下,沿线省份应继续提升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充分抓住“开放”这个促进经济发展的法宝;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契机,做好风险管控,提升对外直接投资质量,促进沿线省份经济增量提质。

猜你喜欢
省份倡议一带
浙江向全行业发起廉洁自律倡议
谁说小龙虾不赚钱?跨越四省份,暴走万里路,只为寻找最会养虾的您
当代水产(2019年11期)2019-12-23 09:03:46
“一带一路”我的梦
学生天地(2019年29期)2019-08-25 08:52:24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中国(俄文)(2019年6期)2019-07-05 07:02:56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保护一半倡议: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景和实践
A Dialogue about Innovation in Global Economy Governance in Chongqing
发起携手共赢合作倡议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
专用汽车(2015年4期)2015-03-01 04:08:45
因地制宜地稳妥推进留地安置——基于对10余省份留地安置的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