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艳英,赵素娟
(廊坊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 廊坊 065001)
目前,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进行,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型技术与模式被广泛应用,数字技术、数字融合、营销以及运营人才紧缺,所以共同探讨、支持新商科人才培养事业的发展,搭建现代化学习体系,培养大量创新人才,已成为社会、高校持续发展的关键课题。因此,高校要以数据为核心,科学融入数字技术,用新模式、新技术和新理念构建新商科专业群课程体系,突破高校内涵式发展状态,推动数字商业与学生就业情况对接,重视大学生高阶能力的发展,保证学生能够适应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就业岗位需求。
首先,新商科需要将工科、理科以及商科进行交叉融合,这是其专业的独有特点。原有商科教育是依据亚当·斯密劳动分工理论设计而成,其教学注重学科分类、独立以及封闭与自成体制。但当代人工智能、云计算以及区块链接等新技术的发展与商业运用,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变革,催生了对新技术、新技能的需求,新需求要求工科、理科以及商科进行交叉融合。
其次,新商科需要将产业与教育间的产学展开深度融汇。然而,传统的商科教育与企业间的合作并不紧密,调查发现,校企合作中虽有实习训练基地与顶岗实习合作,但形式化、表面化较为严重,而且短期实习并不能满足学生强化自身技能的需求,或者不能及时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致使人才供求脱节,内部供需结构矛盾逐步凸显。技术变革让知识信息与产品革新频率高升,促使企业发展、转型以及模式晋升的速度提升,因此不断对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而原有校企合作并不能快速满足这些要求,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能为社会发展提供掌握前端知识与技能的人才[1]。
最后,原有商业时代,部门和产业之间存在一定的技术联系,而且有着明确的边界。而在互联网背景下行业与产业跨界化结合,双方的边界也越来越模糊,从传统单向的行业综合型向平台式企业发展,并由此催生出了一些新型的工作岗位和职业类型,这就需要高校在新商科专业建设过程中加强与行业、企业的交流合作,充分发挥行业企业的优势,从而共同为人才培养献策献智。
新商科是指包括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内的数字融合经济时代的“复合型”商科,具有高度的学科交叉性和跨学科特点。而行业企业正借助“大智移云”等现代化手段,推动新技术与传统生产服务模式有机结合,促进行业企业朝着数字化、现代化、智能化升级转型。因此,高校要掌握新商科机遇,积极实施教学革新,促进专业交叉融合,立足社会发展需求,培养新商科专业人才[2]。
高校理应学习先进的育人理念,积极应对新时代的新挑战和新问题,立足专业教学课程实际,确定课程构建体系的总体目标。新商科专业群要灵活运用自身优势,深入探析经济发展趋势,并在专业教育中融入爱国主义思想,以此强化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培养符合我国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新商科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应结合区域对人才的需求,并利用本校优势,充分吸收新技术赋予的新能量来创新教育模式,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目标、计划和方案,以培养出理论知识扎实、专业技能娴熟的复合型人才。新商科课程体系的构建要彰显综合性,通过不同专业、知识、技术间的融通,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知识探索,从学生薄弱处着手,提高其综合能力,以此实现“高”“精”“尖”人才的培育。
新时代需要人才掌握数字化战略、运营、应用以及创新四种能力,其中数字化战略是以数据为支撑的洞察决策、统筹规划以及行业前瞻能力;运营能力是在数据灵活管控以及执行反应能力基础上的提取构架能力以及清晰的思维能力;应用能力需要人才掌握并灵活运用现代数字技术,能够依据相关目标选取并革新技术,面对复杂局面与突发事件能够应对自如;创新能力需要人才有丰富的知识沉淀以及对新知识、新概念有极强的吸收能力,预防干预和突破思维[3]。
新商科是新文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新文科理念开展经济管理类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将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融入传统商科教育中,并进行学科交叉融汇,用新教学理念、模式、方法为商科学生提供综合性跨学科教育。现阶段,我国经济正乘着大数据技术之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亟须拥有新思维、掌握前端技术、理解新知识以及了解新规则的复合型新商科人才,所以高校要依据人才需求,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将新能力细化成单元模块,并与共生理论相融汇,以此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新商科课程体系,更好地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系统思维、合作意识、德才兼备的创新型、复合型商科人才。
为响应国家“新商科”建设要求,加强大学生“五大学科素养”的培养,高校新商科专业群建设要重视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过程等方面,着重解决学生从理解知识的“外壳”到深入运用所学到实践的问题,让学生从以往的被动接受知识跨越到身临其境的场景学习。
新商科专业群是对FAME 四大专业进行学科重组交叉,而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不可缺失的重要部分。其中职业道德准则是与社会基本价值观统一,商业理论基础以及商务活动准则本身的概括与正确价值导向。这些框架原则在各专业课程知识点中,使得教师能从各学科知识拓展联系与知识点中都能发现潜在的思政教育资源。教师可以从价值层面上把握学科内容,并依托课程内容寻求适当的育人机会,通过情境指导学生进行适当的反思和探讨,并给予学生平台,帮助其开展探究和尝试,以进一步充实其自身经历,增强其专业体验,提升道德感悟,促使其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改变学习现状,培育其创造能力。
随着数字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新理念、新模式、新技术不断涌现,为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注入了新活力。原有专业课程是在普遍存在的数字信息技术条件中,通过整合运用不同的数据手段,创新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由此产生持续革新的发展历程。站在教师、学生以及课程的角度分析此发展过程的具体表现并不相同[4]。
①站在教师角度分析,要利用MOOC 等网络平台强化线上教学体系和精品课程建设,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学效率,精进教学效果;②站在学生角度分析,课程数字化转型代表要从固定的时间地点进行学习转换成从网络空间获得更深层次的知识能力,通过互联网技术拓宽视野,完善知识体系;③从课程角度分析,数字化转型代表要继续加强探索,逐步优化和完善教材内容、课程元素,提高课程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要创新教学方式,推动精品课程建设,用数字化手段实现优质教育。
除此之外,在商业教学变革和发展战略中融入商业数字化工具还涉及二个层面,以商业数字化工具作为主要课程教学手段,和以教学商业数字化工具作为主要教学支撑手段,旨在为学习者创造更为实际的商务领域问题环境。
OBE理念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其以推动新商科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为核心,厘清人才培养的内部关系,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学生毕业要求、课程计划间的联系,以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这是保证专业群培养方案内容一致的重要质量标准。另外,成果导向的质量标准破除了对“1+X 证书”中“X”的狭隘定义,通过“确定学习成果—构建课程体系—确定教学策略—自我参照评价—逐级达到顶峰”五步,实现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的转变[5]。
①在目标体系中导向作用的发挥者,明确培养方案与课程的关系,这有利于专业群不同利益主体实现标准培养而形成的共同行为;②成果具体形成条件要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优势及实际情况,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这有利于专业群在多维度评价指标中形成自身的专业特色;③完成培养目标教学手段多元化的需求,这样就便于专业群在实践教学中立足,促进重点方面的课题研究;④研究成果的取得和运用存在一定的开放性,有助于发挥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育人优势,积累研究要素,以产生可重复应用的教育体制改革研究成果。⑤成果有效性得到持续检验,能够优化专业群建设,改变传统固化的教育范式,从而促进新商科教学改革与专业建设。
一方面,在课程方面,高校要将商业领域的新内容、新业态、新技术等融于各门课程之中,强调实践,旨在利用教育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对商业问题的理解、认识和体验;在专业方面,重视实践课程之间的协同,要与人才培养一致,保证能力培养的顺序性和步骤性。在学院方面,高校要加强与行业企业、其他院校的合作交流,努力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另一方面,由于各个阶段对教师结构依赖程度存在差别,一般校外专家学者、技术工作者等人力资源更多投入到学生的专业课程中,通过有效的手段来保证参与校企合作的校外人力资源的参与度。在教学方面,高校要以校内教师为核心,通过调动企业骨干、优秀工作者的积极性,推动企业资源向教学资源转换,并依托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工作内容的多元化课程,为学生提升专业能力营造良好的环境,并在这一过程中积极调动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促使其成为助推新商科专业群建设的重要力量。
在新时代建设新商科专业课程体系对于培养跨专业人才、帮助学生了解新时代的商业模式等均有着深远影响。因此,高校在新商科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需要融入前沿技术、智慧化教学手段,推动课程数字化转型,突出商科专业人才知识能力、商业新技术、商业新思维的培养;还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明确院校自身办学定位和优势,将优势学科与专业进行扩展,依托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紧跟新时代发展趋势和国家战略规划,切实提高新商科专业群建设质量,从而为商业转型升级提供扎实的人才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