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君
(江苏省靖江市马桥初级中学,江苏 靖江 214526)
问题情境教学法通过问题来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在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去激发学生对于物理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能够化被动为主动,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实验教学又是初中物理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此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初中物理教师在开展教学中,要与学生保持密切的关系,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让学生能够在问题情境的帮助下以积极的状态去学习,在实验探究中去提高自身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现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可以变得更加多元化,通过信息化的途径以影像的方式引入物理新课,可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物理知识也可以通过图片传递,以更加形象、生动的方式展示在学生面前,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自己的生活当中,从而积极跟随教师探究物理知识[1].
例如,在上课前播放电影《红楼梦》节选视频,学生看到“刘姥姥在宝玉的房间里拿了一面镜子”,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刘姥姥把谁看成了自己的亲家母?学生会回答:她自己.教师继续提问:在哪里见到的?学生说:在镜子里.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解释,在物理上,照镜子的人叫做“物”,镜子里反射看到的人叫做“像”,今天的课程就是研究镜子中的“像”.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一些镜子,请学生描述一下镜子的形状.在镜子中,学生们看到了自己的样子,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同时对什么是“像”有了直观地认识,体现了物理源于现实生活,从现实生活到物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自然而然地走进新课堂.
在以前的教学中,教师习惯于直接通过课本展开教学,这种教学比较僵化,学生的知识接受程度比较低.教师可以尝试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开展实验教学,通过游戏来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每一个学生对于游戏都充满热情,以游戏为载体来进行物理实验,可以让学生对物理知识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另外,游戏可以带动不同基础的学生在课堂学习当中共同努力,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做实验性的猜想和提问,教师请同学们拿一面镜子,自己可以在镜子前做出各种动作,然后仔细观察.教师询问学生:“你在镜子里看到的你是怎样的?你离镜子远一点又会怎么样?”学生们一边实践一边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提示学生猜测:镜像大小是否与物体大小相同?与物体到镜像的距离有什么关系?当你离开镜子时是什么感觉?一些学生用镜子练习,一些互相交谈,另一些探索新奇的“自己”…….学生们带着热情,在教师的带领下,自觉进入教材设计的实验部分,并且开始思考屏幕上的问题:如何确定镜像的位置?每套实验设备都有一个玻璃板和一面平面镜子,学生们迅速进入自学状态,然后教师让学生分组,看看图像和物体是否大小相同.经过学生的热烈讨论选择了两种方法:第一种是测量图像和物体,对其大小进行比较;第二种是查找对象(替身物体)并在镜子前比较图像.设置镜像游戏来再现生活场景,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可以在之后的学习中更加主动地发现问题,并从学习中找到问题.通过一步一步提出问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能力和探索思维,解决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营造持续学习的良好氛围[2].
在物理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十分重要,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如果只是看教师进行实验,很难对物理知识有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在实验过程中,只有学生自主运用自己所学知识来展开实验,才能够对这个实验有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教师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不断尝试,更好地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同时也可以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之后的学习做好准备[3].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设置不同层次的探究实践活动,让学生探究完一个环节的物理知识之后继续向下一个环节进行探究,这样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在实验中逐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例如,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们做一个示范,两个大小相同的蜡烛,将一根蜡烛点燃,放在玻璃板旁边,学生可以看到在点燃前面的蜡烛,透过玻璃板看到它的图像,然后使用另一根蜡烛移动到玻璃板的后面,直到相反的方向有一个蜡烛的影像,教师可以将另一个蜡烛放在第一个蜡烛影像的位置,然后让学生进行讨论和总结.最后,学生了解平面镜像的特点:图像与镜像和镜面的距离相等,并平行于镜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把所有的问题都给了学生,教师只需要对学生进行点拔.探究活动应一步一步地进行,通过循序渐进的设置提问,调动学生的思维,培养思维的灵活性,避免盲目探究,使学生的想法更加清晰,使实验更加有趣,更具创造性.让学生行动起来,让他们展示成绩,相互交流,收获成功的喜悦,同时培养团结合作意识.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教师除了基础教学以外,还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帮助学生发展思维,促使学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知识,同时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在拓展学习中,学生对于物理的认识变得更加多样化,感受物理在自己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思考在其他地方是否也可以运用物理知识.教师在进行延伸的时候,可以通过信息化途径,通过网络收集更多的与现代教学相关的知识,同时也可以通过网络途径将一些生活化的物理知识和学生进行分享.教师在拓展延伸的过程中,还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进行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以此加深记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更多的收获.
例如,一节课结束时,教师可以利用5分钟的时间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使用平面镜.学生们听到这个问题后,教室突然变得热闹起来,有学生说要照镜子,有学生说是用于潜望镜,还有学生说是牙医用来观察病人的牙齿等.当教师想到“使用不当可能是危险的”这个问题时,教师指导学生们思考夜晚房间里的汽车灯,烈日下的钢化玻璃幕墙.
初中物理生活实验将教科书中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找到教科书中的知识来源.但是,在实验这一部分仍有一些物理教师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导致初中生的物理水平低下.这时,初中物理教师必须及时改变教学方法,在开展实验教学中,为了激发初中生对实验的兴趣,可以在实验开始前为学生创设一种特殊的情境,让学生对实验内容和结论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在学生充分了解实验目的后,可以根据学到的相关内容进行实验,探索正确的实验结论.学生更容易接受实验部分的知识,大大解决了学生对探索性实验不感兴趣的问题[4].
例如,初中物理教师进行“物质的比热容”探索性实验时,教师不能简单地说出比热容及其影响因素,可以先向初中生简单讲解比热容的含义,让学生有一个总体的认识.然后,在此基础上,可以创设一个实验情境:在不同的杯子里倒入相同数量的沙子和水,在其中插入单独的温度计,然后加热.通过观察温度计读数的差异和温度的变化,可以促进初中生对比热容的理解.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将比热容带入到自己的生活当中,进行举一反三,比如:在沙漠地区昼夜温差非常大,就是因为沙子比热容小,白天吸热升温快,晚上放热降温也快,沿海地区水多,水的比热容大,白天吸热升温慢,晚上放热降温也慢.
学生们习惯于根据感情来判断事情,如果教师提出的观点与学生对生活的看法相冲突,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所以教师必须合理利用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特性,通过创设与学生认知冲突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例如,在实验模拟雨的形成当中,教师可以首先准备一个烧杯,在烧杯当中注入适量的水,然后在烧杯的底部通过酒精灯进行加热.在加热的同时,教师可以在瓶口上方倾斜放置一个加了冰块的金属盘,然后与学生一起静静等待.不出一会,学生就可以看到烧杯瓶口有白雾出现,接着在金属盘底部出现了小水珠,然后教师可以询问学生:这个小水珠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小水珠到了金属盘?上面的现象与学生的认知极为相反,水滴是怎么从下面跑到上面去的?学生相互之间进行交流,谈谈自己的想法,然后教师可以向学生解释:由于烧杯当中的水在酒精灯的加热下,沸腾蒸发变成了水蒸气,然后水蒸气在瓶口接触到了冰冷的金属盘,于是液化形成了小水滴,所以才造成与生活认知相反的情况.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教师要认识到创新教学方法的重要性,通过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物理学习当中,同时,教师也要给予学生展示的机会,在实验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自我展示、自我检验,对自身存在的不足进行完善,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