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志平
(邵武第六中学城南分校,福建 南平 354000)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新教育理念,凸显了学生主体地位,是课程适宜性、多元化的根基.《新课标》强调在数学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重点关注的不应当仅仅是知识与技能、学习成绩,还需思考如何有效培养数学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新课标》正在逐步落实,“双减”政策陆续落地,给初中阶段数学学科教学带来了新的指导政策和教学理念.但是,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依然存在着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理念与学生学习实际不匹配的现状.最为关键的是,初中数学教学不单单需要教师完成“知识输出”,还需要教师开展“知识应用”的教学引导,教学挑战难度偏高.所以,教师需要严格遵循《新课标》要求,加强新型教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融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探究能力,实现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目标的全落实.
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已实施多年,但是“应试教育”的影响尚未完全消除.现阶段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陈旧落后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理念依然存在.而且,《新课标》着重强调了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确定了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对推动数学学科教学质量整体提升的价值所在.大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在实际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依然采取“满堂灌”“格式化”“模板教学”的方式,缺乏相应的教学步骤和计划,学生的学习过程缺乏层次性,学生学习能力没有得到有效提升,也没有完全形成数学思维.另一方面,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学习技巧、学习方法以及学习思维较为贫乏,使得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无法得到保证,更无法完成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等核心素养的培育[1].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教学方式的陈旧刻板,加之学生数学思维尚未构建,使得学生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长期处于被动地位,学习“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彰显,教育教学整体质量不高.
根据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特征来看,生活化、场景性是初中数学教学创新的重要理念.故而,构建生活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为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创新的重要策略.具体来说,初中数学教学需要教师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数学思维、生活学习状态,构建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场景.依托于生活化的数学教学场景,数学学科就能最大化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以一种最优状态参与数学学习.与此同时,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新课程标准要求,将生活化的教学元素、教学内容与数学知识结合起来,让数学知识以一种生活实例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样,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和认识数学现象的过程中就会容易许多,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也就更为轻松,教学有效性自然得到提升[1].
比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教师可以将生活中一些与“一元一次方程”相联系的“两地距离计算”“工作时间计算”等作为常见的生活场景引入到课堂中,并在课堂中现场为学生演示“两地距离计算”“工作时间计算”的过程,让学生沉浸到“一元一次方程”相关内容的教学情境之中.学生逐步会融入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环境中,带着兴趣进行“一元一次方程”相关内容学习,提升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对于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教学创新而言,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促进生活的“头脑风暴”,让学生能够以极具创新性、探究性、合作性、自主性的状态进行数学知识学习和内化,进而实现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新课程理念和素质教育中“生本教育”理念、“生活化教育”理念、“以生为本”思想、“因材施教”观念等均与小组合作学习有着重要联系.故而,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教学创新过程中可以推动学生数学思维拓展、数学学习思路构建的重要教学策略[2].
比如,在学习“反比例函数”时,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借助“因材施教”“以生为本”“生本教育”“育人为本”等相关教育理念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完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自主思维、合作讨论.具体来说,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组员分配、小组搭建的过程中需按照“人才尽用”“人力均衡”“优势互补”的原则实施.同时,还需要保证每个合作学习小组中男女学生数量均衡.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合作学习小组中,每个小组中都应当存在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提高合作学习质量,进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长期以来,初中数学教学开展过程中,受到传统教育理念和教学管理滞后等因素的影响,部分教师并没有重视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思维、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培育.所以,大部分学生依然没有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数学思维,这阻碍了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新课标》提出了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目标,且“立德树人”任务落实也要求教师凸显学科育人价值.因此,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教学创新的实现,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加入与学生良好学习思维、学习习惯、学习素养等核心素养培育相关的元素,让学生可以通过数学教学过程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学科核心素养,为学习质量提升奠定基础[3].
比如,在学习“三角形的证明”时,由于该部分知识涵盖了空间图形、思维延展、坐标系判定等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讨论证明条件、判断证明条件、证明思路分析等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养成数学学习思维、构建数学知识体系、形成数学空间感知能力等学科核心素养.最为关键的是,教师需要抓住“三角形的证明”中的思考内容、应用内容引导学生从正确数学学习思维方式入手,自主进行数学问题思考和数学问题分析.
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关键在于通过教学优化、教学创新、练习减负,达到教学创新和教学质量提高的目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需要充分凸显数学的学科特色,在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学习水平的基础上有效开展个性化教学,推动学生学习思维发展.具体来说,教师以初中数学学科的重难点知识教学为引导,注重教学内容的发展性、创新性、个性化、减负化,让学生通过精选教学内容、创新学习模式完成自我发展[4].
比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初中学生在数学理论、数学知识、数学计算等内容的学习和感知过程中主动思考、自主思维,并在教师教学引导之下将难以解决的数学问题归纳总结,形成有条理、有步骤、有技巧的思考过程.这样,学生便会将这种思维发展意识转化为思维拓展能力,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可以更快找到学习方法.
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问题可以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也可以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魅力,更能让学生发挥数学学习主观能动性,使其更加积极地参与数学课堂学习.具体来说,依托问题导学法实施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在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过程中提高数学问题分析能力,强化他们的数学学科认知力.最为重要的是,初中数学教学的本质属于解决数学问题的教学,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运用,还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数学应用知识,感知数学知识的运用方式和组成形式,体会数学问题的产生和解决.因此,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教学创新过程中,教师务必以问题导学法为方向,规划初中数学高效教学的创新方案[5].
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学质量是永恒的主题,而且也是保证学生能够实现长期发展的关键性要素.因此,教师必须保证《新课标》落实的效果,全面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具体来说,在初中数学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要以《新课标》的核心要求为主,促使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变得更加合理,进而降低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保证学生长远发展.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落实《新课标》要求,是实现学生数学课堂学习质量提升的前提,也是实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深度学习、深度思考、拓展学习和延伸学习的关键.所以,教师务必在遵循《新课标》的基础之上,从教学模式优化、核心素养培养、“立德树人”任务落实等维度开展教学,让学生在拥有扎实基础知识的同时,形成数学思维、道德修养以及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和正确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