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桂涛 彭林
(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广州 510000)
我国自2006 年开始实施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1],此后,救生员被纳入国家第十批新职业,标志着我国救生事业步入了新发展阶段。广东省自2009年开始启动救生员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在近14年的发展历程中,广东省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站始终以质量为核心,主动贴近市场需求,不断强化救生人才梯队建设、强化内涵建设、强化延伸指导,在游泳救生基地管理工作中,合理布局、发挥优势,通过发挥游泳救生职业技能鉴定研究室作用,为全国开展游泳救生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鉴于此,该文对广东省游泳救生员职业技能鉴定进行深入调研,采用访谈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系统梳理广东省救生员职业技能鉴定发展经验,进而提出其优化路径,以期为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撑。
2009年,国务院颁布的《全民健身条例》规定,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应当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2013年,国家体育总局等五部门联合公布《第一批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目录公告》,确定游泳为第一批高危险性体育项目之一。此后,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修改版《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许可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中,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社会体育指导人员和救助人员应达到规定数量[2]。这些国家政策文件的落地,为广东省救生员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提供了政策支撑。
从地理区位上,广东省位于南海之滨,与香港、澳门、广西、湖南、江西及福建接壤,与海南隔海相望,有着较为丰富的水域资源优势[2]。国家游泳救生员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自2008年5月开始试点,2009年开始正式推行。截至2021 年,全国共鉴定319 216 人次,其中242 174人获得游泳救生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通过率为75.8%。与全国同期相比,广东培训鉴定人数为59 120 人,占全国总人数的18.5%[3]。其中,合格人数为43 554 人,通过率为73.6%。对比全国数据,广东省培训鉴定人数位列第一,但通过率略低于全国平均值,这可能与广东省执行《救生员国家职业资格考试标准》较为严格有关。
从救生员年龄上看,广东省救生员年龄分布较为合理,其中,20岁及以下的人数为3 428人,占比5.8%;21~30岁的人数为31 335人,占比53%;31~40岁的人数为16 376人,占比27.7%;41~50岁的人数为5734人,占比9.7%;51~60岁的人数为1951人,占比3.3%;60岁以上的人数为295人,占比0.5%[3]。整体而言,广东省游泳救生员年龄结构基本合理,20~40 岁的人数占44.6%,这个年龄段,既有一定的经验,也处于年富力强时期,是承担游泳救生员的黄金年龄。
从救生员的性别比例看,男性救生员为55 869人,占全省救生员总数的94.5%,而女性救生员仅有3 251人,占比5.5%。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女性从业人员的需求量较大。在实际工作中,救生员往往兼任游泳教练,尤其是在具有游泳池的健身俱乐部中,女性会员的数量在与日俱增,而在救生员及教练的选择上,女性会员更倾向于选择同性别的服务人员,适当地提升女性从业人员数量,发展女性救生员,应该成为广东省救生工作开展时重点考虑的因素。
课题组对国家体育总局《体育行业职业技能工作文件汇编》上各批次备案的考评员、培训师按照时间进行统计,获取考评员和培训师数据,并结合广东省内培训师、考评员继续教育统计,结果发现,目前广东省共有救生员培训师考评员78人,其中,20~29岁有2人,占比3%;30~39岁有25人,占比32%;40~49岁有31人,占比40%;50~59岁有11人,占比14%;60~69岁有8人,占比10%;70~79 岁有1 人,占比1%。从年龄结构上看,广东省基本形成了老中青结合的专家梯队,其中30~49岁的专家占比超过70%,形成了救生员认定工作的主力。
从专家队伍的分布来看,现有专家队伍分布不够均匀,其中,粤东地区有4 名,占比5%;粤西地区有7名,占比9%;而大部分专家分布在珠三角地区,共有63名,占总数比例的81%。近年来,粤东、粤西地区全民健身事业广泛开展,而仅从救生员专家数量分布来看,现有专家布局不够合理,很难满足多地同时开展工作的需要。
在专家队伍管理方面,广东省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站从2009 年就组织成立了11 人的游泳救生员专家委员会,负责制定聘任年限和遴选制度,制订年度专家培养计划。专家委员会根据要求,选派相关专家参与国家体育总局职业技能鉴定专业会议和培训,指导全省游泳救生员考评员和培训师的继续教育培训,深入考评和培训现场指导、检查和督促考评和培训工作,从而保证游泳救生员职业健康有序地可持续发展。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年健康服务规模将达16个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5.3亿人[4]。在国家大力发展群众体育的背景下,体育技能人才培养就成为一个重要的指标。行业的发展需要人力资源的保障,群众体育的发展更需要专业的从业人员来支撑,对广东省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救生员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进行优化。
一方面,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夯实硬件设施。充分利用好广东省地理优势、专家队伍人力资源优势、培训基地优势,把握好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发展全局中的定位,组建稳定的发展系统。尤其是大力发展培训基地,拓展经济欠发达地区,应利用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的影响力,进一步加大培训基地的扶持力度,确保培训基地全面覆盖。
另一方面,扩大工作队伍,注重质量管理[5]。在鉴定站成立之初,由于业务量较小,鉴定站工作人员基本满足考务需求,后期随着鉴定量加大,鉴定批次日益增多,现有工作队伍已经满足不了工作开展的需求。国家层面,2009年,国家体育总局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举办了首期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督导员培训班,在此之后,考务管理及考核实施的培训班并没有继续举办,随着鉴定量的增大,考务人员缺乏,成为制约救生员发展的瓶颈问题。对广东省而言,可以在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工作基础上,进一步组织考务培训,发展广东省工作队伍,以促进救生员鉴定工作正常开展。
对救生员的职业资格认证而言,证书管理上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证书无有效期限和审核机制,考过证书的学员目前并没有组织定期的继续教育或重新认证,从业人员不能及时学习并掌握新的知识体系。这意味着,考试者如果通过考试拿到证书,就可以一直在行业内从事相关工作。而事实上,随着岗位的变动与知识的更迭,很多救生员需要完成年度的继续教育学习。对救生员而言,从业人员唯有通过继续教育培训和终身教育培训,不断更新知识、补充知识,不断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才能适应职位工作的新要求。所以,终身制的认证制度与救生员的实际发展不相适应。目前,广东省部分协会对证书进行重新审核和登记,例如深圳游泳运动协会,每年对从事救生员职业的学员颁发游泳协会的证书,每年进行一次年审和考核。而绝大部分证书都是一次认证。
从国际上看,各国职业资格证书基本都规定了认证时限,比如,德国体育指导员由德国体育联盟(DSB)一个社会组织授予和管理[6]。体育经营指导员资格分为初级、中级、高级和专家级4个级别。初级资格培训由地方体联负责;中级资格培训由地方体联、其他体联和体育指导员学院负责,分为体育指导员、策划组织、财政税收和市场宣传4 个方面;高级资格培训由体育指导员学院负责;专家级资格培训由体育指导员学院和德国经济教育学院负责。参加培训并通过考试的可取得该级别资格。资格有效期4年,期满后需参加30h的培训,重新进行登记和认定。因此,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应该制定合理的有效年限。对广东而言,可以加快证书的年审及继续教育推进,及时更新课程知识体系,推动科学可持续发展。
目前,广东省救生员参加初级鉴定的人员远远高于中高级,这与全国职业技能鉴定人员的等级分布也基本吻合,全省救生员的高技能人才严重缺乏。这是由于我国救生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推行较晚,从业门槛就是初级职业资格证书,也造成一些从业人员仅以获取初级职业资格为目标,因而参加中高级鉴定的人员不足。与此同时,这个现象也暴露出体育行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维持在较低阶段,高水平服务质量亟须提高。
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有利于广东省救生事业的长远发展[7]。因此,对救生员鉴定事业发展而言,应重视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入手。一是通过举办省内培训师培训班,将各项目业内影响力较大的专业人员纳入专家预备队伍,提前进行人才储备,择优推荐省内优秀培训师参加国家体育总局举办的考评员培训班。二是强化救生员专业指导委员会工作,引入专家参与制定项目发展概要,形成专家主导,行业约束的工作机制。在科研方面,充分挖掘专家队伍的潜力,大力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前沿的研究和实践探索工作。三是加强质量管理,强化救生员职业标准修订[8]。救生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具有较强的背景优势,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认定,国家体育总局组织考核和发证。然而,证书的发展需要市场的验证。从2007 年实施以来,救生员大纲的修订一直比较迟缓,这对证书的发展不利。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水平的逐渐提高,体育全球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救生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要想取得竞争力,必须从证书质量上严格把关,及时更新培训大纲,融入先进的理念和专业知识,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体育职业人才的培养对建成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战略均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该文对广东省救生员职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救生员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发展的可行路径。囿于课题调研范围等多方面的因素,该研究尚未将全国其他省份救生员的情况进行一一调研,由此导致文章的不足在于缺乏对外省救生员职业发展情况的对比,从而提炼形成广东省独特的救生员发展经验。未来,可进一步对全国救生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在对比、总结、提炼的基础上,形成救生员职业技能鉴定的“广东经验”,并通过强化现有工作团队,协同推进救生员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