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学敏(贵州:纳雍县姑开苗族彝族乡再块小学)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才能思考问题,开阔思维。学生只有产生疑问,才会分析问题、解答问题,进而才能进行系统化专业知识体系的合理构建。一直以来,提问都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但课堂教学中经常性的提问导致提问较为随意、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这一问题。要确保问题链教学设计更加合理,教师应做好课前准备,精心设计相关问题,让课堂提问更具整合性、导学性,将小学数学课堂上问题链设计的重要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帮助学生迅速掌握教学内容,提高数学水平。
问题链主要是指教师以教学目标为基础,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的一系列问题。问题链通过各种问题,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了解知识的来源,为学生系统地掌握相关知识助力,实现高效数学课堂的构建。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兴趣爱好、接受能力、理解能力等,问题链中的不同问题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除此之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问题链,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入思考,还可以让学生在深层次的问题探究中,提高自身自主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问题链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导入式问题链,指的是教师在课堂上以提问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导入式问题链在课堂导入中应用较多,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进行新知识的导入教学。教师常常将导入式问题链运用到数学概念、原理以及规律等知识的教学中,通过导入式问题链实现新旧知识的有效结合。比如,教师在“因数和倍数”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中,就可以运用导入式问题链开展教学。首先,教师运用多媒体设备将12个正方形展示给学生,并提出问题:将12个正方形摆成一个长方形,一共有多少种方法?然后让学生思考探究。紧接着,教师又提出问题:你们可以用乘法竖式将自己所排列的长方形展示出来吗?导入式问题链设计,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入思考数学问题,还能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系紧密,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进行问题链的设计,以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问题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比如,在进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设计这样的生活化情境:在节日来临之际,班级要举办节日庆典活动,大家从家里带了一些东西。其中,5名学生一共带了10个苹果、5瓶橙汁、1个饼。要怎么分配呢?有学生提议说,可以将苹果平均分给5 个人,1 人2 个苹果,橙汁也可以均分,1 人1 瓶。那1 个饼又该怎么分给5 个人呢?学生没有想出答案。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出“分数”这一知识点进行教学。基于生活化的场景进行问题链设计,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专注于课堂教学活动,还能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和生活相联系,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水平。
很多数学知识都来源于实际生活,教师在给学生讲解抽象的数学知识时,可以运用实践教学法帮助学生迅速掌握教学知识点。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实践式问题链,让学生在实践问题的探究中提高数学水平。比如,在“图形的平移”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平移一些图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图片对学生进行引导,提出这样的问题:这个三角形是怎样从左边这个位置移到右边这个位置的呢?学生探讨后,教师可以选出一名学生进行示范,来验证学生的看法是否正确,增强学生课堂参与性的同时,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小学生的身心发育并不完善,很多数学知识较为抽象,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这就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很容易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够积极主动。想让数学教学效率和质量得到有效提高,教师就应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为此,课堂导入环节十分关键。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中运用问题链,将要讲解的数学知识渗透其中,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遇到问题。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更加重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个性化发展有所忽视。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深入理解教学内容是极为不利的,这就导致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问题较多。数学学科有着很强的逻辑性、连贯性,如果学生的数学基础不牢,必然影响其今后的学习,阻碍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而运用问题链进行数学教学,不仅尊重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还能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帮助学生迅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点。
最近几年来,素质教育理念在小学教学中的融合备受关注与重视。对小学生而言,提高创新实践能力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如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链就可以很好地解决相关问题。教师可以通过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有效解决实际问题,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还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学生应占据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学工作要以学生学习为核心。所以,教师要对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和掌握,确保问题链切入点的准确性。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对问题链的合理利用,有针对性地开展数学教学活动。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之间联系密切,所有的数学知识点之间都有一定的关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深入分析和研究发现新旧知识的关联之处,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对旧知识的巩固,掌握新知识,引导学生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这就是问题链的应用关键。对此,教师可以直接对学生提出问题。此时,学生如果依然不清楚负数的定义,教师就可以对学生的探究过程进行观察,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记录下来,为之后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并引入问题链做好铺垫。教师也可以适当提示学生:整数都比零大,那负数应不应该小于零呢?该怎么用数字表示负数呢?通过这样的提示来启发学生,让学生更加深入思考,明确应该如何表示负数。有部分学生提出,去买东西花费的钱可以用负数来表示。这也反映出学生会将数学理论知识和实践联系起来,有着较为丰富的生活认知和生活经验。教师可以通过这样的方法来掌握学生的综合学习水平,然后以此为基础,对教学方案进行调整优化,确保教学方案与学生学习实际情况更加相符,真正以学生为核心开展教学工作,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彻底凸显,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增强学生数学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对教学要求更加明确,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数学问题链的合理设计。具体而言,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问题链设计。
1.从学生入手进行问题链设计
在进行问题链设计时,教师要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等进行综合考虑。这与学生参与问题探究的积极性有着极大的关系,所以,教师要注意学生在课堂上主体作用的发挥,对学生是否具有自主思考能力、学习意识等进行观察了解,深入分析与研究学生独立学习意识薄弱这个问题,为问题链教学活动的开展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这就要求教师摒弃以往陈旧的教学理念,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人翁意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围绕教学内容提出相关问题,开展探究活动。通过问题链设计,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同时还要帮助学生深入思考长方体的相关知识内容,帮助学生自行探索和学习相关的知识点,进而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等得到有效提升。
2.根据微课内容进行问题链设计
随着现代化手段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微课教学模式深受重视。这种教学模式主要通过短小视频形式进行课堂教学,广大师生对此十分喜爱。在微课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微课与课堂预习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微课完成课堂预习活动,并结合所学的知识点提出相关问题,帮助学生迅速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生数学能力。例如,在学习“角的初步理解”这个知识点时,教师就可以按照新课标的相关要求,进行微课制作,在微课中加入与角有关的各种物体,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体,分析不同物体之间的相似之处,引导学生理解“角”的概念。教师还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生活中的角有哪些?角的意义是什么?借此引导学生认识角、理解角,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同时,提高数学学习认知能力,增强数学水平。
3.运用多媒体进行问题链设计
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不仅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还能让教学资源更加丰富,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学生要在学习和生活中注意观察,发现其中问题,并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合理应用来实现问题的有效解决。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开展教学活动,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应的问题,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分析,开阔学生数学思维,助力学生良好思考习惯的养成。
教育改革对于公开课与评课是十分重视的,希望以此促进教师之间相互沟通交流,相互借鉴优秀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可以是教师自己或他人提出的,完善的教学评价应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速度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在小学数学问题链设计教学中,教师要在教学评价的基础上,对问题链设计进行优化改进,让教学过程更加完善有效。比如,在完成“升和毫升”的教学后,其教学评价为:课堂导入性有待提高。在导入过程中举的例子应该选择水杯、鱼缸等生活中常见的不同形状的容器,然后再给学生展示两个形状大小相近的容器,让学生比较一下哪个容器的容量大,哪个容器容量小。对此,教师要根据这一实际教学问题改进问题链,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问题链的形式、数量等问题都包含在这个评价中,教师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对问题链进行优化,让问题链设计更加合理,增强数学教学效果。
合理的问题链设计就如同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指路明灯,可以给学生指明学习方向,带领学生深入思考与探究数学问题,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数学知识。所以,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数学问题链并有效运用,以此增强学生数学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