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支持视角下社会工作介入老年人养老问题的研究
——以S市D社区为例

2023-08-04 05:54燕,高
关键词:朋辈社工子女

陈 燕,高 杨

(沈阳化工大学 人文与艺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142)

2001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就已经超过7%,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新时代中国老年人在生活方式、生活质量、生活理念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转变。物质文化需求由基础性物质需求向精神和自我尊重、自我实现的社会参与型需求转变,这就对新时代养老体系与养老资源配置提出了新的挑战[1]。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指出,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应秉持积极的老龄观、健康老龄观,促进老年人养老服务、健康服务、社会保障、社会参与、权益保障等统筹发展[2]。

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调查结果可知,S市60岁及以上人口为2108131人,占总人口23.24%,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403246人,占15.47%[3],已经全面进入了老龄化社会。S市政府响应国家政策号召,探寻利用社工机构、养老机构的力量帮助老年人养老的新路径。基于此,S市政府向社工机构购买服务,以此为多个老年社区提供养老服务,其中就包括D社区。因此,为了解决S市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本文撰写过程中以D社区为研究试点,通过问卷和访谈的方式,调查老年人养老现状,从中总结出老年人现存的养老问题,并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再利用社会支持理论,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改善其各支持网络的问题,建立和完善支持网络体系,为老年人提供相应资源,促进老年人养老问题得以妥善解决。

一、理论关联

1.概念释义

社会支持是诸多学科使用的学术概念,其核心含义是指来自外部的、对正常的经济社会生活遇有困难者的支持[4],有利于构建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有助于为老年人提供医疗保障、生活照料、情感支持等,保障老年人身心健康[5]。根据社会支持理论,将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网络划分为正式社会支持网络和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6]。正式社会支持网络包括政府、社区等。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包括子女、朋辈群体等。

2.社会支持理论对于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的作用

社会支持与个体心理健康具有密切的关系,它能使家庭和社会在注重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同时,加强对老年人的精神慰藉和情感支持[7],使得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得以改善。

社会支持为个体构建一个外部支持体系,让多元主体参与到社会支持体系之中,实现多元共治,以提升全社会的资源配置和整个老年人社会支持体系的运行效率[8]。通过构建社会支持网络体系的方式,整合个体所拥有的资源。在拥有充足的资源情况下,可以加速个体问题的解决以及抵御外在的威胁[9]。

社会支持理论的本土化实践能加强社工对于老年人养老问题介入服务的效果。社会支持理论本是社会学领域的理论,在社会工作形成过程中,被社会工作吸收、改造成为指引社会工作发展的理论基础,对于社工从事各项工作具有理论指导的作用。但在传入中国的过程中,发现中国与西方的社会结构、救助体系都有很大不同,导致理论在传入后,必须要经过本土化实践后,通过本土的社会工作实践来促进社会工作理论范式的变迁,这必将成为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的路径选择[10],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社工体系去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促进中国的社会发展。

二、S市D社区老年人的现状

社会工作者(后文简称社工)与社区、政府机构进行对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102名老年人发放调查问卷。问卷分为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和社会支持的情况两部分。基本情况包括老年人的性别、年龄、经济情况、文化程度。社会支持的情况包括各支持网络对于老年人各项需求的满足。问卷由社工指导填写和及时回收,问卷回收率为100%、有效率约为98.04%,2份无效,100份有效,所以该研究的研究对象为100人。访谈对象为老年人子女、邻里、社区工作人员等与老年人相关的群体。

1.性别年龄构成情况

在100名老年人接受调查者中,年龄构成情况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100名接受问卷调查的D社区老年人的男女比例约为3:22,且随着年龄段的增长,男女比例进一步拉大,老年人女多男少的情况符合社会情况。根据问卷可知,男性老年人平均年龄为70±3.5,女性老年人平均年龄为71.3±5.1,整体平均大于70岁。

表1 老年人性别年龄构成情况

2.经济状况

在100名老年人接受调查者中,经济状况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大部分老年人退休后不再工作,生活来源上主要依靠自己或者配偶的退休金以及子女的资金支持,且有超过五成的老年人收入不足以应付支出,仅有11%的老年人有所剩余。

表2 老年人经济状况

3.文化程度情况

问卷调查的100名老年人中,大多数都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出生的,所以在成长的过程中大多经受过中国所推行的扫盲运动,所以文化程度为文盲的仅有2人,小学水平的占比最多,有61人,初中水平的有26人,高中水平8人,大专及以上3人。

三、D社区老年人养老问题及原因分析

1.养老问题

(1)缺少陪伴,产生孤独感

根据问卷可以知道,当前老年人呈现女多男少的情况,且女性老年人远远多于男性老年人,使得很多女性老年人缺少配偶陪伴,导致老年人对于子女、朋辈群体等非正式支持网络的依赖性加强,需要其满足老年人情感慰藉和日常照料的需求。但是当前子女与朋辈群体对于老年人的支持效果较差,提供的陪伴效果并不好,使得老年人易产生孤独感。

(2)经济情况紧张,医疗支出逐渐增加

根据问卷可以了解到,大多数老年人在退休后,不再从事工作,而是依赖于自己的退休金以及子女的资金支持作为收入来源,但这其中很大一部分老人的支出超过了收入,造成入不敷出的情况,出现了老人们不得不面对的经济问题,并且老年人的平均年纪大于70岁,则表明其正处于身体机能的快速衰退期,对于医疗资源的需求量十分巨大,使得其医疗支出与日俱增。

(3)文化程度低,易产生心理问题

根据表3可知,利用spss27.0.1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显著性小于0.05,表明老年人的文化程度与其心理状况具有显著性关系,其文化程度的情况对于其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皮尔逊相关性大于0,表明两者呈现正相关,且数值大于0.5,呈现中度相关,证明高的文化程度将具有较好的心理状况,有助于促进心理健康。

根据问卷可知,老年人文化程度呈现整体知识水平偏低、高知识分子较少的特征。通过将文化程度与心理状况进行分析得到的皮尔逊相关性可知,当前社区老年人较低的文化水平易引发心理问题,影响心理健康。

(4)正式社会支持网络缺位,非正式社会支持提供的服务不全

老年人的问题不仅是个人的问题,更是整个社会的问题,要将个人的问题嵌入到整个社会之中,号召社会各界对老年人的问题进行帮助和妥善解决。当前D社区的老年人对于自身的需求情况已经比较清晰,主要可划分为日常照料、情感慰藉、经济支持和心理疏导四个方面,满足这四个需求的情况下,可以使其很好地解决自身的生活困境,提升幸福指数。

根据表4可以得知,利用spss27.0.1得到描述性分析:大多数子女给老年人提供了经济支持和日常照料,但是却容易忽视其对于情感方面和心理方面的需求;社区和政府在老年人的生活服务中有所缺失,让老年人对于其的支持并不认可。基于此,表明正式支持网络表现较为缺位,对于老年人的需求满足参与较少。非正式支持网络虽参与较多,但也只是满足老年人的部分需求。从整体上看,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网络体系没有形成。

表4 老年人社会支持网络情况

2.原因分析

对问卷调查结果和访谈结果进行综合分析,D社区老年人养老问题出现的具体原因有如下几方面。

(1)孤独感产生于与子女居住距离过远以及城市社区中存在的个别的人情冷漠

老年人女多男少是生理学问题,暂时不能通过人为干预进行改变。但是老年人孤独感的产生还缘于子女和朋辈群体并没有发挥陪伴效果,不能补充老年人的情感缺失,使得老年人产生孤独感。

子女支持没有发挥作用是因为当今中国处于“421”的家庭格局,年轻人抚养老人和养育孩子的压力特别大,由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衰退,S市的工资水平不是很高,使得很多青年人外出打工,即使在本地工作,由于社会发展过快,为了将更多的精力照顾自己家庭或者投入到工作中,也会搬出D社区,去离公司近的地方或方便未来小孩上学的地方居住。这一情况导致子女与老年人产生空间上的距离,减少了双方的交流与沟通,使得子女不能准确地把握老年人的情感变化以及不能提供足够的日常陪伴。

朋辈群体支持没有发挥作用是因为很多老年人缺少朋辈群体。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几千年的“熟人社会”在城市化和市场化的大潮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使得城市居民彼此之间产生严重的疏离感[11],并且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口流动越发迅速,人们对于认识其他人失去了兴趣,只专注于过好自己的生活,导致很多人对于同楼层的邻居都不认识。老年人想要认识新的朋友,只能通过参与社区活动或加入老年群体之中。但当今D社区的老年群体主要是通过歌舞活动、棋牌活动等娱乐活动联系而形成的。此类群体的核心是通过群体消磨时间、获取娱乐以得到自身的满足使得孤独感、寂寞感消退,而不是把彼此之间的感情链接在一起,凝成一股劲。参与的老年人注重的是活动本身,而不是参与活动的人,导致可能成为相互的问题来源,大多数人想的是是否会耽误活动的顺利举办,而不是想办法去帮助他人度过难关,所以通过参与娱乐活动会减少孤独感只是假象,并没有从根源上为老年人填补陪伴的缺失。

(2)收入水平下降,医疗保障水平不高

超过半数的老年人入不敷支,主要原因是收入水平下降和医疗支出过大。收入水平下降的原因主要是D社区老年人大多属于附近的工人退休,在退休之前,由于工龄的加成,工资水平很高,但退休后,退休金和之前工资比较,下降很多。

医疗支出过大的原因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在不断下降,维护身体和治疗疾病的费用不断增加。政府制定了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帮助居民在看病时可以报销一部分费用,减轻居民看病压力,其中针对老年人的报销比例较其他年龄段的比例有所提高,但报销的限制较多,出现报销难的问题。如:门诊报销年龄限制要70周岁以上才能享受老年人报销比例,低于70周岁的老年人报销比例并没有提高;报销金额也有限制,老年人报销金额只能在10万元以下,报销金额相对于重病重症所花费的医疗费用差距过大,保障水平较低,使得大多数情况下,老年人还是需要自费看病,且费用不低。老年人疾病增加,医疗费用也在不断增加是因为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种慢性病不断增加,医疗费用不断积累,越来越高。

(3)正式社会支持网络职责不明确,非正式支持网络压力过大

正式社会支持缺位主要是因为社会支持网络体系没有形成,使得正式支持网络没有很好地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任务。正式社会支持网络应该在宏观角度上,对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与需求起到兜底性的作用,但政府和社区对于自身在养老问题上的职能定位并没有很清楚的认识,认为在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上,应处于辅助地位,只是为老年人与子女分担养老压力。非正式支持网络中子女、朋辈群体满足老年人的部分需求,是因为子女、朋辈群体在日常生活中除了支持老年人之外,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金钱来满足自身和其他相关群体的需求。子女、朋辈群体生活压力过大导致其对于老年人的支持不足,不能有效地满足其所有需求,只能选择部分需求予以满足。

四、社会工作介入老年人养老问题的解决路径

老年人养老问题的解决是个复杂且漫长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要循序渐进。根据上述分析D社区老年人存在缺少陪伴、入不敷出、文化程度低、正式支持网络缺位、非正式社会支持提供的服务不全等问题,因此无法安度晚年。而社会工作介入有助于老年人全面了解自身的问题与发生问题的原因,利用专业方法帮助其链接各支持网络,促进各支持网络为老年人输送充足的资源,使其养老问题得以解决。本研究从社会支持理论视角探寻社会工作,建立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网络体系的路径,促使老年人正确认识自身问题,愿意付出精力和时间配合社会工作者梳理自身的社会支持网络,得到养老资源,解决养老难题,促进老年人的幸福感。

1.链接非正式支持网络,为老年人增加陪伴

(1)增强亲情支持,减弱孤独感

社工应增强亲情支持,特别是其子女对老年人的亲情支持,让老年人得到亲情关怀,减弱其孤独感。社工从问题视角,分析得出主要原因是生活空间距离上的拉大导致见面困难,所以要针对这一情况给予解决。当前子女与父母的空间分割是一种现实困境,如果强迫子女和老年人生活在一起或者拿出时间多看望老年人是不现实的,所以应借助科技的力量,利用电子产品可以打破空间距离的阻碍这一特点,让子女通过网络视频、通话功能在线上多陪伴老年人,了解老年人的情况。子女再根据老年人的具体需求,确定现实见面的频率,在每次见面中解决老年人在日积月累中自身不能处理的难题。针对部分老年人不懂得使用电子产品的问题,社工会开展电子产品使用教学,确保老年人可以使用电子产品接打电话和网络视频,确保亲情支持的作用得以发挥。

(2)增强朋辈支持,减少孤独感

社工应该增强朋辈支持,让老年人拥有朋友陪伴,减少孤独感。社工针对城市社区人们感情疏离的问题,多举办一些人际交往活动,增加老年人与其他人的认识机会,使得老年人在活动中认识新的朋友,获得朋辈支持。针对老年群体不能达成交友的问题,社工需要邀请专家为老年人提供培训,让每位老年人知道老年群体是由人组成的、人是群体构成的核心,而不是活动,使得老年人明白在老年集体中应该借助各项娱乐活动去认识朋友,注重与人的交往而不是单纯享受娱乐,以朋辈支持在根本上减少自身的孤独感,而不是假托于暂时的娱乐享受。

2.利用正式支持网络系统,改善老年人的经济状况

(1)借助社区支持,帮助老年人再就业

老年人入不敷出的一个原因就是收入下降,所以社会工作要想办法提高老年人的收入水平。在退休金、子女支持很难发生大的改变下,社工应帮助老年人找到适合的岗位,赚取工资增加收入。但老年人正处于身体状况不良的阶段,很多体力工作不能从事,所以老年人再就业上要充分考虑其与工作的适配度。基于此,社工应链接社区,借助社区的资源,筛选适合老年人工作的岗位,并请社区作为担保,确保工作部门给予老年人相应的工资和保障,确保老年人再就业顺利。

(2)向政府建言,提高对老年人的医疗保障水平

老年人入不敷出的另外一个因素是医疗支出过多。针对这个问题,社会工作应从提高老年人医疗保障水平入手。社工要发挥倡导者的角色,倡导政府从制度层面,以立法的方式,一方面对于老年人的医保报销的方式和对象给予明确的规定;另一方面也增加低龄老人相关准则,弥补这方面政策的空白。希望通过这些措施能一定程度上缓解老年人的医疗花费较大的问题。

3.调动各方资源,帮助老年人得到学习资源

针对老年人文化程度低这一问题,调查发现老年人有学习的想法,但困于缺少学习资源与学习方法,不能得到有效学习。基于此,社工要发挥资源筹措者的角色,联系企业、慈善组织等机构,建立政府牵头、企业资助、慈善组织积极参与的多元主体的帮助体系,筹措资金和物资,为老年人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让老年人不因为资源匮乏而无法学习。并且社工还要秉承助人自助的理念,链接教育专家,对老年人进行学习培训,让老年人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升自身的学习效率,以达到通过提高文化水平降低心理问题发生率的良好效果。

4.建设社会支持网络体系,协调正式支持网络与非正式支持网络

社会支持网络体系的形成可以为老年人塑造一套外部支持系统,减少其因为资源不足或非自身因素而出现的各种养老问题。社会支持网络体系可以通过让正式支持网络认真履行职责和相关任务的方式来减轻非正式支持网络的压力。具体做法如下。

(1)社工要帮助老年人建立社区居家养老体系,形成社区-家庭-朋辈群体-政府-社工机构等多元主体协力为老年人提供看护服务,满足老年人日常照料需求。

(2)社工要促进正式支持网络与非正式支持网络的协力,让两股力量相融合,发挥“1+1>2”的力量。政府利用政策手段,帮助老年人子女了解相关政策,领取国家福利支持,增强经济支持;社区开办邻里互建活动,让邻里之间加深认识,形成团结友爱的社区氛围,以推动老年人增加新朋友,增强朋辈群体的支持力度。

结语

本文从社会支持视角出发,探究社会工作介入老年人养老问题的渠道和途径,为D社区老年人养老问题的解决给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并且从老年人社会支持网络的深层次研究弥补了社会工作在此方面研究的不足,促进了社会工作的本土化进程,也在一定程度上增进了社工介入的效果。

当前社会工作对于老年人养老服务的研究,多是运用增能理论、优势视角,通过挖掘老年人的优势与资源,以提高老年人自身抗风险的能力,由内而外,让老年人通过自身努力解决养老问题,把解决养老的责任归纳给老年人本人,忽视了国家、社区等其他主体对于老年人的社会责任。个人问题不仅仅是个人自身的问题,是脱胎于社会层面的问题,所以老年人养老问题应结合其社会支持网络,发动各主体共同参与问题的解决。从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系统入手,构建一个以老年人为服务对象的外部支持网络,充分发挥各支持主体的力量,协同发力解决养老难题,是一种新的尝试,值得肯定。

研究对象仅针对D社区的老年人,有一定的独特性和区域性,不能准确代表全国老年人的养老情况。但随着城市化、老龄化的趋势发展,城市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也会越发引起国家与社会的重视。在这种情况下,该研究的内容与结果对于后续的相关研究将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朋辈社工子女
青春社工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朋辈联合CBL在肾内科低年级住院医师技能教学中应用及效果评价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朋辈携手共赢成长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心理节活动掠影
优秀朋辈辅导员人格特质研究
——以湖南中医药大学为例
社工
高校朋辈辅导的差异化策略研究——基于北京本科院校大学生朋辈辅导员工作情况的调查分析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