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制度下土建类“岗课赛证”融通成效分析★

2023-08-04 06:51:16谢华峰
山西建筑 2023年16期
关键词:课赛岗课赛证融通

谢华峰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18)

0 引言

高职院校学生培养出来的应用型人才是我国发展建设不可缺少的力量,社会需要学校培育出更多的技术型、操作型人才,随着高职院校中1+X证书和职业竞赛的推广,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职土建类涉及较多的专业,学生可以考取的1+X证书和参加的职业竞赛也比较多,因此河南经贸职业学院在新形势下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基于1+X制度下高职土建类专业“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研究[1]。

1 “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河南经贸职业学院工程经济学院在深入研究其他高职院校土建类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坚持“岗课赛证融通”的主导思想,经过充分的调研、论证、深化[2-4],提出了基于1+X制度下高职土建类专业“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以技能竞赛、1+X证书制度作为课程与岗位深度融合的“推进器”进行“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从而达到“以岗定课、以赛促课、以证融课”的目的,见图1。

“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运作机制为:结合岗位、课程、职业竞赛、1+X证书的需求,听取校企合作企业的意见,将三年6个学期的教学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要上的课程,以及通过学习课程可以参加的职业竞赛和考取的1+X证书,例如第一学期是新生刚入学,学生将要学习的是平台共享课,包括理论和实操,例如:《建筑CAD》《建筑识图与构造》《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BIM建模》。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参加的比赛有两个: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建筑工程识图赛项(校赛),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校赛)。学生可以考取的1+X证书有一个:1+X建筑工程识图初级证书。

1.1 以岗定课分析

以岗定课就是岗位和课程融通,随着高职院校毕业生数量的增多,再加上疫情因素的影响,高职学生的就业形式越来越严重,毕业以后找一个合适的工作变得尤为重要,然而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存在调整随意的问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才的需求。我院教师深入校企合作公司一线,通过和企业沟通交流以及自身的体验,搞清楚企业真实的人才需求,结合企业的人才需求来调整课程体系,尽可能的将实际工作内容、工作技能、工作规范等转换为教学内容。经过调查,土建专业群能够匹配的专业有施工员、技术员、材料员等,根据岗位的需求把课程分为了三个层次,分别为平台共享课、专业核心课+拓展课、岗前培训和顶岗实习。平台共享课是基础课程,适用于我院开设的所有课程。根据不同的专业侧重点不同,开设了相对应的专业核心课和拓展课,为了让学生提前适应工作,在第5学期和第6学期专门安排了岗前培训和顶岗实习,有实训老师带队,组织学生前往校企合作单位实训。

1.2 以赛促课分析

以赛促课就是高职竞赛和课程进行融合,国家提倡以技能大赛的方式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考核评估,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等目的。高职院校技能竞赛还能促进专业水平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能力水平,促进教学改革推进,提升与校企深度合作等。河南经贸职业学院通过对技能赛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技能竞赛中对学院课程的要求,结合竞赛对课程进行改革。例如目前工程经济学院土建类比赛有三个,分别是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建筑工程识图赛项、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和全国高校BIM毕业设计大赛,每个赛项又划分为三个层级,分别是校赛、省赛和国赛。把学生所学的课程按照赛项的层次进行划分,使每个赛项都有相应的配套课程。再按照比赛的时间,把课程设置在相应的学期,例如第1学期的平台共享课有《建筑CAD》《BIM建模》,通过学习完这两门课程,学生可以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建筑工程识图赛项校赛和全国高校BIM毕业设计大赛校赛。

1.3 以证融课分析

以证融课就是1+X证书和课程进行融通,1+X证书制度,是近年来我国深化职业教育体制改革的一大亮点。其中,“1”为学历证书,“X”为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国家鼓励学生积极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用人单位也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作为招聘、录用的主要依据,1+X证书能增强学生就业保障,多获得一些相关专业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就可以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技能人才。当前我院可以申请的1+X证书有五项,分别为:1+X建筑工程识图证书、1+X建筑信息模型证书、1+X工程造价数字化应用证书、1+X建设工程施工工艺实施与管理证书、1+X智能建造设计与集成应用证书。为了让学生尽可能地多拿证书,提高证书的通过率,我院将证书的考试内容和课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结合考试的时间,做到学完一门课程,就有能力考过一门证书。

2 基于1+X制度下土建类“岗课赛证”融通成效分析

2.1 考证通过率升高

以河南经贸职业学院BIM社团和建筑工程识图社团某次报考1+X证书的人员以及同时专业群内报考1+X证书的人员为调查对象,分别对他们的证书通过情况、平时学习效果、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其中我院对社团人员进行“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专业群同学还尚未实施“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在此次调查研究中BIM社团报考1+X建筑信息模型初级证书28人,建筑工程识图社团报考1+X建筑工程识图初级证书24人,专业群内报考这两个1+X证书的人数分别为82人和70人(见表1)。以1+X建筑信息模型初级考试和1+X建筑工程识图初级考试为评价标准,统计过关率来对“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效果进行评价。

表1 “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下“1+X”考证通过率成效分析

通过进行数据对比,发现相比于没有实施“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专业群学生,已经进行“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的社团学生有较高的考证通过率:1+X建筑信息模型初级考试中,社团学生的通过率是96.4%,专业群学生的通过率为81.3%,1+X建筑工程识图初级考试中,社团学生的通过率是100%,专业群学生的通过率为78.6%,由此可以得出,实施“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促使学生提高1+X证书的通过率。

2.2 技能大赛成绩优异

近年来实施“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的社团学生在国家级、省级职业竞赛中均取得了非凡的成绩。截止目前,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建筑工程识图赛项中荣获国家一等奖一次,二等奖一次,多次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河南选拔赛“建筑工程识图”赛项中获得一等奖;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赛项中,荣获团体赛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个人全能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4项;全国高校BIM毕业设计创新大赛中,五支参赛队伍获得5项全国团体一等奖,3支参赛队伍获得3项全国团体二等奖的佳绩。

2.3 获得1+X证书的毕业生职业适应能力突出

学生毕业后,其对职业的适应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了整个职业生涯的发展前景和水平。为了调查毕业生职业适应能力,对河南经贸职业学院工程经济学院的毕业生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调查。毕业生样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对获得1+X证书的毕业生职业适应能力进行调查,一部分是对未获得1+X证书的毕业生职业适应能力进行调查。其中职业适应能力包括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工作成就感、团结协作精神、心理素质。统计数据如表2,表3所示。

表2 获得1+X证书的毕业生职业适应能力调查统计数据

表3 未获得1+X证书的毕业生职业适应能力调查统计数据

由表2、表3对比可知,获得1+X证书的毕业生的各方面表现总体上均比未获得1+X证书的毕业生好一些,因此可得进行1+X制度下高职土建类专业“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学生有较好的职业适应能力。

2.4 建立了一支优秀的教学创新团队

工程经济学院老师结合1+X制度下高职土建类专业“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以将企业岗位、大赛项目、证书和课程融为一个系统为目标,建立了一支优秀的教学创新团队。该团队打破了当前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单打独斗、缺乏团队协作的现状。通过创新团队的共同学习,促进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增强教师的创新能力,从帮助学生取得证书和在职业大赛获得成绩为出发点,革新课程体系与行业接轨。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团队老师经常去企业交流学习,获取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也充分了解企业的用功需求,培养更适合企业的技能型人才。目前团队老师中拥有执业资格证书的老师占比90%,拥有职业等级证书的占比100%,“双师”老师占比100%。

2.5 课程体系建设取得一定成绩

采取1+X证书制度下高职土建类专业“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原有的课程体系已经不再适合培养学生,围绕“以岗定课、以赛促课、以证融课”建立新的课程体系,设置了平台共享课模块、方向核心课模块、职业拓展课模块,课程体系紧密对接岗位、考证和比赛需求,使每一个模块都能成为学生提高能力的教学节点或升级平台。平台共享课主要课程有《建筑CAD》《建筑识图与构造》《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BIM建模》,平台共享课为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学习专业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参加职业大赛做准备,完成上述课程学生也有能力参加1+X建筑工程识图初级考试和1+X建筑信息建模初级考试。方向核心课主要课程有《安装工程与计量与计价》《建筑施工技术》《BIM项目管理》等,方向核心课有利于学生掌握核心专业知识和核心专业技术,职业拓展课模块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行业需求,以便找到适合岗位[5-7]。

2.6 建立了一套合适的评价体系

结合新的培养模式制定了更全面、更高效的评价体系。新的评价体系把岗位实践、技能证书、竞赛成绩、课程考试结合在一起,例如学生最终的课程成绩不以传统试卷成绩为主,考核分为问答、PPT汇报、专业实操等多种形式结合的方式。课程成绩也与技能证书和竞赛成绩相挂钩,例如学生考取1+X建筑工程识图初级证书,《建筑CAD》就可以认定为合格,在全国BIM毕业设计大赛上获得成绩,《BIM建模》这门课就可以认定为合格等,考核方式更灵活多样。结合“技能河南、人人持证”的政策号召,规定学生在毕业的时候要取得“双证”,即一个毕业证和一个1+X证书。

3 推广对策与建议

本文以土建类“岗课赛证”融通进行了分析。为深化“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应结合自身专业情况,注重教师团队的培养,务必建立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打破传统的高职院校课程体系,根据就业岗位、技能证书和职业竞赛需求来再造课程体系。配合全新的评级体系,不以单纯的考试分数作为评价依据,注重技能证书和职业竞赛的成绩,还可以采用答辩、现场测试等方式进行考核。

猜你喜欢
课赛岗课赛证融通
“岗课赛证”融通在职业本科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改革中的应用与实践
玩具世界(2023年6期)2024-01-29 12:16:18
应用型本科院校卓越新商科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及成效——基于“岗课赛证+思政融通”模式的探讨
“岗课赛证”融通的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科技风(2021年29期)2021-11-03 13:41:50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探索
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模式研究与实践
电子商务专业“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重构实践研究
电子商务(2020年5期)2020-05-26 12:03:37
高职英语“课赛”结合中的教学映射
高校市场营销专业“课赛”有效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包罗融通的艺术探索家
艺品(2017年4期)2017-11-06 03:48:52
论教读与学写的生活化融通
新课程研究(2016年2期)2016-12-01 05:5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