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璐
摘 要: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是新时代对专业课程思政提出的明确要求,文章在介绍会展专业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以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会展策划类专业课程为例,探讨了《会展策划与管理》课程思政元素,但从师生的调研中发现存在专业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不准确、专业课和课程思政的协同不够、专业教师课程思政意识不强等方面的问题,据此提出了构建立德树人长效评价机制、全方位提升课程思政发展质量、推动协同育人建设等方面的相关思路。
关键词:会展策划;专业课;课程思政;协同创新
中图分类号:F713.83-4;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3)07-0-03
2017年12月6日教育部在《高校思政工作质量提升实施纲要》中提出:“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纸质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育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1]高校课程思政是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思政元素渗透到育人的全过程,包括学科规划、课程设计、专业支撑、学科交叉等方面,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课程思政必须与专业课有机结合,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担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2]。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是为了解决90年代会展业快速发展而应运而生的,2014年新疆财经大学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设立并开始招生,而会展策划类课程作为专业核心课程纳入教学体系,主要包括《会展策划与管理》《节事活动策划实务》《会展文案》《会展场馆设计》《事件管理》等课程,会展策划类课程具有实践性、专业性、操作性强的特点,所以在课程思政有机融入的过程中有一定的难度。本文通过从不同时期课程思政发展变化出发,提出会展策划类专业课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的难点,并提出相应的思考,会展策划类专业课与课程思政如何实现协同创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必须在“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前提下,以会展策划类课程的核心任务为出发点,坚持各门策划类课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开展全过程的思政元素渗透,构建完整、准确、协同、可操作、创新的教学体系,使课程思政协同创新的理念在会展策划类课程中得到充分的实践和运用。
一、会展策划类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入现状
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是新疆最早经教育部审批的会展本科专业;围绕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会展经济管理人才,构建“学校+企业+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已与7家本地会展核心企业组织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深化与实习基地的合作,强化学生应用能力的训练。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培养知识面宽、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掌握会展项目策划与管理、会展活动运营、展示空间设计等基础理论,具备活动策划、运营、独立研究能力,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应用型人才。其中会展策划类专业课程是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包括《会展策划与管理》《会展文案》《场馆运营与管理》《参展实务》《展示空间与设计》《会展英语》《会展政策与法规》《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会展服务与礼仪》等课程,从课程的设置中不难看出,专业课程更加偏重现实性、实践性、创新性。以《会展策划与管理》为例,课程思政融入点主要包括全域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带一路”倡议、三观教育、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实践—认识—实践、严谨的态度、创新精神、中国制造2025、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良性竞争、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等。
从三个年级不同班级的教学情况可以看出,《会展策划与管理》主要采取如下方法将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一是从会展相关知识点中发掘思政元素,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使专业课能承载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创新方式方法,不断挖掘专业课教学中具有德育功能的知识点和素材[3]。二是知识点价值模块整合,通过广度延伸和深度解读,从而发掘德育内涵,用“点、线、面”的关系,将各章的内容联系起来,自成体系,将与专业理论和知识融为一体。三是发掘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与元素,让学生能够建立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等思维方式。灌输应注重启发,渗透应注重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从被动、自发的学习转向主动、自觉的学习,主动将之付诸实践。四是以讲故事的形式发掘价值观,将中国的发展道路、学科发展史、教师个人的经历等内容融入会展的知识点中,以精彩纷呈的故事形式来体现。历史是过去的现实,是现实的前身,现实是历史的延伸,是未来的历史。五是以针对性问题为线索,提出当前热点问题和难点的解决办法,呈现的价值观和思维。六是实践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实践课占到会展策划类课程三分之一的教学时间,应从社会实际中寻找,从社会实践出发来解释理论的形成,依据实际来修正理论逻辑。
二、会展策划类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不准确
会展策划类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仅仅浮于表面,在调查中发现,絕大多数的师生都认为应该把职业道德、行业规范、学科精神等方面的课程思政实践纳入到教学中。还有部分教学仅仅将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套在了策划类专业课程中,甚至出现原理与专业知识不匹配的现象,根据2019年《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要求,课程思政就是要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化职业道德教育,而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挖掘并不仅仅局限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原理中。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的逐步推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除了学到思想政治理论外,并没有获得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必须要根据专业知识去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正确引导学生的三观教育,正确认识中国特色,正确认识新时代使命,才能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优势讲清楚,讲明白。
(二)专业课和课程思政的协同不够
会展策划类课程中三类课堂的纵向协同不够,从第一课堂的理论教学活动,到第二课堂的实践教学活动,再到第三课堂的全面教学活动,三类课堂缺一不可,相互协作,第一课堂的主阵地到第二课堂的有效参与,再到第三课堂的有效补充,实现三类课堂的有效支撑,而会展策划类课程的三类课堂并没有实现真正的有效贯通,现有的课程是以第一课堂的专业教师主导知识灌输,第二课堂的学院组织实践活动,第三课堂的学生自主主导的兴趣为主,三方主体不同、形式不同、活动不同的情况下,会出现相互割裂的现象,致使会展专业学生在第一课堂所学知识到第二课堂实践的转化度不够,而第二课堂的实践性针对性不强,第三课堂的兴趣爱好无法提取,最终第一课堂听不到解释,第二课堂无法回答。会展策划类课程所涉及第四到第七学期,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掌握到主讲教师手中,各个专业教师对课程思政要素挖掘的手段、方法、深度又各不相同,而实践教育活动资源有限,可能会出现不同策划类课程课程思政元素重复利用的现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度不高。
(三)专业教师课程思政意识不强
专业教师是专业课讲授的主动力,也是育人的主体,在课程思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决定课程思政的目标是否能实现。在调查中发现,由于思想政治元素的深度和广度的理解不够,可能存在给学生讲不透,学生听不懂的现象。课程思政推动的外部动力不足,关于课程思政的专项研究并不是很多,课程思政的典型人物更少,表彰课程思政优秀教师的形式很少,相对应的课程思政的评价体系更不健全,应把课程思政作为教师认可度的关键指标,从教学和科研两个层次入手,从教师本身催发内生动力,并在外部以教学科研的条件制约。
三、会展策划类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创新思考
本文以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会展策划类专业课程为例,探讨了《会展策划与管理》课程思政主要运用从会展相关知识点中发掘思政元素;知识点价值模块整合;发掘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与元素;以讲故事的形式发掘价值观;以针对性问题为线索,提出当前热点问题和难点的解决办法;实践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等方法融入了课程思政元素,但从师生的调研中发现存在专业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不准确、专业课和课程思政的协同不够、专业教师课程思政意识不强等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如下策略。
(一)构建立德树人长效评价机制
长效评价机制是以立德树人为培养人才目标的专业课程和思政协同创新体系。学生不可能在一门两门专业课程或者一两年之后就会看到显著成效,只能通过会展策划类课程结束后,思想政治素养有所提升,但这种提升的效果是短暂的,需要其他的课程协同进行,才能使得提升的结果保持并持续上升。一是深化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课程思政协同创新要求会展策划类的各门课程、专业、学科以及授课教师都能主动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能够主动吸收专业课知识,从而获得正确的价值观。二是会展专业人才的思想政治素养的培养很难通过定量的评价标准来确定,要建立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课程思政协同创新的评价是一个发展性的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会展策划类专业课的要求,与时俱进地增加思政教育元素,恰如其分地调整近期举办的会展案例,如二十大召开的流程、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第五届进博会等,从会展实际案例出发,引发学生深度思考。三是课程思政协同创新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科学的工程,应该突出一些发展性的指标,甚至可以对毕业的学生进行长期跟踪调查,观察通过课程思政协同创新的结果是否有长期作用性。
(二)全方位提升课程思政发展质量
全方位提升课程思政质量需要教师、学校、学生、企业等多方共同协作。一是提升教师思政能力。在会展策划类专业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中,必须坚定教师理想信念,专业课教师必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理论,保证三尺讲台有纪律,树立正确的高校教师职业观,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给学生。从教师的自身素养来说,必须具备会展策划类专业课程的授课能力,并有能力将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这就要求专业课教师重视自身学术前沿知识的提升,根据学生吸收知识的规律[4],授课过程中充分运用会展前沿知识,引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保证教学有序开展。二是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全过程。会展专业课的授课教师要在明确学科和专业设置的基础上,将课程思政内容有序地分解到教学大纲的不同周次中,通过分阶段的分解教学任务,最终完成教学目标。会展策划类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创新除了落实在教学目标上,很大程度落实在教学内容上,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要恰如其分,不可随意融入,需要采用合适的渗透性的教学方法,达到盐溶于水的效果,使学生充分吸收,达到教学效果。选择与课程思政协同创新要求相一致的教材,同时突出会展策划类专业课程特色,优先选择马工程教材,以国家级规划教材为基础,亦可以根据本校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自编教材。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多媒体技术、网络资源等辅助课程资源不可或缺,也可采用视频类、图片类课程思政资源,以此激发学生的共鸣。采用合适的考核方式,根据会展专业课程的认同度和接受度,采用撰写会展策划案、会展调查报告、展会考察等多种形式考核,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效果。三是以学生感受为先。要培养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锤炼高尚的情操、构建美好的精神世界,要求专业课教师必须用先进的理念、高尚的品德、公正的评价、高度的责任感引领学生,推动课程思政协同创新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推动协同育人建设
以“三全育人”为目标,课程思政协同创新需要校、院、各部门共同推进。一是强化导向协同。校级顶层设计、院级具体推动、各部门协作组织,充分调动会展专业课授课教师的主动性。围绕课程思政协同创新目标,有效配置各类教学资源,通过课程思政全过程的培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二是优化监督协同。结合会展专业的实际,对课程思政协同创新开展的实际情况和效果进行指导和监督,树立“大思政”观,建立教学和管理之间的联动,使得会展策划类课程实现全过程的渗透,培养知识、能力、价值观三方面的全面发展,引入企业专家授课、现场参观、社会考察等多种方式,使会展专业学生更加充分地认识社会。三是提高接受协同。教学的最终效果是与接受机制直接相连的,课程思政协同的教学过程必须与接受过程统一。高校要根据会展专业学生的个性特点、接受能力等方面来设计整个教学过程,充分发挥授课教师的课程思政引导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的主观能动性,形成教学、接受、反馈的动态循环机制。并且,在教学过程中选用丰富的教学内容、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注重教学和育人的结合,达到教师和学生的有效沟通,塑造思政素养高的会展专业人才[5]。
四、结语
高校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人才的摇篮,而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合格人才的保障。单纯依靠思想政治理论课很难达到“三全育人”的效果。在培养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人才的过程中,要加强会展策划类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形成全方位、多学科、高质量、有特色的会展思政教育课程体系。会展策划类专业课和课程思政协同创新,要在完善评价机制、质量发展、育人建设的基础上,建立符合教书育人、学生成长、思政工作三大规律的课程思政协同创新体制,各方通力协作,共同推动课程思政的顺利实施。
參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12月7日至8日在北京召开[EB/OL].(2016-12-08)[2023-05-08].http://www.gov.cn/xinwen/2016-12/08/content_5145253.htm#1.
[2]白稚萍.高职旅游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提升策略[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38(1):35-38.
[3]蔡昌艳,阿一鲁体,沙马呷莫.高校经管类专业实践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研究——以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为例[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4(1):118-123.
[4]后晓梅.高中政治课中政治认同教育探讨[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2(12):3-6.
[5]江笑婵.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软件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以“linux 操作系统应用”为例[J].信息系统工程,2022(2):165-168.
(责任编辑:麻彩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