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自闭症儿童情绪障碍进行音乐治疗干预的探索

2023-08-04 22:12:36刘梦阳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7期
关键词:音乐治疗自闭症儿童

刘梦阳

摘  要:很多自闭症儿童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情绪行为问题,尤其是社会交往和社会沟通方面,经常会发生一些不当行为和情绪障碍,不仅影响正常生活和学习,还可能会给自身与别人的人身安全带来威胁。大量研究成果都表明,音乐疗法对自闭症儿童的情绪障碍干预具有一定成效。为了解决自闭症儿童情绪问题,使其可以更好地与当下的教育环境及生活融合起来,顺利与人交往,尝试从其情绪障碍与音乐治疗手段两者的基本内容着手,以两位情绪障碍相似的自闭症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采用综合性音乐疗法,并经过半年追踪调查总结具体使用效果,发现音乐治疗在自闭症儿童情绪障碍干预中具有即时性和维持性,音乐治疗干预的开展频次应达到相应强度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

关键词:自闭症儿童;情绪障碍;音乐治疗

中图分类号:R749.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3)07-00-03

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心理功能异常导致个体交流、交往和行为出现严重问题的综合征,往往会引起焦虑、忧郁、畏惧等内向性行为,同时也会造成过动、攻击等外向性行为,常见于儿童群体。自闭症儿童基本缺乏必要的情感反应,情绪表现主要分为亢奋和抑郁两类,很难和他人展开正常的社会沟通与交往。音乐是一种进行情感表达和交流的重要载体,将其应用在自闭症儿童情绪障碍治疗过程中是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但目前很多研究者都是将重点放在具体的实施与应用上,对于哪种音乐疗法是最有效的却研究较少。对此,重点对有效的音乐治疗干预策略展开探索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一、自闭症儿童情绪障碍与音乐治疗

(一)自闭症儿童情绪障碍

对于自闭症儿童,当下众多学者都认为其典型特征在于行为和活动的重复性、局限性,以及社会沟通与交往的缺陷性[1]。此外,一些诊断标准還将发病时间作为要点,如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中表示,这类患病儿童基本是在三岁前发病,在社会交往、社交语言应用以及想象性游戏层面,至少有一种表现存在异常。

1.情绪障碍的基本表现

大部分学者认为,自闭症儿童情绪障碍的典型表现主要有这几种:一是自我孤立现象十分严重,完全将自己和外部社会隔绝;二是只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投入专注力;三是兴趣范围比较狭小,不喜欢变更周围环境;四是注意力难以集中,脾气较为暴躁,甚至存在自伤或者伤害他人的行为;五是难以与人进行正常交往;六是行为存在重复、僵化现象,比如会对某些事物过于喜欢或害怕;七是难以和人建立正常的关系,不合群。

2.情绪障碍的产生原因

从理论上来看,自闭症儿童情绪障碍产生的原因横跨多个学科,包含社会学、心理学、生物学、情感、认知等多个层面,基本可以总结出这几种原因。一是婴儿时期的相关需求未得到满足;二是儿童早期在习得等情况下形成异常情绪;三是模仿他人不当行为;四是思维过程扭曲;五是先天性人格冲突等;六是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染色体异常、神经生化失衡等;七是家庭功能不全或养育方式不当等[2]。从实践上来看,主要原因包含:一是环境发生变化;二是固有行为受到限制或者被改变;三是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四是身体难以适应;五是天气原因等。此外,儿童自闭症情绪障碍还具有内隐性,会因为一些原因渐渐外化。

(二)音乐治疗干预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音乐治疗当下还没有较为明确的定义,但从其字面意思和使用过程来看,它本质上便是将音乐视为一种重要的沟通媒介,以促使被治疗者迅速实现身心健康。从这点来看,它属于一种干预过程,所以主要特征表现为:一是治疗过程具有计划性和策略性,是一个系统科学的干预过程;二是核心在于音乐体验;三是需要同时具备音乐治疗人员、音乐、治疗对象三个基本要素[3]。

常见的音乐疗法主要有:一是可视疗法。以多媒体手段为核心,比较依赖技术和设备。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并非基于单一地固定阶段开展,而是以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核心使用。二是奥尔夫音乐疗法。这是以奥尔夫音乐为基础,除了音乐,还有舞蹈、节奏和语言,沟通性、原创性和节奏性比较显著,其中最典型的则是乐器应用,尽可能使患者在打击节奏的过程中释放出不良情绪[4]。三是即兴疗法。主要以简单打击乐器为主,引导患者自主演奏,即兴表演,实现积极情感表达。四是音乐绘本法。这是目前一种比较冷门的方式,主要是利用简单的旋律,把患者需要塑造和理解的情绪与行为利用歌词的形式编到绘本之中。五是音乐游戏法。主要是将音乐和游戏结合在一起展开干预。除了这几种常见的,还有音乐电疗等更为冷门的手段。

二、音乐治疗干预在儿童自闭症情绪障碍中的应用

为进一步明确音乐治疗干预在自闭症儿童情绪障碍疏解中的有效性,以两位情绪障碍相似的自闭症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年龄在9岁左右,具有沟通能力,经常无故哭闹,情绪会无征兆地波动。对此,分别给其采取相同的干预措施,最后分析结果。

(一)研究设计

研究中所采用的音乐治疗法是通过音乐体验实现的,主要以可视音乐疗法、奥尔夫音乐疗法、音乐游戏疗法、即兴音乐疗法等为主。先导入音乐内容,引导研究对象共情、表达自己的情绪、认知和塑造正向情绪、稳定并巩固情绪,最后再进行结果反馈。由于这类儿童的情绪障碍最典型的则是“无故哭闹”,因此便以该表现状况对研究对象进行情绪状态评估,做好每周的情绪变化记录,并参照自闭症儿童发展评估表进行情绪衡量。同时,研究采取单一被试法进行,整个过程持续半年(24周),最后进行干预效果的统计。

(二)研究过程

将整个研究过程分为基线阶段、干预阶段和维持阶段,从2021年11月起,到2022年4月结束。计划每周开展2次干预,每次干预半小时。一是基线阶段,主要是进行资料收集,即通过和家长及教师交流,明确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获得诊断报告、智商测定报告;并利用《自闭症儿童情绪与行为评估表》对研究对象最开始的情绪表现进行测定,掌握其需要解决的一些情绪障碍,统计出患儿每天出现情绪问题的频次[5]。同时,应用《音乐能力测查表》对研究对象的音乐偏好、特长等进行明确,以给后续干预方案的设计提供参考。当患儿情绪问题发生次数趋于稳定并呈下降趋势后,正式进行干预。二是干预阶段,重点是音乐治疗干预的落实和干预过程观察。对于干预落实,主要以上述几种音乐疗法为主展开综合干预,并且没有固定流程与模式,基本都是在患儿情绪稳定且情况较佳的时候开展,因此整个过程中情绪调节是核心基础,一旦开展过程中患儿出现情绪不稳,则立即停止。初期音乐治疗内容基本以情绪认知与调节为主;中期治疗以情绪矫正为主;后期以情绪塑造为主,无论是内容还是难度都渐渐增大。对于干预观察,要严格记录研究对象的情绪变化和学习生活状态,尤其是要对项目开展时间和研究对象在项目中的实际参与时间进行重点记录。除了音乐治疗人员进行观察记录,家长与教师在日常也要对每日的情绪问题发生次数进行重点记录,并每周总结情况,以真实地反映出具体的干预效果。当患儿的情绪问题发生次数连续两周在2次以下,则正式进行维持。三是维持阶段,在进行音乐治疗效果巩固过程中,追踪研究对象的情绪表现,记录学习和生活中的情况。

(三)研究结果

1.研究对象情绪问题出现次数

通过研究统计,两位研究对象在基线阶段、干预阶段和维持阶段情绪问题出现的次数如表1和表2所示。

第一,1#研究对象。基线阶段,其情绪问题的出现次数每周都在10次以上,4周总计44次,整体发生频率比较稳定。干预阶段,在第5周时,其情绪问题出现次数骤降到5次,音乐治疗干预手段的效果开始出现。但在之后的2周治疗中,其发生次数再次上升,为此增加了每周的治疗频次,从而使得其情绪问题出现频次开始回落,并持续下降,到第14周时,其发生频次已经变成了0次,情绪问题得以有效消退。维持阶段,研究对象的情绪问题发生次数始终是0次,通过与其家长和教师交流发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其始终在接受潜移默化的音乐干预,一旦有情绪问题的苗头出现,家长与教师就会马上用音乐疗法引导其消退。

第二,2#研究对象。基线阶段,其情绪问题出现的次数整体比较高,且基本都处于12次以上,最高甚至达到了17次,整体情况相较于1#研究对象严重。干预阶段,便采取了更高频次的音乐治疗,每周开展3次,所以在第11周时,其情绪问题出现次数瞬间降到5次。整个阶段,虽然相比基线阶段有了很大程度降低,但其中仍有一周的情绪问题发生次数达到了8次,所以再次将每周的音乐治疗频次提升,达到每周4次,之后其情绪问题发生次数又开始回落,并渐渐趋于平稳。维持阶段,其情绪问题发生次数整体比较稳定,但依然存在反复,经过与家长和教师交流发现,这一反复现象事出有因,因此后续问题解决后到24周,情绪问题发生次数已经达到了0次,并且研究对象始终对音乐疗法有着较高的参与热情。

2.音乐治疗策略的具體成效

在研究过程中,将每次治疗时长与研究对象的参与时长都记录下来,再以周为单位计算出参与百分比。干预结束后再对每个研究对象在每个音乐治疗策略中的参与百分比平均值进行计算,如果参与度能够达到70%以上,则认为其音乐治疗策略属于高效性手段。

第一,1#研究对象在可视音乐疗法中的参与度达到了86.24%,音乐绘本疗法达到了83.63%,接下来是即兴式音乐治疗以及奥尔夫音乐疗法,这些治疗策略的参与度都达到了70%这一高效性标准,只有音乐游戏疗法的参与度最低,只有51.92%。

第二,2#研究对象能达到70%这一高效性标准的主要是可视音乐疗法、奥尔夫音乐疗法与音乐绘本疗法,都达到了87%以上,其余两个整体参与度较低,未能达到高效化标准,尤其是即兴式音乐治疗法只有33.42%。

(四)研究讨论

1.讨论

1#研究对象。在对1#研究对象进行音乐治疗时,主要是采用上述的高效性策略,同时该儿童对于即兴式音乐治疗的参与度比较高,主要在于其对乐器具有较高兴趣,喜欢自己弹奏一些熟悉的歌曲或者即兴创作,但因为其理解能力较弱,所以在音乐游戏互动中整体表现较弱。2#研究对象。对2#研究对象进行音乐治疗时,主要以可视疗法、奥尔夫疗法和音乐绘本疗法为主。能够发现,该儿童对于视觉刺激比较感兴趣。但因为其整体音乐感觉不强,所以在即兴表演方面不擅长表现,虽然有表达欲望,但往往是无从下手。同时对于音乐游戏当中需要进行互动的部分不感兴趣,对于各种指令会不耐烦。

2.结论

首先,音乐治疗在自闭症儿童情绪障碍干预中具有即时性和维持性。从上述研究结果分析中能够看出,两位研究对象的情绪问题发生次数在干预初期就已经明显降低,到维持期甚至开始完全消散。可以说,这一干预手段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社会意义重大。其次,音乐治疗干预的开展频次应达到相应强度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从研究结果来看,虽然该方式的即时性特征比较明显,但干预效果会反复,直到增加训练频次之后问题发生次数才开始趋于平稳并渐渐回落。因此,在使用该方式时还需根据对象的现实情况采取适合的频次,对于病情严重的可适当增加频次,以控制情绪问题发生。

3.建议

首先,治疗师需持续提升音乐素养。音乐治疗干预虽然对治疗人员的音乐素养要求不高,但如果治疗人员自身拥有较高的音乐素养,便可以创新出更多新的音乐疗法,集众多策略优势为一身,实现治疗效果最大化[6]。其次,注重治疗形式与医教的相互结合。从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虽然已经有一定音乐治疗手段应用到教育和医学中的研究,且都探索和总结了应用优势和成效,但对形式层面的整合研究还比较少,所以未来还可以将这一点作为研究重点,探究更为有效的治疗效果。最后,研究样本应该适当增加。受研究条件所限,本次只选择了两位研究对象,存在一定限制,因此未来还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另外,本次主要以“无故哭闹”为情绪障碍,划定过于单一,所以未来还需探索出更多的情绪问题。

三、结语

自闭症儿童情绪障碍的治疗是一个十分漫长和系统的过程,需要付出极大耐心和精力。音乐治疗干预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手段,通过音乐体验的方式能给患儿建立一座打开心门的桥梁,调动参与积极性。在上述研究中,经过半年时间的跟踪调查整体完成了音乐疗法对自闭症儿童情绪障碍干预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一手段具有较为显著的效果,患儿情绪问题发生次数越来越低,情况也越来越稳定。但由于样本选择有限,最终研究结果可能会因人而异存在一定偏差,因此未来需继续进行探索完善,持续提升治疗人员的音乐素养,加大对样本的选择,并找寻音乐疗法和其他治疗手段结合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赖渝,何丽,姜欣,等.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社交及情绪障碍的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21,50(12):1-5.

[2]张勇,余园园,余瑾,等.自闭症儿童康复中的音乐治疗干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0,35(12):1517-1521.

[3]彭婷,章小雷,黄钢.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及其家庭治疗[J].中国妇幼保健,2019,34(24):5806-5807.

[4]王明月,肖永涛,李青青.学龄前自闭症儿童的韵律特征研究[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17,15(2):130-132.

[5]陈小燕,邹小兵.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主观异常行为客观化的研究进展[J].新医学,2017,48(1):1-4.

[6]陆悦美,陈灵君,王萌,等.音乐治疗在自闭症干预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6,31(12):1416-1419.

(责任编辑:张咏梅)

猜你喜欢
音乐治疗自闭症儿童
浅谈音乐治疗与大学生心理困扰问题
音乐治疗与高校器乐教学课程的融合
艺术科技(2016年10期)2016-12-14 20:48:15
从关注到行动:自闭症儿童社会救助的困境与对策
东方教育(2016年4期)2016-12-14 13:17:48
积极想象在音乐治疗中的运用研究
基于自闭症儿童情感特征的陪护机器人设计研究
自闭症儿童生活技能社会化问题研究
商(2016年21期)2016-07-06 14:00:09
音乐治疗在智障成人社区康复中的研究初探
节律变化与心理体验的相关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3期)2016-02-26 20:12:55
音乐对儿童孤独症治疗的影响研究
戏剧之家(2016年1期)2016-02-25 16:12:02
奥尔夫音乐对自闭症儿童康复的研究
戏剧之家(2016年1期)2016-02-25 14:0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