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低年级规则意识的培养

2023-08-03 08:06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景城学校樊淡如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23年7期
关键词:课间绘本规则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景城学校 樊淡如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了五大核心素养,“法治观念”便是其中之一。新课标结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认知视域,将低年级学生的法治教育定位于规则意识的培养[1]。低年级学生在经过家庭教育和幼儿教育之后,基本形成了“红灯停、绿灯行”“买东西要排队”等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行为规范,但是这一阶段的学生的道德思维还处于前习俗阶段,对规则的习得状态仍属于依从水平,这要求教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带领学生在不同情境中反思与思辨,产生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将对规则的依从,转变为对规则本身的认同,帮助学生将习得的规则落实在生活中,让学生带着规则意识走向中高年级,成为成熟的“人”。

一、巧用教材绘本,引领规则认知

统编版低年级教材中的绘本故事通过生动形象的人物、色彩明艳的图片,将低年级学生较难理解、较为深刻的内涵落地,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对规则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规则的认知与理解。教师应巧妙运用教材中的绘本故事,引领学生对于遵守规则的认知。

基于绘本的有价值的课堂讨论。以图文为叙事主体的绘本故事可以辅助教师解决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的问题,但并不妨碍学生以绘本故事为基础,进行有价值地学习、思考。以二年级上册“欢欢喜喜庆国庆”课中的绘本故事《这时应该怎么办》为例,故事中描述了几个学生经常遇到的与国旗有关的情境,这些问题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很有探讨的价值。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搜集与国旗有关的知识和规则;课上,让学生通过视频或者用讲故事等多种形式进行汇报,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在教师的带领下大家互动讨论,在讨论中深化理解,明确正确对待国旗的相关礼仪。

基于绘本的有冲击的新闻事实。绘本故事的原型源于真实生活,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绘本故事中的内容再带回真实的生活中,以强化学生的道德认知。以二年级上册“大家排好队”一课中的绘本故事《守规则,懂礼让》为例,这一绘本故事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到排队要遵守规则。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看生活中不遵守规则排队的新闻,并将这一行为造成的人员伤亡的真实数据呈现出来。在真实新闻中醒目数字的冲击下,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更加能体悟到有序排队的必要性,感受遵守秩序规则的温情。

基于绘本的有意义的扮演续编。绘本故事可以动起来、活起来,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想象续编等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在演绎和对话中回望、思考、展望。二年级上册“我是班级值日生”一课中的绘本故事《羊羊值日》定位于帮助学生辨别值日时的错误观念和做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值日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演一演的方式再现故事情境。在角色扮演后,组织学生讨论羊羊行为背后的心理活动,羊羊这么做到底对不对,并联系学生自己做值日生时的经验,自我对照,反思感悟。在角色扮演、对照自我的过程中明确每个人都有义务做值日生,每个人都应该共同配合做好值日的班级值日规则[2]。

在绘本中有许多开放式的结局,这些“留白”给学生想象的空间。教师可以在帮助学生理解绘本内容,在了解故事内容、自我反思的基础上,让学生参与续编绘本的结尾。再以这则《羊羊值日》的绘本故事为例,续编羊羊以后会怎么做呢?在续编的过程中,教师要留意观察学生对规则意识的认知,辅以正向地引导,加强学生对规则意识的认知,内化遵守规则的意识。

二、活用体验活动,深化规则认同

切身有效的体验活动可以促进学生培养规则意识,强化道德认同。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运用蕴含规则性的游戏或创设体验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规则意识,认同遵守规则的必要性[3]。

以一年级上册“课间十分钟”一课为例,本课的重难点之一是教会学生课间可以玩的文明游戏,并且启发学生认识到游戏活动中也有规则,让学生感受到遵守规则能让集体生活更美好。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所处的校园场域、性别等因素,选择一两个游戏进行讲解,向学生强调游戏中需要遵守的规则,必要时可以进行演示,再带领学生一起玩好这个游戏。在游戏体验结束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回顾、交流、体会,引导学生分享游戏体验,关注在游戏体验中遵守规则的力量。在轻松的氛围中,学生既能学到游戏方法,又能内化对规则的认同。

“大家排好队”一课的重点是通过真实的体验,让学生真正地去认同排队的重要性,跳出自我思维,意识到如果人人都不遵守规则,那么情况将会一团糟,自己也不舒服。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发本子”的体验活动,让学生感受大家互相争抢本子的结果是不仅发得慢,还可能会造成安全事故。在真实感受过这一场景的混乱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谈一谈感受,并引导学生思考,应该怎么做。依据学生真实思考的结果,再进行一次体验活动,第二次体验中现场明显变得有序、安静了。两次截然相反的情境体验后,学生真切地感受到遵守规则带来的有序和安全,学生的道德行为也在体验活动中得到了规范和约束。

三、创编趣味儿歌,趣记规则内涵

朗朗上口的儿歌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可以帮助低年级学生在趣味中牢记规则内涵,润泽遵守规则的意识[4]。在一年级上册的“课间十分钟”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四个闯关环节:第一关“耳力大冲浪”,分辨校园中的不同铃声,找出下课铃;第二关“课前准备我会做”,明确铃声响后第一件要做的事,总结出歌词“课前准备先做好”;第三关“喝水如厕我知道”,总结喝水、如厕要关注的规则,总结出歌词“喝水如厕有秩序”;第四关“课间警卫员”,引导学生知道课间要注意安全、要文明游戏,总结出歌词“文明游戏守规则”。在真实的课堂教学中生成出儿歌:“下课了铃声响,课前准备先做好。喝水如厕有秩序,文明游戏守规则。”这首儿歌可以帮助学生牢记课间安全,趣记规则内涵,教师可以渗透在后续的德育工作中,优化班级管理。

二年级上册“班级生活有规则”一课中,帮助学生形成自觉遵守班规的意识是班级管理的难点,也是本课的重点。在本课中,需要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自主制定班级规则,课上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商讨班规,其中一个小组就“当我们离开教室时,要遵循什么约定”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要清空桌面、排好桌椅,把地面的垃圾清扫干净。课堂上学生畅所欲言,对这一规则进行了简化,编成了儿歌:“一清桌面、二排桌椅、三看地面,争做文明好少年。”这首专属于我们班的小儿歌,在每天当大家离开教室时都会响起,由班长带领全班同学边做边说。短短19个字,使班级管理变得轻松,学生在每日同诵的过程中,无形中形成了道德自觉,让规则意识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自觉。

四、思辨生活镜头,引导规则践行

真实的生活镜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引发学生的自我反思。在日常教学生活中,教师可以将遵守规则、违反规则的行为都捕捉下来,并呈现给学生看,引发学生对自身行为的反思,帮助学生建构正面向上的规则意识,落实遵守规则的规范行为。教师应对视频或图片中的学生形象进行模糊处理,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班级生活有规则”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出示两张日常抓拍到的照片:一张照片是学生离开教室后,班级里桌椅排放整齐、窗明几净的画面;另一张是学生不在教室里,教室里桌子歪七扭八的样子。两张照片对比,哪一张照片更让人心情舒畅,不言自明。学生在对比中反思,在反思中促进对班级生活有规则的认识。在这节课之后,教师应持续跟踪班级桌椅的摆放情况,持续关注学生对于班级规则的落实与践行。

教师也可以抓拍升国旗时、下课时、用餐时、排队时的镜头,用真实的画面促进学生规则意识的反思自查,让学生在生活中梳理规则意识,用规则意识引领未来生活。

五、善用评价方式,落实规则行为

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能有效激励学生落实遵守规则的行为。在教学中,教师要坚持素养导向,重视表现性评价、坚持多主体评价,用评价促规则行为的落实。

榜样引领,规则评价具体化。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教材与日常德育工作相结合,树立班级榜样,引导学生向榜样学习,给学生指引前进的方向[5]。例如一年级上册“校园的号令”一课中,教师可以评选出最遵守号令的学生做“口令员”;一年级上册“课间十分钟”,可推选出最遵守课间秩序的学生做“课间警卫员”,协助教师进行课间管理;一年级上册“吃饭有讲究”一课,通过集章制度,教师可以表扬最遵守用餐秩序的小组,并颁发奖状;二年级上册“我们不乱扔”一课,教师可评选出班级的“环保小达人”,等等。教师要做有心人,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表现,只要有进步,只要做得好,都值得被看见,都可以成为榜样。用榜样的力量引领学生,用榜样的力量导向规则认知。

自评互评,规则评价可视化。在强化规则行为的落实中,教师可以借助“自评互评评价表”(见表1、表2),提供学生践行规则行为的具体做法,并引导他们及时调整自己的言行举止。

表1 课间十分钟表现自评表

表2 吃饭期间表现自评互评表

以上两张表格为例,既关注学生个体自我评价,又关注同伴的力量、教师的力量。同时可以进行家校合作,与家长共同监督鼓励,把好习惯落实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把规则践行落到实处。

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规则意识,应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以学生为主体,用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方式,将规则意识根植于每一个学生内心,扣好学生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让学生在规则意识的引领下走好人生的每一步,也为后续的“法治教育”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课间绘本规则
撑竿跳规则的制定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绘本
绘本
绘本
课间10分钟
课间10分钟
让规则不规则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
快乐课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