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红玲,贾 佳,李友巍,郭思琦
(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 武汉 430065)
“以用户为中心”,一直是图书馆的服务宗旨和理念,无论是杜威的“价值论”,还是普尔·克特的“需要论”,读者需求的满足程度都是图书馆价值的最终体现[1]。开展多视角、多途径的用户需求调研、是当今图书馆界关注的重要课题。
有关用户需求的研究已经受到诸多学者的重视,如宋维平[2]将用户分类,对研究生用户开展调研;还有学者从调研的方法上入手,如刘敬芹等[3]提出在用户需求调研时,用户访谈和调查问卷是最直接最实用的方法;薛鹏[4]从汇文系统中统计相关读者数据;贾玉芳和罗永莲[5]分析高校师生的图书借阅情况与使用习惯,然后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潜在需求。但以上有关用户需求的研究都是局限于用户面向以图书馆为主体,由图书馆经费购入并存储的馆藏资源为研究依据。
用户所需图书除图书馆现有资源外,还会选择利用其他经费自主购买,如王玮[6]采用线上问卷调查方法了解文献获取方式时,提到教师被问到找不到图书或者所需要的论文资料时,86.7%教师选择自己购买来获取文献;夏雨和冉丽[7]探讨对院系部自主经费购置图书资料入藏措施。自2014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办法对科研经费管理进行完善,如《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关于抓好赋予科研机构和人员更大自主权有关文件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等,围绕以人为本、放管服结合的理念,保障了科研经费使用具有灵活性、针对性、独立性[8]。随着国家对高校建设的重视与支持不断加大,高校科研经费也不断增加,在使用上,为满足科研需要,其中一部分可用于自主购买图书,如吴绮云和陈钦明[9]以泉州师范学院为例,2015年科研平台、基金项目(不含个人项目)购书经费为24.8万元,2016年为85.4万元。湖北中医药大学科研经费每年也有一定数量用于自主购买图书。
科研经费支持着学校的科研项目,关系着学校的专业发展水平,其科研用户的图书需求也更能体现专业性及学术性。需求是产生购买的动机,是实施购买行为的直接原因。从科研经费自购图书数据入手进行精准有效分析,将是分析用户需求更直接的途径,但少有发现自购图书相关的实证数据的研究文献。按国资委资产管理要求,许多学校都要求自购图书在图书馆登记后才能报销,这为开展此项研究提供了便利。
按照国资管理要求,对2018年11月—2021年12月湖北中医药大学各项经费自购图书进行验收,并按要求填写纸质验收单。验收单内容包含购书人及所在部门、经费来源的项目名称、书名、分类号、图书作者、自购图书的册数、出版社、购买途径、金额等信息。
将纸质验收单内容制作成Excel表格,制作表1自购图书明细表,并利用Excel中的“筛选”“排序”“统计”“数据透视表”“图形”等功能处理数据,使数据达到可进行分析的标准[10]。表1自购图书明细表,因内容多,篇幅有限,是以举例形式展示。表1提供原始数据6 886条,图书共14 295册,合计金额913 600.83元。
表1 自购图书明细(举例)表
3.2.1 院系分析
表格1中选择“购书单位”字段列,经过排序、删除重复项等功能,汇总得出包含院系、部门、实验室、工作室等购书单位共49个,同时扩展区域可见各单位购书的详情。以基础医学院为例,利用Excel筛选功能,建立基础学院数据表格,共1 558条数据,排除重复项并汇总,得出图书1 396种,2 612册。由于自购的自主特性,可实现用户的情感、兴趣及实用等各种需求,所以所购图书22大类均有涉及,但R类1 537册,占全院总册数58.84%,说明一半以上集中在医学专业上,细分后可见属中医基础学科门类的563册,占比21.55%,其中R221、R221.9、R222.3类共192种,308册,占比11.8%,说明中医基础图书中关于《内经》《难经》《伤寒、金匮》经典原著及后世各大医家关于经典的各项研究是该院自购图书的重要选择;另外中药学360册,占比13.78%;中医临床283册,占比10.83%,也是基础学院项目研究的主要相关范畴;统计出购书人36名,采访人员可将其作为基础学院目标用户联系人,方便收集用户需求;统计出经费来源项目34项,通过深入调研分析,采访人员充分了解基础医学院科研项目的动态及侧重点,结合各院系的专业设置、教学目标,从而汇总各院系多元化特色资源需求。
3.2.2 出版社分析
筛选表1自购图书明细表中出版社字段,并汇总计算出各出版社购书金额所占百分比。选出金额排名前10的,利用插入数据透视图功能,制作图1出版社。
图1 购买金额排名前10的出版社
排名前10的出版社是湖北中医药大学2018—2021年中项目经费自购图书的重点出版社。因每个出版社都有其立足点及生长点,在某一专业领域的优势是其生命力的保障。说明这10个出版社专业类别与学校建设方向息息相关。将这些出版社的书目作为甄选对象,并实时回购补缺,可借助出版方在某一学术领域的专业优势,确保学科资源的延续性。
3.2.3 学科分类分析
分类号代表着文献的内容主题及学科属性和特性。将需分析的学科,依据《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确定其分类号,并从表1中筛选,可从学科的角度进行相关分析。以温病学相关数据为例:温病学科相关主题分类号为R254(外感病症、综论温病、瘟疫、时病)和R254.2(温病)。筛选提取表1自购图书明细表中这2个分类号的全部关联数据,制作新的表格,经统计汇总得出选购R254、R254.2类图书的科研经费支出有7项,涉及4个院系,图书种类33种,图书作者37位,出版社8个。
利用Excel数据透视表功能,将各个学科不同字段从多个视角进行透视分析。如以经费来源项目字段为筛选区域,可筛选出各学科所关联的科研项目及科研团队,采访人员主动嵌入这些项目,可及时了解学校在某学科研究的具体主题内涵及研究关注点及研究的动态及方向等;以所购图书作者为筛选区域,可筛选出所购各学科图书的核心作者;以出版社为筛选区域,将这些出版社作为采访对象,跟踪这些出版社发行动态,可帮助凝炼学科研究的方向。
3.2.4 购书途径需求分析
表1自购图书明细表中详细列出购书途径,汇总各种途径,其中有各地专业零售商店(如新华书店等)、大型商场、出版社、网络销售平台(淘宝、亚马逊、京东等)、个体或民营公司,从中发现并关注新的有特色定位购书渠道,如百亿德旧书专营店、孔夫子旧书网、山东杏林图书有限公司等。图书馆结合已有的购书途径,积极开阔思路、扩展新途径,可提高满足读者个性化学科文献需求的概率。
“书是为了用的,让每个读者有其书,每本书有其读者”,是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出发点和目的。由于采访馆员专业学科背景、知识不足等原因,造成馆藏图书接受程度不高、实用性不强,造成资源浪费。而自购图书用户不同于传统用户,其获取资源的方式,不再是被动地利用图书馆,而是自主地按照本身意愿和需求进行购买,分析自购图书的数据,是从实际使用的角度出发,拉近了资源建设与用户的距离,能更精准有效地把握用户需求,提高专业资源建设的实用性。
相比传统的“大而全”的资源建设模式,当前图书馆工作更关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个性化资源服务。调研用户的需求是开展个性化服务的基础,自购图书数据中包含用户、经费来源项目、部门等详细信息。通过分析,可锁定目标用户,并将用户按照院系、参与的建设项目等准确细分定位;同时科研项目围绕着学科研究的现状、动态发展、热点难点等,不同研究论题及同一论题不同层次方向等也存在差异,采访人员嵌入研究项目并全程跟踪,以专题形式确定主题收集课题及成员的特定需求,将资源与需求匹配,提高个性化精准的资源服务能力。
图书馆作为教辅部门,与院系的联系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全面清晰地把握院系教学及科研文献需求。常常是图书馆单方面向院系推送,但无法引起院系的兴趣与关注,这与推送的资源和院系实际需求的契合失衡有关。将自购图书数据中图书分类号与所在院系相关联,可帮助采访人员掌握各院系教学、科研第一线的文献需求,并结合院系专业特色、发展定位确定各院系所购图书的类别范围,主动向院系推送相应学科领域特色的书目,供其甄选,将主动服务做到有的放矢,避免主动服务的错位或缺位,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同时,推荐及引导院系师生利用馆藏资源,拓宽用户研究学习的视野。
特色馆藏建设已日渐成为评价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11],也是争创一流学科的需要。自购图书的数据是专项建设资金用户需求的具体体现,与学校的重点学科、科研平台、人才培养及创新团队等建设息息相关,围绕这些项目研究的主题内涵、动态、热点等开展资源建设,可凸显资源的专业优势和特点,为特色学科资源的建设提供思路和方向,同时收集项目骨干、学科带头人的资源需求及研究成果资源,保障图书馆特色资源的独有性、优势性和先进性。
从新视角、新途径调研用户需求,是提升资源服务能力的重要依托。各种软件工具为数据的挖掘分析提供了便利,其中Excel表格功能的普及性强,用于分析自购图书相关数据、调研用户需求,简单明了易操作,这一方法也需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同时,在图书馆购书经费有限且图书价格不断攀升的情况下,其他经费自购图书是师生全面实现资源需求的重要补充,探讨自购图书行为特征,具有长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