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铸魂·塑能

2023-08-03 20:31李辉
山西教育·管理 2023年7期
关键词:良知指向立德

李辉

教育价值是一个历史性和理论性的范畴。作为一名教育历史研究者,我通過梳理历史上有关教育价值的不同表述,为当前立德树人时代背景下的教师更好地看待教育的变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教育价值的第一重指向———育人

在教育历史的长河里追本溯源,我得到的深切感受是,教育价值首先发端于对人性的思考。战国时期的孟子最早有言:“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也,良知也。”可见,良知即人性,即天赋的道德观念。明代的王阳明在孟子基础上对人性的认识有了进一步发展,并提出教育价值在于“存天理,灭人欲”。王阳明的“天理”即孟子所言的良知,所以“存天理”也叫作“致良知”。孟子说:“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在王阳明看来,这种致良知只是观念上的明辨是非善恶。知孝悌而行孝悌才是真良知,否则还是不知。也就是说,实践了的真知才有意义。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做到知行合一,实现人格完善。这就是教育价值的第一重指向———教育使学生成为人格完善的人。

教育价值的第二重指向———铸魂

人总是隶属于一定的民族文化传统之中,所谓“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而每一种文化各有其特性,与西方强调人对自然的征服不同,中国文化传统讲究天人合一,注重调和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在这种文化传统下生活的人,必然带有这种民族文化特性。这种民族文化特性也是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气质。教育的过程就是将客观的文化历史通过教育加以主观化,使接受教育的人成为文化传承的载体。这就是教育价值的第二重指向———教育使学生成为民族文化传承的载体。培养学生对于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正当其时。因为中华民族的复兴,首先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前提就是教师立身于丰厚的文化传统,培养承载民族文化生命的人。

教育价值的第三重指向———塑能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作为上层建筑的教育总是隶属于一定的社会时代之中,受社会时代的影响而不断变化调整。历史地看,现代教育家的教育价值都不约而同地指向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对接。不论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家杨贤江的“全人生指导”,还是平民教育家晏阳初的“四大教育”,抑或是学前教育家陈鹤琴的“五指活动”,尽管所针对的对象和问题各异,但他们的教育价值指向都是对社会时代生活的适应和创造。也就是说,教育既要适应当下社会生活,也要为学生的未来社会生活做准备。明确了这一点,教师就能更好地明确立德树人的时代指向,更好地深化“为谁培养人”和“培养什么样的人”的社会阶级立场。这就是教育价值的第三重指向———教育使学生成为拥有时代精神和能力的人。

总之,从完善人格到文化传承,再到时代精神塑造,这正是立德树人教育价值的三重指向。同时,这也可以作为立德树人时代教师的教育价值追求,即帮助学生育人性之本、铸国家之魂、塑时代之能。

(作者单位:全国青少年学生法治教育实践示范基地)

猜你喜欢
良知指向立德
Chapter 11 A clear conscience第11章 良知未泯
科学备考新指向——不等式选讲篇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良知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把准方向盘 握紧指向灯 走好创新路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良知”的义务
良知说话
“严以修身”先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