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瑞芳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驱动,凝练出核心素养目标,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教学从注重知识的传授走向多样化的教学实践活动。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反映科学本质的基础性学科,本身就具有实践性,根据教育改革思路,我感觉科学实践课的“春天”来了。以前的科学课注重科学概念和知识的传授,教师上课的方式多半是理论层面的讲解。新的课程标准出台以后,课堂教学从教师“动嘴”转向了学生“动手”。在课堂实践活动中产生的诸多问题,倒逼教师开始主动完善知识体系。
作为科学课的教师,我深刻感受到了教育改革对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提出了新的考验。我在执教冀教版六年级下册《探索宇宙》“自制望远镜”一课时,学生制作出的望远镜呈现的像有放大的、有縮小的。这是我备课时没有预想到的。学生在观察中发现了问题,这就要求教师从物理学的角度深入浅出地给学生解释清楚这个现象,在孩子们心中埋下一颗探索科学的“种子”。那节课结束后,我深刻感受到自己知识的匮乏。现在的孩子很聪明,他们生活在信息时代,获取知识的途径很多,再加上好奇心的驱使,总有“十万个为什么”抛给我,我只能课后查阅资料、寻找答案。课堂授课结束,学习才刚刚开始,我和孩子们共同开启了对宇宙的探索,这是我们以前传统学科教学所不能及的深度。
所以,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教师除了要具备过硬的基本功外,还要不断丰富、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还要多实践、多体验,排除或减少课堂实践中失败的风险,给学生更直接、更正确的引导。
(作者单位:山西省阳泉市盂县牛村镇联合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