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 杰,谢玲玲,李康芬,涂素华*
1.西南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四川646000;2.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围绝经期是指女性的一个特殊生理时期,在这个时期,女性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由此产生的健康问题会对妇女的生活、心理、生理等方面产生不良影响[1]。据2019年人口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的总人口约14.1亿人,40~60岁的女性人口约为1.68亿人,意味着我国的围绝经期妇女占总人口数的12%[2]。围绝经期妇女的身心健康状况不仅对家庭的稳定有重要影响,也影响着整个国家的健康水平,因此,为围绝经期妇女提供相关健康服务是十分必要的。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发布的《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贯彻2021—2030年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的实施方案》中强调在围绝经期妇女健康服务工作中要加强应用互联网技术,构建“互联网+妇女健康”的服务模式[3]。近年来,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其相关技术已相对成熟,依托互联网技术,形成了多种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服务模式。本研究通过整理国内外文献,总结互联网技术在围绝经期健康服务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互联网技术在围绝经期健康服务中应用的优点,为相关研究者提供新的思路。
围绝经期健康服务指的是为处于围绝经期的妇女提供相关健康服务,主要包括疾病诊治、健康教育、营养指导、心理护理等方面的健康服务。在各项健康服务中,护理人员均发挥着重要作用[4-5]。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提升了医疗健康服务的质量,大数据、物联网和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远程医疗、健康监测、在线问诊等方面,为各类特殊人群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服务[6]。互联网技术在护理领域的健康服务中发挥着有益作用,极大地促进了心理护理、延续护理、病人自我护理等方面的发展[7-9]。
2.1.1 物联网技术
在互联网技术和传感器网络技术的支撑下形成的物联网技术,将信息传感设备和网络相结合,实现人与物之间随时随地的互联互通。物联网在围绝经期健康服务中的主要应用是通过各种可穿戴设备,将妇女的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等健康信息传入网络,从而实现实时智能化监测各项体征,促进异常症状的及时识别[10]。如Luo等[11]发明的用于围绝经期妇女的智能服装,通过特定的传感器收集人体温度、湿度等数据,不仅能监测妇女潮热、出汗发生的频率,还能记录潮热、出汗症状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并通过网络将数据传入个人计算机,从而实现对围绝经期妇女潮热、出汗等症状的实时监测。研究发现,妇女进入围绝经期后,性激素水平的波动会影响妇女睡眠质量的改变[12]。另有研究指出,约有37.31%的围绝经期妇女患有睡眠障碍[13]。因此,实时监测睡眠情况、早期识别异常睡眠情况、及时干预睡眠障碍尤为重要。有研究指出,将具有睡眠监测、建立睡眠数据档案、评估睡眠质量等功能的Fitbit智能手环追踪器用于围绝经期妇女,可以全程监测妇女的睡眠情况;妇女在使用该手环的基础上,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病人报告结局测量信息系统(PROMIS),将睡眠数据主动上报给医疗机构,以此帮助医护人员判断妇女是否患有睡眠障碍并采取相应措施提高睡眠质量[14]。我国小米、华为等智能手环具有记录用户运动数据、实时监测心率、评估血氧饱和度等功能,能够有效帮助妇女进行自我监测,做到及时反馈异常生命体征[15]。
2.1.2 互联网平台
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平台已逐渐成为围绝经期妇女获取运动、饮食、睡眠等相关知识的重要途径。运动是缓解围绝经期症状的有效措施,Im等[16]构建了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围绝经期妇女的体育运动指导方案(web-based physical activity promotion program,WPAPP-M),通过特定的在线教育模块、论坛网站、资源链接等方式为不同文化背景的妇女进行个体化运动指导。Anderson等[17]研究了独立在线浏览、面对面护士咨询和在线虚拟护士咨询3种健康教育方式对围绝经期妇女的影响,研究表明3种健康教育方式均可提升妇女的知识水平,但面对面护士咨询和在线虚拟护士咨询的效果要优于独立在线浏览,表明护士在网络平台的健康教育的作用不容忽视,由专业护士提供的在线咨询服务更能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在我国,微信已经成为日常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并拥有了一大批注册用户,这推动了新的健康教育手段的产生,即微信公众平台,且已有研究证实微信公众平台能提高护理健康教育的效果[18]。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向妇女推送围绝经期相关知识,采取科普文章、视频讲解、讨论交流等方式,能够为妇女建立一条了解围绝经期知识的绿色通道,增加妇女的围绝经期知识储备[19]。
2.1.3 移动应用程序
目前,国内外均开发了用于围绝经期妇女的移动应用程序,其具有功能齐全、操作简单的优点,包含了疾病治疗、健康宣教、心理干预等多方面的内容。北美更年期协会开发的一款免费“更年期宝典(MenoPro)”移动应用程序,其用户锁定为妇女和医护人员两个群体,妇女可通过APP获取有关围绝经期的相关知识,如运动的方法、围绝经期常用药物的信息、生活方式指导等;医护人员可通过APP采集相关病史,APP可自动计算出妇女是否需要采取激素替代疗法,指导医生制定治疗方案,并可通过APP的风险计算器来检查治疗方案的合理性[20]。朱丽萍等[21]研发了集健康评估、健康教育、随访管理等为一体的用于围绝经期妇女的APP,该APP能够实现对健康妇女、亚健康妇女和患病妇女的管理,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2.1.4 电子数据库
近年来,电子数据库作为一种数据管理技术,具有容量大、易保存、便于管理的特点,将电子数据库应用于围绝经期妇女健康信息管理中,能够更好地实现对妇女的健康信息数据和病史数据的管理。如郑燕伟等[22]利用Accese软件建立围绝经期妇女数据库,数据库记录并保存妇女的人口学特征、专项信息、辅助检查、治疗方案、随访内容等资料,医护人员可通过该数据库查询病人的病史信息,也可利用该数据库的数据进行相关科学研究。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开发了用于围绝经期妇女的手机预问诊系统和健康管理数据库,病人用手机填写病史信息并保存到该数据库中,在数据库中自动形成电子病历档案,医生在诊疗时可以快速查询到数据库中的信息[23]。
2.2.1 促进围绝经期相关症状的早期识别
处于围绝经期的妇女会出现围绝经期相关症状和增加某些疾病的发生风险,如血管舒缩症状、泌尿生殖综合征和心血管疾病等[24-26],及时准确地识别围绝经期相关症状的发生,并进行早期干预,能够有效阻止症状的严重化和降低妇女老年疾病的发生率。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医疗健康服务的进步,通过物联网技术,能够实现对围绝经期症状进行早期识别和实时监测[27]。将智能手环、智能胸罩、智能服装等可穿戴设备应用于围绝经期妇女中,能够及早发现妇女出现的异常症状,如潮热、出汗、失眠、心悸等,并在相关健康问题发生之前进行有效的评估和干预,最终改变相关症状的转归。围绝经期妇女、医护人员和家庭成员等可通过使用便携式的可穿戴设备和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实现对妇女的健康状况和生命体征的早期识别和实时监测[28]。
2.2.2 提高健康教育知晓率及自我保健能力
有研究发现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率较高,但是较少有妇女寻求医疗帮助,其原因可能是健康教育不到位[29]。及时科学的健康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妇女的知信行水平,纠正妇女对围绝经期的错误认知[30]。通过微信平台、电话随访平台、网络会诊平台等互联网平台对围绝经期妇女进行知识宣教,普及围绝经期相关知识、进行健康保健指导,可以提高妇女的健康教育知晓率及自我保健能力[31]。
2.2.3 提升医院管理能力及科研水平
在我国已有多项研究证实电子数据库的建立能够有效提高医院管理水平[32-34],建立围绝经期妇女电子数据库,将每位就诊妇女的病史信息记录在数据库中,医护人员可随时查看病人的相关病史信息,相较于传统纸质病历,由电子数据库提供的电子病历简化了查阅信息的过程,节约了医疗资源,改善围绝经期妇女的临床管理水平。此外,科研人员可导出电子数据库的数据进行科研统计分析,进一步推动围绝经期相关科研的发展。
2.2.4 提高医疗资源利用能力,降低妇女经济成本
目前,我国的医疗资源仍存在缺口,医护人员存在短缺[35]。在这种背景下,通过手机预问诊系统,病人在就诊等待期就可以自行填写相关量表和个人信息,在就诊时医生可快速查看病人填写的信息,为医生节约了大量时间,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医疗资源短缺的问题。另外,随着互联网医疗的不断发展,妇女通过简单的线上操作就可免费获得围绝经期相关知识,并能在互联网平台上进行病情咨询,让寻医行为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进一步简化了就诊流程,从而有效降低妇女获取健康服务的成本[36]。
目前,我国仍有部分妇女对围绝经期的认识不足,一方面是受知识水平所限,而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妇女无法得到科学及时的健康教育。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让妇女随时随地在网络平台上查阅围绝经期相关知识成为可能,但在众多信息来源中,一部分网络资源的质量是较低且不科学的。在加拿大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在有关“围绝经期激素替代治疗”的网站搜索结果中,有17%的网站信息资源被评为信息质量很差,信息是不完整且不够准确的[37]。健康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建立一套科学的,由专业人员管理的网络知识科普平台十分必要,且在制定健康科普教育资源时,应根据妇女的文化程度来形成个体化的健康教育方案,对不同文化程度的妇女,实施文章科普、视频科普、在线讲座等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手段。总之,网络化的健康教育既要确保其科学性,又要推动个体化的实现。
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既带来了很多机遇,又带来了很多挑战。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围绝经期妇女健康服务工作,通过各种方式采集妇女的信息,如电子数据库信息、病史资料、物联网健康数据等,收集到的数据可能涉及妇女的隐私问题,如妇女的生育史、流产史、月经史等。若信息泄露,将会对妇女的心理带来巨大的负担,也会给妇女的家庭带来沉重的打击。因此,应进一步提高对互联网信息安全的重视,更好地保护信息安全。
目前,我国的围绝经期健康服务工作模式,大部分是在医院或者社区进行的,而忽略了家庭成员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部分妇女在围绝经期时由于得不到家庭成员的理解与支持,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烦躁等心理问题,这将不利于妇女心理健康和家庭和谐。因此,妇女的健康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家庭成员的影响,家庭成员应该成为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围绝经期健康服务的服务对象。通过APP或网络平台为妇女提供健康教育的同时,也应该适时地为家庭成员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以进一步提高家庭成员在围绝经期健康服务中的参与感,促进家庭成员对妇女的全面支持和理解,更好地帮助妇女度过围绝经期。因此,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围绝经期健康服务工作,应该加强医院、社区、家庭之间的相互联系,网络信息资源应该是共享的,相关信息应该是互通的。
综上所述,我国形成了多种形式的依托于互联网技术的围绝经期健康服务,其在围绝经期妇女的症状监测、健康教育和健康数据管理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有效提高了妇女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身心健康水平。利用互联网技术精准对接围绝经期妇女的需求、进一步提升围绝经期妇女应用相关互联网技术的能力、有效实现医院-社区-家庭之间的三级联动,是未来围绝经期健康服务的发展趋势和方向。目前,我国在围绝经期妇女健康服务中应用互联网技术的相关研究仍较缺乏,面对围绝经期妇女这一庞大的人群,如何更好地依托新兴互联网技术来降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率、延缓妇女老年疾病的发生、为我国老龄化的到来提前做好准备是值得探索的。此外,互联网技术能否得到推广的关键在于易操作性和安全性,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应该采取随机对照试验来检验此类技术创新成果的实用性和可靠性,以确保互联网技术能够安全高效地应用于围绝经期健康服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