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副黏病毒病的流行特点、诊断及防控措施

2023-08-03 13:17:01吕海源
新农业 2023年8期
关键词:病鹅尿囊鹅群

吕海源

(本溪市明山区三农工作服务中心,辽宁 本溪 117000)

近些年来,随着鹅类养殖规模的迅速发展,鹅副黏病毒病的发生也呈逐渐上升趋势,且有不断扩大感染宿范围趋势出现,有报道表明已出现鸽和丹顶鹤感染此病的现象。该病于1997年7月在江苏进行首次报道,随后成为一种鹅类常见传染病。鹅副黏病毒病是以消化道和神经症状为主要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由禽Ⅰ型副黏病毒引起,主要临床特征为呼吸困难,腹泻,肠道黏膜出血,溃疡,坏死和结痂。具有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发病迅速,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等特点,一旦出现将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带来灾难性后果。

1 病原

该病病原为鹅副黏病毒。该病毒广泛存在于病鹅的分泌物、排泄物、体液以及肝脏、脾脏、肠管等内脏组织器官中,病鹅表现出的临床症状与体内的病毒含量密切相关,出现神经症状和严重腹泻的病鹅体内病毒含量较高,反之则体内病毒含量较少。该病毒在寒冷条件下抵抗力较强,在土壤中可存活1个月;在冻结条件下可在绒毛尿囊液中存活1年之久;而该病毒不能在干燥或腐败条件下存活,具有较弱的抵抗外界环境的能力。

2 流行特点

该病无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通常多发于春夏养鹅高峰季节,呈地方性流行。任何日龄的鹅都易感此病。临床中最早是在5日龄发生感染,且30~60日龄更易感,占发病总数的一半以上。日龄、饲养环境及鹅群大小均与该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之间存在密切关系,通常饲养密度越大、饲养环境越差,日龄越小的鹅只发病越严重,反之发病情况较轻,但耐过鹅康复后体内依旧长期带毒,生长速度、生产性能均有所下降,饲养价值降低。被病鹅污染过的食、水、场地、用具以及病鹅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均为该病的主要传染源,可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等水平进行传播。

3 临床症状

此病有3~5天的潜伏期,发病初期,病鹅主要表现出精神不振,独自离群,缩颈,反应迟钝,容易嗜睡,两腿无力,呼吸不畅,拒绝下水,粪便不成型等症状,随着疾病的发展,病鹅开始出现精神萎靡,眼睑红肿,长时间流泪眼角留下泪痕,呼吸困难,咳嗽不断,常有黏液从嘴角流出并伴有甩头等症状。发病中期,病鹅羽毛油脂不足蓬松杂乱,并排出伴有暗红色或微黄色的稀粪。发病后期,病鹅出现明显脱水和消瘦,双翅下垂,站立时往往抬起一只脚,粪便通常为绿色,部分病鹅还会有角弓反张、扭颈、瘫痪等神经症状出现,最终严重衰竭而死。种鹅患病后,产蛋量减少,且持续十几天,当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后,3~4周后产蛋量逐渐恢复正常。

4 病理变化

剖检病死鹅发现其肝脏、脾脏淤血、肿大,肝脏质地坚硬,表面出现多个灰黄色坏死灶,脾脏表面出现多个灰白色坏死灶,部分边界相连接形成坏死斑。胰腺肿胀,表面出现外表光滑的、灰白色坏死点或坏死斑。心肌变性,个别病鹅心包内存在淡黄色液体。剖开肠管发现,肠管黏膜出现出血、结痂、溃疡及坏死等多种病变。一般在临床上表现出神经症状的病鹅,剖检可见皮下出血、肺出血、脑出血等症状。

5 诊断

对此病进行诊断治疗时,需注意与小鹅瘟、鹅巴氏杆菌病、鹅鸭瘟及鹅流感等类似病症区分。可根据该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剖检病理结果等进行初步诊断,但大多数病例为混合感染,易于混淆。因此,想要进一步确诊需结合细菌学检查、病毒分离与观察等其他诊断。

5.1 细菌学检查

无菌条件下采集肝脏、脾脏及病鹅肠道内容物等病灶,姬姆萨和革兰氏染色,高倍镜下观察有无细菌出现。将病灶接种至血液琼脂培养基后,37℃条件下培养48小时,观察有无菌落生长。

5.2 病毒分离与观察

无菌条件下采集病灶,混合灭菌生理盐水研磨,3000转/分钟,离心15~30分钟,收集上清液加入1000IU/毫升青、链霉素,混匀后置于4℃冰箱中过夜。次日取12日龄的鹅胚,在每枚尿囊腔注入0.2毫升处理液,可见鹅胚在24小时内死亡,每天观察并收集死亡鹅胚的尿囊液。收集到的尿囊液3000转/分钟,离心20分钟,除去组织碎片后再18000转/分钟,离心90分钟,弃上清后在沉淀中添加适量TE悬浮,再复染,通过透视电镜可观察到许多表面布满纤突结构,大部分呈圆形的病毒粒子。

5.3 病毒的血凝与血凝抑制试验

采用收集的鹅胚病毒液进行红细胞凝集试验,结果表示鹅副黏病毒对于1%鸡红细胞具有凝集作用。采用阳性血清进行血凝抑制试验,结果显示病毒出现血凝和血凝抑制现象,即可进一步确诊为鹅副黏病毒病。

5.4 其他诊断方法

目前,还可采用ELISA检测、荧光抗体和RT-PCR技术进行诊断。

6 综合防控

6.1 坚持自繁自养,从源头控制

养鹅厂应尽量做到自繁自养,及时淘汰检出阳性个体,确保养鹅厂的健康度、整齐度达标;如必须引进雏鹅、种鹅,应严格采取检疫检验措施,坚决不从疫区引进。引进的雏鹅、种鹅需隔离饲养10天左右,进行病原检测确认健康后方可混入鹅群饲养。购入的种鹅蛋首先要进行严格消毒后孵化,孵出的雏鹅至少需要隔离饲养1周进行病原检测确认健康后方可混入鹅群饲养,尽可能避免由于引进外来鹅只导致感染的现象出现。

6.2 加强饲养管理

雏鹅期必须保证适宜的温、湿度,空气质量达标,及时清扫垫料及粪污,定期做好环境和用具的消毒工作,创造良好的饲养条件,维持雏鹅的良性宜居环境,减少各种应激反应的发生,确保最少发病。务必满足充足饮水及全价日粮的供应,且日粮需满足当前阶段营养需求,均衡供应、合理搭配氨基酸、蛋白质、微量元素等其他必需营养物质,进而增强易感群的抗病能力。随着雏鹅的不断生长发育,应适当调整饲养密度,确保鹅群不发生过度接触、拥挤、通风散热不良、空气质量恶化等问题。加强饲养管理,禁止使用霉变垫草、饲喂霉变饲料,保证舍内通风、干燥,减少应激反应发生,粪便需在远离鹅舍处进行无害化处理和堆积发酵,病死鹅必须先进行无害化处理后才可进行后续处理。做好定期消毒工作,可选用合适浓度的石灰乳、来苏儿和火碱溶液等消毒液进行轮换消毒。同时,可使用含氯制剂、碘制剂、百毒杀等消毒剂带鹅进行喷雾消毒。

6.3 免疫接种

一般对15~20日龄的雏鹅皮下或肌肉注射0.5毫升的鹅副黏病毒油乳剂灭活疫苗进行首次免疫,2个月后皮下或肌肉注射1mL进行二次免疫,开产前半个月再进行第三次免疫,之后每年接种一次即可。

6.4 加强疫病监测

此病属于强免疫抑制性疾病,暂无有效对症药物,应以预防为主。一旦发现疑似疫情,立刻上报当地兽医部门,确诊后,立即采取紧急预案处理,果断劣汰处置。鹅只发病后,应立即封锁鹅场,隔离病鹅,使用火碱、百毒杀或含氯消毒制剂消毒养殖场所和器具,连续消毒7日。紧急采用皮下或肌肉注射鹅副黏病毒高免卵黄抗体或高免血清进行治疗,1~2毫升/只,同时连续3~7天在饮水中添加葡萄糖、黄芪多糖、维生素C和抗生素来提高免疫力,防止引起继发感染。

猜你喜欢
病鹅尿囊鹅群
胎儿脐尿管未闭合并尿囊囊肿的产前超声诊断及预后
几种鹅寄生虫病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施
被鹅追
十几岁(2022年19期)2022-11-19 14:25:26
浅析雏鹅痛风病的诊断方法与治疗措施
鹅流行性感冒的防治
种鹅感染鹅羽虱的流行特点及治疗方法
家禽科学(2021年1期)2021-02-26 01:53:04
红糖水防止鹅中暑
农家之友(2017年9期)2017-09-06 05:51:45
病鹅的给药方法及注意事项
膀胱尿囊囊肿破裂合并脐膨出1例
鸡新城疫病毒抗原制备参数优化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