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萍
(抚顺县海浪乡政府农业站,辽宁 抚顺 113000)
辽宁省是全国主要的工农业基地,是全国谷物主产区,同时也是粮食种植业的全国重点地区之一。近年来,辽宁省持续推行保护性耕作,2022年新建高标准农田391.3万亩,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1000万亩、保护性耕作1023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248.45亿公斤。以苹果、梨、葡萄这三大水果为主的水果产业在全国位居前列。畜牧业生产总值已占农业总产值的1/3,森林、水产资源也十分充足,目前森林覆盖率达31.84%。海洋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已拥有第二大的海洋养殖面积和约全国9%的海岸线长,远洋捕捞能力居全国前列。2022年,有64个区域公用品牌入选辽宁省农业品牌评选榜单,其中在农业农村部颁发的区域公用品牌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共有43个。大连海参、大连大樱桃、东港草莓、盘锦大米、盘锦河蟹、辽参、阜新花生、铁岭榛子、鞍山南果梨、北镇葡萄、新民小梁山西瓜、营口海蜇、庄河蓝莓、彰武地瓜、阜新小米等知名区域品牌年销售额均过亿。
农民要想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其中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走品牌化发展道路。现有的农产品生产企业实力不强,树立品牌的意识不够,没有形成良性循环,在实际经营中,大多注重眼前利益,不考虑长远收益,大多追求产量高,外在形象和内在品质没有经过精心包装,附加值变低。原因可能有以下两点:一是品牌观念的社会认识不足,不重视产品的宣传推广;二是由于自身条件的局限,缺乏优秀的营销管理人才,品牌运营能力不足。
农民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对产品的内涵理解不足,使得产品本身特色优势宣传力度不够,因此,全省品牌化发展规模较小,小品牌较多且较乱,质量也参差不齐,不能够发挥品牌所应发挥的影响力作用。辽宁省地处东北地区的南端且临黄海和渤海,为温带大陆性气候,规律降雨,能够很好地满足农作物需求,以玉米、水稻、大豆及瓜果蔬菜为主要的农作物,资源丰富且具有一定的特色,应充分发挥品牌化优势提高竞争力。大力推广品牌化建设的核心依旧是产品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目前一些门户也会对一些农产品进行宣传,但也是以浮窗形式出现,从而使得会影响力不大,在网络平台以及客运站、火车站、旅游景点、商场显示屏等人员密集的地方宣传较少。由于生产者文化低等因素,他们仍坚持传统理念,个人摆摊销售的情况仍占主体,不能充分融入现在的“互联网+”时代,不能充分发挥电商平台的优势。虽然各地也会举行博览会等形式的活动,但农户大多会认为这是城市建设的举措,不能够很好地配合,使得这种传统的宣传方式也不能体现其价值。而且由于投资渠道相对较小,村镇银行及农业中小银行贷款较少,财政整体对农业开发项目的支持相对较小。
积极总结其他省份做法的成功经验,并根据辽宁自身优势,建立起完善的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的扶持措施,着力推进辽宁园区实施政策的出台与实施,引导市、县政府打造本地富有优势的现代农业园区,逐步形成全国、省、市、县四级现代农业园区系统。此外政府还要加大对地方银行政策上的扶持,为有关企业及发展公司进行积极的信用管理和担保等方面的扶持措施,对于实施的相关外贸退税机制,政府相关部门也必须切实认真地落实。对于商检费以及农业产品开发款等项目,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出台政策加大支持力度,设立农业产品发展的专项资金,专款专用。
必须加强农业质量安全监管,充分发挥市场调节功能,这有利于增强了农村产品营销主体的责任意识、信用意识和自律意识,更有利于提高农业质量安全监管效率。打造中国农产品名牌,首先就必须确保产品质量的安全,并着力在源头上质量控制,即从农业生产开始,着力推动规范化建设,加强农业生产环节品质管理,持续提高中国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水平。
俗话说:“酒香也怕巷子深。”自己的品牌再好,进不了市场毫无任何意义。进行营销活动时,需要抓住农产品的市场心理,而安全则是一般老百姓当前在购买商品时首先关注的方面。那么,在建设我国农业品牌时,就应该将安全作为第一的营销策略,通过宣传知名农业,精确定位产品品质,积极拓展营销领域,打造名牌产品。宣传力度也要加大,如在电视台、广播、网络等宣传媒介上,以及到客运站、火车站、旅游景点等客流较密集的地方宣传农产品品牌,充分体现农业品牌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我省的耕地面积达到6000多万亩,但因为广大农户多为中小农民生产主体,普遍存在生产不规范、技术化水平不高,产品质量稳定性差等问题,造成农产品加工领域的名牌产品数量相对较小,带动水平比较弱,影响力和总体竞争力不强。抓重点、树典型,强化地方财政对农产品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和优惠政策扶持,努力培育壮大发展基础好、辐射带动功能好,市场竞争能力突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的发展集中度和核心竞争力,有效带动农产品加工领域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壮大,切实推动广大农户增加收入和农业生产安全增长。随着中国农业品牌化推进,辽宁也高度重视农业名牌发展,已打造了丹东草莓、鞍山南果梨、大连樱桃、北镇葡萄、营口海蜇等农业名牌,并发挥了这种由龙头企业所带来的新生产模式、生产—加工—营销相结合的农业经营机制,来引导广大农户开展农业标准化生产和专业化生产。
农业现代化发展根本在于人才,关键在于科技创新。品牌要想做强大,离不开科技,离不开现代化发展进程。目前,农业企业的整体素质水平普遍较低,很大程度影响到农业品牌化建设,因此,各企业要吸纳更全面的农业人才,努力建设成独具特色、技术领先的农产品基地。其中,要确保农业人员得到国家相应的科研启动资金和企业相应的发展经费,重视交流学习等培养,如去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进修学习等,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还要开展多种技术培训活动,鼓励农民积极参与,提高教育和技术水平。此外,各级政府应加大鼓励措施,如技术培训和品牌培育的资金投放,打下农产品品牌建设的资金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