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水淼
中国传统的文房用品,除了众所周知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还有笔洗、笔架、笔插、水盂、水滴、镇纸、镇尺、印章、印泥盒、印规、墨床等,品种繁多、不胜枚举。其中,镇纸和镇尺是文人书案上压纸、压书页的常用之物,被称作“文房第五宝”,为文人雅士所珍爱。镇纸又称“书镇、纸镇、文镇”,其形状最初是不固定的,常见的有动物、植物果实、神兽造型,材质有金、银、铜、玉、竹、木、象牙、石、瓷等。关于镇纸,最早的文字见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南齐书·垣荣祖传》,距今已1500多年。唐代和宋代的诗文中都有提到“书镇”,如宋代韦骧的《花铁书镇》一诗中就有“铁尺平如砥,银花贴软枝。成由巧匠手,持以镇书为。”的诗句,说明唐宋时期已普遍使用镇纸。至明代,尺状镇纸使用增多,上有兽钮增添趣味且方便取用。镇纸发展至近代则大多为尺状,一般成对并刻有书画或对联,文化艺术气息更浓,有的还刻有尺度,成为真正意义上既可压纸又可度量的镇尺。
在笔者的文房铜器藏品中,有一对收藏了20多年的铜镇尺,平日常置案头,写书法时可取用压纸。这对黄铜镇尺品相完好,包浆自然,尺寸为15.5cm×2cm×0.4cm,重214克。镇尺单面刻“交通协进会成立纪念”九字,双勾隶书自然妥帖,每一个字都因手工镌刻有所变化。日期“民国十一年”“十一月五日”小楷书法精到,点划规范,运刀如筆,功力深厚。有明确年、月、日铭刻的文房雅玩稀见,到今年已经是整整一百年了。
令人惊喜的是,最近与藏友一起赏玩时,笔者无意中查到了相关资料,原来这对铜镇尺大有来头。据《民国会社党派大辞典》记载,“交通协进会”全名为“中华全国交通协进会”,民国十一年(1922年)11月5日成立,为我国首个全国性的交通行业协会,总会设在北京,全国各省区设有分会。协会以“阐扬交通学术,讨论交通政策,辅助交通行政,研究劳工问题,联络同仁情谊,提倡一切有益交通事项”为宗旨,以图积极推进我国交通事业的建设和发展。首任理事长权量(1873—1926?),湖北江夏(今武昌)人,字谨堂,号适园老人,早年留学日本,曾任北洋政府交通部次长、代总长、总长,吉长铁路管理局局长等职(陈玉堂所著《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有载)。此外,“协进会”顾名思义就是协同共进的会社组织,港澳台地区至今仍有沿用,与如今我们常用的“协会”同义。
百年之前,军阀割据,战乱不断,经济和工业落后,我国铁路和公路交通发展步履维艰。1905年,我国才拥有了詹天佑主持建造的第一条真正意义上属于自己的铁路。这条长仅200公里的京张铁路,经过上万民工四年的努力,到1909年才建成通车。第一辆国产汽车在长春生产下线则已是192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交通还很落后。笔者1955年从家乡绍兴山区到上海定居,乘坐的是乌篷船和黄包车,至今记忆犹新。如今,我国的交通发展举世瞩目,无论铁路、公路、海运、航空以及地铁,都已跨入世界先进行列。尤其是近十年,我国高铁发展突飞猛进,里程数已名列世界第一;轿车则早已成为家家户户日常上班和外出游玩的代步工具。回首历史,沧桑巨变。这对铜镇尺乃中国百年交通发展的见证物,兼具历史文化及艺术价值,是十分难得的文房雅玩。百年文物,有幸得之,当宝之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