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零浪费技术的合体服装设计研究

2023-08-02 04:51:26郭佩萍梁燕
现代纺织技术 2023年4期
关键词:设计方法

郭佩萍 梁燕

摘 要:为探讨零浪费技术在现代服装产业中的适用性,根據合体服装的设计思维,将零浪费技术分为零浪费裁剪和直接成型两个大类。通过虚拟试衣技术对普适性较高的零浪费裁剪技术进行实践演示,分析不同技术在实践应用中的造型要点和产业发展潜力,并结合品牌案例分析零浪费技术在产业应用中的局限性。新兴的直接成型技术拓展了零浪费合体服装设计的维度,设计师可根据织造技术的不同特性进行创新。对零浪费技术的进一步研究,符合高校培养复合人才、品牌提升创新能力和产业绿色转型的需要。

关键词:零浪费设计;可持续时尚;合体服装设计;虚拟试衣;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TS94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265X(2023)04-0037-11

收稿日期:2022-06-24

网络出版日期:2022-11-01

基金项目:北京服装学院2022年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专项及一般教学改革资助项目(120301990132)

作者简介:郭佩萍(1998—),女,福建厦门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可持续服装设计方面的研究。

通信作者:梁燕,Email:fzylyan@bift.edu.cn

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服装产业链遍布全球,行业总碳排放量占总量10%,是仅次于石油的第二大污染产业[1]。在全球气候变暖日益严峻的大背景下,中国提出于2030年前达到碳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为各行业低碳转型指明方向。服装的“零浪费设计”是基于资源充分利用而提出的解决方案,即从服装产品研发阶段对废弃物产生量进行控制,或为降低现代服装工业对环境消极影响的最彻底、有效方法。

20世纪70年代多萝西·伯翰(Dorothy K Burnham)

最早提出服装裁剪效率问题,她在Cut My Cote一书中揭示不同织机所生产的织物宽度差异,对不同文化的服装裁剪方式的影响,解释了前工业社会将织物视若珍宝的原因,提出现代服装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2]。据统计,现代服装生产过程中的布料利用率仅为85%,不仅影响经济效益,更关乎资源、环境与人民生活[3]。在不影响服装外观与功能性设计的要求下提升面料利用率,是服装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探讨方向。

西方较早就对服装零浪费设计展开研究,如Rissanen[4]将服装的零浪费设计方法总结为方形裁剪(Square-cut)的结构设计。Mcquillan等[5]创新提出可自主修改的零浪费设计模板,从提升消费者参与度的角度对零浪费服装进行推广。近年来,中国设计师也纷纷加入零浪费设计的队伍,施素筠[6]开发出“服装一刀裁剪”系统,说明一片式版型对节省用料、减少工序、提高缝制效率的意义。张蕾等[7]提出了一片式服装的图案自动拼接方法,尝试解决零浪费设计的后续工艺问题,但缺少系统性的梳理与设计评价,且上述研究都尚未解决零浪费服装穿着舒适度的问题,零浪费设计的价值有待进一步挖掘。

根据《中国可持续时尚消费人群行为图谱》显示,目前消费者已具备可持续消费认知,但产业端仍在概念认知阶段,使得生产与消费的需求产生错位。服装的零浪费技术要实现产业化应用,须贴合现代人生活习惯,解决服装合体性与实用性问题。本文着眼于零浪费服装的发展现状,总结适用于合体服装设计的零浪费技术和实践方法,并对具有产业化应用潜力的技术进行分析,以期推动我国可持续时尚发展,提高服装行业的绿色创新水平。

1 服装零浪费设计技术

传统服装样板边缘多为曲线形态,无法与矩形布料完全契合,使得服装在裁剪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织物浪费。“零浪费技术”的提出,目的在于从设计源头控制原料的使用率,广义上的“零浪费设计”是指不产生任何浪费的设计系统,即对服装生产任意环节进行消除织物浪费的行为设计;而狭义上一般指通过零浪费裁剪进行的服装设计实践[8]。从理论的角度,零浪费裁剪的版型为完整的方形,与布料形状相契合,在理想条件下不会产生裁剪浪费。实践数据显示,该方法的面料废弃率一般控制在2%以内(而传统剪裁方式的面料浪费率通常为15%~20%)。在产业实践中,面料利用率提高5%就能在一定程度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4]。因此,零浪费设计技术的研究对于企业的成本控制与产品创新、产业的绿色变革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在产品研发环节,零浪费服装设计方法通常包含以下3类:升级再造(Up-cycling)、重新构造(Reconstruction)以及零浪费版型(Zero-waste)。

1.1 升级再造

“升级再造”指将废旧布料进行再处理(如印染废布、加工边角料、卷轴尾端布料等),通过拼贴、编织、绣缀等工艺,为弃之可惜的边角料赋予更高的价值,避免被降级回收或丢弃。这种方法要求设计师对材料特性有较好的认知,善用材质差异实现创意效果,但难点在于面料资源带有极大的随机性,因此服装产品的升级再造难以进行标准化处理,相对适合单件单品的制作;且由于原料供应来源较为匮乏,手工处理成本较高,要推动其产业化生产,还需循环市场资源的整合与行业标准规范的建设。

1.2 重新构造

“重新构造”指对消费后的纺织品或成品旧衣进行回收再利用,依据材料的劳损程度进行解构,重组为可继续使用的全新产品,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也减轻服装库存和垃圾填埋场的负担,形成“从摇篮到摇篮”的循环发展模式[9]。这种“旧物换新颜”的方式将回收品的历时性因素纳入新产品构造中,有效地将“情感价值”置入新构造阶段的方法,亦能激发设计师的创意表达。同“升级再造”存在的问题相同,该方法受制于原材料(即回收品)的资源限制和分拣、清洗、消毒等环节的高标准要求,难以做到标准化生产;且产品价值因人而异,部分消费者对回收物品存在心理上的抵触,该方法依赖于特定消费市场的培养。

1.3 零浪费版型

“零浪费版型”指通过设计构图和排列组合等方式对织物进行完整划分,降低在设计阶段产生的废料比例方法。这种设计技术能直接解决服装生产过程中的余料问题,区别于“升级再造”与“重新构造”两种方法对原材料的限制,更具有产业化的发展前景。这种综合设计与生产技术虽赋予产品一定的创新性,但也存在着“穿着舒适性”和“场景适应性”的问题,因此该方法在产品研发过程中更具挑战性;且目前尚未有指导零浪费版型设计的系统性方法指南,产业化应用仍存在困难。

2 合体服装的设计思路

人体是三维立体结构,表面由许多曲度不同的曲面组成。如胸部、腹部和臀部等多为向外凸出的球面,而腰部、颈部和肩部等又是向内凹进的曲面。用一块布包裹人体并能基本符合其形态,就需要解决因表面起伏而产生的余料堆积问题。合体服装区别于紧身贴体服装和宽松式服装,是指外部造型“合乎”人体基本形态,且通过结构设计满足日常活动的适应性与舒适性。根据材料特性的不同,实现合体服装造型的思路可分为塑造空间的“加法”和剔除空间的“减法”。即利用省道转移、分割线处理和工艺整理等方式,限制服装在人体各围度的松量;或利用弹性面料、一体成型技术直接塑造服装空间,以达到合体的效果。

服装的合体性是描述服装与人体之间的适合程度,其评价由主观感受与客观反映所组成。主观评价是基于感性工学量化穿着者的心理感受,即根据“感觉”对服装作出“舒适”与否的心理评估。客观评价是将实验数据与科学模型进行对比,根据定量指标进行评价。

通常而言,服装合体度由服装与人体的间隙空间所表示。在满足人体运动需求的基础上,间隙量越小表示服装造型与人体体形的差异越小、合体度越高。具体而言,服装合体度由服装结构对人体各部位松量设计所决定[10]。广泛采用的原型法是根据大量人体数据构建的基本模型。该方法中,胸围对服装各部位松量设计均起到决定性作用,也是消费者对合体性感知影响较大的围度位置;且以女性上衣为例,即使在极小面积包裹身体的情况下,由于服装物理功用的本质,单件服装中胸部的围裹也被必然保留。因此,在以胸围为“合体性”主要考量标准的情况下,记净胸围量为B,胸围松量为x,则服装合体度I可由式(1)表示[11]:

I=1-x(B-x)(1)

但服装的合体度不仅与穿着者体形相关,还与服装穿着状态、服装面料性能和服装款式造型相关。因此,合体服装设计是平衡整体造型效果与局部舒适度的设计,服装的最佳合体度是综合主观审美感受和客观数据条件的理想状态。

3 零浪费合体服装的设计方法

服装零浪费设计曾受到现代工业技术的冲击而没落,如今又随着产业绿色转型、可持续时尚概念被强调而发展。基于现代生活方式、生活节奏、应用场景等因素的充分考虑,合体性、便利性及穿着的舒适性是探讨当今零浪费设计的核心点。依据合体服装设计思路,适合设计合体服装的零浪费技术可分为“剔除空间”的零浪费裁剪技术和“塑造空间”的直接成型技术。

3.1 零浪费裁剪技术

服装结构是以人体为原型展开的物态空间体,是人体身型分区归纳后的多个平面组合。合体服装的零浪费裁剪技术是以消除不同平面间空隙为目的,解决覆盖于身体曲面布料余量的一种方法。根据设计过程中参照原型的不同,将零浪费裁剪技术具体方法分为3类:以人体结构为原型、以服装结构为原型、以人体结构与服装结构组合为原型。

3.1.1 以人体结构为原型的设计方法

a)零浪费立体裁剪

通过立体裁剪的方式设计合体服装,方法可概括为两类:一是顺应人体结构走向,以颈部、肩部和腰部为支撑点,使面料自然垂落,再进行裹绕、扭转等手法消减富余空间;二是用工艺隐藏服装多余的量,如:折叠、热缩、打褶等方式,或转换为局部装饰实现物尽其用。这是一种较为直观的设计方法,设计师可利用织物不同纱线方向的形变能力塑造围裹或疏离于身体的造型。该方法曾被广泛应用于古希腊时期服装,强调由织物自然状态与人体着装共同创造的悬垂美感;而现代纺织与制衣技术的急速发展已突破原有局限,也为当下重新探讨零浪费裁剪、工艺等技术层面的设计提供基础条件。

图1演示使用的是4片1 m×1 m的裁片,两片作为服装的前后衣片,以45°斜丝作为服装中心线方向,剪开一角得到领部“V”字造型,预留出双臂活动空间后缝合两侧与肩线。同样的方法将另两片织物中心线对准服装侧缝线,剪开一角的空间作为袖窿,腰部做叠褶工艺处理,并以附加的矩形腰带完成腰部的合体效果。该类方法是通过裁片的尺寸控制胸围的合体量利用面料的斜向伸缩性消减了部分余量,又用折叠的方法隐藏富余空间,因此宜选用柔软轻薄的面料以达到垂坠的效果。

b)一片式裁剪

一片式裁剪是将人体的结构形态归纳为“T”字型,通过布料的裁剪与折叠,进行空间余量转移以贴合人体。该方法能最大程度地简化裁剪和缝制工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由于服装各部位相互关联,该方法受到面料幅宽限制。图2演示使用的是幅宽1.35 m、长度0.75 m的织物。首先在中心线位置剪开领部空间,之后沿肩线对折后裁开,得到连肩袖造型。接着,缝合袖缝、侧缝与中心线,最后翻折领部做平领造型。服装的前中心线与袖子的中心线皆为面料直丝方向,有效避免面料因方向性不一致而造成的变形问题。这种方法需要设计师调配好服装各部位的尺寸,根据合体服装胸围松量不小于4 cm的要求,推導关键部位的松量控制值。因此,设计师在实践时应注意服装各部件所在位置的纱线,避免在翻折、旋转中造成纱线方向的混乱,而增加缝制工艺的难度。

c)镶嵌式裁剪

将单元图形按照某种规律排列,形成无缝契合且不重叠的封闭图形即为镶嵌图形。霍莉·麦奎伦(Holly McQuillan)由荷兰艺术家埃舍尔的镶嵌版画中得到灵感,将这种完整分割平面的方式运用在服装裁剪中,为解决裁片边缘不规则而导致的零碎料剩余问题提供思路[12]。镶嵌图形的特点在于边缘共生,在反复连续的变化下呈现图形无限拓展。将这种平面设计手法应用于布料裁剪时,需保证单位图形至少有一条直边,否则不能完整契合织物边缘[13]。如图3由矩形对边弯曲变化得到6种单元图形,图形镶嵌形成完整分割织物的平面参考图,将裁剪下的衣片通过立体塑造的方式填充组合,得到最终设计造型。 所用织物尺寸为0.8 m×1.2 m,裁片数量为34片。

由于镶嵌图形的排列方式存在多样性,同一副样板也能重组出不同的形态。因此,部件可设计为易于拆解的结构,并可根据消费者喜好进行样式变化,实现创意的可持续性。镶嵌法为服装作品创造审美情趣和丰富肌理,但由于裁片数量多、形状抽象,裁片间的缝合工艺较为复杂,无法大批量生产,更适用于单件式定制类服装设计中。

3.1.2 以服装结构为原型的设计方法

a)原型分割法

大多数设计师在进行服装零浪费设计时,往往为了零废弃的目的而放弃最初设计样式,或增加不必要的服装部件,在一定程度背离了服装舒适性的要求。回到着装本质需求,设计师Elahe Saeidi以现代标准服装为导向,提出经典款式零浪费化的设计方法[14]。将基础原型纸样再次分割成更小的裁片,再如“七巧板”式重新组合,使原型直接转化为零浪费版型。如图4以合体连衣裙为原型,先将样板进行直线分割,再用曲线裁片调整契合,最后用小块边角补齐缺量,多出的两块曲形裁片作为裙身两侧口袋,所用织物尺寸为1.00 m×1.15 m,提升织物利用率27%,并易于在原版基础上进行推码。

b)拼图分割法

为进一步探索现代样式零浪费化的可能性,设计师蒂莫·瑞桑恩(Timo Rissanen)提出将样式设计与服装结构相融合的拼图式裁剪[4]。具体方法是根据面料幅宽,将款式中重点部位及其对应结构划为固定区域,再协调可调整部位的线条与设计,通过旋转、排列、组合等方式尝试裁片之间无缝拼合,最终规则的矩形面料被完整分割,该过程如同几何拼图(见图5)。区别于古代零浪费样板的直线平面形态,现代款式多采用曲线与切口设计。设计师朱丽亚·拉姆斯登(Julia Lumsden)研究了拼图分割时采用直线与曲线设计的差异,得出利用直线化服装结构使零浪费样板更容易实现,曲线则更能满足服装的合体性[15]。设计师Tess Whitfort提出应在研发款式的同时考虑不同尺码的组合设计以解决号型的拓展问题[16]。例如,将小码和大码号型组合达到裁片尺寸之间的互补和用料量的协调;或确定好该款式的所有号型,最后根据面料幅宽进行综合排版。

原型分割法是先有服装款式再进行零浪费化设计,拼图分割法则是跳脱出样式的限制,以一个模糊的造型目标进行平面结构设计,又在结构设计的过程中调整立体造型的设计,改变传统的线性设计过程,呈现混合设计模式。

3.1.3 以人体结构与服装结构组合为原型的设计方法

a)减法裁剪

设计师朱利安·罗伯茨(Julian Roberts)由“负形思想”衍生了“减法裁剪”,将服装概化为筒状结构,人体躯干和四肢需要穿过不同的“洞”——即裁去的负空间,使得服装固定在人身上,通过布料与人体间的牵连创造出丰富的空间(见图6)[17]。这种方法将立体造型转化为平面图形,是传统“部件式”裁剪的突破,为拓展零浪费裁剪样式提供新思路。减法裁剪以其独特的外轮廓与非常规的内部结构,成为一种简单易行又具创意性的设计思维,吸引着设计师和服装爱好者的延伸尝试。作为一种服装造型的探索性方法可适应于设计者创作训练,但存在服装过于累赘、机能性不高等问题。因此造型规律的总结、设计随机性的降低、服装实用性的提高都是该方法未来解决的重点。

b)多款式裁剪

这是一种在面料上同时进行多款式零浪费设计的方法。将裁剪过程中初次使用的区域定义为正形,未使用的区域定义为负形,分别对“正、负形”面料进行设计,从而得到一种以上的零浪费产品,可提高设计效率。如图7所示,连衣裙面料裁出之后,对剩余的面料再次进行设计尝试,通过拼图裁剪的方法设计出连帽外套与短裤,实现三款设计。该方法符合现代工业的高效运作模式,也有利于不同款式的同种面料的生产成本控制,适用于产品系列设计。

3.2 直接成型技术

由于零浪费裁剪设计存在诸多限制问题,部分研究人员将目光转向纺织品材料、服装生产方式的创新探索,通过直接塑造合体服装的方式消减材料废弃,包括传统技术上革新的织造类技术和基于科技创新产生的非织造类技术。

3.2.1 织造类技术

无缝针织技术是指通过无缝针织机器一次性立体编织的服装半成品或成品,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适用范围广。不同于针织裁剪技术需要在平面或筒状针织品上进行裁剪与再缝合等复杂生产过程,无缝针织机器可同时编织多个筒状织物并自动拼接,设计师只需设置编织参数,便可进行大批量生产。无缝针织技术的价值不仅在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纱线损耗,更在于实现花型的自由设计与精准定位,极大满足消费市场对新型消费趋势的需求。无缝工艺也使得服装整体线条更为流畅,大幅提升服装的舒适性,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直接成型的梭织技术以印度工程设计师斯哈萨·乌派德亚雅(Siddhartha Upadhyaya)发明的DPOL(Direct pattern on loom)技术为代表。他将计算机与织布机连接,直接织造带有缝份和省道的服装裁片,之后经过简单的缝合工艺便可制作成服装[18]。该技术直接消除了传统制衣过程中的织物裁剪损耗,能节约50%的时间成本和80%的用水量。由于服装织造时皆用同一套纱线,更能避免生产中的色差变化、差异收缩、褶皺等问题。因具有一定的技术门槛,产品难以被抄袭。目前可实现小批量订单的生产,产品质量较为稳定。

3.2.2 非织造技术

零浪费非织造技术典型代表是3D打印技术,即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该技术突破了传统服装材料的限制,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将粉末状可黏合材料逐层打印构造物体。将传统的服装面料减法式设计,转变为加法式构建,极大丰富了设计的可能性。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改进,如今3D打印已可制作出质感柔软且适用于生活场景的时尚产品,体现了科技与传统手工、艺术共生的关系。Fabrican公司在此基础上研发出由天然纤维直接成型的可喷涂织物[19]。该技术是将混合纤维液化、交联,高压喷涂制造出即刻无纺布,通过重复喷涂增加织物厚度,由此灵活塑造服装造型。该产品适用于医疗防护、保健、清理、运动等多个场景,亦可融合纳米技术研发智能织物,以实现可喷涂导电织物推进可穿戴技术。

生物时装(Biocouture)是从生产可持续、材料可降解的角度,对生物材料(即藻类、细菌、真菌和动物细胞)进行研究实践。生物材料的优点在于降解速度比传统服用天然纤维要快,并带有天然纤维所具有的亲水性、亲肤性,部分藻类还具有防火性能。生物材料的培育过程无需杀虫剂和土地资源,可按照人为意志繁殖成所需形状。Chan等[20]研发了两种细菌纤维素定形栽培技术——通过生长容器或接触面形状的限制,使细菌繁殖成理想的裁片形状。经实践,用该技术制作的男士衬衣质感与轻质羊皮类似,并具有较好的服用性能。其他生物时装的探索如:将细菌纤维素培养在蚕丝上,实现了不同材质的自然融合效果;将地衣类植物依据设计直接生长在服装上,体现了人与自然共生的理念。但如何利用生物培养技术进行批量化生产、如何改善“生物面料”的质感与性能有待进一步研究。

水溶性纱线、发酵蛋白丝、植物皮革等可降解材料也有着零浪费的意义,其力学强度、亲肤性也在逐步改善,但工业用生产空间仍存在很多不足,大多数公司会与传统服用纤维进行混纺,以提升创新材料的性能与质感。作为刚起步的新型材料,生产效能要达到替代传统材料的程度还为时过早,然而却不失为一条实践可持续设计的思路。

3.3 零浪费技术的合体服装产业应用

近年來,消费者对时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愈发关注,推进着相关技术的产业化应用。也有不少设计师进行产业化尝试,当代部分零浪费品牌案例分析如表1所示。

基于传统服装生产方式的零浪费裁剪技术适用于多品类设计,其根本是在限定的矩形范围内进行版型设计,以重点部位的维度为标尺,通过多种工艺消减、转移、合并多余空间。但零浪费样板在平面结构设计中具有偶发性,缺乏经验的设计师难以在多重限制条件下进行设计实践,因而研发时间长于传统设计方式。另外,实际产业中的面料幅宽限制也使得零浪费款式、版型与技术的实现具有挑战。加之零浪费裁剪往往涉及面料扭转、翻折等处理,使得面料花型拼合与倒顺毛控制等极易解决的问题却成为零浪费设计的难点。当下计算机技术已能实现二维-三维设计的实时转化,有效提高设计调整环节的效率,但仍存在技术不完备的问题,例如:现实中简单的多层设计却需要大量的复杂计算支持,高时间成本投入、低效能产出,也在无形中提高设计阶段的碳排放。

虽然零浪费设计的研发过程较为困难,但这种全局设计的方式也有助于产业链效率的提高,例如裁片关联的特点能使裁剪工序得到简化。如今繁琐、复杂的设计问题,未来或可在计算机的帮助下轻松解决。若将服装裁片类比为几何图形,设计出相应的数学模型,指导计算机在限定幅宽的织物上进行数字化探索,将有助于零浪费技术向产业化发展。进一步探索计算机的技术支持逻辑和辅助标准化建立,才能推动零浪费设计的市场竞争力。

4 零浪费合体服装未来趋势

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是新时代发展阶段的主动力,也是纺织行业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的重要来源。在“双碳”目标导向下,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提出了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的发展目标与具体任务,为夯实纺织可持续强国指明方向。基于可持续理念提出的零浪费技术是对产品生命全周期的废物控制,对服装合体度的限定满足了消费者对个性化的要求,将推进产业链各环节的优化与创新。

4.1 零浪费设计生产环节

a)优化高校教育的人才培养方向

学院派作品往往以设计师的尺度为中心,难免存在材料使用上的无限制性,设计作品欠缺经济价值的考虑。零浪费设计是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设计方法,设计师需具有循环经济和生态利益的意识,内容涉及服装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因此,学生通过可持续设计训练,能在实践中充分调动所学知识,建立良好的可持续责任意识。零浪费设计技术又可与常规设计方法相互叠加、促进,丰富原有的设计思路,进而训练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对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b)为原创服装设计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作为时尚发展的主要载体,原创服装品牌个性化、多元化的趋势逐渐明显,如何在众多品牌中脱颖而出,持续的创新力是其稳步发展的关键。零浪费技术与设计者之间存在双向促进的作用,是“将不可预测的设计过程作为一种创意优势”[21],为设计师们提供了创新源泉和可持续设计动力。从而打造独特、有内涵的产品,吸引消费者为可持续买单。

c)进一步提升服装生产企业的绿色竞争力

市场环境的变化为中国服装企业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并存。中国服装企业在发展中沉淀了一套完整且雄厚的供应链体系,得以保障企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革新,以稳步前进的方式应对全球竞争。新的消费趋势刺激着消费者对服装审美、功能和环保的多重需求,促使服装企业开拓可持续领域。对零浪费技术的研究有助于完善纺织服装业供给侧结构的绿色升级,企业可与技术研究院、各高校进行交流与合作,发展可持续的核心技术,进一步提升绿色贸易的综合实力。

4.2 零浪费设计消费环节

a)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市场支撑力

纺织产品的碳足迹是从研发到使用直至最后废弃的全过程,要实现产品真正的零浪费需要消费者的支持与推进。但可持续理念是否能够成为消费的第一动力目前尚处于探讨阶段,这是因为品牌对零浪费设计的宣传多从“道德”的制高点进行,为消费者施加了一定的心理压力。同时,市场上存在不少贴着“可持续”标签进行“洗绿”的产品营销,使得“环保”产品也真假难辨。可持续本应自然而然地内化为企业的基本价值观,而非某条产品线的最大卖点;服装零浪费技术的本质是提供服装创新设计的思路,而非营销噱头。设计师应利用这种设计思维创造更具价值的产品,进而促进消费者对设计理念的认同,培养可持续设计发展的支撑力。

b)完善服装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绿色管理

零浪费技术解决的不仅是产品研发阶段的资源利用问题,还包括生产、运输、分销、售后等系列问题。设计师可通过预判产品在使用中遇到的损耗、流行趋势等问题,提供可替换、可装配的服装部件降低废弃率。或进行易于拆解,再造性强的细节设计,并建立相应的回收机制,使产品能重回生产链的循环。由于废旧纺织品回收再生的产业复杂,受到多学科领域技术的影响,需要协同多方企业合作,以实现最优运作策略。同时,再生产品也受到消费者接受意愿的影响,需要行业引领和国家政策引导以促进绿色产品与绿色消费的良性互动。

5 结 语

服装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已然不是新的概念,快时尚产业市场份额下降、可持续品牌兴起、消费者意识觉醒等现象都标志着中国时尚产业的绿色变革已拉开序幕。《纺织行业“十四五”发展纲要》指出中国目标在2035年成为世界纺织科技的主要驱动者、全球时尚的重要引领者、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推进者,这为“可持续设计”在未来的研究与实践的深度展开提供了政策支持与产业基础。

基于服装合体需求进行的零浪费设计是在原有的材料零浪费要求上,更强调了服装的舒适性要求,也是对现代着装规则的积极靠拢。本文根据合体服装设计思路梳理了零浪费合体服装的设计方法,其中零浪费裁剪技术适用于服装产业的各品类,可分为人体结构、服装原型以及两者相结合的三个角度进行产品设计。

“零浪费合体服装”的探讨虽以“胸围合体”作为探讨的标准,但在未来研究中,可继续以此为基础展开符合更多人体维度的“合体性”的实验与论证。目前,零浪费版型设计多将服装各部件进行联合,使得生产工序合并而减少,作为一种可行的设计思维与方法应用于实践过程中;但同时,也需考虑该设计方法在工业裁剪和生产过程中的可行性,是否会造成额外的“工时浪费”,避免陷入“布料零浪费”而“工时高浪费”的境地,这是未来研究中的重要考量要素,更需在实际生产中通过实施来进一步检验。

参考文献:

[1]NIINIMKI K, PETERS G, DAHLBO H, et al. The environmental price of fast fashion[J]. Nature Reviews Earth & Environment, 2020, 1(4): 189-200.

[2]DOROTHY K. BURNHAM. Cut My Cote[M].Toronto: Royal Ontario Museum, 1973

[3]COOKLIN G. Garment Technology for Fashion Designers[M]. Oxford: Blackwell Science, 1997

[4]RISSANEN T. Zero-Waste Fashion Design: A Study at the Intersection of Cloth, Fashion Design and Pattern Cutting[D]. Sydney: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13

[5]MCQUILLAN H, ARCHER-MARTIN J, MENZIES G, et

al. MakeUse: A system for open source, user-modifiable, zero waste fashion practice[J]. Fashion Practice, 2018, 10(1): 7-33.

[6]施素筠.立体简易裁剪[M].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2017.

SHI Sujun. Simple Draping[M]. Taibei: Shang Ding Culture Press, 2017.

[7]张蕾,陆小艾,王雪琴,等. “一片布”式零浪费服装款式及图案自动拼接设计[J]. 丝绸, 2018, 55(12): 71-77.

ZHANG Lei, LU Xiao'ai, WANG Xueqin, et al. Research on zero waste garment of "one piece of cloth" and automatic pattern splicing design[J]. Journal of Silk, 2018, 55(12): 71-77

[8]黃蕾. 基于零浪费技术的可持续时装设计研究[D]. 北京: 北京服装学院, 2015.

HUANG Lei. Sustainable Fashion Design Based on Zero-Waste Technology[D]. Beijing: Beijing Institute of Fashion Technology, 2015.

[9]MCDONOUGH W, BRAUNGART M. Cradle to Cradle: Remaking the Way We Make Things[M]. New York: North Point Press, 2002.

[10]ASHDOWN S P, DELONG M. Perception testing of apparel ease variation[J]. Applied Ergonomics, 1995, 26(1): 47-54.

[11]刘珍珍. 合体装的最佳合体度与面料性能关系的研究[D]. 苏州: 苏州大学, 2009.

LIU Zhenzhen. Research on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Best Fit and Fabric Properties of Fitted Garments[D]. Suzhou: Soochow University, 2009.

[12]GWILT A, RISSANEN T. Shaping Sustainable Fashion: Changing the Way We Make and Use Clothes[M]. London: Earthscan, 2011.

[13]CARRICO M, KIM V. Expanding zero-waste design practices: A discussion paper[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ashion Design,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2014, 7(1): 58-64.

[14]SAEIDI E, WIMBERLEY V. Precious cut: A practice-based research toward zero-waste design by exploring creative pattern cutting methods and draping techniques[C]International Textile and Apparel Association Annual Conference Proceedings. Iowa State University Digital Press, 2015, 72(1): 49-56 .

[15]LUMSDEN J. A Garment for the Upper Body with a Collar and Sleeves and Buttons down the Front: Shirts Designed through Patternmaking: An Essay Presented in Partial Fulfi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Design at Massey University, Wellington, New Zealand[D]. Palmerston North: Massey University, 2010.

[16]GWILT A. A Practical Guide to Sustainable Fashion[M]. London: Bloomsbury Visual Arts, 2020.

[17]MCQUILLAN H, RISSANEN T, ROBERTS J. The cutting circle: How making challenges design[J]. Research Journal of Textile and Apparel, 2013,17(1): 39-49

[18]UKEY P, KADOLE P V, BORIKAR S. "Direct pattern on loom": An innovative method of garment construction[J]. Journal of Textil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3, 3(2):131.

[19]AMATO S. Fit to a T: Spray-on clothing, craft, commodity fetishism, and the agency of objects[J]. Utopian Studies, 2011, 22(2):285-302.

[20]CHAN C K, SHIN J, JIANG S X K. Development of tailor-shaped bacterial cellulose textile cultivation techniques for zero-waste design[J]. Clothing and Textiles Research Journal, 2018, 36(1): 33-44.

[21]MCQUILLAN H. Digital 3D design as a tool for augmenting zero-waste fashion design practic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ashion Design,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2020, 13(1): 89-100.

Fitted garments design based on zero-waste technology

GUO Peiping1, LIANG Yan1,2

(1.School of Fashion, Beijing Institute of Fashion Technology, Beijing 100029, China;

2.Faculty of Innovation and Design, City University of Macau, Macau 999078, China)

Abstract:

The garment industry is a resource-consuming industry. The garment industry accounts for 10% of carbon emissions, making it the second biggest polluter after oil. "Zero-waste design" of clothing is a solution based on the full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which is the most thorough and effective way to control the amount of waste from the clothing produc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stage, or to reduce the negative impact of modern clothing industry on the environment. However, the current research in this field lacks systematic sorting, and the balance between sustainable design, wearing comfort and industrial economy has not been solved. At present, consumers already have the basic cognition of sustainable consumption, but the industry is still in the concept cognition promoting stage, which also causes the mismatch between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demand.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fashion development and improve the green innovation level of the clothing industry,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applicability of zero-waste technology in modern clothing industry. According to the design thinking of fit clothing, zero-waste technology is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zero-waste cutting and direct forming. Zero-waste cutting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ub-categories and seven specific practice method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prototypes referenced in the design process. Product design is carried out from three perspectives: human body structure, clothing prototype and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wo. Direct forming technology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according to weaving methods: weaving technology based on tradition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non-weaving technology based 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rough virtual fitting technology, the universal zero-waste cutting technology is demonstrated in practice, and the modeling points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potential of different technologies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 are analyzed, and the limitations of zero-waste technology in industrial application are analyzed in combination with brand cases.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ility, the zero-waste technology is to control the waste in the whole life cycle of products, and to limit the fit degree of clothing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consumers for personalization and comfort. Zero-waste cutting technology is suitable for multi-category design, and its basis is to carry out the pattern design within the limited rectangular range. The method makes the cutting process simplified and the cutting process is related to each other, which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industrial chain. The emerging direct forming technology expands the dimension of zero-waste fit clothing design, and designers can make innovation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weaving technology and non-weaving technology.

Further research on zero-waste technology is in line with the need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train composite talents, enhance innovation ability of brands and industrial green transform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can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improving the R&D efficiency of zero-waste technology. In the future, it is necessary to further explore the technical support logic and auxiliary standardization of computer to promote the market competitiveness of zero-waste design.

Keywords:

zero-waste design; sustainable fashion; fitted garments design; virtual fit; design methods

猜你喜欢
设计方法
怎样进行汉语拼音的教学
基于用户体验的产品交互设计研究
艺术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 18:05:44
古城墙中所包含的艺术文化解析
景观设计中的儿童娱乐场所设计与探索
让灵活精悍的微课程成为初中语文课堂的左膀右臂
文教资料(2016年20期)2016-11-07 11:37:21
低碳背景下标准化展示道具的设计方法
议传统汉字图形的设计方法
浅析儿童家具模块化设计方法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9:16:30
话剧舞台服装设计方法探究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7:12:25
浅析旅游景区公共设施的设计
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 23: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