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汀州客与闽西祖地客家文化交流:历程、特点与路向

2023-08-02 09:41俞如先
闽台关系研究 2023年2期
关键词:汀州上杭闽西

俞如先

(中共龙岩市委党校 统一战线与文化教研部,福建 龙岩 364200)

自唐至清,福建西部的长汀、宁化、清流、明溪、连城、上杭、武平、永定八县(区)隶属汀州府,被称为“汀州八县”,是学术界普遍认可的客家八县,也是闽粤赣三省交界处客家祖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汀州客家人很早就登上宝岛台湾。如宋末元初,参加文天祥勤王抗元的客家人失败后逃亡台湾。清康熙《诸罗县志·外记》载:“有宋零丁洋之败,遁逃至此者。”[1]但是,汀州客较大规模迁台始于明末清初,也由此开启了台湾汀州客与闽西(1)这里的闽西并非今行政区域意义上的概念,而是客家闽西的范畴。祖地历经几百年生生不息的客家文化交流历程。遗憾的是,学界关于台湾汀州客与闽西客家文化交流的成果甚为鲜少。(2)目前关于台湾汀州客与闽西客家文化交流的成果主要有:刘大可.闽粤台客家惭愧祖师信仰的互动发展与文化认同——田野调查与文献记载的比较[J].世界宗教研究,2018(2):97-112;张强,俞如先.田野资料与闽台客家地缘新解读——以永定涉台谱牒和口述资料为中心[J].龙岩学院学报,2020(6):47-53;俞如先.两岸客家文化的融合及其原因探析——以龙台客家为例[J].古田干部学院学报,2022(2):80-86.

本文回顾了台湾汀州客与闽西祖地客家文化交流(3)为行文简洁与便利,文中部分“台湾汀州客与闽西祖地客家文化交流”简称为“两岸客家文化交流”。的历程,分析其交流呈现的特点,并对两岸客家文化交流的未来路向提出一些建议。

一、台湾汀州客与闽西祖地客家文化交流的历程回顾

(一)正常交往期(明末清初至1949年4月)

明末清初至1949年4月,除日据时期外,台湾汀州客与闽西祖地总体保持正常的交往交流态势。

1.宗亲交流。清乾隆年间(1736-1796),入居台湾府淡水新庄的永定籍胡焯猷在台创业40年间,可能曾多次归里。[2]永定籍台胞吴春叔(吴伯雄祖父)于1908年在台湾考中秀才后,返乡探亲祭祖,住在同宗的“履顺楼”。[3]81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杭籍台胞刘龙腾每年都回上杭稔田镇官田村探亲。[4]1901949年之前,武平籍高雄铜锣湾刘氏台胞,每年中秋节都派人回武平下坝悬纯村祭祖探亲,而该村刘氏宗亲每次都杀猪宰羊款待远道归来的亲人,并备好三牲供品共同祭祠扫墓。[3]41-42

2.民间信仰交流。该时期,台湾信众(含台湾汀州客信众)捐资完善武平均庆寺宗教设施。2002年1月7日,武平岩前镇均庆寺旁出土一块石碑,石碑两面分别刻“募叩台湾乐助碑记”和“台湾府善信乐助建造佛楼重装佛菩萨碑”,同时刻着960名台湾信众的姓名和捐献银两。台湾新北三芝乡江氏族人信奉祖籍永定高头的公王,并兴建公王庙供奉公王。甲午战争前,三芝乡每年均派代表返回永定高头祭祀公王。[5]

(二)潜隐间接期(1949年5月至1987年7月)

1949年5月至1987年7月,两岸关系处于对峙及隔绝状态,两岸亲人的交流基本阻断。但是,台湾汀州客仍想尽办法与祖地亲人取得联系。该阶段的联系主要以书信为主,且大部分通过香港转接。20世纪40年代末,永定湖坑镇洪坑村林尚柱迁居香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他往返香港与台湾,将台湾亲人的书信、钱物等转送到家乡亲人。20世纪70年代,通过香港同胞罗芳璧中转,林尚柱在台湾与其连城亲人的信函得以顺利往来。此外,也有部分信件通过美国、东南亚等地的华侨、朋友联系沟通。1975年夏天,武平籍台胞钟永祥将书信寄给美国朋友,再通过这位朋友将书信辗寄到武平。1977年4月,上杭籍台胞谢其富经马来西亚槟城朋友转寄信函予上杭的母亲。随着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两岸关系不断缓和,台湾汀州客开始转道其他国家或地区悄然回闽西祖地探亲。1984年,武平籍台胞钟永祥想方设法回到家乡武平看望亲人。从1985年开始,连城籍台胞回乡省亲人数逐年增多。1986年,上杭籍台胞王美勤夫妇从香港经转回到上杭才溪探亲。

(三)稳定发展期(1987年8月至2016年5月)

1987年,台湾当局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海峡两岸近38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特别是2008年5月马英九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以来,台湾汀州客与闽西祖地客家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并取得丰硕成果。

1.宗亲交流

第一,探亲祭祖。该阶段,台湾汀州客掀起一波又一波的回乡探亲祭祖热潮。1987年,也就是台湾当局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的当年,上杭籍台胞谢其富就回上杭湖洋探亲。[4]1741988-2008年,上杭籍台胞周德光返乡共37次。1991年中秋之际,83岁高龄的台胞马莉回到家乡长汀大同镇。[3]2131993年5月,永定籍台胞江惠贞、江上清一行172人回永安高头访亲祭祖。[3]68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宁化籍台湾巫氏宗亲返宁化寻根谒祖。1996年8月,宁化县巫罗俊公怀念堂建成时,台北、高雄、彰化、桃园等巫氏宗亲86人前来参加祭典。[6]100截至2008年底,到上杭探亲、寻根谒祖、旅游、参观考察、采访等的台胞达1万多人次。[4]311-31221世纪初至2016年,宁化籍台胞返乡探亲约3 000人次。其中,宁化籍台湾同乡会理事长程功钦率先回家乡办企业,带动了大批台湾同胞到宁化投资兴业。[6]97永定籍台胞吴伯雄的13次故乡行更是影响深远,传为佳话。1995年10月,首届世界客属石壁祖地祭祖大典开幕,台湾有17个客属组织参加了盛会。[6]100截至2014年,宁化世界客属石壁祖地祭祖大典累计接待台湾客属社团和宗亲组织近百个,数万人次。[7]

第二,修祠建墓。20世纪80年代,不少台湾汀州客回到闽西家乡,看到宗祠、祖墓年久失修,纷纷募集资金,重修宗祠、祖墓。2011年3月12日,清流县赖坊南山举行马氏宗祠修复竣工暨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揭牌典礼时,世界马氏宗亲会台湾总会理事长马潮莅临典礼,并发表讲话。[8]

第三,族谱交流。1987年以来,永定江、李、胡、苏、简、卢、游、吴、陈、曾、谢、林、吕、阙、魏、廖、黄等姓氏重修族谱时,台湾汀州客都积极参与。除捐资外,有的台湾汀州客还题字题词。1994年,上杭籍台胞刘传联为家乡中都镇田背村捐资支持《田背村志》《刘氏族谱》的编修。[4]2861996年9月,台湾邱氏宗亲总会常务理事邱仕电专程抵宁化寻根谒祖,查阅宁化水茜乡安寨村邱氏谱藏。[9]

2.恳亲联谊交流。闽西祖地有影响的恳亲联谊活动,台湾汀州客都倾情相助并组团参会。1995年11月28日,宁化石壁举行中国福建宁化石壁客家公祠落成暨世界客属祭祖大典,台湾世界客属总会会长程子钦先生、副会长林烈豪先生一行7人,台北市中原客家崇正会会长陈威雄先生、副会长彭焕堂先生一行17人等17个台湾客属组织参加大典。[10]24-251998年10月16日,宁化举行第4届世界客属石壁祭祖大典,台湾世界客属总会顾问叶英超先生代表该会来祖地朝圣。[10]251995年,在马来西亚知名客属华人姚美良等倡导下,世界客属公祭客家母亲河大典已连续举办多年,台湾客属同胞每年都组团参加该大典活动。该公祭活动成为促进海峡两岸同胞交往交流交融和联系海内外客家乡亲的一个重要平台。2000年11月20日,世界客属第16届恳亲大会在福建省龙岩市举行。时任中国国民党副主席吴伯雄率团回闽西祖地参加盛会,台湾客家乡亲首次派出15个代表团共270多人来龙岩参加该恳亲大会活动。2010年6月21日,第4届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在龙岩市举办。饶颖奇、刘碧良、徐德馨、范振宗、饶庆铃、沈伯璋等台湾知名人士,以及客属社团代表、客家县代表、客属姓氏宗亲会的代表等参加了大会。2012年11月,武平县举办第二届海峡两岸定光佛文化旅游节,台湾嘉宾170人参加该活动。至2019年,海峡两岸定光佛文化旅游节先后举办了7届,每届都有台胞组团莅临会议。台湾汀州客的倾情支持,密切了台湾客属团体与闽西祖地的交流合作关系。“龙岩市与台湾世界客属总会、台湾中华海峡两岸客家文经交流协会及新北、高雄、台中、桃园等地20多个重要台湾客家团体建立了紧密的交流合作关系。”[11]

3.文化艺术交流。闽西祖地是台湾汀州客的文化原乡,文化亲缘吸引着众多的台湾汀州乡亲回乡开展文化艺术交流(表1)。

表1 台湾汀州客与闽西祖地文化艺术代表性交流情况(1987年10月—2016年5月)

(四)起伏多变期(2016年6月以来)

2016年6月以来,在民进党当局政策与新冠疫情的双重影响下,台湾汀州客与闽西祖地的客家文化交流起伏多变。

1.宗亲交流。2016年之后几年,许多台湾汀州客依旧积极回闽西祖地探亲祭祖、修祠建墓,以及开展族谱交流等。2017年,龙岩永定区接待台湾重要团组26批800多人次。同年,上杭县也接待了上百批次台湾客属重要团体。台湾汀州客回闽西祖地往往既探亲祭祖,又参加相关的宗亲文化交流。2017年12月3日,台湾中华海峡两岸客家文经交流协会荣誉理事长饶颖奇先生偕夫人莅临客家族谱博物馆参访。参访期间,饶颖奇先生向客家族谱博物馆赠送了《台湾饶氏大族谱》,并为该馆题词“族谱缘客家情”。2017年12月3日,台湾林氏宗亲会林政吉、林盛明一行6人参加了上杭林氏总祠的重光典礼。2018年,永定区共接待台湾重要社团16批865人次。2018年,上杭县接待了台湾与上杭结对交流的姓氏宗亲来家乡寻根谒祖965人次。2019年开始,因受台湾当局政策的影响,台湾汀州客来闽西祖地交流的人数大为减少。2020年,新冠疫情的暴发,使交流人数又进一步减少。2021-2022年,两岸甚至出现零线下交流的情况,其互动主要以微信、电话等形式进行。比如:上杭县丘氏宗祠管委会与台湾丘(邱)氏宗亲总会的邱明调先生一直保持密切的微信联系;2022年6月2日,连城县沈氏宗亲理事会顾问沈君旺通过视频方式,与台北的沈凤云宗亲联系,并互祝端午佳节快乐。

2.恳亲联谊交流。这一时段台湾来闽西祖地恳亲联谊交流主要集中于2020年之前,并且开始重视年轻一代的台湾汀州客回乡交流。2017年,其举办的活动主要有:台湾世界客属总会桃园分会等组团来永定区参访;大高雄观光协会理事长钟新富一行22人来上杭,参观客家族谱博物馆;举办“祖地寻源”海峡两岸客家青年学生重走客家迁徙路广播夏令营,50位台湾客家青年学生来上杭县开展寻根溯源文化活动;举办第9届海峡论坛·海峡客家(长汀)风情节,台湾中华海峡两岸客家文经交流协会理事长刘盛良等出席活动。2018年上杭春节联欢晚会上,台北上杭同乡会代表以视频直播方式向上杭人民祝贺春节。2019年7月,永定区举办了“重走迁徙路两岸客家亲”2019年闽台客家青少年广播电视夏令营活动。2022年12月30日,以云播出、云互动的形式,在福建省客家祖地龙岩市和台湾苗栗,共同举行“情系祖地 福满两岸”龙台客家青少年迎新联谊晚会。

3.文化交流。这一时段,台湾汀州客与闽西祖地在文化艺术的诸多领域,以灵活的形式开展交流(表2)。新冠疫情暴发后,客家文化仍然将台湾汀州客与闽西祖地密切联系在一起,两地交流未曾间断过,但也有一些交流明显不顺畅。

表2 台湾汀州客与闽西祖地文化艺术交流情况(2016年之后)

二、台湾汀州客与闽西祖地客家文化交流的特点

(一)展现了超越政治的强大冲击力、影响力

明末清初以来,除了“戒严”时期外,其余大部分时间台湾汀州客与闽西祖地客家文化都保持着交流。21世纪初来宁化参访的台胞涵盖了台湾社会各个阶层。“台湾同胞来访,不仅频繁,而且面广。北、南、中部都有,有政界、文化艺术界、经济界、新闻界、教育界、影视界,以及宗教团体,要员、知名人士,还有普通农民、商人、学生、家庭妇女等等,各行各业,各个阶层的人士都有。”[12]两岸客家人“具有共同的念祖重孝的情怀、共襄美好的信念、共同的中华民族认同”[13],这是推动两岸客家文化交流的动力源泉。即便在新冠疫情肆虐期间,许多台湾汀州客仍通过电话、微信等与闽西祖地宗亲保持着亲情联系。如台湾丘(邱)氏宗亲总会邱明调一直与上杭祖地保持着微信联系。台湾鹿谷乡长安寺管理委员会的简启安、黄文安等与永定下洋乐真寺理事会的曾昭良也一直保持微信、电话联系。宁化海内外巫氏宗亲联谊总会永远名誉会长巫瑞才也一直与台湾巫氏宗亲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可见,台湾汀州客与闽西祖地客家文化交流始终是历史的主流,是任何力量阻挡不了的,彰显了客家文化交流超越政治、克服人为困阻的强大冲击力、影响力。

(二)具有深厚的地缘、血缘、业缘基础

第一,地缘方面。许多定居台湾的汀州客家人业已形成强烈的祖地认同,石壁、瓦子街认同符号根深蒂固。[14]因为强烈的闽西祖地认同,台湾汀州客往往将台湾的家园、房宅用原乡的名字命名。如武平象洞水寨子村练锦芳等人在清嘉庆年间渡海到台湾新竹县开基,将开基地命名为水寨子村。[3]40-41上杭籍台胞何尚文将在台的房子取名“存耕筱筑”,将家乡祖屋“存耕堂”名字嵌入台湾的房名之中。[4]322对闽西祖地的钟情和指向,吸引着台湾汀州客源源不断地回闽西祖地交流,不少迁居他处的台湾汀州客也回闽西(汀州)认祖归宗。如浙江青田籍台胞饶及人得知自己祖居地在福建汀州后,便于2015年9月10日不远千里回到长汀寻根谒祖,并参加了汀州济宇公祠重建大会。

第二,血缘方面。台湾汀州客与闽西祖地客家人血脉相连。2020年底,永定区湖坑镇六联村曾屋寨重建祠堂——鲁国堂。台湾宜兰宗亲曾再坤等10人各捐1 000元人民币,赠送“血脉相连”牌匾,并在发来的贺信中指出:

我们的先祖是第十二代裔孙,于清朝初期从南靖高港迁徙台湾宜兰,至今已有290多年。我们虽居外地,但我们的心永远和故里连在一起,我们曾两次回高港崇本堂祭拜万八郎公等列祖列宗……。

第三,业缘方面。伴随着台湾汀州客与闽西祖地文化交往的不断深入,众多产业、事业领域出现了权属交织融合的现象,而且越来越普遍。永定大溪寨下垅永昌楼一直是两岸共享产权的土楼。该楼天井左侧部分墙体倒塌后,台湾宗亲出资重建坍塌部分,与全楼保持一样高度,融为一体。永昌楼碑记言道:

渡台裔孙中和市广平祠祭祀公业游光彩派下重修。

公元二零零八年六月

台北长汀同乡会自1991年起每年捐款1.2万元人民币,用于长汀一中设立奖助学金。[15]武平籍台胞谢平昌、谢行昌兄弟在中山镇以其父谢肇齐之名,设立“谢肇齐奖助学金”,本金50万元人民币。[16]宁化籍台胞程功钦于2014年捐资在宁化设立“宁籍台胞程功钦助学金”,资助宁化贫困学子。[17]

(三)交流范围、领域与形式不断拓展

台湾汀州客与闽西祖地客家文化交流的初始阶段具有明显的血缘性、地缘性特点,侧重围绕客家独有的文化形态展开交流,交流范围以客家人为主。伴随着两岸交流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非客籍人士也加入其中。20世纪80年代以来,台湾巫罗俊后裔和其他巫氏后裔多次组团到宁化参加巫氏宗亲恳亲大会,捐款扩建了宁化县翠江镇中心地带的巫罗俊怀念堂,非巫氏的台湾凤山区北辰宫主任赵福荫也多次来宁化祈福。这说明宁化和台湾客家的关系由血缘发展为神缘,成为一种具有同源的渊源关系的文化渊源。[6]99加入客家文化交流的还有民进党前主席许信良。2000年11月20日,台胞丘正吉先生投资建设的姜太公旅游中心第1期工程举行竣工仪式,丘正吉先生邀请许信良、丘创良等台胞前来参加竣工仪式。许信良先生发表的致辞承认自己是姜太公后裔,是中华炎黄子孙,表示要为中华民族的团结发展而努力。[4]392客家文化交流的拓展进一步扩大了客家文化交流的影响力,壮大了客家文化交流的声势。

与此同时,台湾汀州客与闽西祖地客家文化交流领域不断拓展。一是少数民族文化交流方面。2017年3月,台湾彰化县台中代表15人、台湾蓝氏宗亲会代表6人,应邀参加上杭县首届“三月三”畲族文化节活动。2018年4月,130多位台湾客人应邀参加上杭“三月三”活动。二是两岸成年礼交流方面。2018年10月13日,上杭县举办以“共习国学、增进友谊、感恩立志、情系中华”为主题的第4届“两岸成年礼”活动。金门共有135位嘉宾代表、师生代表莅临此次活动。三是龙舟文化交流方面。2019年9月,中国·闽西(上杭)第3届世界客属龙舟文化旅游节在上杭县举行,由黄逸政率领的台湾逸游龙舟队参加了此次活动。客家文化交流领域的拓展,预示着两岸客家文化交流已超越族群范畴,日渐向中华民族共同文化方向靠拢。

此外,交流的形式也不断拓展。新冠疫情暴发后,台湾汀州客与闽西祖地客家文化交流通过线上线下同步直播等形式进行。2018年,上杭春节联欢晚会上,台北上杭同乡会、彰化县员林市市长通过视频形式向上杭人民祝贺春节。2020年11月14日,上杭县太极拳协会和台湾陈氏太极拳总会共同承办的“海峡情·太极缘——2020年上杭·台中客家太极文化交流会”运用云技术进行直播。2022年7月4日,福建龙岩和台湾苗栗举办的第4届海峡两岸青少年客家话演讲比赛,也通过网络直播平台,以线上线下同步直播的形式进行。

三、台湾汀州客与闽西祖地客家文化交流的未来路向

客家文化是客家人共有的精神家园,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具有独特的品位和优势。新时代,应根据台湾汀州客与闽西祖地客家文化交流的特点及面临的新情况,因势利导,全面提升两岸客家文化交流的水平。

(一)挖掘客家文化蕴涵的价值,全面复兴客家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超越时代的价值意义,“复兴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18]是时代的呼唤,也是两岸客家文化交流的基础工程。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不可或缺部分的客家文化,延续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天下意识、亲情意识和文教意识,是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宝贵的精神财富。2022年3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的《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明确了客家文化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地位。复兴客家文化是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闽西祖地要贯彻落实《龙岩市客家文化保护条例》,建设国家级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着力挖掘客家文化蕴涵的价值。比如:闽西明溪县是南宋理学一代宗师杨时的故里,杨时的理学思想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建议推动海峡两岸协同开展杨时学术思想研究,发掘其思想价值,增强对闽西祖地客家文化的认同。此外,建议建立健全客家话保护机制,形成“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忘客家话”的浓厚氛围。

(二)创新交流方式,活跃两岸客家文化交流

创新是活跃两岸客家文化交流的第一动力。近年来,针对两岸客家文化交流面临的新情况、新特点、新挑战,闽西祖地的许多联谊组织和民间社团牢牢把握交流的主导权、主动权,因势利导创新交流的方式。比如:2021年,面对新冠疫情的肆虐,上杭县有关方面主动应变,积极支持、鼓励上杭县林氏、丘氏、钟氏等姓氏宗亲会在清明节期间通过直播连线、发送照片和视频方式,与台湾姓氏宗亲会开展联络交流,拓宽了两岸客家文化交流的形式,展现了信息技术助力两岸客家文化交流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新冠疫情已基本结束,但疫情期间台湾汀州客与闽西祖地客家文化交流常用的技术手段、方式仍要持续使用。同时,应适时引导联谊组织和民间社团,跟进信息技术进步的步伐,以5G、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为支撑,形成交流手段多样的客家文化交流新格局,实现科技与客家文化交流的深度融合。

(三)打破传统单向交流模式,推进两岸客家文化融合发展

台湾汀州客与闽西祖地客家文化交流,有力证明了两岸客家一家亲的亲缘关系。一些台湾汀州客爱国爱乡,勇担社会责任,乐善好施,向闽西祖地捐赠大量的钱物(含捐匾额)。新时代,应顺应两岸融合发展的历史趋势,打破传统单向交流的模式,推进两岸客家文化融合发展。比如:引导闽西祖地客家宗亲,积极参与台湾汀州客宗亲的文化交流,设立公益基金,多向台湾汀州客宗亲捐赠钱物等。同时,建议闽西祖地的有关联谊组织和民间社团,主动担负起促进两岸客家文化交流走深走实的使命,借鉴永定县(今永定区)金谷寺与台湾彰化定光佛庙缔结友好关系协议书[8]的形式,主动与台湾的有关客家联谊组织和民间社团对接,积极签订相关协议,促使台湾汀州客与闽西祖地客家文化交流机制化、制度化,推进两岸客家文化深度融合发展。

(四)讲好客家文化故事,拓展两岸客家文化交流对象

客家文化具有显著的开放性、包容性的人文特质,较为完整地传承了中华文化的丰厚内容,吸纳了不同民族(如畲族等)、不同民系(河洛、广府等)的文化营养,成就了博大精深的客家文化。建议讲好客家文化故事,挖掘更多反映中华文化底色的元素,吸引众多台湾非汀州客参与两岸客家文化的交流活动。目前,相当部分台湾汀州客已定居美国,一些旅美的台二代、三代与闽西祖地鲜少交流,逐渐淡忘客家文化。建议做好旅美台湾汀州客工作,适时建立沟通联系渠道,积极传播闽西祖地的志乘谱牒,及关于闽西祖地历史文化和发展现状的视频或书籍,讲好客家文化故事,让客家文化记忆在旅美汀州客中深深扎根,促使台湾汀州客与闽西祖地客家文化交流的对象向台湾旅居海外的汀州客延伸,拓展两岸客家文化交流对象。

猜你喜欢
汀州上杭闽西
郭祥正汀州诗一首(书法)
永武高速上杭段视频系统高清改造方案探讨
走近“红色闽西”主题采访
诗意中华 溢彩杭川 2018《中华诗词》上杭紫金·金秋笔会启事
闽西灯笼点燃乡村狂欢
闽西山区艺术扶贫的“她力量”
2018《中华诗词》上杭紫金·金秋笔会在福建上杭举行
汀州客家祠堂革命薪火相传
汀州知州陈轩的廉政小故事
上杭 上杭县创新财政投入机制促进贫困村如期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