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惠敏
摘 要: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教育改革要求下,围绕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深化课程教学内涵成为众多教师研究内容。高职茶艺课程中涵盖了大量的思政、德育教育元素,若教师借助有效教学方式开展融课程思政的教学活动,能够进一步丰富课程教學内涵,有利于学生文化、德育修养发展。文章就课程思政理念下的高职茶艺课教学策略进行研究,并对此提出相应看法,旨在打造高效课堂,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养茶艺技能人才。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职茶艺课;教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14-0070-04
2020年6月,我国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1]。为此,很多高职院校和茶艺课程教师积极顺应教育时代发展,在育人过程中围绕课程思政,构建全新教育体系,为培养综合化、高素养人才提供平台。为了进一步实现教育目标,切实推动课程教学发展,高职茶艺课教师应深入挖掘教学中潜在的思政教育元素,之后借助有效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打造高效课堂,使学生在掌握茶艺技能、知识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素养发展,进而满足社会对高素养茶艺技能人才的需求。
一、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职茶艺课的作用
首先,满足社会对高素养人才的需求。在当前教育改革持续深入的背景下,社会对旅游专业人才提出更高要求,学生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知识和技能基础,还需要具备文化传承意识、良好的职业素养等。在这一背景下,很多高职院校和茶艺课程教师开始在教学中围绕课程思政开展教学活动,将这一育人理念充分融入课程教学每一阶段,切实构建“三全育人”育人体系,促进茶艺课和课程思政形成相互补充、互相融合,以此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为其未来就业、发展等做好保障。其次,顺应教育时代发展。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围绕这一理念培养更多新时代人才。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国高等教育需要将价值观塑造、知识传授以及能力培养等融于一体,引导学生在知识和技能学习中不断树立认知。不仅如此,目前课程思政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关键举措,这一育人理念与素质教育契合,利于改善当前教育现状,打造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职业教育体系,进一步推动课程教学发展[2]。
二、课程思政下高职茶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参与度低
职业教育面向社会,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同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与企业联系更为密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确保实践教学与企业实践项目相统一,专业课程思想建设离不开校企合作,以此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此外,校企双方相互协同创新专业教学,是落实课程思政的关键环节,不过结合现有资料进行分析,目前很多企业注重经济效益,整体思政意识薄弱,并未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价值引导作用,导致新时期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想建设目标难以实现。
(二)师资力量建设不足
茶艺课落实课程思政的关键在于课程教师,他们对课程思政育人理念的认同和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现阶段高职茶艺课教师普遍存在教育能力和素养参差不齐的情况,教师的学历层次范围较广,受到的教育深度不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素养与能力的差异, 教师的素养影响着其本身对课程思政的认知以及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教师的能力影响着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效果。
一些课程教师深入探索如何落实课程思政,一些教师未关注到全新教育理念的引导价值;一些教师可以及时发现课程中涵盖的思政教育元素,并开展针对性教学活动,一些教师却难以将全新教育理念融入人才培养每一阶段。学校在发展中也并未重视新时期下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教育能力限制了课程思政下茶艺课教学改革进度。
(三)实践活动单一
1. 传统茶艺课教材教学内容相对滞后
基于全新时代背景,高职茶艺课应秉持“厚基础、宽口径”的育人理念,教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侧重创新以及应用性,关注学生全方位能力以及素养的发展。
当前很多高职茶艺课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强调理论基础和思辨能力而忽视实践操作和动手能力、教材和教学内容等没有与职业技能岗位需求挂钩,教学项目也与实际脱节,缺乏特色,存在不能与时俱进的问题[3]。
2. 对中华传统茶文化认知不到位
实际上,高职相关专业学生学习了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等相关专业基础课程和文化知识,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不过其中有很多学生对该课程并不重视,缺乏对民族茶文化知识的认知和传承的精神。校内配套进行茶文化展示的平台较少,学生参与校外茶文化研学实践机会不多,在自主学习下实践能力较弱。
三、课程思政理念下的高职茶艺课教学策略
(一)打通校企合作,完善育人体系
在课程思政视角下,校企联合机制为课程教学改革注入全新动力。基于此,为了充分体现课程思政的引导价值,进一步实现新时期下的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在发展中可积极与相关的企业合作,通过联合茶馆、茶艺文化公司等单位,构建新时期下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机制。首先,校企合作搭建共赢平台。围绕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学校可组织校内茶艺课程教师积极前往企业一线进行学习,使其掌握茶艺实践标准、企业用人要求,进一步提升教师教育能力;学校可定期邀请企业茶艺大师、项目人员来校演讲、辅助教师开展教学活动,通过这一方式丰富校内茶艺课实践教学内容,为学生构建类似真实的学习环境。其次,学校在选择有综合能力、生产资源丰富企业基础上,可组织教师与专业人员、工程师积极沟通,制订全新教学方案,进一步完善教学体系。学校专业教师联同企业工作人员,双方共同挖掘实践教学项目,使学生在类似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实践,不断提升自身职业素养以及能力,促使学生综合化、多元化发展;专业教师也可与企业人员交流,双方重新规划、完善茶艺课人才培养方案。最后,围绕课程思政构建协同育人机制。例如在大一阶段的课程教学中,学校茶艺教师和企业工作人员应打好学生文化、理论基础,让学生意识到茶艺文化学习的重要性,重点培养学生文化传承意识和正确价值理念;针对大二阶段学生,学校教师可协同企业工作人员前往校企联合创办的实训基地进行学习,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文化素养,使其感知茶艺文化魅力;针对大三阶段的学生,茶艺大师可协同教师开展融创新创业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不断发展、正确看待茶艺岗位[4]。
(二)创新教育载体,渗透课程思政
在全新教育视角下,茶艺课程教师为了更好地渗透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应积极引入全新教育载体,从而进一步实现新时期下的教学目标。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对知识、技能等进行講解,随后让学生掌握,此种教学方式虽然能够确保教学进度,但是不利于学生主动加入学习过程,也难以实现课程思政渗透目标。在“互联网+”背景下,课程教师可应用信息技术这一全新载体,开展针对性教学活动。
例如教师借助多种网络资源信息化手段,可结合茶艺课的特点设计微课程、微视频等知识,围绕高职生思维逻辑、性格特点打造良好教学环境,借助信息化资源实施互动教学,开展角色扮演活动等。例如在《制茶基础》相关内容中,笔者借助混合教学法和线下任务教学法开展了教学活动,借此实现思政渗透目标。为了最大化教学效果并渗透思政教育,在课前笔者整合了相应教学资料,将其设计为视频、自主学习案例、学习流程等,其中也有茶制作工艺具体流程,旨在引导学生体会制茶人的工匠精神。之后笔者将相应内容上传至学习App,学生需扫码进入其中学习,同时App也开放了交流模块,他们可以进行交流,笔者则整合学生学情,了解其学习难点所在。在之后的线下教学中,笔者围绕学生学习弱点开展针对性教学活动,进一步实现课程思政下的教学目标。不仅如此教师也可发挥互联网资源、信息化平台优势,根据学生喜爱互联网的特点,将茶文化、茶艺、茶叶介绍等相关资料、视频上传至班级学习云平台,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茶文化、行茶礼等内容,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爱国热情,促使其文化传承意识发展,进一步实现新时期下的教学目标。
(三)提升教师教育能力,构建双师型教育团队
在课程思政教育背景下,茶艺课程教师教育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育改革进度,关系着课程教学质量,因此为了实现既定教育目标,并发挥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引导价值,笔者认为学校在发展中需要提升教师教育能力,积极构建双师型教师团队,从而为后续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做好充分保障。笔者认为学校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着手提升教师教育能力。首先,学校领导人员和管理人员需要转变办学理念,意识到课程思政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价值,将人才培养侧重点置于学生多元能力提升上,之后安排、落实师资力量提升方案,明确茶艺课程教师教育能力提升目标。其次,积极开展围绕课程思政的师资力量提升培训。第一,学校可组织教师前往企业一线进行调研,使其了解现阶段茶艺文化、生产单位的用人要求、生产标准等,引导教师将这些内容落实到人才培养过程中,从而丰富课程教学内涵,为后续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做好保障;第二,结合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学校积极开展相应的师资培训活动,让教师深入理解这一教育理念,掌握更多教学方法;第三,学校要组织教师定期召开教研会议,让教师就近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避免教学活动出现偏差。最后,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在发展中可在与茶艺馆、茶生产单位合作的基础上,定期要求企业工作人员、项目工程师来校引导,使其辅助教师开展教学工作,将现代学徒制充分落实,实现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渗透,从而实现新时期下的教学目标,切实深化课程教学改革。
(四)挖掘教学资源,渗透课程思政
在课程思政教育视角下,教育资源的挖掘、利用是开展针对性教学活动的关键前提,因此在全新教育视角下,茶艺课程教师在育人过程中为了确保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需要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始前,深入挖掘教学中潜在的思政教育元素。这一方式具有关键性以及引导性,能在很大程度上支持教师开展针对性教学活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具体开展挖掘的过程中,需围绕着茶艺类教学模式需要做好相关德育元素特色课程的建设,开发相关素材。比如茶艺类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讲解与茶艺相关的文化和历史,从这一角度出发,提高民族自信等方面的教育,强化其专业学习的情怀,也为其后续的学习提供保障、支持,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5]。
(五)完善制度加强规划
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为了进一步实现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并提升整体教育质量,学校在发展中也需要借助制度建设这一措施强化人才培养质量。第一,在发展中教师可将现有的制度进行调整,从而将全新教育理念充分融入课程教学每一阶段以及日程中,实现二者有效融合。这一方式能够让课程教学更具引领价值,切实实现转变以及发展目标,避免课程思政下的茶艺课程教学活动出现教学偏差。第二,在现行教育背景下,教师也还需要结合茶艺类课程的具体现有情况进行一定程度调整,选取相关专业以及2—3门左右的课程进行试点,比如与茶文化相关的理论课程进行融合,让传统的思政教学与专业课程、理论课程联系在一起,切实实现理实合一的建设目标。通过专业的方法,提高整体的效果,最终成效更佳,规避常见的问题。第三,教师也需要积极进行课时以及进程等方面的规划,细节性地对每一个细节都进行调整,进一步采取适宜性的措施,有效优化最终教学与教育的质量,辅助学生现有专业能力的提高,让其现有的课程教学更加细节化,这样可以提升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将全新教育理念与课堂教学有效结合。
(六)开展课程思政实践教学活动
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打造第二课堂是众多茶艺课教师的不二之选,这一措施利于培养学生文化自信意识、弘扬传统文化。从这一角度进行分析,在全新教育背景下,为了进一步实现课程思政下的教学目标,学校和教师应形成全新教育合力,发挥第二课堂对茶艺课实践的促进作用,例如学校可创立茶艺社、工作室等,引导学生掌握更多茶文化、茶道知识。除此之外,为了进一步强化茶艺课程的育人价值,学校和教师可组织多元化茶艺文化、竞赛等教育活动,以此实现新时期下的教育目标,促使学生全方位发展。
例如在实际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和联同社团,开展茶艺竞赛、成人茶礼仪等教学活动,进一步拓宽课程思政的教育路径。笔者在茶艺竞赛中,组织学生运用不同的泡茶方式竞赛,在引导学生互动、交流经验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规则意识,使其形成良好的审美、文化传承理念;笔者围绕追寻茶艺人的踪迹开展调研活动,使学生以合作的方式对茶文化起源、茶文化发展的相关人物进行调查,使其通过了解陆羽、吴觉农等名人的事迹,自觉成为茶文化的宣传使者,进一步实现课程思政下的教学目标。
(七)完善教育评价
在思政教育视角下,为了进一步提升教育成效,茶艺课程教师在需从实际出发,围绕教育改革需求完善评价机制,从而构建相对完善的评价体系。传统教学中教育评价主要是教师结合学生基本考勤情况和学生考试结果对学生进行评价,但是此种方式相对单一,不足以让学生及时发现自身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且教师也无法把握学生具体学情,这显然无法满足课程思政下的课程教学改革需求。对此,基于全新背景茶艺课程教师则需要重视多元主体、多层次的评价,借此引导学生及时发展自身在实践中存在的不足,树立学生不断发展的意识。专业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评价情况,对实训教学进行分析,并及时调整教学方向,确保之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首先,学生的参与意识、参与积极性等。这一内容的评价主要是督促学生及时加入学习过程,并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其次,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价。任务完成情况是学生进行任务的具体体现,可以起到激励的作用。最后,可以在考试内容中加入课程思政评价,激励学生不断发展,以此确保思政教育与育人的协调发展[6]。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和茶艺課程教师积极顺应教育时代发展,在育人过程中落实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利于丰富教学内涵,实现学生多元能力以及素养的发展。因此,基于全新教育背景,高职院校思政教师应关注学生主体,重视课程思政对人才能力提升的重要价值,并开展针对性教学活动,切实实现学生综合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 (2020-05-28). 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2] 陈小平. 建立在中华文化基础之上的高职茶艺课程教学探索[J]. 亚太教育,2015(30):133+128.
[3] 钟卫红,古能平. 基于学生学习需求的高职茶艺英语课程教学改革[J]. 广西教育C(职业与高等教育版),2013(04):59-60+65.
[4] 李海芳. 高职院校茶艺英语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以山西晋城职业技术学院茶艺专业英语教学为例[J]. 山西广播
电视大学学报,2017,22(03):49-52.
[5] 周岚. 微课在高职茶艺实训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1(03):22-26,34.
[6] 冯春艳.高职院校“茶艺基础”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研究[J].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20,18(03):88-91.
(荐稿人:刘逸,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淳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