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的“情”与“思”:南非当代面具雕塑艺术

2023-08-02 11:55李双秀
美与时代·上 2023年6期
关键词:当代形式

摘  要:南非当代雕塑家安东·斯密特与迈克尔·阿尔法诺将自己个人内心的体验、对社会现实的感受、对人类生活状态的理解融入到雕塑创作中。他们的作品形成并根植于非洲艺术思想与精神之上,在具象与抽象的形式表达下体现了雕塑家的个人情感以及对观众所传达的情感体验,并映射出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和对生命的理解与思考,形成了艺术风格独特的创作现象。

关键词:当代;面具雕塑;形式;具象与抽象;情感与哲思

20世纪的哲学思潮与社会的极速发展促使个人寻求解放,艺术家们不再满足服从于社会层面的身份,而是逐渐打破旧秩序旧传统的藩篱,摆脱机械化社会现实的现状。表现在艺术中,传统规范的艺术标准无法支撑其当下的艺术创作,他们更多地开始通过夸张甚至抽象的形式语言,来激发个人情感的抒发以及表达对社会现实与生命的思考。

其中,当代面具艺术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面具形式与固定的实体材料,将人脸直接视作面具,其含义与情感有了更强烈的表现,从而形成新的审美形态,表现出艺术家们对生命和现实的哲学思考,使“面具”更接近人的本质属性[1]。人脸面具雕塑作为人脸面具艺术的一种,已然成为了一种创作现象,艺术家们通过个人的内在经验,将捕捉到的暂时的情绪变化转化为即刻的艺术符号,凝固的表情瞬间可具象为一张面具,从而抽象为一种“面具化”的艺术效果,这里将之称作为“面具雕塑”。本文主要以安东·斯密特与迈克尔·阿尔法诺的面具雕塑作品为例进行探讨与分析,从其创作形式出发,结合艺术家的情感表现与哲学思考,从而对南非面具雕塑艺术形成新的理解。

一、安东·斯密特与迈克尔·阿尔法诺

面具雕塑作品中的形式表达

南非当代的雕塑家安东·斯密特与迈克尔·阿尔法诺的面具作品,雕塑形式在具象与抽象之间不断地融和与纠缠。所谓具象与抽象之间,首先在形式语言上,艺术家将个人的体验与巧思融入具象的形式表达中,运用传统雕塑技法具象地再现人脸特征与瞬间性的微妙神情。其次在创作手法上,他们将完整的面具解构,局部破碎性处理,从而形成强烈的艺术效果。这种整体与破碎的构造关系能够在视觉上刺激人的心理反应与思维活动,也达到了两种形式语言的融合与渗透。

艺术史中,“具象”与“抽象”在雕塑语言中并没有清晰而准确的学术定义。从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中理解“具象”与“抽象”,两者都是经由知觉活动组织或建构成的“形”[2]。艺术领域中,“具象”表现事物的外在真实,更注重在视觉形象上的表现,可以解释为雕塑形象和它所要展示和表达的对象,两者之间在视觉上具有相像性,把一个物体、一个人像或自然的一部分转化为艺术作品,如图1和图2的面具雕塑作品。

图1是安东·斯密特的艺术作品。该面具在材料上使用钢铁金属,有着厚重的历史感,联结着斯密特的成长背景,表现出其特有的艺术修养,而这种艺术修养根植于南非的民族文化中。在创作形式上,面具的塑造具有人脸形象的普遍性与典型性,微闭的双眼与浅浅翘起的嘴角有着厚重的静谧感,瞬时性的表情体现出对苦难的和解,又仿佛波澜不惊。在艺术家的创作下,作品形象的美感与体悟式的情感构建出强烈的艺术效果,既表现出“具象”事物的外在真实,又形成了不一样的视觉形象,迈克尔·阿尔法诺的面具雕塑作品中也体现出了该艺术形式的表达(如图2)。

在具象人脸表现的基础上,雕塑家们进行了抽象的创造,在创作中舍弃、排除和提取,从自然物质中解脱出来。他们在具象人脸形象的复刻下运用抽象的艺术语言和形式,将之解构、消减和破碎,形成一种新的表达形式。在这种形式的表达下形成由形式、色彩构成的,具有“力”与“质”的视觉形象。斯密特与阿尔法诺的面具作品在具象人脸表情的塑造下糅合了抽象的形式表现,将人的右脸部分巧妙地削减与破碎,形成无序的残缺不全,像布满裂痕一般,其中深意,引人遐想。

可以发现,南非当代面具雕塑的形式表达,不是按“看到”的样子,而是按“应该”的样子去做的。“应该”富有主观性,表达出雕塑家个人的观念,虽然受到南非传统艺术的影响,但这传统不过是许多代人的主观结果,是不同时代的雕塑家们主观意识与经验的累加。他们不重描绘视觉所看到的景象,而更倾心于表现心中的艺术想法和想象的世界,创造出具体与抽象边界逐渐模糊的雕塑作品,其形式更多地从无秩序的抽象中向以具象为基础、抽象为拓展的创作形式过渡。在当代环境下,将静态的雕塑置于与观者流动性的互动构造关系中,具体与抽象的对比突出雕塑家个人情感的表达,也冲击着观者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是基于相似或者想象相似的个人经验而实现的共通,也引发新时代的哲学思考。

总而言之,南非当代面具雕塑艺术继承于非洲面具雕刻的传统,但由原始传统的抽象雕刻逐渐与时代具象人脸雕塑特征相结合,其创作观念在非洲雕刻的启发下与现代艺术精神相共鸣,表现出具象与抽象相呼应的形式特征,使作品充满直接冲击人们神经的新鲜感和律动感,加大了作品带给观者的情感体验。而面具雕塑将人脸情绪直观反映,以雕塑为材料载体进行创作,也可以说是当代艺术中强烈突出个人内在情感与思想表达的艺术创作形式之一。

二、具象与抽象形式

语言之间所传达的情感与体验

艺术是情感的载体,正如苏珊朗格在《情感与形式》中所言:“艺术家创造的是一种符号—主要用来捕捉和掌握自己经过组织的情感想象、生命节奏、感情形式的符号。”[3]可以说,一切艺术都是情感的外化表象与显性符号。雕塑艺术作品是雕塑家表达自我感情以及一切情感概念的表象载体,与作者的自我情感是分不开的,其艺术语言反映了雕塑家个人情感的世界,而这个世界包罗万象,映射着其生存时代的社会经验。

安东·斯密特的雕塑面具作品在具象人脸形象的基础上通过抽象形式的衍化,在情感上与观者产生着有力的交流。人们评價他的作品拥有一种原始的、泥土般厚重的力量,这种力量让人觉得天生就是根植于非洲的。这种情感体验正是安东·斯密特从出生以来其生存经验的反馈,与南非的社会背景、历史文化、艺术思想等都是分不开的,与其说是其自我的情感表现,不如说是整个社会与现实的情感经验。正是由于这种个人与时代的共通性,从而推动艺术家与观者产生共鸣,创作出富有情感性的艺术作品。

具象形式的构造体现着人脸形象的普遍性,是斯密特对自我民族与社会的认可,对其情感的再现,也夹杂着对人类发展所寄予的热忱。而其中残缺与破碎的抽象形式表现,整体与部分的构造关系,则是他对南非特有的现实与苦难的表象再现,是绝对意义下的隐喻与象征,结合淡然的情绪表达突出其创作的个人态度与感情,反映出自我情感世界的变化,并依托于整个时代背景与社会现实。这种具象与抽象的形式表达,使得面具雕塑具有了情感的嫁接性与象征性。正如斯密特曾说:“一个人,是由他所做的各种选择组成的。”而这种选择来源于其生存时代的社会经验与情感体验,通过具象与抽象的形式表达,展现出他生命中的自我信念与热情,又以此激励观者勇敢奋进,从苦难中吸取经验,推动观者领悟生命的真谛,与作者实现体悟式情感经验的交流与互动。

可以看到,具象雕塑的形式表现,传达的是思维层面的内容与现实文化的基础,比如雕塑家的情感与思想。抽象的形式表现更容易让人形成思维的延伸和个人体验,观众在面对抽象形式的表达时,能够自我联想出更广泛的思维和感受空间[4]。南非当代的面具雕塑模糊了具象与抽象的边界,既直接表现出雕塑家个人的情感,又给观者带来丰富而强烈的情感体验与想象。观者在具有情感象征性的面具雕塑作品面前,会被无意识地带入到雕塑家艺术创作的情感体验中,从而由自我的情感概念转换成大众普遍的情感共鸣,在此,情感与形式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都拥有他们独特的情感体会。南非面具雕塑就是基于本土的民族文化,运用现代形式语言从而将自我独特的情感注入到雕塑作品中,来传达雕塑家们对当今社会及生命发展的理解与情感[5]。这种情感性是不同时代下个人经验的累积,而面具雕塑正是其艺术的载体,表现着雕塑家内心的情感或者一个时代的社会经验。

三、具象与抽象形式

语言载体下的哲学与思考

雕塑家的艺术创作往往是从自身对某方面的思考与共鸣开始,进而运用艺术手段表达自我的所思所想,最终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也可以反映出该时代下大众对于生活现状的理解与思考。

南非面具雕塑的魅力不仅在于具象与抽象之间的外在形式设计,更重要的是面具雕塑背后的內涵与哲学思考,包括对人性和生命内在深度的探索,对社会现实的态度与思考。安东·斯密特与迈克尔·阿尔法诺的面具作品就深刻地阐释了这一点,既偏向于抽象形式的构造,又不放弃“具象”的表现手法,深刻体现了创作者的态度与思想。

(一)对生命的探索与价值的思考

时至今日,科技的飞跃造成了大众对自然的远离,这种社会现实催发着雕塑家们转向对内在生命的探索以及生命价值的思考。安东·斯密特与迈克尔·阿尔法诺的面具作品以自然生命状态的人脸本身来进行创作,将自己对社会发展的感受、人类生活的状态、个人内心的体验融入到艺术创作中,从而体现出自我对生命观念的挖掘和对生命价值需求的重视等。

阿尔法诺的面具作品《Turning Heads》(如图3)整体上创作形成一张超级大的人脸,以石头形式的树脂材料叠加组成,不同的颜色代表着不同肤色的人类,体现出不同的种族同处于一个生命体中,描绘了不同世界与空间下的生命形式,他们同呼吸,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每一个个体都是生命的体现,同样的生命搭建起普遍的空间效应,对于不同的种族、不同的地域、还有人类所处的不同的社会,都具有一致性[6]。

在安东·斯密特的面具作品(如图4)中,偏向于非洲本土面孔的雕刻塑造,其金属材料的使用充满着浓烈的厚重感与风霜感,微扬的头颅与眼角又彰显出应对苦难的勇气与直面生命的态度,体现出南非本土历史的厚重与对自我生命形式的肯定。他们是自然天地中的一员,这种生命的探索与价值的肯定表现了雕塑家以及整个社会应对生命轮回的坦然,对生命进化之链延续的肯定。

生命形式的复刻即是不同语境下对生命的体验与探索,从而形成对生命价值的思考与判断。一种生命形式的出现,可以扎根到更深层的土壤中,枝芽生长到可获得更多阳光的地方。人类是社会历史主体,人作为地球上最高级的物种,对于生命的体验已经度过了生存的束缚,向更广泛的空间领域生长、延续、发展,这种体验体现在哲学、艺术等文化形式中。南非当代雕塑家的面具雕塑作品不仅体现出其对生命外在特征的把握与描绘,更能够深入表现对生命内在价值的理解与挖掘,以生命本体展开对生命本身的探索与思考,通过面具雕塑作品呈现出来,从而实现了形式与内涵的相互交接。他们在雕塑创作中思考着自我与民族、生命与时代的关系,进而表达对生命能量的敬畏。

(二)对现实的思考与生命的理解

随着艺术语言走向破碎性和无序性,表现形式界限也逐渐变得模糊,雕塑家们开始寻求具象与抽象之间的游离感。阿尔法诺的面具作品《Questioning Mind》(如图5、图6)系列保留了“具象”人脸五官的雕刻,并赋予其不同的瞬时表情,又结合了抽象的艺术解构,将额头削减,走向破碎性,给予观者视觉上的刺激,具象与抽象形式之间的互动纠缠更是给予接收者更多的想象空间。人类的表情、可视化的思考、社会与现实的显像表现与构造背后的隐喻和象征,略带麻木的情绪表达都传达出艺术家略带强制性的反思体验以及隐喻下的个人态度。阿尔法诺自己曾说:“最好的雕塑就是会激发人们的讨论,并带来变化。我的作品就是强迫观者去体验、思考并更加完整地去理解生命本身。”这些面具雕塑的创作直观地表现出充满“质疑”的信号,雕塑家通过把一个人的头部经过结构的削减变成了一个大大的问号,这个问号代表着头脑和无限的思考,隐喻着人类永无至今的思想。这种利用面部来阐述哲学理念的艺术表现,让人无法区分开他的作品是具象的还是抽象的,或者两者兼具,令人深思。

南非当代面具雕塑创作中具象与抽象的形式表达拓展了雕塑的艺术张力,从而形成了在情感上的积极意志以及思维品质。同时在作品形式与内容的彼此调和下,雕塑家们向观者表述内含的“故事”,也从中得到了属于自我的独特信息,从而引发思想上的延伸与思考,形成根植于非洲艺术思想与精神之上,艺术风格独特的创作现象。

四、结语

任何艺术作品的产生都离不开形式语言的创新,而这种创新又往往依存在不同民族文化的独立性中,从而达到情感与形式的和谐共生。从安东·斯密特与迈克尔·阿尔法诺的面具作品中可以看到,南非面具雕塑因其具象与抽象的形式表达,体现出当代雕塑家对生命的探索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反思。这种反思是感性和理性的,是雕塑家的情感表达,隐喻象征着哲学思考,从而给观者强烈的情感体验,引发社会层面的广泛深思。

参考文献:

[1]关煜.中国当代艺术的“面具”现象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9.

[2]林馨之.游走于具象与抽象之间—欧姬芙绘画研究对《微观宇宙》创作的启示[D].苏州:苏州大学,2020.

[3]朗格.情感与形式[M].刘大基,周发祥,傅志强,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455.

[4]杜猛.中国当代雕塑的具象与抽象表现语言研究[D].沈阳:沈阳大学,2017.

[5]郭晓婧,史银红.“移情说”的情感在雕塑中的体现[J].大众文艺,2018(18):54-55.

[6]李成珂.当代雕塑对于生命表达的探索与思考[D].贵阳:贵州大学,2019.

作者简介:李双秀,郑州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雕塑。

实习编辑:杨芳

猜你喜欢
当代形式
2022 年本刊可直接使用缩写形式的常用词汇
2022 年本刊可直接使用缩写形式的常用词汇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当代中国芭蕾舞剧的民族化探析
论室内环境设计中的三个转向
关于当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分析
论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当代》文学拉力赛”2016年第五站读者来信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