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艺术设计基础理论教学“小组合作”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分析研究

2023-08-02 04:17张希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小组合作艺术设计中职

张希

中职艺术设计专业,旨在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满足国家对于艺术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但是由于中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普遍素质不高,中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中的部分课程,尤其是艺术设计理论基础课程如“色彩构成”“平面构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难以推进。因此,中等职业教育需要转变教学观念,打破传统教育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和课堂实效。本文将重点分析研究“小组合作”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艺术设计基础理论教学中的应用,充分阐释其实施必要性和意义,并将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困难和解决方法进行罗列分析。

一、中职艺术设计理论教学现状

在中职艺术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由于文化课成绩较差,对于艺术理论课的接受能力远远低于实操课,然而艺术设计专业作为文科专业,教师又必须要求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由于中职学校艺术设计专业入学门槛低,对于美术能力要求不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美术基础能力参差不弃,增加了教师的课堂目标设计和作业布置难度,降低了课堂实效。除此之外,当代职校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本就缺乏合作意识,再加上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丧失信心,缺乏学习的自主性,所以交流合作能力匮乏,自主探究能力差。

二、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应用在中职美术基础理论教学的必要性

(一)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习能力

中职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由于学习习惯不佳,文化课成绩低,学习兴趣往往因为受到挫败而泯灭,因此普遍存在学习倦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而美术基础理论本就枯燥乏味,学生的学习能力弱,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不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只会使学生对理论学习难以产生兴趣,甚至产生抗拒心理。教师使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能够点燃学生对于学习的激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同时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思维和领悟力进行锻炼,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审美素养。

(二)培养合作能力,提高学生自信

著名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一书中强调合作的重要性,他认为,生活的意义是与人合作,并产生贡献,学会合作是我们对抗神经官能倾向的唯一安全保障。同时他也指出,在培养孩子合作精神和能力的过程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职生往往由于应试教育阶段表现不佳,自信心不足,教师可以通过“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相互配合,在合作中完成任务,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在小组中贡献自己的力量,提升交流与合作能力,提升学生在学习方面的自信心。

(三)平衡学生水平,提高课堂效率

中职生在选擇艺术设计专业时门槛较低,没有对于美术基础的专门测试,因此学生在美术能力方面的表现差距较大。中职课堂人数较多,教师无法对于美术基础较弱的学生进行针对性培养。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形式,能够使学生参差不齐的水平达到平衡,让学生在小组内各司其职,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同时也可以使同学们在完成课堂项目时,互帮互助,共同学习,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学质量。

三、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和时代背景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合作能力,引导学生“在做中学”,使学生感受“探究”问题的乐趣。这种教学模式最早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在得到实质性进展之后成为一种具有创意和实效性的新型教学组织形式。这种模式将学生按照水平、个性、能力等分成多个异质小组,创设小组成员相互合作才能达到的目标情景,将学生的竞争关系转化为合作关系,将师生的单向互动转化成生生、师生多向互动。学术界对于这种新型教学组织形式也进行了官方的定义:一种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德国的职业教育在世界上常居领先地位,“小组合作”也是德国职业教育中常用的教学模式,除此之外,德国也研究出了属于自己的相关教育理论——德国团队理论。虽然团队和小组有一定的区别,但是其科学的方法论对于德国职业教育的“小组合作”教学的成功有一定的指导借鉴意义。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强调:“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也就是说,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打破传统教学法,使用更具开创性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交流合作能力。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能够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解放学生的个性,优化学生的素质,锻炼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全面参与课堂当中,调动学生的学习行动力,达到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目标。

四、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在本学年教学中,笔者将“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落实在“色彩构成”课程中。“色彩构成”是艺术设计的基础理论之一,与另外两大构成平面构成、立体构成有着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关系,学习“色彩构成”课程内容能够为艺术设计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应用实施上产生了一些问题,针对问题笔者也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

(一)小组分工不明确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笔者将全班30名学生按照其不同的美术基础水平、兴趣爱好、学习能力进行了合理分组,使各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确保小组之间的合理和公正性。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各小组成员的分工不够明确,任务下达后小组成员呈两极化发展,优秀积极的学生挑起整个小组的大梁,懒散的学生则投机取巧,导致小组合作效率低下,没有真正意义上调动各个小组成员的积极性。

出现这种情况,反映了中职学生缺少合作能力和主动学习意识,无法实现组内自主合理分工,因此,需要教师加强引导,发挥其主导者、引导者、控制者的作用,帮助学生“学会合作”,坚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教师在科学分组的基础上,可以明确各组员之间的分工,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和特长确定每个小组的小组长、副组长、素材收集员、时间监控员、讲解员等等,强化学生的角色意识,同时,在分工过程中观察各成员表现情况,进行人员的及时调控。通过这种方式,使各组员各司其职,在小组合作中发挥各自重要的作用,达到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和意义。

(二)评价方式不合理

在实施“小组合作”模式教学的初期,笔者在课堂上仍然采用传统的评价方式,通过教师打分来评价各小组作业完成质量,然而这种奖励全体的评价方式导致了吃“大锅饭”的局面,部分懒散的学生产生“搭便车”的行为,使得部分努力上进的学生心理失衡,不愿再合作,进而导致课堂效率低下,有悖于小组合作的初衷,教学效果不理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不断改进和创新评价方式,建立了一套专门的小组合作评价机制,采用师生评价、生生评价相结合的综合型评价方式。在教师把握大比分权重的基础上给予每个小组一定的分数权限来互评,同时,在评价表上设置个人得分、团队得分和附加分等多种评价环节,确保每位成员的全面参与,并给予表现积极者一定加分细则,使评论更加科学具体,关注小组成员个体差异,规范小组成员行为,矫正学习偏差,激发学生小组合作的积极性,促进成员间的共同提高。

(三)作业布置不合理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既要考虑到中职学生的水平,又要保证作业量能达到小组合作的要求。同时太过于复杂的作业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太少的量又会使学生难以达到学习目标。

针对这个问题,笔者将课堂作业的布置进行了调整,将作业量进行合理分割打散,再布置给同学们。“色彩构成”课堂作业主要以两种形式进行:第一种形式是课堂作业以一个大作业的形式进行提交,但是大作业是由每位学生创作的小作业构成的,如《色相联想》一章中,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创作一组不同情绪表现的色彩。第二种形式是给定主题,让学生各自完成草图,小组成员讨论选择出最佳方案进行集体创作。通过符合“小组合作”情况的作业布置,给每位学生设定适宜的困难和挑战,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锻炼小组的合作能力,更好地检测课堂效果,提高课堂的质量和效率。

五、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意义和影响

中职艺术设计基础理论教学中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开展无论是从当前来看还是从长远来看,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对于学生而言,开展小组合作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合作能力,提升学习兴趣,启发其创造性思维,还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真正意义上成为课堂的主体,更多地参与到课堂中,得到自我展示的機会,增强其自主意识和自信心。对于社会和国家而言,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能够适应当前中职学生的艺术设计基础理论学习实际,并提前培养学生在工作中的团队合作思维,为国家和企业输送更多不仅具有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更具有合作能力和工作效率的实用性设计人才。

[ 课题项目: 本文为2022年度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基于工作室引领平面设计专业核心课程混合式教学实践研究”(立项编号:2022YQJK119)研究成果之一。]

责任编辑  何丽华

猜你喜欢
小组合作艺术设计中职
《星.云.海》
《花月夜》
作文评改“五步曲”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