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莉 陈 刚
(福建医科大学省立临床医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1)
《Diagnostics》是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的基础课程,是由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过渡的重要桥梁。该门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来中国求学的留学生临床思维、实践技能的培养和临床实际能力的提高。其既不如基础课程系统性强,又不如临床课程趣味性高,内容繁多,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自主学习性较差[1-2]。根据《来华留学生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英语授课)质量控制标准(试行)》相关要求,接收来华留学生的高校必须“建立课程计划的监查和评估机制”[3]。因此,科学建立并有效施行完整的课程教学绩效考评体系,是规范教学管理、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工作。
关键绩效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KPI)是通过对组织内部流程的输入端与输出端等关键参数进行设置、取样、计算和分析,从而衡量流程绩效的一种目标式量化管理指标。通俗地讲,KPI是指在制定组员的考评项目时,并不是把所有的工作内容事无巨细地全部都列为考核内容,而是选取一些关键的、与组织目标的实现关系比较紧密的工作内容作为考核项目,从而使组员的工作更有重点和方向,更能发挥绩效考核对组织目标实现的促进作用[4-5]。KPI法以“二八原理”作为理论基础。“二八原理”,即“重要的少数”与“琐碎的多数”的简称。这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在19世纪末提出来的。他认为,在任何特定的群体中,重要的因子通常只占少数,而不重要的因子则常占多数。因此,只要控制重要的少数,即能控制全局。将其应用在教学工作中,可理解为一个课程80%的目标任务是在20%的关键环节中完成的,所以对该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应重点考核其核心绩效指标[6]。据此,课题组在扎实巩固专业知识的前提下加强课程内涵建设,围绕课前、课中、课后各环节的相关教学工作,逐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打造一个教学方式适配、考核设置合理、教学效果显著的一流临床教研室。
考核指标的设计主要采用德尔菲法[7](Delphi Method)和鱼骨图分析法[8]开展。课题组向专家寄送第1份问卷及《Diagnostics》往年所有教学材料,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师授课教案和幻灯、学生成绩、学生评教、课程中心平台等,逐轮收集意见得出课程目前亟需解决的核心问题——“学生的综合成绩低”,填写鱼头,画出主骨。
课题组向专家发送第2份调查表中要求专家罗列教学各环节可能导致核心问题(由第1份调查表得出的结论)的问题(不限于目前已存在或已有应对措施的),逐轮收集意见并把相同的问题分组。选择其中1个问题,再调查其产生的原因。针对问题的答案再问为什么。如此反复进行5次(连续问5个问题),意见统一后结束。画出大骨,使用中性词填写大要因;画出中、小骨,使用含价值判断功能的词填写中、小要因。大骨与主骨成60°夹角,中骨与主骨平行。然后从小骨到大骨再依次讨论每个问题,针对每个问题思考能否有3个以上的解决办法。
最后,课题组根据完成的鱼骨图总结各环节考评对象,列出所有指标,拟出框架。课题组向专家发送第3份问卷,要求其根据SMART原则[S=Specific(具体)、M=Measurable(可度量)、A=Attainable(可实现)、R=Realistic(价值性)、T=Time-based(有时限)],在先前根据鱼骨图法罗列的所有指标中选择出KPI指标,经过4轮收集意见和反馈意见后确定统一意见[9-10]。最终列出确定的KPI指标。见图1。
图1 临床医师关键绩效考核指标设计的鱼骨图
基于上述构建的绩效评价指标,课题组综合运用德尔菲法和权值因子判断表法得到每个指标的权重赋值[11-12]。课题组向专家发送第4份调查卷,要求其确定2个指标相比较时分值的差额,如指标1与指标2相比时,指标1显得:非常重要(4分)、比较重要(3分)、同样重要(2分)、不太重要(1分)、很不重要(0分)。除了同一指标,其他任何2个指标都要比较,并进行记分。所有专家记分之后,分别计算出评分总计、平均评分和权值,向专家反馈、调整后得到统一意见,权值=该项平均分/合计平均分。见表1。
表1 临床教师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由某医药卫生类高校《Diagnostics》课程所在的教研室主任、副主任和秘书组成教研室教学绩效管理小组,参照上述考评指标对临床教研室成员从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实行“每季度小周期,每学年大周期”的考核,每一大周期结束,教研室管理人员都会访谈评分低的责任人员,详细了解原因并及时帮助解决或调整相应教学工作[13-15]。如疫情期间,为降低教师繁重的临床任务对教学工作的影响,教研室在学期初就对课程设置AB角教师,即同一专业2位老师共同备课,若其中1位教师接到临床防疫任务,另1位教师将主要承担该章节的教学工作,期末对2位老师的共同教学工作进行考评。具体应用情况如下。
第一,教学情况统计:将考核周期学生成绩与未实行上述考核表的学生成绩进行对比,学生期末考试综合成绩有明显进步,综合通过率由73%上升至90%,优秀率由20%上升至37%;教师因私调课率由3%下降至1%以内;教学资料(教案课件、教学进度表、教学规划和教学总结、课程考核资料等)检查优秀比例由72%上升至95%;学生评教平均成绩由90.3上升至96.5;2018年和2019年,学生获得全国来华留学生临床思维与技能竞赛优异奖。第二,研究情况统计:将考核周期教师教学研究成果与未实行上述考核表的教师教学研究成果进行对比,教师公开发表教学类论文数由1篇增长至12篇;参与该课程的临床教学人数由20人增加至35人。新获批教研项目数3项。第三,顺利完成国家教育部组织的来华留学生质量认证专项检查评估工作,获得评委专家的好评。
通过关键绩效考评指标的设置和实践,《Diagnostics》的课程核心问题得到显著改善,教学管理流程合理规范,绩效考核评价指标科学、可操作性强,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共同提升。但仍存在部分学生综合成绩不合格的情况,原因主要有:①自2018年开始来华留学生学制由六年制改为五年制,导致一学年内所要完成的专业课增多,部分学生因无法调整好学习状态未能高质量完成教学进度。②全球新冠疫情的爆发导致很大部分留学生无法按时返校学习,境外学生基本使用的是线上教学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习效果。
医学教育一直是国家和国际普遍关注的重点工作[16-17]。如何提高来华留学生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英语授课)的教学质量是各临床专业教研室面临的挑战[18]。在专注专业知识和语言表达的基础上还需考虑生源国国情、学生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这对临床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践能力和教学监控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9-20]。课题组通过创新教研室考核评价指标、严格规范教学管理,基本实现《Diagnostics》课程的教学绩效优化与战略目标,为其他留学生医学专业课程(英语授课)构建评价体系、提升教学质量提供了参考思路和方案。课题组将继续按照考核周期跟进该门课程的教学工作,根据教学的实际需求动态管理评价考核体系,包括考核指标和权重的更新、考核实践各环节的重置、考核结果的及时反馈和成效检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