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的中国足协女超联赛发展策略研究

2023-08-02 09:00刘惠淼
当代体育科技 2023年19期
关键词:女足联赛俱乐部

刘惠淼

(山东大学体育学院 山东济南 250061)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习近平总书记曾表示:“‘三大球’要搞上去,这是一个体育强国的标志。”而想要把“三大球”搞上去,重点和难点都在足球[1],足球普及范围广、竞技水平高、商业价值大,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项目。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财政部、中国足协于2022年10月联合印发了《中国女子足球改革发展方案(2022—2035年)》,我国女子足球改革发展迎来了空前的大好时机。作为我国女子足球最高级别职业联赛,中国足球协会女子超级联赛(以下简称女超联赛)是国家队遴选优秀女子足球人才的最主要来源。目前,关于女超联赛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技术与犯规特征分析,而男足中超联赛的研究数量是女超联赛的数倍,研究态势显失均衡。当前,女超联赛面临着发展进程缓慢、商业化程度低等窘况,基于此,该文主要通过SWOT方法进行分析,对女超联赛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遇(Opportunity)和挑战(Threat)进行分析,提出开拓型、抗争型、争取型、防御型4种发展策略,以期促进我国女子足球运动的发展,提高中国女子足球在世界足坛的地位。

1 中国女超联赛发展历程与现状

女超联赛历来是国内各支女足俱乐部同场竞技的重要舞台,对中国女足事业的发展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是女足国家队具备高水平比赛能力的重要保证[2]。女超联赛始于1997年,脱胎自中国女足联赛,2011年,女超联赛更名为全国女足联赛,采用了双循环分站赛赛制。2015 赛季女超联赛改制以来,市场化程度有一定提高,吸纳社会企业资金投入的女足俱乐部数量呈现上升态势,成为现阶段中国女子足球职业联赛中最顶尖的联赛。

但目前女超联赛大至赛会制度,小至场地设施,都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完善。联赛曾于2019 赛季,历史性地在2 个月内打完全程比赛,其目的是为中国女足国家队集训让路,但这样的做法无异于“杀鸡取卵”,不仅会对目前既参加国家队集训又参加职业联赛的女足队员的竞技状态和体能造成损害,而且对中国女足事业的长远发展也不利。女超联赛对于中国女足事业的整体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科学的分析,以期实现职业化俱乐部和国家队之间的共赢局面。

2 中国女超联赛发展的SWOT分析

2.1 中国女超联赛发展优势分析

2.1.1 联赛地位高

女足联赛的良性竞争与健康发展是实现女足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是实现女足振兴实践路径的根基[3]。中国足协女超联赛有一定的发展历史,是中国女足职业俱乐部参加的全国最高水平的足球职业联赛。近年来,亚足联积极推进女足事业,计划于2024年正式创办女足亚冠联赛。亚足联曾举办女足亚冠邀请赛作为女足亚冠联赛的实验项目,女超联赛参赛俱乐部——江苏女足,曾在2019 年首届亚冠邀请赛上获得亚军。女超联赛形式在国内处于垄断地位,未来参加女足亚冠联赛的国内俱乐部也必然会在女超联赛的舞台上产生。

2.1.2 联赛竞技水平处于国内女足顶尖

女超联赛作为中国最高水平的女足联赛,各参赛运动队整体竞技水平处于国内女子足球的顶尖位置。2022 赛季,女超联赛18 轮比赛10 支队伍总进球数为226个,排名榜首的武汉车谷江大总进球数为49个,平均每场进球2.72个,提前4轮锁定冠军宝座。女超联赛不断补充新生力量,按照中国足协的升降级规则,我国女足第二级别职业联赛——女甲联赛的冠亚军作为升班马,晋级进入女超联赛,以增强各俱乐部之间的竞争性。另外,中国女足国家队备战2022 年女足亚洲杯的集训大名单中共有34名球员,其中有32名球员来自中国女超联赛的各大参赛俱乐部,占比约94%。有鉴于此,女超联赛一直保持着国内女足最顶尖的竞技水平,成为中国女足国家队运动员的主要赛场。

2.2 中国女超联赛发展劣势分析

2.2.1 市场化水平低

体育赛事要想蓬勃兴起,市场化是必要的先决条件。女超联赛上座率持续低迷,据统计,中超联赛2019赛季,场均观赛人数超过2.4 万人[4],而女超联赛却需要以赠送球衣的方式来吸引球迷到现场支持球队。诸多俱乐部主场城市为了吸引观众,推出“购买中超球队的门票,女超联赛门票免费送”活动。可即便如此,女超联赛的观众席上仍是常年不足百人。近年来受新冠疫情影响,女超联赛由原来的主客场制转变为集中在各足球基地的封闭赛会制,导致球迷无法现场观看比赛,使联赛收入显得更加捉襟见肘。另外,电视转播的收视率以及网络媒体转播权也是影响投资的重要因素,中央电视台对女足比赛的转播仅停留在国家队重点比赛的层面,对于女超联赛鲜有转播,难以吸引有力投资。此外,联赛市场化程度不高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球员收入来源单一,据统计,中国95%的女超联赛球员将联赛收入作为她们的主要收入来源[5]。同时,联赛、俱乐部、明星球员的衍生品、周边产品较少,没能够在国内形成自己独特的IP。基于此,目前国内女足运动员的商业价值开发尚浅,球员、俱乐部在市场中渗透不足,女超联赛市场范围小,还未能像中超联赛一样形成联赛或俱乐部的产品辐射价值等,都成为女超联赛市场化进程中的重要掣肘。

2.2.2 球队数量少,升降级制度不完善

根据中国足协官网中2022 年女超联赛规程,2022年的女超联赛参赛队伍为10 支。与国外女足俱乐部联赛相比,西班牙女足联赛有16 支队伍,英格兰女超联赛有12支队伍,我国女超联赛俱乐部数量不足。球队数量钳制了升降级制度的完善,在曾经的全国女足联赛中,因为球队数量过少,根本没有设立升降级制度。直至2014 赛季,全国女足联赛全面改制,2015 赛季,中国足球明确区分女超和女甲联赛后,才设立了女子职业联赛的升降级制度。球队数量过少,且传统老牌球队与后起之秀之间差距过大,导致女超联赛的升降级制度形同虚设。

2.2.3 媒体利用不充分

女超联赛每年定期举办,具有一定规模,但媒体对于女超联赛的宣传屈指可数,同样是国内顶级联赛,大众对中超联赛的关注度远高于对女超联赛的关注度。官方媒体对女超联赛的转播也存在缺位现象,中央电视台等官方持权媒体的转播对中超联赛的推广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其对女超联赛的转播仅关注于整个赛季中极个别焦点之战,且受比赛时间影响,直播通常安排在下午,收视率无法与中超相比。另外,女超联赛缺乏对明星球员、球队的宣传包装,联赛、球员在媒体上的附加影响力差同样不可忽视。

2.3 中国女超联赛发展机遇分析

2.3.1 国家经济水平及相关政策支持

体育产业的发展与国家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密不可分。十八大以来,我国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基础逐步稳固。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为27 372 亿元,体育产业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体育服务业超过传统体育制造业成为体育产业的新支柱。国务院2015 年印发的《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指出的中国足球改革中期目标中,包括职业联赛组织和比赛水平达到亚洲一流、女足国家队重返世界一流强队行列。2022年10月出台的《中国女子足球改革发展方案(2022—2035年)》提出,到2025年逐步完善女足联赛体系,不断优化女足联赛结构[6]。国家对足球的激励政策的不断出台,进一步加强了国家对足球发展的顶层设计,成为足球产业发展的一大助推。

2.3.2 足协出台准入政策,助力女足球队建设

2019年,中国足协颁布的《中国足球协会职业俱乐部准入规程》中,增加了“每支球队必须配备女足俱乐部”的规定,在当年这一规定只是C 标(倡导性建议)。在2020赛季,这一规定升级为A标(强制性标准),这表明缺少女足的俱乐部将不能取得中超联赛的准入资格。这一点在《中国女子足球改革发展方案(2022—2035 年)》得到了重申:实行中超俱乐部“男足带女足”发展模式。探索把建立女足职业俱乐部作为中超俱乐部的准入条件之一,并纳入中超俱乐部规范化建设综合排名的重要评估指标,推动女足职业化进程[6]。中国足协的准入规定,推动大多数球队与参加女乙联赛的大学女足校队达成合作,既实现了俱乐部准入,又促进了女足队伍的建设和人才培养,也间接保障了女超联赛的长足发展,已经成为推动中国女足事业的一针强心剂。

2.3.3 新媒体成为信息获取主要途径

我国新媒体发达,网络人口多,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3%。新媒体传播信息高效便捷,影响力、受众数量、传播速度和广度早已超越传统纸媒、广播电视媒体,成为大众获取各类信息的主要渠道,引领时代潮流,民众通过新媒体获取信息更便捷,女超联赛和各大俱乐部应借鉴成熟联赛,抓住新媒体机遇,扩大影响力。

2.4 中国女超联赛发展挑战分析

2.4.1 运动员再就业社会问题

职业运动员退役后就业问题,是我国竞技体育领域亟待解决的一大社会问题。大部分足球职业运动员退役后的归宿是成为教练,但许多俱乐部教练团队在招聘时,更注重多年累积的执教经验,且高级别球队的教练员市场早已呈现饱和状态。社会严峻的就业形势,成为一直以来以足球竞技为谋生手段的退役运动员的顾虑。也因体育人才市场始终存在残酷竞争,致使部分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在中途转向其他行业,造成人才流失。

2.4.2 女子体育商业化投入低

商业化以盈利为要义,从全球范围来看,女子体育商业上的投入往往都小于男子体育。过去30 年积累的大量学术文献支持这样一个观点:女性运动及其参与者在日常体育媒体报道中被边缘化,与男子体育相比,女子体育赛事的商业投入仍然很低[7]。就联赛赞助商而言,有些女足联赛的赞助商是男足联赛合作赞助后的边角料。中国女超联赛在1997 年创立,但是直到2005 年才第一次拿到赞助,赞助金额也仅仅为6 万元。反观男足的赞助情况,早在1994 年中超联赛还是甲A 联赛时,就拿到了万宝路150 万美元的赞助,差距不可谓不大。窘迫的女足联赛在男足联赛的巨大收益面前无力吸引商业投资,女子体育赛事的市场支持小于男子体育赛事,缺乏商业影响力。

2.4.3 我国足球后备人才不足

不重视后备人才培养、女足招生难和后备人才匮乏,是中国女足竞技水平逐渐下滑的关键因素[8]。在中国选取优秀的女子足球人才犹如沙里淘金,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成为职业球员意味着从小就要拿出大量的时间从事运动训练,学习和训练的矛盾就凸显出来。青少年时期,女孩参加足球运动的人数少,这也直接造成了女足成年职业球员基数的降低。此外,金字塔式训练模式导致选材面过窄,足球运动员成材时间长,经过市区级—省级—国家级“三级训练体系”人才输送途径的层层筛选,仍能忍伤病、坚持从事足球事业的女运动员数量少。后备人才不足,限制了女超联赛的可持续发展。

3 中国女超联赛的发展策略分析

以SWOT 方法原理为基础,提出包括SO 开拓型、WO 争取型、ST 抗争型、WT 防御型的矩阵策略,如表1所示。

表1 中国足协女超联赛发展SWOT矩阵策略

3.1 SO开拓型策略

3.1.1 在良好经济环境下巩固顶级联赛地位

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体育产业对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9],女超联赛在国内良好的政治经济环境下,一是要抓住外部机遇,利用大众对女足的关注度开展活动、扩大宣传,鼓励有条件的各俱乐部城市发起女超联赛应援活动,通过吸引球迷支持来开拓市场。二是要发挥自身优势,加强联赛俱乐部建设,吸纳更多优秀的运动员,不断增强联赛影响力,巩固国内女足顶级赛事的地位。

3.1.2 提升球员竞技能力,保证联赛竞技水平

女超联赛作为培养“国脚”的沃土,应推动运动员提升竞技能力,在更高级别的竞赛中提高中国女子足球整体的竞技水平。第一,体能是所有专项运动的自身物质条件,要坚持“三从一大”训练原则,重视体能训练的重要性;第二,以欧美强队为目标,学习先进技战术打法,更多运用比赛训练法,将技战术真正运用到实战之中;第三,全面发展运动员心理和知识能力,提升运动员大赛适应能力。保证女超联赛的竞技水平,加强比赛竞技性,推动实现中国女足重返世界一流强队的目标。

3.2 ST抗争型策略

3.2.1 加强球员职业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

自2003 年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公布《自主择业退役运动员经济补偿办法》以来,退役运动员的就业情况发生了根本变化,退役运动员只有自主地选择职业,才能在社会立足[10]。我国新修订的《体育法》中,也有关于优秀运动员在就业和升学方面给予优待的规定,表现出对优秀运动员的支持与关怀。运动员职业教育的支持主体应尽可能多元化,社会、学校、俱乐部多方努力,引导运动员在现役期间进行自我职业规划,注重运动员的职业能力培养,不让专业人才流失。让运动员退役后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将宝贵的足球竞技经验传递下去,在工作岗位上继续为体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力争实现球员个人与体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2.2 学习一流联赛经验,吸引资金投入

全球开展女足职业联赛的国家或地区一共有42个,其中,英格兰女子足球超级联赛排名世界第二,拥有12 支参赛俱乐部,球员286 名,总身价约为1 556 万欧元。中国足协女超联赛以10支俱乐部、289名球员、总身价约36万欧元的数据排名第十七位,中国足协女超联赛有必要向世界一流联赛学习。足球联赛作为体育产业的一部分,需要吸引大量资金投入运转,英女超联赛的发展与男子英超联赛的发展齐头并进,没有因为性别而受到薄待。英女超联赛的发展巩固了英格兰女足在世界球场上的地位,形成了良性循环。我国女超联赛需要更好的发展机会。首先,各地方政府要转变对女子职业俱乐部的态度,学习先进联赛以地方政府的名义参与俱乐部投资,同时,女超联赛俱乐部可以寻求社会企业、个人经营者等多方面的投资,改变俱乐部单一股权结构,促进俱乐部股权多元化,分摊投资风险,以促进各俱乐部的可持续发展。

3.3 WO争取型策略

3.3.1 按大众体育消费需求开发周边产品

在新冠疫情影响下,民众意识到健康体魄的重要性,对体育锻炼的关注度上升,体育消费意识觉醒。第一,女超联赛应把握机会,系统地做好市场调研,在把握大众体育需求的基础上,研发女超联赛衍生产品,延长产业链条。第二,提升女足运动员的个人商业价值,通过明星球员代言商品等方法,可以更好地宣传女足运动,增加个人曝光率,用球星的个人魅力吸引更多的关注与投资。

3.3.2 加大媒体宣传力度,实现女超联赛品牌化

在网络媒体发达的今天,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都在不断提高,短视频媒体已然成为大众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女超联赛应顺应潮流,充分利用多种新闻媒体,与短视频平台寻求合作,加大媒体宣传力度。吸引更多持权媒体,拉动广告赞助商投资,提升资本对女超联赛的投入比例。运用发布“进球集锦”视频等吸睛手段,让女超联赛在大众中建立起自己的辨识度和独特记忆点,形成女超联赛专属IP,进而实现女超联赛真正的品牌化,创造更大的女超联赛品牌价值。

3.4 WT防御型策略

3.4.1 加强球队建设,完善升降级制度

中国足协女足乙级联赛(简称女乙联赛)是国内女子足球第三级别联赛,创办于2018 年9 月,此后,中国女子足球职业赛事才真正形成了有规模、有规划的女超、女甲、女乙三级赛事。《中国女子足球改革发展方案(2022—2035 年)》提出,改进女足三级联赛框架布局,形成女超、女甲、女乙参赛球队数量递增的联赛结构,稳定扩大参赛队伍规模,提升女足联赛竞赛质量[6]。要加强女超联赛球队的建设,一方面,提升女超联赛球队自身的竞技水平,吸引球迷购买球票来到现场或通过媒体观看女超联赛的比赛;另一方面,推进完善三级联赛之间的升降级制度,使水平高的球队有危机感和紧迫感,也使水平较低的球队有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3.4.2 加强足球后备人才培养

多年来,我国对世界足球强国的研究从未停止,德国、日本等青训大国的成功经验说明,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问题是我国足球水平提升缓慢的症结所在。中国足协认识到青训培养后备人才的重要性,在2022 年出台的《中国女子足球改革发展方案(2022-2035年)》中,首次对女子职业俱乐部的青训系统做出了规划:做强职业女足青训体系,制定梯队建设配套政策,到2025年,女超俱乐部至少拥有U18、U16、U14三级精英梯队,女甲俱乐部至少拥有一支U18 精英梯队[6]。中国足协2022年5月颁布了女足青训指南,从目标、策略、措施3个方面对女足的青训做出了规划和指导,各俱乐部应切实做好青少年球员的储备工作。首先,要加快建设俱乐部三级精英梯队。其次,增进女超俱乐部与校园足球的联系。最后,加大对组织和运营青少年体育赛事的社会组织和市场机构的政府采购,完善社会力量输送后备人才的奖励机制[11],使更多足球俱乐部主动加强对青少年运动员培养,齐心协力做好充实的足球人力资源储备。如此一来,国家拥有了更多青少年球员储备,女超联赛也获得了可持续发展的后备人才保障。

4 结语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到2035 年建成体育强国,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建成体育强国,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目标[12]。打造体育强国,中国足球的发展是其中的重要一环。中国足球协会女子超级联赛作为中国女子足球顶级俱乐部赛事,要在《中国女子足球改革发展方案(2022—2035年)》等一系列政策的引领下,趋利避害,实现联赛的可持续发展。一是要主动发挥自身优势,在良好经济环境下巩固联赛的顶级地位,并且要追求竞技能力的提升,保证联赛竞技水平。二是规避外部风险,多元主体要对球员进行职业教育,创造良好社会就业环境,学习世界一流联赛经验,积极竞争,吸引更多资金投入。三是抓住发展机遇,弥补短板,按大众体育消费需求开发周边产品,利用发达的短视频平台,加大媒体宣传力度,实现女超联赛品牌化。四是尽力弥补自身劣势,化解外部风险,加强后备人才培养,增加年轻球员的数量,并加强球队建设,完善三大联赛间的升降级制度。只有这样,才能让女超联赛的发展提到新的高度,进一步促进中国女足事业的发展,为我国建成体育强国贡献更大的力量。

猜你喜欢
女足联赛俱乐部
2022全国女足锦标赛排位赛:海南女足力克陕西长安竞技
致敬女足!致敬为水产事业而奋斗的女神们!
一道高中联赛题的推广与变形
冠军游行
一道联赛题的推广
2018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加试题另解
我国高水平女足裁判员培训现状调查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