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民 杨君
(长治医学院公共体育部 山西长治 046000)
作为拉动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近些年来,各地区对体育产业的投入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体育小镇、体育产业园区等项目不断涌现。故此,基于体育消费引力模型,对当下区域内城市体育吸引力产业结构进行深入探究,这既是促进城市群体育产业一体化发展、增强城市间体育产业黏性的必然要求,又是提升城市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从而拉动经济增长的迫切需要。
1.1.1 文献资料法
利用中国知网进行体育产业结构、引力模型相关文献检索,并对所得到的文献汇总分析,以此作为该研究的理论基础。
1.1.2 问卷调查法
选取中原城市群中的郑州、开封、信阳、晋城、邯郸、聊城、宿州等7 座城市的消费者进行网络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填写有效时间为1个月。之后对所得到的调查问卷进行汇总。共得到有效问卷1 256份。
1.1.3 数理统计法
利用数据统计软件SPSS 22.0进行对数线性分析。
1.1.4 数据编码法
对问卷调查所得到的数据进行编码。涉及的数据变量有7个,分别为地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收入范围、是否购买体育产品,均为分类变量。
1.2.1 体育消费引力的层次对数线性模型
通过数据的整理分析发现,对消费者体育消费行为具有影响的因素主要是地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和收入范围这6个变量。利用交互表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时,一般可采用多维交互表分析法或是两两变量交互表分析法。由于该研究的变量均为分类变量,因此可以采用对数线性模型进行分析,也就是同时将多个变量囊括在一个模型中,然后找出对消费者最具有吸引力的体育产品,并通过对数线性模型进行描述和分析。首先,利用反向消除法对明显消费影响项进行选取,需设置模型筛选的最大值和显著性水平标准。软件默认这两个参数的值分别为s=10 和a=0.05,如表1所示。饱和模型交互总效应等于各影响因素的各阶组合数之和,即:=120。为确保模型自动筛选过程的顺畅,模型最大迭代次数增加到100,其余参数值不变,最后得到饱和模型分层效应检验结果。对数线性模型拟合效果检验主要以最大似然法进行拟合优度的估算,所以对假设进行检验利用似然比卡方检验法。在反复筛选运算后,得到收敛的对数线性模型。
表1 a=0.05时的收敛模型情况
模型的拟合优度的似然比卡方检验结果为:χ2=498.764,df=1328,P=0.043,这说明在a=0.05 时,该生成模型可用。虽然该生成模型可用作饱和模型的替代模型,但是由于该模型中生成类包含不显著的效应项,所以其并非理想的分析模型。故此,可以将显著性标准降低,再进行模型的自动筛选,筛选以简洁、有效为标准。将最大值和最大迭代次数均设为300,调试后执行SPSS命令,经过多次筛选步骤计算后,得到收敛信息模型。该模型的拟合优度的似然比卡方检验结果为:χ2=2 655.928,df=2 334,P=0.038<0.05,满足有效性的要求。继续将a值降至0.000 05,此时模型的拟合优度的似然比卡方检验结果为:χ2=2 867.560 0,df=2 176,P=0.021<0.05,满足简洁性的要求。
1.2.2 体育消费引力的逻辑回归对数线性模型
体育消费引力的层次对数线性模型生成了与是否进行体育产品消费相关的2 阶效应项,但是并未取得这些效应项的参数估计,需要用逻辑回归对数线性模型予以实现。对体育消费引力的逻辑回归对数线性模型的设置如下:(1)因变量为“是否购买体育产品”;(2)因素变量为“地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收入范围”等6 个变量;(3)模型项目为“是否购买体育产品”“性别”“收入范围”等1个主效应项和2个交互效应项。将该模型的最大迭代次数值设为120,其余为默认值。经过3次迭代运算后,得到收敛模型,模型拟合度的似然比卡方检验结果为:χ2=1 168.457,df=1 459,P=1.002>0.05。这就说明,模型在a=0.05时的显著性水平与逻辑回归饱和模型相一致。对该模型进行熵值检验,发现该模型只需加入“性别”和“收入范围”这两个因素变量,即可对样本因变量的变异程度进行有效解释。SPSS 数据分析软件中,逻辑回归对数线性分析过程的假设数据多为多项式类型,常量不作为参数使用。逻辑回归模型对分类变量进行编码时,采用的是虚拟编码,冗余参数值一般为0,其余参数值则代表与相应参照类目的比较值。除去常量和冗余后的简化模型如表2所示。
表2 逻辑回归模型参数估计
由表2可知,主效应项的P值大于0.05,这就说明,在显著性水平情况下,所有因变量差异可控的条件下,购买体育产品和不购买体育产品的人数不具有显著差异性。所有交互效应项的P值均小于0.05,这就说明,在a=0.05时,具有显著差异性。对于“性别”和“是否购买体育产品”的关系,在对其余因素变量进行控制的条件下,男女体育产品的购买比例为5∶2,这说明男性体育产品消费者的人数要远超女性;对于“收入范围”和“是否购买体育产品”的关系,在对其余因素变量进行控制的条件下,家庭收入范围越大,则体育产品购买的程度就越高。总的来讲,通过逻辑回归模型构建发现,决定消费者是否购买体育产品的具有关键性作用的两个变量是“性别”和“收入范围”,其余4 个变量的影响较小。用“性别”和“收入范围”这两个变量建立的逻辑回归对数线性模型能够很好地拟合饱和模型,这也是提升城市体育吸引力产业结构的重要参考。
吸引力模型是一种用于计算空间相互作用强度的计量方法,将其应用到城市之间,则可知:城市对其他城市吸引力与其规模成正比,而与城市间空间距离成反比[1]。基于引力模型,以中原地区城市群为例,对体育吸引力产业结构进行实证分析,能够更直观地看出各城市体育产业吸引力的强弱和中心城市对其他城市的辐射作用。在引力模型基础上,引入消费经济学的内容,即可得到城市体育吸引力产业结构研究的一般形式。其公式为:,其中,Fij表示城市i与城市j之间的吸引力;Mi和Mj分别表示城市i和城市j的发展质量;Dij表示城市i与城市j的空间距离;b=2,表示摩擦系数;K=1,表示检验常数。
吸引力模型中的两个变量,一为城市间的空间距离,二为城市的发展质量,前者体现城市间的吸引力阻力,后者反映城市的综合实力。城市发展质量指标主要是GDP,体育产业发展质量主要与消费人群、消费总量、产业总产值等相关[2]。在此基础上,进行城市体育产业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该体系包括一级指标2个,分别为宏观因素和核心因素;二级指标5个,分别为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投入力度、基础设施建设、体育产业规模、体育产业消费市场;三级指标10个,分别为GDP、PCDI、体育产业相关政策、体育场馆数量、公共交通、体育产业法人单位数量、体育产业营业收入、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体育赛事、体育社会指导员规模。由于郑州市的体育产业数据统计资料覆盖面不够,仅2019 年较为完善,故此选择2019 年中原地区的7个城市网络可查询的体育产业相关统计资料作为该文的数据基础。
受到城市间单向经济关系的影响,城市体育产业的吸引力作用并不完全相同。一般来说,城市经济越发达,其对区域内其他城市的作用力就越大。反之亦然。为体现这种不对等性,该文结合中原地区城市群体育产业经济特性建立引力模型:。其中,Fij代表城市i与城市j之间的吸引力;Mi和Mj分别代表城市i与城市j的发展质量;Dij代表城市i与城市j之间的距离;b=2,为摩擦系数;Kij代表城市i与城市j间体育产业联系的紧密度。该文采用熵值法,对城市体育产业发展质量指标权重进行确定。相较于其他分析方法,该法操作简单且结果更为客观准确。
2.4.1 中原城市群各城市体育产业质量分析
利用熵值法确定衡量体育产业质量的17 项指标,以及包括郑州、开封、信阳、晋城、邯郸、聊城、宿州在内的7座城市体育产业发展质量。设m=7,n=17,为第i个城市的第j个指标的数值(i=1,2,3,…,7;j=1,2,3,…,12)。为消除利用熵值法可能会出现的偏差,将各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再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然后,根据熵值法运算步骤,计算各指标的熵值和权重。二级指标中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所占权重最大,为0.215 6,这说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对城市体育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城市经济越发达,城市居民生活水平越高,家庭可支配体育产品消费的额度就越大,在足够的消费刺激条件下,就越有可能加大对体育产品服务的消费,从而促进城市体育产业的发展。产业规模和基础设施建设这两项的权重相近,是确定城市体育产业质量的核心指标。
2.4.2 中原城市群各城市体育产业结构分析
从中原城市群各城市体育产业空间关联上来看,郑州的区域体育产业空间关联总量居于首位,是晋城的32倍之多。这也说明,中原城市群的体育产业结构具有非均衡分布的特征。从城市体育产业对外辐射强度看,郑州为698.553,居于首位,开封、聊城和邯郸的辐射强度相差不大,信阳为21.694,晋城为9.587。从接受其他城市体育产业的辐射能力看,郑州为612.884,居于首位,但与开封、聊城、邯郸并无太大差距,信阳为80.456,晋城为15.481,居于末位。由此可知,中原城市群体育产业结构呈现出以郑州为核心的单核空间结构,郑州为中原城市群体育产业的发展核心,其他城市均为边缘地带。但是在带动影响方面,郑州还未充分发挥出核心城市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促进城市体育吸引力产业结构的优化,就必须不断完善城市群体育消费基础,强化区域内体育消费产品和服务供给的数量和质量,不断促进区域性体育吸引力产业可持续发展[3]。首先,根据体育消费引力模型可知,与体育消费相关联的两个重要因素是性别和收入范围,这两个因素也是体育吸引力产业结构优化关注的重点内容。应当继续扩大核心城市体育消费市场规模,提升体育消费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激发出体育消费市场的活力,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对城市群内其他边缘城市体育产业发展的带动,构建出区域内体育消费需求供给、体育消费需求创造和体育消费需求引导供给的动态链条,确保区域内体育消费供给质量和水平的不断提升。其次,充分发挥核心城市体育消费的带动作用,对城市群内其他城市实现体育消费市场的辐射,以“点”带“面”,逐渐构建出区域性的体育吸引力产业发展经济圈。最后,实现城市群内不同城市体育消费产品的差异化发展,结合本城市资源特色,紧跟体育消费市场的潮流,开发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特色体育项目,力求实现区域体育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随着我国城市居民收入的不断提升和全民健身计划的不断推进,城市居民可支配的体育消费支出也增加了,这意味着体育服务产业将迎来发展的机遇[4]。首先,应当构建出科学合理的体育服务产业制度体系,营造出有利于推动其发展的氛围。其次,要加大力度,培育体育服务产业优秀人才,并且根据体育消费趋势调研及时进行体育服务产业结构的调整,使之成为城市体育吸引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有力支撑[5]。最后,要强化体育产业和相关产业间的联动作用,实现产业协同发展的创新机制,不断推动城市体育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发展。一是要建立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协同发展的平台,实现城市体育产业结构空间发展上的优化;二是要构建出以体育产业发展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发挥体育产业的核心引领作用,多角度构建多元化体育产业发展框架,最终实现体育吸引力产业结构的优化[6]。
为了促进地区经济的增长,国家提出了构建区域发展新机制,以便实现区域内不同城市间互助协作的产业发展模式。作为拉动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体育产业可以通过提升消费吸引力,发挥出地区资源优势,并推动产业结构创新发展。该文通过体育消费引力逻辑回归模型的构建,发现消费者性别和收入范围是决定体育消费的两个重要因素;通过城市体育产业吸引力模型分析,发现城市群核心城市体育吸引力产业发展较好,并且对边缘城市体育产业发展具有带动作用。在模型构建分析的基础上,该文提出城市体育吸引力产业结构优化的策略,即完善城市群体育消费基础,强化体育消费供给;科学发展体育服务产业,实现产业协同发展。通过体育产业结构的优化,满足城市群众体育消费需求,助推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