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侨批”档案,看侨乡优秀家风文化

2023-08-02 02:19李新铭
文化产业 2023年18期
关键词:侨乡华侨家国

李新铭

侨批作为一种特殊的家书,不仅搭建了中国侨乡与海外华人社区沟通的桥梁,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的跨地域传承提供了有效载体,孕育出了独特的侨乡家风文化。现通过剖析侨批中蕴含的孝亲、勤劳简朴、勤学向上、家国情怀等优良家风,提出弘扬侨乡家风文化要加大对侨批档案的收集整理力度、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推动优良家风文化进大中小学校园等多个实践路径,以讲好侨批故事,挖掘侨批中蕴含的丰富的育人价值。

侨批又称“银信”“番批”,作为晚清、民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一种家书和汇款的结合体,是海外华侨华人与侨乡家庭之间保持经济往来和书信沟通的一种重要方式。2013年6月,广东、福建两省档案局(馆)就中国侨批档案申遗问题共同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申请,并最终获得批准被列入《世界记忆名录》。申遗成功是对侨批档案深厚历史底蕴的充分肯定,其也对侨批档案的保护整理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侨批档案不仅是一种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民间文献,侨批档案中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情系故里、勤俭节约、尊老爱幼、家国一体等优良家风,也对推动侨乡社会文化发展,推进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时代意义。

关于家风的相关概念及特征

在中国历史典籍中,“家风”一词可追述至西晋潘岳的《家风诗》,诗歌表达了发扬家族美德、传承优良家风的重要性。时至今日,学界仍在从多种角度阐释家风的内涵和意义。从文化的角度看,家风是一种经过长时间传承并扎根于现实社会的民间文化,其以家训家教等为表现形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展的产物。从道德传承的角度看,家风是一种世代相袭的生活习惯、行为规范和价值标准,会融入一个家族或一个家庭的日常生活和行为标准中,及至区域社会的民风民俗之中,会影响区域文化的形成发展。家风文化中的精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教化作用。

第一,家风文化具有传承性。家风在家庭教育和社会风气熏陶的双重作用下,不断实现纵向的代际相沿和横向的区域传播。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优良的家风凝聚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是人们教导和影响晚辈家庭成员或家族成员“如何成长”“成长为什么样的人”的家庭教育方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优良的家风文化通过代代相传的实践活动实现了去伪存真,逐渐使人们接受了一系列的规则和观念,如“仁、义、礼、智、信”等传统理念,并成为维系和强化家庭内部联系的道德纽带,进而融入整个民族的观念系统和文化体系之中,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第二,家风文化具有实践性。家风文化的产生、形成和发展以家庭为基本单位,并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融入了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社会文化,逐步演变为乡风民风,成为约定俗成的社会行为规范。家庭成员作为家风文化的实践主体,往往以耳濡目染、言传身教的方式影响和教育后辈,传承如勤俭节约、公正、诚信等品质。这些优良的品质又从家庭走向社会,以社会教育、道德观念等形式辐射到周遭的社会环境中,由“小家”传递到“大家”。不同社会群体逐渐对家风文化的观念产生认同感,使家风文化逐渐为整个社会群体所接受,最终转化为引导社会认知和风气的观念体系。

第三,家风文化具有时代性。家风传承并非一成不变,其会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发展,并在不同的经济基础和社会条件下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和形态,如在两汉三国时期,史籍显示当时家风传承重在强化家庭内部的联系,规劝子女加强与其他家庭成员的联系;至宋元时代,现存官宦家庭的家训中强调廉洁奉公等内容;明清两代尤其是晚清时期,崇尚民族气节、救国为民的家国情怀,成为家风传承的主流;时至今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新时代家风传承,为家风文化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在继承和发扬传统优良家风的同时,也将法治、平等、独立、开放等内容有机融入新时代家风中。

侨批文化蕴含的传统优良家风

通过侨批,身居海外的华侨华人得以与侨乡社会及其家庭成员保持长期的联系。由于侨批兼具汇款和通信功能,海外华侨华人可以利用汇款单的额外空间书写文字,借此表达心中的情感意愿,传递重要信息。因此,侨批档案中的文字往往是华侨华人家庭生活中重要的方面,其中,子女教育问题成为侨批通信中非常常见的内容。在侨批档案中,我们能够看到尊老爱幼、勤俭节约、勤学向上等有关个人修养和伦理教育的内容,也能够发现情系故里、救国为民的家国情怀。

第一,重视孝道人伦,秉承孝德传统。孝德文化在长期发展和弘扬中华文化的过程中,逐渐渗透进了社会文化和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了诸如尊老、敬老、养老等传统美德。海外华侨华人虽然身处异域,却极重视孝道,即使远在万里之外,也依然牵挂家中亲人,想要力所能及地承担起赡养父母的义务和责任。有批必有款,尽管大部分华侨华人在海外的收入微薄,但他们仍会将有限的收入通过侨批汇寄到家中,作为赡养父母的钱款。例如,1908年菲律宾华侨庄文梯向家乡母亲寄出的侨批中说道:“儿在山河远隔,不得奉待母亲大人,不孝至罪也……兹咐(付)去龙银拾五大员,到可收入,回示来知。”信中内容充分体现了庄文梯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同时该侨批内容提及他从自己微薄的收入中“去龙银拾五大员”,以此作为赡养父母之资,可见海外游子的拳拳孝心。在侨批档案中,此类内容非常常见,这充分体现了海外华侨华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孝文化”的坚守。

第二,勤劳简朴、勤学向上的家风。勤俭是海外华侨华人在外闯荡谋生的重要生存法则和优良品质。例如,1936年潮汕籍华侨写给其子陈道闻的批信中说道:“尔卖盐割草,亦是艰难,在家刻苦耕作,自己的盐埕园须要自己种为要。”从批信内容可知,“卖盐割草”是一件非常艰苦的工作,但是该华侨仍要求其子尽量对“盐埕园”的工作亲力亲为,可见勤劳简朴这一传统美德也通过侨批影响了侨乡家庭成员。此外,勤学向上是华侨家风传承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在海外的奋斗经历,华侨华人群体深感掌握知识的重要性,并将家族的发展寄托于子女教育。例如,1948年新加坡华侨黄丕廷在给其子黄金陵的批信中写道:“尔今在童稚之年,豐衣足食,家庭无饥寒之虑,实宜努力以求学问,为来日任重道远之计。”可见,经济条件尚可的华侨家庭中家长对家族未来发展的认识是清醒的,知晓只有教育才能帮助子女树立远大人生目标,进而成长成才。

第三,热爱祖国、家国一体的赤子情怀。爱国主义是侨批文化的核心内涵,在家风传承中起引领作用。近代以来,在国家和民族危亡之际,广大海外华侨华人心系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例如,抗日战争爆发以来,海外华侨华人不怕牺牲、勇赴国难,积极投身爱国救亡运动,1939年菲律宾华侨康起图在寄给其妻的批信中道:“因现在当在抗战中,凡是中国国民份子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此乃当然职责,实在欢喜出本,内助乐为输将也。”热爱祖国、家国一体的赤子情怀激励着海外华侨华人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抗战期间,海外华侨华人以各种形式支援祖国抗战。据当时的财政部统计,在抗战期间,海外华侨共为中国捐款13.22亿元,其中,仅旅美广东华侨华人的抗战捐款就高达5000万美元。可见,侨批中所蕴含的“热爱祖国、家国一体”的理念,使“不怕牺牲、勇赴国难、忠贞报国”等爱国主义精神在华侨华人家庭和侨乡社会不断强化,代代相传。

弘扬侨乡优良家风的路径

侨批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的“文化瑰宝”。侨批是培养尊老爱幼、勤俭节约、家国情怀等优秀家风的教育载体,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和借鉴意义。从侨批文化出发,传承和弘扬优良家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加大对侨批档案的收集整理力度。现存侨批主要来自福建、广东,其中有超过16万件已被列入《世界记忆名录》。侨批出现的时间跨度超一个半世纪,这类史料细分来看包括侨批、回批、信局汇票、电汇单等。当前一部分侨批档案已经整理出版,如《福建侨批档案文献汇编》《潮汕侨批集成》等。但是,目前仍有数量众多的侨批散落在各处,未经过系统的收集和整理。因此,相关部门或研究机构应该加大对专项资金、侨批档案的收集整理,以及散落民间的侨批档案的回购回收的投入,避免此类侨批资料在流转过程中遗失。此外,要重视侨批的学术价值和文化意义,提高对侨批档案的保护力度,将侨批保护工作上升到保护国家历史文物的高度,同时也要注重加强对侨批档案的文化内涵的研究,深入挖掘侨批档案的文化价值。

第二,家风传承要在新时代下与时俱进。侨批中所体现的家风文化在弘扬过程中要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发展。一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将家庭利益、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有机结合起来,内容上要与时俱进,不断进步,确保家风教育的正确性、先进性和科学性,将传统美德与现代道德相结合,尤其注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家庭美德的有机融入,为侨批文化不断注入新的时代元素。二是家风的传播方式和传播载体要与时俱进。我们应该将目光投向“00后”“10后”等青年、少年一辈,主流媒体要把握好家风文化的宣传方向和尺度,充分利用主流媒体的新闻、影视作品、广播和互联网端等各种渠道,引导好社会心理和舆论,同时要充分运用各类社交软件及自媒体平台传播侨乡的家风文化,利用好微博、微信、抖音等平台,激发新生代对侨批文化的认同感,进而促进侨乡优良家风的推广弘扬。

第三,家庭教育是弘扬家风文化最直接的途径。侨乡社会普遍存在父母与子女分守两地的现象,这也使得家庭教育成为很多侨乡子女成长过程中缺失的一环。如今,侨批的通信功能已经逐渐被新的信息技术手段所取代,但侨批中重视子女家庭教育的传统,仍然能够为当代侨乡的家庭教育提供有益借鉴。尽管远在海外,但父母仍是侨乡留守子女家庭教育的主体。父母离家不离教,海外华侨华人可以通过微信、QQ等社交工具与子女联系、沟通,传递侨批文化中的孝悌为本、勤劳简朴、勤学向上等优秀传统理念,并有意识地在感恩教育、责任意识、家国情怀等方面下功夫,同时积极动员侨乡亲属提供帮助,配合学校、社区等做好子女的管教工作,促进子女健康成长。

第四,讲好侨批故事,推动优良家风文化进大中小学校园。一是促进侨批文化与教育实践有机融合,充分了解不同阶段学生的生活学习理念和兴趣点,在校园中建立侨批文化的知识长廊和展示窗口,把侨批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并针对大中小学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相应的侨批文化教学资源,开展与侨批知识相关的课堂实践和各类主题活动。二是鼓励有条件的高校设立侨批档案研究中心,加强对侨批文化的专题研究,通过设立专门的课题项目,为相关研究提供资金支持,鼓励研究人员参与侨批文化的专题研究,深入挖掘侨批档案中蕴含的家风文化。三是积极与学校宣传部门进行对接,通过学校的官方微信公众号、校园广播、校报等渠道开展宣传活动,积极搭建优良家风教育宣传平台。

第五,推动侨批档案中的优良家风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深入挖掘侨批文化中蕴含的育人价值,宣扬侨批文化中蕴含的孝亲、勤劳简朴、勤学向上和家国情怀等优良家风文化,将侨批档案中的优良家风文化有机融入思政课堂中。一是梳理和整合侨批档案中有关家风文化的各种案例,根据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同特点对侨批档案进行分类,深度挖掘适用于不同情景、不同年级和不同学生群体的家风文化故事。二是提升教师自身能力,使其积极投身于侨批档案的教学研究工作,有计划地邀请相关专家开展学术讲座和指导工作,动员教师“走出去”与其他教研单位开展学术交流。三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加强对自身家庭家风的发掘,通过分组讨论、个人访谈和学生成长记录档案等方式发掘出各自家庭中家风教育的形式和特点,提高学生及其家庭参与优良家风建设的主动性,不断加强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联系。

在历史上,中国人“下南洋”的谋生过程是一段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中华文化与华侨华人所在地文化之间的冲突、碰撞与交融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华侨华人群体构建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的重要依据。侨批以“银信合封”的形式维系着海外华侨华人与祖国侨乡家庭之间的经济和文化联系,并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的跨地域传承提供了有效载体,同时,侨批也是特定年代海外华侨华人进行家庭教育的重要途径。

侨批作为一种特殊的家书,孕育出了独特的侨乡家风文化。在新时代弘扬侨批文化中的优良家风,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大对侨批档案的收集整理力度,强化家庭教育在家风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推动优良家风文化进大中小学校园,将优良家风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深入挖掘侨批中蕴含的孝悌为本、勤劳简朴、勤学向上、家国情怀等家风文化,加强侨批文化内涵的现代转化,将侨批文化中的家庭美德、家国情怀发扬光大。

2022年教育部產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基于友好型人居环境建构的侨乡精神传承教育探究”(项目编号:220902251232859),本文为该课题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温州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侨乡华侨家国
侨乡古村 夜赛龙舟
我的华侨老师
发挥新侨乡独特优势 助力南通高质量发展
家国两相依
华侨华人贺祖国70华诞: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
海外华侨华人咏盛典
家国情怀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华侨华人庆“国庆”度“中秋”
明溪是怎么打好侨乡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