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志雄|文
受到国内外多种因素影响,当前我国经济也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局面和更多挑战。5月公布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8.8%,较4月下降0.4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制造业景气水平回落。如此经济环境和行业效益势必将对我国正在推进的有色金属行业产业升级造成影响。受制于我国能源、资源和环境的更高约束,升级方能重获新生将是产业和企业的必选。
首先,我国确立的“双碳”目标不会转向。当前一些国家和地区及行业企业在节能减排上打起了退堂鼓,而我国作为世界上负责任的大国,承诺2030年前力争碳达峰、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言必行、行必果,大力落实减排。明确要求“十四五”期间工业领域的产业结构与用能要求优化取得积极进展。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较2020年下降13.5%,工业单位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幅度大于全社会下降幅度,重点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十五五”期间,产业结构布局进一步优化,工业能耗强度、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努力达峰削峰,在实现工业领域碳达峰的基础上强化碳中和能力,基本建立起高效、绿色、循环、低碳为重要特征的工业体系,确保工业领域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前达峰。
其次,高质量发展要求不会放松。党中央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促进发展的新格局。要求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运行质量和效益。相关部委已明确要求巩固化解电解铝过剩产能成果,严格执行产能置换办法,研究差异化电解铝产能减量置换政策。压实地方政府、相关企业责任,加强事前事后监管;切实防范铜、铅、锌、氧化铝等冶炼产能盲目扩张,加快建立防范产能严重过剩的市场化、法制化长效机制;强化工业硅、镁等行业政策引导,促进形成更高水平的供需平衡。同时将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对新建和改扩建冶炼项目严格落实备案。引导行业高效集约发展,修订完善行业规范条件,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规范发展,促进要素向绿色低碳企业集聚,提高行业集中度,形成规模效益。
再次,建设制造强国步伐更加坚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要坚定不移把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做强做优做大,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为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党中央、国务院对推进新型工业化也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强调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要求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统筹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巩固提升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打造新的增长引擎。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向智能、绿色、服务方向上转变取得显著成效,尤其在大飞机、载人航天、电力装备、高端数控机床等领域实现创新突破,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等新兴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但同时,我们也应正视与西方发达国家在相关领域的差距,发挥体制优势奋起追赶。而作为保障我国制造业需求的有色金属产业也要适应新形势,在满足制造业所需原材料基础上,打造和重塑智能、绿色的有色金属产业形态。
我国现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传统的粗放发展方式难以为继,作为支撑我国工业强国的原材料工业的有色金属产业理应顺势国家发展,着力提升发展层级和创新动能,对标先进,主动有为,做到制造强国有我,保障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