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颖,刘晓晓,赵锦江,王 慧
职业紧张是指在某种职业环境下,客观需求与个人的适应能力失衡导致心理和生理上的压力[1],是工作条件与个体因素间的相互作用。职业紧张发生与否及其强度取决于个体因素和工作环境。工作内容量表(job content questionnaire,JCQ)可用来衡量不同工作状态下职工的职业紧张状况[2],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3],被国内学者广泛应用于各类人群的职业紧张状况评价。目前,国内大部分学者比较关注医护人员、警察等职业人群的职业紧张,对企业职工的职业紧张研究较少。汽车制造行业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因这类企业职工枯燥的生活方式、单调的生活模式、无处宣泄的生活环境等诸多不良因素而使该行业的职业紧张程度非常高。为了解汽车制造业职工的职业紧张情况及影响因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本次研究对青浦区某汽车制造业企业开展了职业紧张状况调查。
本次研究选取青浦区某中型汽车制造企业,其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产业。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将该企业职工按照生产一线人员和管理人员分为两层,再随机抽取相关人员开展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20 份,回收有效问卷416 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9.05%。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内容包括年龄、性别、学历、婚姻状况、平均月收入、户籍等人口学特征调查,岗位、工龄、工作时间、轮班制等工作特征调查,以及职业紧张状况调查。
采用中文版《工作内容问卷》(JCQ)[3]测定研究对象的职业紧张程度和社会支持程度。该问卷包含工作要求(5 个条目)、工作自主(9 个条目)、社会支持(8 个条目)3 个维度,共计22 个条目。条目评分采用1~4 分计(1 表示极不赞同、2 表示不赞同、3 表示赞同、4 表示极其赞同),负向评分减去相应分值为该条目得分,各维度得分为该维度各条目得分之和。以工作要求(D)与工作自主(C)经条目校正后的得分来评估企业职工的职业紧张,其中D/C ≥1 为存在职业紧张[4]。本次调查所使用的中文版JCQ 问卷均经过国内外多次应用,有较好的信度和可接受性;经过前期调查预实验,经计算,量表内部一致性Cronbach’sα系数为0.806。
调查员经过统一培训。问卷现场发放、核对、收取。调查对象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填写问卷。调查员对有漏项、缺项、填写不规范的问卷现场进行修正,对缺项条目超过10%[5]、逻辑错误的问卷进行剔除。
采用Epi Data 3.0 建立数据库,用SPSS 23.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人口学特征和职业特征采用构成比进行统计学描述;计量资料用()表示。均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职业紧张的影响因素采用二分类logistic 回归分析。
人口学特征显示:年龄段≤45 为主(87.3%);女性占64.4%;学历以高中或中专以下为主(88.5%);已婚占83.9%;平均月收入以3 000~6 999元为主(86%);非沪籍占84.1%。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
职业特征显示:一线岗位占86.5%;工龄在各段分布较一致;轮班且有夜班的占53.1%,轮班且无夜班的占7.7%。见表2。
表2 调查对象的职业特征
调查结果显示,69.0%的职工存在职业紧张,其中,工作要求维度得分为(15.01±1.68),工作自主维度得分为(25.32±3.46),社会支持主维度得分为(25.12±3.53)。
不同年龄、婚姻状况和收入的职工自主程度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越大、平均月收入越高,自主程度得分越高;离婚/丧偶职工的自主程度得分最高。学历越高,社会支持得分越高(P<0.05)。不同学历、婚姻状况,职业紧张发生的情况不同(P<0.05)。见表3。
表3 不同人口学特征的职工JCQ问卷各维度得分比较
轮班工作情况不同,自主程度和社会支持得分均不相同(P<0.05),其中,正常班的职工自主程度和社会支持的得分均最高。不同工龄和轮班工作情况,职业紧张的发生情况不同(P<0.05);随着工龄的增加,其职业紧张发生率降低,正常班职工的职业紧张发生率最低(P<0.05)。见表4。
表4 不同职业特征的职工JCQ问卷各维度得分比较
以职工职业紧张与否(0=否,1=是)为因变量,选用学历、婚姻状况、工龄(年)、轮班工作制等4 个变量为自变量,进行二分类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历和轮班制是企业职工职业紧张发生的危险因素。见表5。
表5 企业职工职业紧张发生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汽车制造业的工艺流程复杂,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并存。文献报道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可对职工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同影响,如生产性粉尘可引起心理应激反应、许多生产性毒物可引起神经系统损害等,再加上汽车制造业单一枯燥的流水线作业,如每天工作12 h、每周6 天、两班倒班制等均可引起职工不同程度的职业紧张。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该汽车制造企业有69.0%的职工存在职业紧张感,低于某家具制造企业(83.2%)[6]和某电子制造企业(80.3%)[7]。可能原因是后两种企业中女性职工占比较高,而女性职工一般在工作中从事比较简单工序的工作,职业紧张感较高。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工龄(年)越长职业紧张感越低(P<0.05)。可能原因是,随着工龄增加,职工对企业工艺流程和工作技能掌握更充分,更适应企业工作环境,面对流水线工作更加游刃有余。同时,随着工龄增加,年龄也在增加,来自生活的压力逐渐降低,心理压力随之降低,职业紧张感降低。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历越高,职工的职业紧张感越低。可能原因是,学历越高,受到企业领导及同事的认可度较高,对其工作能给予有效支持,同事间也相处融洽。同时本次研究发现,大专及以上职工的社会支持得分较高,与文献[6,8]的研究结果一致。社会支持得分高,职业紧张感随之降低。未婚较离婚或丧偶职工的职业紧张感高。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未婚较离婚或丧偶职工的工作自主得分低。工作自主得分低表示工作自主性较低,劳动自我感觉不能够独立地完成工作任务,焦虑感增加,职业紧张感也随着增加。轮班工作职工职业紧张感较高[9-10]:一方面可能是因为轮班工作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作息时间颠倒会加重职业紧张感;另一方面非轮班职工大部分是管理岗位而非一线生产岗位,无论是工资待遇还是工作环境均较好,因此职业紧张感较低。与之相反,一线岗位计件式量化生产和单调机械重复的作业特点,从而易产生职业紧张反应[11]。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轮班制较非轮班制职工的工作自主和社会支持得分均较低(P<0.05)。
综上所述,学历、婚姻状况、轮班制工作是该汽车制造企业职工产生职业紧张感的影响因素。因此,建议该企业管理层关注学历低、未婚和轮班制等职工的职业健康状况,合理安排轮班工作制度,降低职工的职业紧张程度。本次研究在青浦区一家汽车制造业,今后将继续调查本辖区不同行业的职工职业紧张状况,为创建健康企业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