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梅珠,林 竹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对健康知识的需求也持续增长[1]。科学普及健康知识,提升健康素养,引导群众建立正确的健康观,努力使群众不生病、少生病,推进“健康中国”行动是公共卫生健康促进与教育的目标[2]。在移动互联网快速普及的背景下,各种短视频类APP不断兴起,医学科普教育的方式更加便捷与有效,成为医学科普宣传发展的新方向[3]。本研究主要探讨科普短视频的优势和潜力,分析其在健康科普宣传中的应用效果,以期扩大传播力度,提高公共卫生健康科普宣教的服务效能[4],发挥其宣传引领作用,为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大众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短视频用户较多、黏性较强、传播渗透率高。随着5G 时代的到来,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功能的完善,网络获取信息的渠道愈加便捷和通畅,受众可以像浏览图片和文字一样便捷地浏览短视频。而短视频与传统视频相比,突出的特征是视频时长较短,时长一般控制在15 秒至5 分钟,内容节奏紧凑,用户能在闲暇时间去观看短视频。随着AI 算法推荐的成熟,省去了用户检索内容的步骤,使搜索短视频内容的路径更短了,符合用户追求“短、平、快”的消费方式,各类型内容都可以通过短视频表达出来,加快了短视频的快速发展。截至2021年12 月,全国短视频用户规模9.34 亿,短视频用户黏性提高,成为占据网络用时最长的领域[5]。以福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出的科普短视频为例,其中《疾控说健康》短视频的点击量明显大于其他平面科普内容的点击量,最大点击量达3.2 万多。此视频把时长控制在1~4 分钟之内,视频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容易被广大群众接受,特别是一些文化程度不高的受众,更倾向以视听的形式接受健康科普信息。
科普短视频的传播内容广、参与感强。科普短视频是以科普为主导的短视频,其主要目的是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树立科学方法、普及科学技术知识。科普短视频时长不仅短,且传播内容较广,涉及医疗、军事、文化、天文、历史、生活、生物等各个方面,可说是一部流动的“百科全书”,让用户以较低的时间、空间及经济成本获取科普知识[6]。科普短视频不仅仅科普,还有互动的优势,让用户在观看科普短视频的同时,可通过留言及评论等形式发表当前的感受,让传统科普形式的单向传授模式、受众反馈滞后的状况转为双向互动的模式,提高了用户的参与感,搭建起大众与创作者之间沟通的桥梁,还可通过观点的碰撞和交流,激发新的创意[7]。《“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全面提升中华民族健康素质、实现人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到2030 年实现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0.0%。普及健康知识至关重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科普短视频这一新颖的科普方式将成为传播和普及健康知识的重要形式。
2019 年12 月新冠疫情的发生,需要及时发布疫情和防控工作信息,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及健康知识。据统计,有29.3%的互联网用户每日关注疫情信息的时间在3 小时之上[8]。不论是“抖音”“快手”还是“小红书”“微视”“今日头条”等平台,各大流媒体平台积极利用科普短视频,实时发布疫情和解读疫情防控信息,凭借丰富的健康内容、鲜活的细节展示、快速的播放节奏、精确化的传播主体传播科普知识[9]。科普短视频直观地展示了疫情防控知识和技能,扩大了健康知识传播的广度,提升了大众对疾病的知晓率,促使大家积极实践疫情防控措施,并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10-11]。2020 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至23.15%,比2019 年提升了3.98 个百分点,增长幅度为历年最大[12]。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1 年3 月29 日发布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指南(第一版)》,传阅比较多的是相关专业的机构和医学专业团队,大众传阅比较困难。丁香医生微信公众号平台在指南发布第二天,即3 月31 日发布《哪些人不能打新冠疫苗?看这一篇就知道!》的视频内容,把指南的一些禁忌症和适应证直观地展示出来,这篇文章阅读量达到3 000 万,点赞8.3 万,回看有8.1 万。制作成科普短视频后,其阅读门槛下降,受众面更大,达到了更好的传播效果。
不论是健康教育工作还是科普工作,都要尽量扩大受众,才能达到效果。以深圳卫生健康委员会抖音号发布的《十级阵痛分娩体验》为例,采用一个阵痛模拟仪和一位比较有表现力的男同志,以滑稽的表演方式传播科普知识。这个视频获得2 500 万的点击量、5.1 万留言,并有12.3 万转发。由于这个视频,关注深圳卫生健康委员会抖音号的用户超过10 万。比起集中注意力去观看一篇布满密密麻麻文字的文章,短视频是让群众在闲暇时就可以获取信息,也更容易接受,从而促进大众学习和了解知识。
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以分发各类健康素养书籍、科普类健康教育折页、科普文章、健康处方以及举办科普教育现场讲座、科普义诊等单向传授模式为主。随着新媒体发展,科普短视频在医学健康宣教中的应用也受到人们重视[13]。比如,利用微信新媒体技术实现健康科普讲座的实时直播、在线回放,但多用于系统内培训、宣传,且直播培训时间较长、互动交流模式滞后。科普短视频的参与感强,可以通过留言、评论和弹幕等形式发表当前的感受和评论,互动性强于传统模式。当然,目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也在做些健康科普类视频,但量不多,由于专业人才缺乏,效果达不到预期。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 年)》明确指出建立并完善健康科普专家库,构建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为健康教育的骨干队伍,应建立健康教育长效机制;基于健康教育网络,建立并完善健康科普专家库;借助流媒体科普短视频技术利用,适时开展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让群众随时随地了解相关健康知识,充分利用网络的自由性、及时性和高效性,扩大健康教育的受众面和惠及面[14]。在宣传报道正确的健康科普知识同时,打击网络流传的“健康谣言”;在加强监管的同时提高科普传播门槛,一旦发现谬误,应立即进行澄清。
由于科普短视频所传播的内容具有严谨性和应用性,且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含量,并非单纯的娱乐性短视频。科普短视频制作不断创新,短视频拍摄技术和创意理念也要不断提升,因此需要相对专业化的制作团队。加强科普能力建设,重视健康教育人才的培养,通过人才引进与培养的模式培养专业化的人才。对专业化人员科普建立鼓励机制,鼓励和激励医学专业人员特别是中青年人员参与科普工作,以提升大众健康水平[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