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心怡
(作者单位:河南农业大学)
站在“十四五”规划伊始,向第二个百年进军的新起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要巩固既往优秀成果、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具有国际合作优势、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高质量发展体系。在《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指引下,为推进我国高校与专业深入国际交流合作,各个专业在原有知识、能力、价值观的培养目标中加入了英文在专业教学中的应用[1]。因此,在高等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具备既能用英语探索专业知识,又能用英语表达的能力,使得高校毕业生具备国际竞争力,能够在世界舞台上传递中国声音。
2018 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高教函[2018]8 号),明确指出:各高校要淘汰“水课”、打造“金课”,使课程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综合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及价值观[2]。
国家从2010 年起开始引导高校课堂要从“教师为主”转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倡导在高等教育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因此,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势在必行。目前,“以学生为中心”的OBE 教学理念被广泛认可。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最早是由美国学者Spady 提出的以产出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差异化培养,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节奏,注重学生学习的产出[3]。在OBE 的基础上,需要采取多种教学模式,如引入MOOC、微课等线上教学平台,采用BOPPPS 模式、翻转课堂模式、PBL 模式、混合教学法、情景式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等多种方法,使“教”与“学”双向互动,保证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
OBE 理念下最重要的是设定课程目标。国际财务管理作为财务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致力于培养具备财务管理、使用金融工具、应对汇率风险、开展跨国公司管理等综合专业知识的高素质人才,能够使学生掌握思考和分析国际金融问题的方法与工具,解决跨国公司的汇率风险等问题,具备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一方面,明确双语技能在专业课程的定位。双语教学是一种对专业课程混合使用两种语言进行授课的教学方式,在不影响学生理解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学生直接用英文理解、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
另一方面,在授课过程中,要充分使用国际、国内的案例强化课程思政。启发学生探索中国在国际贸易、经济全球化中的作用,在教学设计中有机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形成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4],使学生具备在国际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
根据OBE 的课程定位与培养目标,本课程以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杰夫马杜拉的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nagement 为主要教材,在课程章节上进行调整,重构教学内容。同时汇编融入课程前沿、时事案例、单词总结等资料,形成“指定教材一本+汇编资料一本”的双教材制度,在发挥英文原版教材的长处之外弥补课程不足。
根据OBE 的三层教学目标,国际财务管理课程按照学习基础知识、探索基础方法、培养学生分析与应用的能力,将课程内容分为3 大板块,分设12 个章节。第一板块为基本理论,包括跨国公司背景概览、国际资本流动、国际金融市场、汇率决定和货币衍生品5 个章节。第二板块为基本方法,包括政府对汇率的影响、国际套利与利率平价和通货膨胀、利率与汇率的关系3 个章节。第三板块为分析与应用,包含汇率预测、汇率交易风险的计量与管理、汇率经济风险与折算风险的计量与管理和跨国资本预算4 个章节。课程资源包含142 个微课、12 个PPT、作业、案例分析等60 余个资源。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金课设计理念,PPT 为每章的重点内容,作为线上预习以及上课的重要参考;案例分析是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下,根据课程内容以实际案例培养学生分析、表达、综合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其余的微课+随堂习题+综合作业模块以线上的形式呈现,把课前预习、课下复习、重难点回顾的时间还给学生。
根据OBE 导向下的三层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模式从“传递—接受”向“自学—指导”的教学模式转变,即形成“提出问题—学生自学—讨论启发—练习运用—评价小结”的学习模式。由以“教”为主向以“引导”为主的方向转变,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新的教学模式,课程设计充分利用线上平台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配合使用多种教学手段。线上,通过“学习通”等平台发放预习任务,让学生提前预热知识,对课程框架有初步的印象;录制慕课,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回顾课堂重难点;发布线上作业、章节测验,及时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根据大数据反馈差异化辅导答疑,可以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分层翻转。
线下,课堂内融入案例法、讨论法、练习法、探究法、情境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手段,并在课程进行中适当融入“翻转课堂”。在课堂上,善用PPT、多媒体、短视频等工具,能够有效整合具有时效性的信息并作为课程资源进行展示。对于课堂问题及课前发布的案例通过提问、研讨、小组头脑风暴、成果展示等形式开展,让学生共同探讨对案例材料的认识和理解,旨在拓展思路,激发学生思辨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第三,挖掘课堂内外的思政元素。由于教师和学生的站位不同、经验不同,挖掘的思政元素是多元的,这种主动探索与思维交换的过程更有利于学生完成知识的构建与自我超越。此外,通过线下期末考试测试,记录和评估学生应用课程基本理论、理解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达成度[5]。
在进行课程考核设置时,除了传统的结果性考核,更应该注重过程性考核和能力性考核。所以,在进行课程效果评估时,需弹性评价,采用非标准化考核评价标准(具体见表1)。
表1 考核评价标准设计
上述考核体系中,期末考试以卷面成绩为硬性指标对学生的知识理解、应用能力进行考核。此外,还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除了要考查学生课堂听课的效果,还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价值观的考核,全面、综合地考查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比如,除了专业课知识以外,还要考查学生对思政、时政等隐性知识的了解程度。在培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之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资源获取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
另外,考虑到每位同学擅长的方向不同,应注重学生的差异化、个性化培养,让学生能够发挥所长。所以,教师可以丰富获取平时成绩的途径,且设置相应的权重。把平时成绩分为必选项和可选项,必选项需涵盖本课程要达到的知识、能力、价值观的基本目标,每个必选项至少做够60 分;可选项主要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宽课堂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学生可以自行选择其擅长的部分来争取平时成绩。
宏观上,对双语课实行“线上线下”混合式的金课建设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实现知识教育、技能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统一。微观上,双语课的教学目的不再只是注重理论知识成绩的高低,更要注重这门课程对学生潜力的挖掘、能力的培养、国际化视野的开拓。
若要真正做到“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良好的教学设计是前提。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要认真思考“教什么,为什么教,怎样教”等问题。因此,在每堂课教学活动设计的过程中,教师都应该落实授课对象的学情、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手段、时间分配等,既要考虑课前、课后时间的利用,又要考虑课堂教学必要的环节。在以“效果”为目标的课程设计中,做到课上课下协同互补,使课程设计有方向、课堂教学有活力。
培养目标中有对隐性知识和隐性能力的要求,因此,需在课堂内外丰富教学方式、增加师生互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考评环节进行动态化、常态化调整,以便及时结合课堂反馈进行改进,选择最佳评价手段,科学测量非标准化考核指标,切实提高课程的教学成效。
课堂教学改革最终要落到实践效果,教师是否在改革中有进步,学生是否在改革中有收获。因此,本文统计了改革后的线上教学活动参与情况并收集了学生对本课程的反馈,统计结果见图1。图1 主要是对学生的线上学习成绩进行统计,可以发现学生线上成绩取得情况良好,较好的平时成绩对学生学习能够起到促进作用。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的打造,更大程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挖掘学生潜在能力有促进作用。虽然有部分学生对改革后的上课模式不太适应,但他们普遍认可取得平时成绩的方式,以及认可平时成绩对学习效果的促进作用。
图1 线上成绩结果统计
基于OBE 理念对国际财务管理双语课程的改革及金课建设,对教学活动进行全过程设计,对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进行分解,合理融入思政元素,丰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采取多元化的考评机制,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意愿,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一步塑造了学生的价值观,提高了专业课程的教学有效性,为进一步的改革与实践提供了经验、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