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因子评价方法在县域村庄布点规划中的应用

2023-07-31 13:49郑云扬李倩宁嘉翔
安徽农业科学 2023年13期
关键词:浮梁县

郑云扬 李倩 宁嘉翔

摘要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如何统筹城乡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之一。村庄布点规划是当下农村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内容。以江西省浮梁县为例,通过对村庄现状调研与村民意愿调查发现,现阶段村庄存在建筑布局混乱、居住环境恶化、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选取了区位条件、交通条件、人口规模、经济基础、配套服务设施水平5个关键因子,重点从村庄发展条件评价、等级结构划分、村庄撤并标准3个方面对浮梁县域村庄进行布点规划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实施建议。

关键词 多因子评价;村庄布点规划;浮梁县

中图分类号 TU982.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3)13-0186-06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13.043

Application of Multi-factor Evaluation Method in County Village Distribution Planning—Taking Fuliang County, Jiangx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ZHENG Yun-yang, LI Qian, NING Jia-xiang

(Nanchang Hangkong University, Nanchang, Jiangxi 330063)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urbanization, how to harmonize the development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push forward all-round rural vitalization has become a topic of common concern to the whole society. Village layout plann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rural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Taking Fuliang County as an example,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village and the survey of the villagers willingness, the problems of chaotic architectural layout, deterioration of the living environment and imperfect infrastructure in the villages at the emergence stage were analyzed, this paper selects those key factors: location conditions, traffic conditions, population scale, economic foundation, and supporting service facilities, focusing on the distribution planning and research of the villages in Fuliang County from village development condition evaluation, grade structure division, and village withdrawal and merger standards to make some feasible recommendations.

Key words Multi-factor evaluation;Village layout planning;Fuliang County

基金項目 南昌航空大学横向项目“浮梁县县域村庄布点规划”(HK201611086)。

作者简介 郑云扬 (1975—),男,江西宜丰人,副教授,硕士,从事城乡规划设计与理论研究。

收稿日期 2022-08-04;修回日期 2023-03-31

我国乡村地区的规划建设经历了多个历史性的转变。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农村社会主义改造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提出通过互助组、合作社来推进农村的统一规划建设。这一时期的村庄规划强调由上而下的统一管控,理论指导欠缺、规划技术落后,又未充分考虑到村庄自身的复杂性和发展的差异性[1],村庄规划建设整体上发展缓慢。改革开放正式拉开了我国乡村土地改革的序幕,国家层面越来越重视农村建设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如1982年颁布的《村庄规划原则》、2000年印发的《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使得村庄规划逐步走向法制化、规范化。为破除我国长期以来的二元制经济结构,2002年提出“城乡统筹”发展战略,2005年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府引导村庄发展,给乡村建设带来巨大支持。2008年修订后的《城乡规划法》,确立了村庄规划在规划体系中的法定地位。2013年全国范围内推广“美丽乡村”建设,并于2015年印发《关于改革创新全面有效推进乡村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县(市)域乡村建设规划作为实现“多规合一”的重要平台。这一阶段的村庄规划正式逐步踏入综合性村庄建设的正轨。“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随后全国各地陆续启动了村庄规划编制试点工作。例如2019年5月,江西省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1+50”的村庄规划编制试点工作。这一阶段的村庄规划突出“多规合一”,强调实用性,更具综合性,是落实国土空间规划改革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1]。

目前,我国学者对于村庄布点规划的研究理论成果较为丰富。从已有的文献来看,大多学者偏向结合时代背景论述村庄布点的方法及思路[2-6],也有部分学者考虑到地区差异性,根据地区地形差异、发展水平不同有针对性地提出村庄布点规划的策略[7-8]。村庄规划研究大多涉及村庄建设、村庄撤并及村庄选址等问题[9-13]。在村庄布点规划研究方法上经历了一个从定性转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转变。尤其在村庄选址和村庄撤并及建设规模上实现了从传统意义上的现状调研、简单数据统计到与数理统计和模型分析相结合,在尊重村民意愿的前提下借助GIS等大数据信息处理平台的转变。

1 研究区域概况及发展现状

1.1 浮梁縣概况

因“一瓷二茶”而闻名的浮梁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隶属景德镇市,地处赣、皖两省交界处(图1)。区域内多低山丘陵,森林覆盖率达81.4%,耕地面积约2.51万hm2。县下辖10个镇、8个乡和2个乡级单位,总面积2 851 km2,是全市面积最大的区县。202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为164.17亿元,增速排名全市第1。在第七次人口普查中,浮梁县总人口30万,其中农业人口25万,常住人口为28.04万人,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减少2万多人。全县人口结构良好,是目前全市人口老龄化程度最低的区县。据统计,2022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 172元,同比增长7.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 580元,增长10.4%,增速也列居全市第1,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1.723。总体而言,受地形、交通等发展因素影响,该县虽然地理位置极为优越,但是人口略少,经济发展较为滞后。

1.2 县域村庄现状

县域范围内村庄总共有168个(含茶场、林场)行政村,1 461个自然村(图2)。根据村庄所处的区位以及村庄发展趋势等特点将现有村庄分为城镇化型和农村发展型。城镇化型村庄一般是指位于县城、城镇规划区范围内,发展相对成熟,农村向城镇转变可能性较大;农村发展型是指位于县城、城镇规划区范围外,发展较为缓慢,处于生态空间或农业地带区域内的村庄。其中,城镇化型共21个,占总数的12.5%,村均规模1 926人;农村发展型有147个,村均规模891人。

1.3 村庄布点存在的问题

1.3.1 居民点集聚度不强,土地利用率低。由于村庄原布局未经系统规划,基本按村民意愿进行建设,加上每户的用地不均,建设用地适宜条件不一,因此形成了一种无序散漫的分布形式。

1.3.2 村庄建筑混乱,城乡用地矛盾突出。由于村庄多由村民自发建设造成建筑物建设布局混乱,建筑风貌参差不齐。同时,村民自发建设过程中容易无视基本农田、乡村边界等问题,让城乡用地置换存在一定困难。虽然浮梁县已启动“土地置换”工程,但根据实际调查发现,目前的土地置换具有较强的不彻底性,新安置点基本仍限定在原生产队或自然村内,除了适当改善交通条件和节约少量建设用地指标外,难以达到居民点相对集聚的目的。

1.3.3

村庄环境亟待改善。以浮梁县为代表的中部地区村庄普遍以个体户经营模式为主[3],因此也导致每户垃圾产生量不均,处理方式不同,有的甚至不作处理。村内对于垃圾回收、处理等并没作出过多的干预,除此之外,电缆乱搭,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等脏、乱、差的现象层出不穷,环境亟待改善。

1.3.4 中心村的基础设施不完善、配套设施不足。一方面,全县各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尚未完善,部分地区存在重复建设或建设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备不足直接影响了村民的生活条件。在县内中心村数量少、设施不全的条件下,村民的盲目集聚只会让整体生活质量下降,导致村庄重组的无效化。

1.3.5 村民传统生活观念牢固,村庄难以实现完全重组。村庄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到了一定的饱和期,村民已经适应了目前村庄布局、传统的生活与生产方式。突如其来的村庄重组带来的不仅是村民生活上的不适应,更多的是对于村民日常耕作、经营上的困难与阻碍。

2 村庄布点规划

本次规划首先“摸清家底”,进行深入详实的现场踏勘,参考相关规划、基础资料并作分析,在此基础上确定本次规划的思想路线如图3所示。村庄规划工作内容主要分为四大部分,其中基础分析主要是对区域背景、布点规划进行研究并挖掘出村庄现状问题,以此引导村庄布点规划更加科学合理。保障体系作为维持村庄规划成果的重要途径,根据实际情况倡议对县域村庄做出包含对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综合防灾等专项规划。实施阶段则包括对空间发展引导、发展时序和体制保障等内容。其中,布点规划是该研究的核心内容,主要由村庄发展条件评价、村庄等级结构划分、村庄撤并标准3部分构成(图4)。村庄发展条件评价根据影响村庄发展因子来评价村庄发展潜力,村庄等级结构划分明确了优先发展村与一般村,也为中心村的确立提供了重要依据,村庄撤并标准为整个规划布局过程提供依据与规范,最终得出较为合理的整体布局。

3 多因子评价方法的应用

3.1 村庄发展条件评价

多因子评价方法是城乡规划设计中常用的评价方法之一,借助多因子评价获取不同因素以此作为规划设计的判断标准,当场地中存在≥2种因素的情况下,该方法尤为适用,在现有的研究中已被多次使用[5-7]。

为了对县域范围内不同村庄的发展条件进行分析评价,规划运用多因子评价的方法对浮梁县域内布点规划涉及的主要因子进行叠加分析,以此确定全县村庄的等级分类与相关引导方法。以下为评价步骤:

3.1.1 确定评价技术路线。本规划以浮梁县域所辖的168个行政村为评价单元,采用多因子综合评价法来评价各行政村发展条件[8-10]。

3.1.2 进行评价因子和指标的选择。根据浮梁县具体情况以及统计资料的易得性、数据统计口径的统一性和意义的非交叉性,在对现有因素进行初步评价后,选取了与之相匹配的评价因子,包括区位条件、交通条件、人口规模、经济基础、配套服务设施水平。

3.1.3 确定评价因子和评价指标权重。本次评价采用实地调研和专家评分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与村民交谈、现状调查和专家打分,按不同层次以百分比赋予权重,各指标及权重比例如表1所示。

由于县域内人口流动、经济收入、交易贸易等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交通与区位的影响,而配套设施又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权重赋值上,区位条件与交通条件所占比重稍大,其次为配套服务设施水平,相对较小的是人口规模与经济基础。

3.1.4 确定评价指标等级。以上评价指标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根据统计资料和实地调查获得的评价指标绝对值,包括区位、交通条件、人口、农民人均收入;另一类是评价指标无法得到具体的数据,如配套服务设施水平。笔者经过研究讨论与综合比较,对这些指标进行分级[11-12],具体如表2所示。

3.1.5

得出评价结果。通过对上述评分指标的综合评定,将168个行政村分为3类:1类村庄,评分3.5以上,包括旧城村等77个村庄;2类村庄,评分2.5~3.5,包括罗家村等38个村庄;3类村庄,评分2.5以下,包括沽演村等53个村庄。

3.2 村庄等级结构划分

村庄等级结构以研究目前行政村范畴的居民点体系为主要目的。所以规划将浮梁县城镇以下的居民点体系分为优先发展村和一般发展村2个等级,城镇建成区内部的村改居以社区模式进行管理建设。

根据村庄发展条件评价的结果,每个乡镇挑选2~6个分值较高(除转化为社区外)的行政村作为优先发展村。

规划将部分由于地理位置比较特殊的一般发展村(如优先发展村难以辐射到的村庄)归为单列村。单列村的较高等级公共配套设施主要依托城(镇)区,部分离城(镇)区较远的单列村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提高其配套设施的规模和等级。

3.3 村庄撤并标准

通过结合村庄发展条件作出如下布局调整方法,具体撤并标准如下:

(1)考虑地形、地势及资源条件同时结合实际情况,需撤并人口规模较小的村庄。例如,在平原地区户数低于50户或人口数低于200人的村庄;山地丘陵地区考虑到耕作半径,可适当保留规模低于50户的村庄。具有特色资源的村庄,地域空间上接近或成为一体合计人口规模超过200人的村庄,结合具体情况可考虑保留。

(2)居民点的形成、发展与生活环境息息相关。不仅要优先选择良好的居民生存环境,还要考虑到如何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以维持人类的长期健康发展。就当前发展形势看,需尽快撤离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等不适宜人群居住的农村居民点。根据调查,浮梁县域境内涉及搬迁的农村居民点共有43个。

(3)服务设施的配置情况直接影响村民的生活质量,满意的服务设施配置会增加村民的生活幸福指数。為提高公共服务设施的使用效率,同时考虑到投资建设成本与实际使用需求,可将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落后的村庄居民点往设施配套好的农村居民点迁移。

(4)村民邻里关系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村民间的交流方式与生活方式不宜因为村庄重组作出突然性调整,否则容易激发村民矛盾。因此在撤并村庄问题上,被撤并村原则上以安置在本行政村辖域范围内规划的中心村以及就近集聚发展的农居点为主。

(5)根据国家政策及以人为本的原则,村庄搬迁、拆除或合并都需要充分考虑村民的意愿,争取原则上的一致,细节上的浮动,这样才能保证布点工作的顺利进行。

(6)传统模式下的耕作决定了居民点与农田的空间关系,因此在村庄重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原有居民点、农田之间的空间关系,确保村民耕作单程步行时间少于30 min。

结合撤并标准与中心村规划布局原则,从优先发展村中确定了中心村共49个,具体如图5、6所示。

4 案例分析

由于县域范围过大,笔者选取以中心村布局规划中的典型案例——瑶里镇为例进行详细说明。瑶里镇包括了瑶里村在内的11个村庄,其中大部分具有一定发展规模,考虑到村庄迁并的渐进性,保留其村庄的独特性策略,因此采用控制萎缩和改造扩建的规划方法。

将现有村庄的区位、交通、人口、经济、公共服务设施条件作为评价因子,将瑶里镇内的11个村庄分为3个类型,并确认每个类型村庄所采用的改造策略,进行村庄分类建设引导规划,最后根据中心村布局规划原则,充分考虑现状、村民意愿、耕作半径等条件,得出村庄布点规划方案,其中东埠村、罗源村和五华村为中心村,其余村庄为一般村。

(1)村庄空间分布现状含瑶里村、东埠村、高岭村、查坑村、南泊村、寺前村、新屋下村、长明村、罗源村、白石塔村、五华村11个村庄。具体规模及布局等见图7。

(2)村庄布点规划方案:

根据发展条件评价、村庄等级结构、撤并标准选出应控制萎缩、改造扩建的村庄;适当扩大镇区范围;完善村庄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根据村庄发展现状及发展条件判定村庄等级,确定中心村、副中心村等村庄结构体系,以及合理选择新建型、搬迁型村庄(图8、9)。

5 结论

村庄布点规划不仅与当前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等问题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且与广大农民的利益密不可分,因此村庄布点规划既要解决目前村庄现存的问题,也要为村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村庄重构并不是由规划师单方面决定的,在规划过程中,笔者秉承“以人为本”的原则,进行了大量的民意调查,并以大量现场调查及多类型等级划分、评价因子分析等为基础,对村庄的中心村与基层村进行了一定的重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实施建议。

(1)通过村庄撤并、村改居等方式合理调整村庄规模、村庄的数量、村庄布局及发展模式,以沟通交流、相互合作为主要方式使原本属于不同村庄的村民有了共同的归属感,并促使他们能自愿迁移集中居住;制定城中村改造有关政策措施,通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经济手段,保障失地村民的生活。

(2)积极推进农村城镇化发展进程,带动城镇、集镇和中心村的发展,进一步扩大就业,使更多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由第一产业转至第二、三产业,从而逐渐达到中国农村和城市人口的相对均衡。

(3)在人口向中心村集聚的同时,要做好引导工作,重整的居民点选址要综合考虑整体村庄的集聚性与今后的发展性,也要对村民意见进行分析研究,既不要因不采纳村民意见而闹出重大矛盾,也不要因过度迁就村民而造成不必要的迁并。

(4)广泛吸引民间投资,以政府为引导、村镇企业为主体、村民为主要动力,形成由内到外、由表及里的良性循环,在保证村庄建设发展的同时也让村民生活就业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 华乐.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实用性村庄规划策略探讨[J].城乡规划,2021(Z1):69-81.

[2] 陶岸君,王兴平,王海卉.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发达地区村庄布点规划方法[J].规划师,2016,32(1):83-88.

[3] 杨晓娟,杨永春.乡村振兴背景下关中地区县域村庄布局规划策略探析:以韩城市为例[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57(2):127-134.

[4] 金斌.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庄规划要点研究[J].居舍,2022(11):12-14.

[5] 陈军.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縣域村庄布点规划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20(30):219,224.

[6] 唐浩然.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村庄布点规划思路探讨:以繁昌县村庄布点规划为例[J].中国住宅设施,2017(12):30-31,27.

[7] 李小云,李志.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欠发达地区县域村庄布点规划研究[J].华中建筑,2019,37(4):76-79.

[8] 李小云,吕渊泉.低山丘陵地区乡镇村庄布点规划探析:以江西分宜县钤山镇为例[J].中外建筑,2015(8):84-86.

[9] 杨元珍,范凌云,毛贵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苏南地区村庄布点规划研究:以震泽镇为例[J].小城镇建设,2016(10):50-55,62.

[10] 何璘,周颖悟.城乡一体化转型期村庄集聚及其规划建设研究[J].农业经济,2016(12):19-20.

[11] 王兴平,杨攀,施一峰.集合之村走向集体之城:长三角被撤并乡镇驻地统筹发展模式研究:以宁波市鄞州区原茅山镇驻地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7,32(11):99-107.

[12] 卓鹏妍.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村庄选址影响因素的发展[J].居舍,2020(14):5.

[13] 张卓然,刘福智.基于“合村并居”政策的村庄规划研究:以莱西市梅花山社区和珠海路社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21,49(6):207-212,231.

猜你喜欢
浮梁县
浮梁雷暴大风雷达回波分类与特征分析
浮梁县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分析
连发三招,探索乡村振兴新路
浮梁县:荻湾乡村振兴开发项目引领乡村全面振兴
贫困群众的笑容是冬日里最暖的风景线
浮梁县乡村特色景源开发对策研究
昌南雨针:让浮梁茶重焕青春
试述浮梁县碑刻文献的主要内容和价值
读景德镇之联想